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u2+胁迫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壤Cu2+胁迫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u2+胁迫下丹参的生长受到抑制,土壤和丹参体内Cu2+残留量、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与对照相比,Cu2+胁迫下丹参地上部分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咖啡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酸含量增加,迷迭香酸、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含量显著降低,而根系中这6种酚酸类成分和4种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降低。表明铜胁迫抑制了丹参的生长,影响了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镉胁迫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镉(Cd2+)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丹参的生长受到了显著抑制,体内Cd2+残留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镉胁迫下丹参叶片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原儿茶酸含量增加,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也降低,但变化均不显著(P〉0.05)。而根系中这6种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均降低,其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镉胁迫下丹参根系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隐丹参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丹参酮lIA含量变化不显著。丹参叶片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肉桂酸4一羟化酶(C4H)和4一香豆酸CoA连接酶(4CL)的活性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均说明镉胁迫可以降低丹参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同时提高丹参经济产量(根系干重)及有效成分积累是当前丹参栽培的热点及难点。通过不同品种和生长年限丹参的田间小区栽培试验,测定不同采收期丹参根系干重,脂溶性成分含量(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研究品种、生长年限、采收期对丹参经济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丹参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无论从经济产量,还是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产量(根系产量×含量),两年生丹参均优于第一年生。丹参脂溶性成分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高,而水溶性成分含量除迷迭香酸外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由于收获前丹参根系的快速生长,无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成分,其有效成分产量均在收获期(11月4日)达到最高。不同品种丹参品种的经济产量及有效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丹参品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山东产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白花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f.alba)不同生育阶段脂溶性与水溶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对活性成分积累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白花丹参脂溶性成分积累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和10月底,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在7月底;白花丹参和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积累高峰期均出现在6—7月份。两年生白花丹参活性成分高于丹参;两种丹参的迷迭香酸含量均以地上部为高,其他活性成分均以地下部为高;白花丹参与丹参根中丹酚酸B的含量积累方程分别为y=-8.105X+81.047和y=-13.777X+117.917,即随着植株的不断发育,丹参根部丹酚酸B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丹参栽培及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丹参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对其地上地下部分蔗糖代谢和根系中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施用MeJA能够显著增强幼苗叶片和根中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促进蔗糖降解,减少根系中蔗糖含量;同时根中丹参素(来源于酪氨酸-衍生物支路)、原儿茶酸(类苯丙烷支路的中间产物)、咖啡酸(来源于类苯丙烷支路)、迷迭香酸(来源于类苯丙烷支路和酪氨酸-衍生物支路)、丹酚酸B(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的衍生物)以及总酚酸含量均显著增加.(2)外施SA可显著降低幼苗叶片和根中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及叶片中性蔗糖转化酶活性,抑制蔗糖降解,显著增加地上部分蔗糖含量,根中蔗糖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同时根中丹参素含量减少,但原儿茶酸、咖啡酸以及迷迭香酸含量增加,丹酚酸B和总酚酸类物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因此推测,植物中蔗糖代谢影响丹参素合成的酪氨酸-衍生物支路,而不影响原儿茶酸、咖啡酸及迷迭香酸等合成的类苯丙烷支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全国不同产地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及其地域分布特点。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含量,运用SAS统计软件分析丹参水溶性成分相关性及其地域分布特点。回归分析表明,丹参素与丹酚酸A含量呈负相关,原儿茶醛与迷迭香酸含量呈负相关,咖啡酸与丹参素含量呈负相关,丹酚酸B与丹酚酸A、丹参素含量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三个野生药材与山东和河南大部分产地、四川中江栽培药材水溶性成分较高聚为一类。建议丹参药材中丹参素≥0.14%,原儿茶醛≥0.01%,咖啡酸≥0.01%,迷迭香酸≥0.17%,丹酚酸B≥3.0%,丹酚酸A≥0.01%。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呈现地域性差异,传统道地产区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对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植株中非结构糖含量、碳/氮比及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葡萄糖、果糖对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对盆栽实验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S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中蔗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及GA3处理的丹参花后期植株中蔗糖积累均有降低趋势;且SA、MeJA和GA3处理对花后期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碳/氮比的影响不同。然而,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地上部分和根中还原糖含量、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根中迷迭香酸含量,以及SA、MeJA、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迷迭香酸含量和丹酚酸类总量显著增加。毛状根培养结果进一步证明,葡萄糖促进毛状根中迷迭香酸的产生,增加丹酚酸类总量,毛状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积累及丹酚酸类总量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不相关。可见,丹参(植株)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受SA、MeJA和GA3的诱导,其与碳/氮比及植株中蔗糖含量没有相关性,推测植株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促进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来源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药材的酚酸类成分,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丹参药材中的酚酸类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采收期、病害、根色、根的粗细以及药材部位等因素尽管对丹参酚酸类成分绝对含量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来源丹参药材酚酸类成分指纹图谱相似性较高;8月份采收的药材,丹酚酸B含量较高;病害能够显著降低丹酚酸B的积累;与白根和褐色根相比,砖红色根中的丹酚酸B含量较高;根越粗,丹酚酸B含量也越高。这为丹参药材的品质评价和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丹参资源植物的成分测定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Salvia L.)植物丹参(Salvia mih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丹参的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均具有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其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主要有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云南的鼠尾草属植物(丹参)资源较为丰富,作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采自云南的鼠尾草属7种1变种的丹参酮类成分和丹酚酸类成分,以期为云南产丹参品质评价及资源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参四倍体优良品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理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HPLC法测定丹参(Sabuia miltiorrhiza Bunge)同源四倍体优良品系61-2-22及安徽、江苏和陕西产丹参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年限的有效成分(3种丹参酮和2种水溶性酚酸)含量。丹参品系61-2-22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丹参的含量;根中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茎和叶的含量;丹参酮和丹参素的含量呈明显相关。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剂量下,优良品系61-2-22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1.
5种中草药的营养价值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测定了黄芪、刺五加、党参、山楂和丹参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中草药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黄芪和丹参除蛋氨酸、酪氨酸和脯氨酸外的其它14种氨基酸的含量均相对较高,特别是黄芪中赖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分别高达1.078%、1.644%和1.368%。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草药资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肥条件下AM真菌对丹参幼苗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学礼  马丽  孟静静  王平 《生态学报》2012,32(18):5721-5728
利用盆栽接种试验,探讨不同水肥条件下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幼苗生长和微量元素的影响,为丹参水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根系侵染率和生物量。40%相对含水量、不同施P水平,接种株丹参酮含量升高,总黄酮、丹参素及地下部总酚酸含量降低,植株Zn及地上部Ca、K、Mn、Fe含量升高,而对植株Mg、Cu和地下部Ca、K、Mn、Fe无显著影响;接种效应随施P量不同而变化。70%相对含水量、不同施P水平,接种株药用成分含量显著升高,植株Ca、Mn和地上部K、Cu及地下部Fe和Zn含量升高,而对植株Mg、地下部K、Cu和地上部Fe和Zn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水分和同一施P水平,接种株丹参酮含量升高,地上部Ca、K和地下部Zn含量升高,接种效应因土壤含水量不同而变化,其中以70%含水量时效果最好。说明AM真菌能促进宿主植物根系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利用,提高水分和P肥利用率,降低水分和P胁迫对丹参的伤害程度,其中以70%相对含水量,施P量为0.16 gP/kg土时AM真菌对丹参的接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以三种不同产地的丹参为研究对象,研究植物类中药XRD二阶导数指纹图谱方法学和植物类中药XRD二阶导数指纹图谱的特征。丹参XRD二阶导数指纹图谱具有峰位明确,峰型尖锐,特征性强的特点,不同产地丹参的差异性在二阶导数指纹图谱得以体现。通过相似度计算,三种丹参之间的相似度都小于0.8,可准确鉴定不同产地的丹参。结果表明:XRD二阶导数指纹图谱可用于植物类中药的XRD指纹图谱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酚酸水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药典规定的水溶性总酚酸紫外吸收度为检测指标,考察了丹参酚酸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6倍水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不能超过0.5h,煎煮4次后基本提取完全。另外本文还对水提液的醇沉工艺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50%醇沉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我国传统中药,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防治心血管病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合成途径由苯丙烷代谢和酪氨酸代谢共同参与而成。转录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前期测序结果显示,SmMyc是一个丹参bHLH类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本研究利用拟南芥miRNA319前体为模板骨架,通过over-lappingPCR技术构建旨在能对SmMYC进行特异性沉默的at-tificalmiRNA(amiRNA)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Cambial302-amiR-SmMYC,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其导入丹参。Real.timePCR结果显示,所得转化阳性株系SmMYC的mRNA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酚酸类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也表现为相应程度的下调;福林酚法检测结果显示,转化株系中总酚酸含量均低于同期的野生型丹参。以上实验结果初步显示丹参SmMYC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酚酸类活性物质的代谢调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SmMYC4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丹酚酸B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类物质,制备丹酚酸B化学对照品。分离采用的溶剂系统为正己烷-乙酸乙酯-水-甲醇(1.5:5:5:1.5),上相做固定相,下相做流动相,流速为1.7 mL/min,仪器转速850 rpm,进样量80 mg,纯度用HPLC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一次分离可制备63.4 mg丹酚酸B,其纯度为98.6%。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作为高纯度丹酚酸B化学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ree Salvia species have been studied for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methanol extracts from roots and leaves. The presence of the polyphenols and tanshinones was screened by HPL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s and related to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he studied species is high,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species and organs have been also revealed. Salvia przewalskii leaf extract was the strongest one in all tests, followed by Salvia miltiorrhiza root and Salvia verticillata leaf. Among the roots, the most active was S. miltiorrhiza extract, followed by S. verticillata.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correlates to the total polyphenol and, depending on the assay, to the hydroxycinnamic acids content. The high content of tanshinones in both S. miltiorrhiza and S. przewalskii roots is un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丹参种子脂肪及蛋白质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陕西商洛丹参GAP基地丹参种子为材料,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丹参种子中的脂肪酸组分.用VS-KT-P型自动凯氏定氮仪分析种子蛋白质总含量及蛋白质组分,用121M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种子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以明确丹参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丹参种子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8.1%,其中亚麻酸、哑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油脂的28.84%、37.43%和22.03%,而且,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6%)明显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2%),说明其脂肪酸的组成不饱和程度高.丹参种子中蛋白质总含量为14.46%,其中麦谷蛋白含量最高,占蛋白质总量的72.57%,其余依次为清蛋白17.03%、醇溶蛋白6.09%、球蛋白4.31%;丹参种子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占氨基酸总量(TAA)的59.2%,其中赖氨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为88.91,其它必需氨基酸SRC接近100.结果说明丹参种子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坤  李标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4,33(3):594-600
利用菌根接种技术,丹参幼苗接种固体培养的SMF34菌株后,在温室和试验田条件下栽培,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在表观性状、生物量、总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间的差异,结果处理组丹参均优于对照组。该活性菌株经形态和分子鉴定为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真菌。提示该活性菌对丹参生长发育和丹酚酸含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是一株具有很好应用和研究价值的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