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 言 多精受精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引起生物学家普遍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过去有过很多工作,尤其最近在苏联方面如索科洛夫斯卡娅(1945)、索列娃(1945)、利比佐夫(1950)、皮特卡宁(1953)、马卡洛夫(1953)及其他学者等证明了在一些动物内(兔、猪、蛔虫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精子进入同一卵内的多精受精是普遍的现象。在1955—1956年这段时间内,我们曾在东  相似文献   

2.
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形态及某些器官的机能,梁羡园(1959)曾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问题,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梁羡园认为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十分可能是在蛋白腺基部的盲囊形受精室内,同时提出还需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张、齐钟彦(1961)在贝类学纲要一书中,引述了梁羡园的意见。江静波(1959)在解剖褐云玛瑙螺时发现两性管上有一囊,囊中充满了精子。有时在输卵管内充满许多有壳的卵子(就是说这些卵子已受精),同时在两性管上的囊内也充满了精子。这些精子很可能是来自另一个螺体,认为受精作用应是在两性管上的囊内进行。因此,称这囊为受精囊。我们认为,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既可给教师参考解决教学上在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更可为褐云玛瑙螺生殖发育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受精     
关于动物的受精,特别是海胆和哺乳类已有大量文献和专著问世,但对鱼类却知之甚少。自1979年以来从亚显微结构方面对几种鱼类受精过程作了报道,在此作一综合介绍。 (一)精子 硬骨鱼类的精子没有顶体,但圆口纲的七鳃鳗,板鳃纲的鲨鱼(Squalus suckleyi)和鲟  相似文献   

4.
革胡子鲶受精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和描述了革胡子鲶成熟卵和精子的形态、卵壳膜的表面结构和形态、受精孔的位置和结构、精子入卵过程的程序和变化。讨论了精子入卵过程及精孔细胞在解体之后可能转变为一种能够吸引精子在精孔区聚集的“受精素”物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精子膜蛋白受精素(fertilin)和卵子膜蛋白整合素(integrin)是精卵质膜融合侯选蛋白中最受关注之一,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了精卵质膜的融合。最近的基因剔除研究结果显示,受精素被剔除的精子和整合素α6β1被剔除的卵子仍具有一定的受精能力,因此,受精素和卵子整合素在精卵质膜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核质蛋白是一种主要的细胞核可溶性蛋白质,在真核生物的生殖细胞及体细胞中广泛存在,体外研究表明,它与核小体装配及受精后精子染色质的解聚及鱼精蛋白的替代有关。  相似文献   

7.
荷包红鲫 (♀ )×湘江野鲤 (♂ )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 ( F1)成熟卵的直径为1 .0~ 1 .2 5mm;为单受精孔卵 ,一般只允许单个精子入卵 ;成熟卵在受精前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鲫鲤杂种一代的雄性部分可育 ,能产生正常的精子 ;杂种一代的受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具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 .受精 30 s后 ,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质 ;5min后 ,精子产生明显星光 ;1 5min后 ,精子头部膨大核化 ,最后形成雄性原核 ,与此同时 ,雌性原核也开始形成 ;2 5min后 ,雌、雄原核向胚盘中央靠近 ,然后彼此接触 ,最后融合为合子核 ;40 min后 ,开始第一次卵裂 ,在一个受精卵第一次卵裂中期的切片上看到了一个三极纺锤体 .  相似文献   

8.
精子与卵子质膜粘附并发生融合是哺乳动物完成受精过程所必需的步骤。近年来,学者们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对参与精卵质膜粘附、融合过程的分子进行了研究,特别是精子表面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基因家族(ADAM)和卵子表面的整合素蛋白。本文通过对精子表面的受精素仅、受精素β、cyritestin,卵子表面的α6β1、CD9等蛋白分子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分子对粘附、融合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受精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的精子是与次级卵母细胞受精的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对受精作用的叙述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根据这个概念,使许多学生认为人的精子首先就是与卵细胞受精的。其实不然,在人的卵细胞发生中,卵原细胞是在胚胎时期的卵巢中增殖的。出生后,大部分卵原细胞逐渐退化,在一生中大约有400个左右的初级卵母细胞得到发育。人在性成熟后,一般来说每月仅有一个卵泡经10~14d发育成熟。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材料研究了精子来源及制动处理方法、卵母细胞质量及注射后激活等因素对山羊ICSI效果的影响.结果说明,附睾头、体和尾精子ICSI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胚/囊胚发育率与射出的鲜精精子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带下注射时附睾头和体精子的受精和发育率显著低于附睾尾和射精精子.在以4种不同方法致死的精子中,室温保存24h的死精子ICSI受精、卵裂和桑椹/囊胚率虽然低于对照组,但是明显高于其它方式致死的精子;5℃保存15天的死精子受精和发育效果最差.0.0005%Triton X-100处理精子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囊胚率显著(p<0.05)高于制动对照组、不制动对照组和其它浓度组.经高渗处理法检测质量好的卵母细胞ICSI受精和胚胎发育效果显著好于质量差的卵母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23187和Ionomycin/6-DMAP激活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桑椹/囊胚发育率.因此,精子在附睾内的成熟过程主要与其获得与卵质膜融合能力有关;精液保存方法对精子受精能力的损伤程度有很大差异;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可模仿精子制动;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ICSI效果的重要因素;注射精子后激活卵母细胞能保证山羊ICSI的受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受精是生物学家饶有兴味的课题。因为受精代表了一类特殊细胞即精子与卵子间的相互作用。当今生物学家使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工具来从事受精的研究。受精对广大读者来说也具有一种魅力。基于受精是新生命的开始,又是妊娠的一个重要阶段,加之,现今  相似文献   

12.
受精是生命起源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辅助生殖的过程中,完全受精失败发生具有其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受精失败常伴随着一些胞间调控机制异常,其中,可能阻滞在与精子穿越卵冠丘复合体、精子-透明带结合/穿透、精子-卵膜结合、卵子激活、精子去浓缩或原核形成等任一阶段。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可以避免大部分受精失败现象,但某些患者仍无法成功受精,即使采用辅助人工激活也无法完全避免其发生。对于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完全受精失败患者,结合其卵子成熟情况、精子质量及相关检测结果,在后续周期调整临床方案可有效避免受精失败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精卵识别与精子质膜及卵透明带中所含糖蛋白有直接关系。在精卵识别中存在着精子受体和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ZP)配体相互作用的糖类识别机制及精子质膜与卵子质膜的糖蛋白识别。本文主要从结构功能上对与受精相关的精卵表面糖蛋白作一介绍。卵子表面受精相关的糖蛋白主要是ZP1、ZP2、ZP3。与卵子表面糖蛋白相比,精子表面参与精卵识别的糖蛋白种类较多,在SP56、SP95、PH-20、FA-1、甘露糖结合蛋白、顶体素、fertilin蛋白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一个可育的、没有遗传分离的、快速生长的养殖品系,我们通过人工方法诱导了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它含有两套鲤鱼(一套是散鳞镜鲤、一套是兴国红鲤)和一套鲫鱼(红鲫)共三套完整的染色体组。在这种复合三倍体中,发现有些受精卵具有罕见于硬骨鱼类中的受精生物学现象,即多精受精。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生物学现象。为了了解其潜在的机制,我们以普通红鲤作为父本、经过干法授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受精的早期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并以普通二倍体鲤鱼受精的早期过程作为对照。(1)通过对三次产卵季节收集的近1000余粒未受精的成熟人工复合三倍体卵细胞进行观察,发现:每个成熟卵子在其动物极上只有一个敞开的受精孔。它由前庭和精孔管组成。前庭对外开口的平均半径为10~12微米。精孔管的外孔径为3.00~3.50微米(Fig.A&B),只比精子头部直径(2.80~3.00微米)稍大一点。排除了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成熟卵细胞一次允许两个精子并排进入的可能性。(2)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在受精后约15~30秒,可以看见大量精子聚集在受精孔的前庭区域(Fig.C)。而在卵子表面的其它区域,没有发现有精子附着的现象。表明:在受精孔的前庭区域有一些吸引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电镜对唇鳃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人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鲋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人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人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后基因组学时代蛋白质组学中的重要内容。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为最普遍的翻译后修饰之一,是精子细胞信号转导和酶调控、表达的主要分子机制,亦是精子、卵细胞信号识别及完成受精作用的关键环节。对精子磷酸化蛋白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精子的获能、超激活运动的维持、发生顶体反应及精卵结合等受精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对哺乳动物精子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精子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方法、磷酸化蛋白质种类的鉴定、定量及其功能分析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发掘与受精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揭示精子发育、繁殖潜能变化及受精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 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 μm,内径2.330 μm,精子直径1.567 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 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 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 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 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 s, 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 s, 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 s, 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 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白鲢自交品系、以解决该鱼种退化问题,本文用失活鲤鱼精子诱导白链雌核发育;再用 17 a-甲基睾丸激素促使其发生性别转换。 经紫外线照射过的鲤鱼精子,遗传物质遭到破坏。用这种失活的鲤鱼精子与白鲢卵“受精”,精子不参与卵发育,但能激发卵的发育,得到单倍体“受精卵”。这种单倍体“受精卵”自身不能成活,要在 41 ℃条件下热处理 3分钟,当单倍体复制成二倍体以后才能继续发育。当雌核发育的鱼长到10 cm时,将含有17 a-甲基睾丸激素的Silastic管插入其腹腔中。激素通过管壁逐渐向外释放,影响鱼体性腺发育。 待实验鱼性腺与对照白鲢一样都发育至第Ⅱ期时,可以观察到:实验鱼性腺发生了退化现象(Fig.1)。制备血清,做等电聚焦电泳可以观察到:实验鱼的同功酶谱与白鲢鱼的相同,而不同于鲤鱼(Fig.2)。排除鲤鱼精子参与受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进化蕨类受精作用的特点和细胞学机制,该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受精作用的主要过程,观察结果显示:(1)蕨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细胞,多数情况下,该精子的螺旋运动先在受精孔的下方产生一个受精腔,然后精子再与卵细胞质融合。(2)第一个精子的这种延迟的螺旋运动和因精子的钻入而引起的卵细胞固缩反应可能是阻止多精受精的重要因素。(3)卵发育时期产生的核外突在受精后仍能持续12h,然后与核本体分离,逐渐在细胞质中消解。(4)合子通过其后方细胞质的液泡化而建立了水平极性,此后再进行细胞分裂。该研究观察到了进化蕨类受精作用过程中的一些新现象,包括产生受精腔、卵细胞固缩反应、核外突的命运以及合子极性建立等,这有助于理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机制及有性生殖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棉酚对几种动物精子ATP酶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棉酚对几种动物精子ATP酶的抑制作用。实验所测为精子细胞的总ATP酶活力;采用的棉酚浓度为10μM至80μM。20μM时精子酶的相对活力为海胆7604%,大鼠74%,家兔51.6%;40μM时酶的相对活力百分数下降至海胆52.5,大鼠35和家兔29.7;达80μM时酶的相对活力进一步下降至海胆26.7,而大鼠及家兔仅余13.2。结果表明(1)棉酚对精于ATP酶的抑制作用是依赖浓度的变化;(2)各种动物精子ATP酶活力的下降情况显示,大鼠及家兔(哺乳动物)精子ATP酶对棉酚的敏感性比海胆(无脊椎动物)要高些。这种差异性可能对棉酚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