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开隆 《蛇志》2011,23(2):183-184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和西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的发病率较高.为提高我院对恙虫病诊治水平,作者对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0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Rt)是一类以恙螨为传播媒介,专性细胞内奇生的微生物。恙虫病(ScrubTxpe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一带。在我国,以往经病原学证实恙虫病只分布于长江以南和台湾省,而1986年以来山东及江苏相继发生了恙虫病暴发流行,90年代初期新疆、天津北部农村和山西侯马也发现了恙虫病流行。1991-1995年我所在东北三省从野鼠和恙虫中共分离出19株Rt,首次证实东北地区也存在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可见恙虫病仍是一值得注意的问题,要弄清恙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仍需采用先进…  相似文献   

3.
张丽  张剑锋 《蛇志》2015,(1):52-54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误诊原因,为提高恙虫病诊治和护理水平,减少恙虫病导致多脏器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恙虫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患者发病初期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头痛、皮疹等,主要误诊为不明原因发热(75.2%)、肺炎(7.2%)、上呼吸道感染(8.8%)等疾病。误诊漏诊的首诊医院发生在乡镇卫生院45例(36%),县级医院37例(29.6%),私人诊所22例(17.6%),市级医院20例(16%),省级医院1例(0.8%);其中16例救治无效死亡。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误诊的医疗机构主要为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性加强县、乡级医疗单位恙虫病诊治知识培训;同时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加强对器官功能损害的护理,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PCR技术的引物是参考恙虫病立克次体Karp株Sta 58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DNA引物.以恙虫病立克次体DNA为模板,成功扩增长约1kb的DNA片段.该对引物首次应用于人工成虫腹内接种羔虫病立克次体(人工接种法)和幼虫叮咬恙虫病鼠(叮咬病鼠法)的我国主要恙虫病媒介地里纤羔螨的研究.PCR检测人工接种法成虫的不同时期和经卵传递的子代立克次体DNA均获满意结果,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生长持续360天及产卵孵出的第4代幼虫均呈阳性.叮咬病鼠法立克次体在恙螨亲代饱食蚴、若蛹、若虫、成虫及第2代子产代幼虫,PCR检测均呈阳性.结果显示PCR技术检测恙螨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体外基因扩增检测恙螨体内及鼠宿主体内立克次体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新的敏感方法.本法为恙虫病分子体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应用技术,亦为临床病人诊断提供了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里红恙虫蚴叮咬鼠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里红恙虫 Trombicula akamushi var.deliensis(Walch,1923)是广州及国内许多地区已经证实的主要的恙虫病的媒介。因此本恙虫的生态研究从恙虫病流行病学的角度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们自己培养的地里红恙虫蚴进行鼠类的叮咬试验。试验的目的,一方面想获得有关恙虫蚴叮咬鼠类的一些更具休的科学资料,这在恙虫病流行病学上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研究》2016,(3):267-270
恙虫病(scrub typhus)是经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日本、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印度洋地区广泛分布,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恙虫病东方体主要感染人的内皮细胞,也可感染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并在细胞内专性寄生。现对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简荣林  刘雪玲 《蛇志》2011,23(1):63-64
儿童恙虫病在儿科临床上少见,恙虫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病例罕有报道。我院收治1例症状体征典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济南鼠类恙螨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斌 《昆虫学报》1957,(2):207-212
一.绪言 恙螨幼虫时期是恙虫病(恙虫斑疹热或日本河流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我国恙虫病流行地区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得知啮齿类动物尤其鼠类是人体恙虫病的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9.
恙虫病误诊为结核病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本光 《蛇志》2010,22(3):282-283
恙虫病是恙虫病立可次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叮咬部位焦痴或溃疡形成,以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以及周围血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全身各脏器、系统都可能受到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我院曾收治5例初诊误诊为肺结核、胸腔积液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9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我国南方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并发症多,极易造成漏诊、误诊。为指导临床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地里红恙虫孳生场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孳生场所的调查研究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上有重要的意义。这种研究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明瞭恙虫的孳生环境,作为消灭恙虫的根据,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恙虫病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地区流行的原因。根据国内外的文献看来,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akamushi var.deliensis)和另外一个非常相近的种类——红恙虫(T.akamushi)是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地里恙虫是已知东南亚地区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岛等省均已先后有发现,并经研究证实是当地恙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我们于1957—1958年曾在浙江省沿海地区进行了一些初步调查,也发现了地里恙虫。活的地里恙虫均呈橘红色,其形态与各部测量数字与甘怀杰民(1953)、陈心陶、徐秉锟二氏(1955)等所报告者相符,惟在临海县所发现部分标本的盾片前缘形态稍有不同。甘氏等  相似文献   

13.
恙虫爬行速度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恙虫蚴的活动及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曾经引起许多科学家(例如Jenkins,1948;Richards,1950;Wharton & Fuller,1952等)的注意,并且做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工作在了解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恙虫的活动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不但面不够广,深度也很不够。本文以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 akamushi var.deliensis(Walch,1923)与巨多齿(恙虫)Acomatacarus majesticusChen & Hsu,1955为研究的对象。试验的目的主要想了解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对各期恙虫爬行速度的影响。关于这方面的科学资料,上述两种恙虫都还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辽宁,吉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的PCR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我国东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Ot)型别,本文应用Ot外膜主要蛋白型特异抗原56ku构建的群、型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分离自辽宁、吉林地区的6株恙虫病东方体目的基因进行分析研究,并与Gilliam,Karp,Kato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辽宁、吉林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至少存在Gilliam和Karp2种型别.  相似文献   

15.
地里红恙虫蚴群集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都观察到未进食的恙虫蚴有群集在某一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单纯的恙虫生态学的问题,从恙虫病流行病学的角度看也有现实的意义。根据我们分析一些恙虫病病例被恙虫蚴叮咬的地点的结果,除了和媒介恙虫孳生点的分布有关外,可能和恙虫蚴的“群集性”也有关系。为了给进一步探索这问题提供足够的材料,我们观察了地里红恙虫[Trombicula akamushi var.de-liensis(Walch,1923)]蚴的“群集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鉴定我国东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 ,采用PCR ,PCR/RFLP及PCR/SSCP等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恙虫病东方体Sta 5 6目的基因进行分析 ,并与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至少存在 2种型别 ,但基因序列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并发症多,易误诊。我院自1992年以来收治58例中误诊16例,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75岁,平均31岁;职业:农民13例,学生2例,退休工人1例。16例患者发病前均有野外活动史。  相似文献   

18.
地里红恙虫蚴攀登鼠类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恙虫蚴对鼠类宿主之向性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恙虫蚴活动的规律;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重要的生态学问题之一,在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上也有实践的意义。 在检查各种鼠类携带恙虫蚴时,发觉某种恙虫蚴常常集中寄生在某种鼠类身体上某些部位。其中有的时候在一只耳壳里面可以找到1,500个以上同种的恙虫蚴,而鼠体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20.
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应用兔睾丸单层细胞制备恙虫病立克次体补体结合抗原的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影响鸡胚卵黄囊膜抗原效价的一些因紊。鸡胚卵黄囊膜抗原产量大、效价高、特异性较好。但有些恙虫病立克次体株在鸡胚中不易繁殖。而在组织培养中很易繁殖,第一代即能获得大量立克次体,有利于同时制备多株恙虫病立克次体抗原。本文同时介绍了制备豚鼠及家兔免疫血清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