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化石丰富,素有古生物王国之称,其中早期特异埋藏后生生物十分发育,由老至新有埃迪卡拉系的瓮安生物群、江口庙河生物群、寒武系第1统的小壳动物群、第2统下部的牛蹄塘生物群及中上部的杷榔动物群、第3统底部的凯里生物群。这些特异埋藏生物群与云南寒武系的澄江动物群、关山生物群及陕南埃迪卡拉系高家山生物群构成了我国早期后生生物的演化链,反映了从动物起源(瓮安生物群)、可疑多门类动物出现(江口庙河生物群)、动物骨骼化(高家山生物群)、生物矿化质和量的变化或骨骼动物爆发性辐射(小壳动物群)及海绵动物辐射(牛蹄塘生物群)再到动物主要门类出现的寒武纪大爆发(澄江动物群)、海洋生物多样化及生态复杂化(凯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丹参四倍体优良品系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药理学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HPLC法测定丹参(Sabuia miltiorrhiza Bunge)同源四倍体优良品系61-2-22及安徽、江苏和陕西产丹参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年限的有效成分(3种丹参酮和2种水溶性酚酸)含量。丹参品系61-2-22的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丹参的含量;根中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茎和叶的含量;丹参酮和丹参素的含量呈明显相关。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剂量下,优良品系61-2-22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我国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狭窄地分布于安徽、河南及湖北三省交接的大别山区域。为明确安徽麝的活动节律及其与其他动物的相互关系,2021年1月至12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田县区域内布设43台红外相机,对安徽麝及其同域物种进行研究。根据红外相机拍摄的时间,统计安徽麝及其他物种的活动规律,并进行节律重叠分析。结果表明:(1)监测的43台红外相机,共10 142个工作日,拍摄野生动物照片1 042张,其中10台红外相机拍摄到安徽麝,共有效监测到安徽麝40次。安徽麝的相对多度(IRA)为3.84;(2)安徽麝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核心区范围,落叶阔叶林是安徽麝优先选择的生境(χ2 = 98.99,df = 2,P < 0.001);日活动高峰为9:00 ~ 11:00时和21:00 ~ 23:00时,4月和12月是安徽麝的年活动高峰期,6至10月安徽麝的活动强度很低;昼夜节律分析发现,安徽麝具有较强的夜行性活动能力(INRA = 0.64);(3)安徽麝的活动节律与保护区内同属鲸偶蹄目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及野猪(Sus scrofa)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将基于Stokes参量的偏振共焦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弱各向异性物质的成像研究。通过将分振幅Stokes参量测量法与共焦扫描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基于Stokes参量测量的偏振共焦显微成像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具有弱各向异性的生物组织样品进行逐点测量,通过四个通道同时测量获得全部的Stokes参量。再以计算得到的偏振参量作为成像物理量进行图像重建,获得对应Stokes参量、偏振度、相位差、方位角和椭率角的空间分布图像,从而对生物组织实现细胞水平的偏振显微成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tokes参量的偏振共焦显微成像技术能够获得弱各向异性的生物组织样品的显微图像,并通过比较样品的Stokes参量及相关偏振参量的分布图像,提取样品全部的偏振信息,从而为生物组织的特性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冠幅是反映单木生长状态及构建林木生长收获模型的重要变量。本研究以辽东山区大边沟林场10~55年生红松人工林为对象,基于66块固定样地的2763株红松的每木检尺数据,选取冠幅基础模型,采用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单木竞争指标(Rd),利用哑变量的方法引入了林分密度、林层变量,构建不同分位点(0.50、0.90、0.93、0.95、0.96、0.99)的冠幅分位数回归模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选取模拟林分最大冠幅的最优分位点。为反映林分中单木冠幅在林木个体之间的差异,建立了基于样地水平的最优分位点的线性混合效应分位数回归冠幅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单木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F统计检验,不同林分密度和林层的冠幅模型具有显著差异,在基础模型中引入林层、林分密度和竞争后,模型Ra2提高0.0104,均方根误差降低0.0115,均方误差降低为7.4%;与最小二乘法比较,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林分状态下的单木最大冠幅,并选出0.96分位点和0.93分位点作为上林层和下林层的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最优分位点。引入混合效应的线性分位数回归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HQ信息准则等评价指标优于传统分位数回归,参数标准误显著降低,混合效应的引入很好地解释了样地之间的差异。就上林层和下林层而言,林分密度越大,最大冠幅越小;相对直径越大,最大冠幅越大,其中林分密度对下林层的冠幅影响大于上林层,当林分密度足够大时,冠幅随着胸径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混合效应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今后可通过调控林分密度、适度抚育间伐等措施,实现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的科学营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收益管理理论的研究日趋成熟,而将其引入医院管理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过从医疗服务业的特征入手分析医院运用收益管理的可行性,以期平衡医院的需求和供给,有效管理医院相对固定的服务能力,从而实现医院收益价值即社会贡献度、患者满意度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消毒剂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表面和传播介质中,消毒剂能有效抑制或杀死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卫生、健康、防疫等领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全球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对有效防控病毒传播和防止疫情扩散起到重要作用.但消毒剂的不正确使用会降低其有效性,甚至会诱导微生物产生抗性,从而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微生物的消毒剂抗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粤东地区204例(男49例,女155例)弥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均简称亢进)的一级亲属和在籍贯、年龄、性别以及数量方面均与甲亢(先证者)组相对应的204例正常健康人的一级亲属的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粤东地区`甲亢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为3.232,正常健康人一级亲属患病为0.145% ,两者对比,相差22.3倍,经χ2检验,差异极显著(P<0.001)。按多基因病遗传率公式计算,粤东地区甲亢遗传率为68.6±3.8%。此结果与先前多数学者的报告相符。  相似文献   
9.
贵州剑河革东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水母状化石属种单调,仅发现1属1种贵州拟轮盘水母钵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Zhao et Zhu,1994),但却有丰富的生态现象.近40%的标本与腕足类、三叶虫、金臂虫、棘皮动物或遗迹化石Gnrdia共存,是目前全球水母状化石中罕见的丰富生态现象.其中65件贵州拟轮盘水母钵盘体上、下或周围出现了背、腹壳分散保存的腕足类,说明腕足类与贵州拟轮盘水母钵共同埋藏;1块标本的丛状触手中还包裹有腕足类,说明丛状触手不是类似于植物根系的固着器.这种现象还证实贵州拟轮盘水母钵不是固着而是浮游生活的,其与腕足类壳瓣共存,主要是浮游的贵州拟轮盘水母钵死亡后沉落海底与腕足类壳瓣重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位于莱阳棘鼻青岛龙发现地点(1号化石地点)以东新发现的2号化石地点进行大规模发掘,已发现5个化石富集层,赋存的化石均以鸭嘴龙科为主,一部分个体可能代表栉龙亚科的成员,而另一部分个体归于赖氏龙亚科的棘鼻青岛龙。这些鸭嘴龙化石从个体大小上分别代表成年、亚成年和幼年晚期个体。化石富集层以灰绿色和褐红色含砂砾泥岩沉积为主,具有典型的泥石流沉积特征和骨骼埋藏特征,并具有两种主要的死亡和埋藏模式,即恐龙群体活着时遭遇泥石流被吞没集群死亡后,肢体在短距离搬运中被撕裂并迅速沉积掩埋,骨骼分散但完整,同一个体的骨骼相距不远;恐龙正常或经泥石流导致其非正常死亡后,部分遗体未被掩埋,经暴露软组织腐烂,被后续发生的泥石流卷入并二次搬运,最终埋藏,表现为分散但较完整的骨骼与破碎呈砾石磨圆状的骨骼共生保存。这些富集层的化石及其埋藏特征反映了生活在河湖边的鸭嘴龙动物群,在鸭嘴龙幼年晚期刚刚加入成年鸭嘴龙动物群后,被卷入突发的洪水泥石流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