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TPI基团的克隆及其表达产物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磷酸丙糖异构酶(TPI)是血吸虫病疫苗重要的候选抗原基因之一。参考日本血吸虫已发表的TPI cDNA序列,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法快速克隆出一大小约800bp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扩增到的DNA片段即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SjTPIc)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4T中,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分子量约54kD。用谷胱甘肽琼脂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 …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快速克隆出一大小为600bp左右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扩增到的DNA片段中含有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FABPc)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2T中,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分子量是41kD,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不仅纯度好,而且得率高,纯化产量可达25mg/L培养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  相似文献   

3.
用PCR法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快速克隆出一大小为600bp左右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扩增到的DNA片段中含有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FABPc)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2T中,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分子量是41kD,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不仅纯度好,而且得率高,纯化产量可达25mg/L培养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其用作疫苗分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血吸虫mMRA为模板,用RT-PCR法快速克隆到一大小约600bp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扩增到的DNA片段中含有日本血吸虫22.6膜相关蛋白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4T中,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分子量约48kD,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不仅纯度好,而且得率高,纯化产量可达40mg/L培养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其在血吸  相似文献   

5.
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法快速克隆到一大小约600bp的DNA片段,DNA序列分析证实,所扩增到的DNA片段中含有日本血吸虫226膜相关蛋白(Sj226(Ch))基因,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质粒pGEX4T中,表达的GST融合蛋白分子量约48kD,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柱纯化的重组蛋白不仅纯度好,而且得率高,纯化产量可达40mg/L培养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其在血吸虫病抗感染中的免疫作用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表达、获取日本血吸早谷胱甘肽转移酶(SjGST)基因工程重组蛋白,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特定寡核苷酸引物,RT-PCR法扩增GST编码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连接pGEM-T克隆载体,再亚克隆到真、原核表达质粒pBK-CMV中,转染大肠杆菌XL1-blue,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效果。结果 RT-PCR法特异性扩增出日本血吸虫GST编码区基因片段,其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mGcp序列和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的基因片段jGcp1分别设计三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 ,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1949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含编码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的阅读框,与SmGcp碱基一致性为85%,其理论推测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一致性为83.7%。将上述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c( )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80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编码21.7kD蛋白的基因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558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为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1.7kD蛋白基因的完整阅读框,与菲律宾株该基因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8%。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25.4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中国人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的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2段cDNA片段,即HCV基因组C区抗原基因C831cDNA片断(约530bp)和NS3区抗原基因C33ccDNA片段(约860bp)。C33ccDNA片段同C831cDNA片段经连接   肽Ser-Pro-Gly-Ser连接成为基因嵌合体C33c-C831(约1400bp)。C33c-C831基因嵌合体同温控型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重组,构建成表达质粒pBV/C33c-C831,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获得了重组嵌合抗原C33c-CL的表达。通过酶切分析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对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9%的表达产物做了鉴定。采用TritonX-100和盐析处理,获得粗提表达产物。粗提的表达产物经尿素裂解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可用于检测抗HCV核壳蛋白和抗NS3区抗体的重组嵌合抗原C33c-CL。对C33c-CL做抗原性分析发现,它同时具有完整的C33c抗原和C22抗原的免疫反应活性,完全能替代单纯的C33c和C22抗原。该嵌合抗原在血清学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望成为新一代HCVEIA诊断试剂的优选抗原。  相似文献   

10.
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cDNA的分子克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重组DNA 技术研究了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的基因,从天麻(Gastrodia elataBl.)块茎中提取Poly(A) m RNA 后合成cDNA,构建成表达型cDNA 文库,用纯化的蛋白质探针通过免疫筛选找出对应的cDNA 克隆。在进一步证明所选用的cDNA 克隆含有重组的λ-phage DNA 后,提取和纯化含有插入片段重组子的DNA,用Eco RI酶切分析可见插入片段。已分离出编码天麻抗真菌蛋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基因库中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 EST (BU803192) 以及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载体λgt11多克隆位点邻近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采用锚式PCR对SjHGPRT基因不完整的3′端和5′端进行扩增、测序,用电子软件拼接,获得SjHGPRT全长cDNA (1 270 bp),经序列分析,推断该片段含有编码SjHGPRT基因的完整阅读框,其编码基因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mHGPRT) 全长编码基因碱基一致性为82%,其理论推导的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一致性约为83%. 将其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上,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准确、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为28 ku. 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表达产物进行蛋白质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上出现明显的识别条带. 重组蛋白动物免疫保护性结果显示:在虫荷、每克肝卵、每克粪卵和雌子宫内卵数方面,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 0.05,P < 0.01). 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SjHGPRT) 全长cDNA成功克隆并在大肠菌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动物免疫保护效果,是一种潜在的具有部分免疫保护性的抗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2.
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 2 6k D GST基因 (Sj2 6)并观察表达产物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 .将 Sj2 6基因亚克隆至 p ET2 8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Sj2 6/ p ET,转化大肠杆菌 BL 2 1 (DE3) .Sj2 6在诱导条件下及未诱导条件下均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 (r Sj2 6GST)以包含体形式表达 ,分子量为 2 8k D左右 ,能用 6× His亲和层析柱纯化 ,纯化产量为 55~ 60 mg/ L大肠杆菌培养物 .免疫印迹及 ELSA实验证实 r Sj2 6GST具有良好抗原性 .用 r Sj2 6GST不加佐剂直接背部皮下免疫昆明系小鼠 ,获得了 1 9.6% (P<0 .0 5)的减虫率及 31 .9% (P<0 .0 5)的成熟虫体减虫率 ;且免疫组检获的虫体中未成熟虫体的比例为 32 % (66/ 2 0 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 9.6% (56/2 85) (P<0 .0 1 ) ,说明 r Sj2 6GST免疫不仅可诱导抗日本血吸虫的部分攻击感染作用 ,而且能抑制部分虫体的发育 .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26kD抗原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外源基因日本血吸虫26kD抗原(Sj26GST)在卡介苗(bacilusCalmete-Guerin,BCG)、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tis)和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运用重组DN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表达Sj26GST的E.colipGEX衍生质粒为模板,经PCR得到编码Sj26GST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克隆到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70的启动子下游,再将HSP70启动子和Sj26GST基因一起亚克隆到E.coli-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BCG-2000中,得到E.coli-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BCG-Sj26.pBCG-Sj26电转化入BCG和M.smegmatismc2155中表达Sj26GST抗原,所表达的天然重组Sj26GST(rSj26GST)为可溶性蛋白,在SDS-PAGE上分子量为26kD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其表达量分别占BCG和M.smegmatis菌体总蛋白的15%和10%.可见,Sj26GST基因能在BCG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4.
将外源基因———日本血吸虫26kD抗原(Sj26GST)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中,构建成四个不同的表达截体,研究它们在耻垢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中的表达效率。首先将含有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HSP70)的启动子的质粒pMT70用NcoI切,进行两种不同的修饰后,得到不同的SD序列;将Sj26GST基因克隆进去。再将含HSP70启动子和Sj26GST基因的片段切下,克隆到分枝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BCG2000中,筛选出不同SD序列、不同方向和不同拷贝数的分枝杆菌表达载体四个。所表达的重组天然Sj26GST(rSj26GST)为可溶性蛋白,在SDSPAGE上分子量为26kD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通过薄层扫描分析,发现表达质粒中双拷贝启动子外源基因组合,表达效率最高,是单拷贝组合的16倍,占分枝杆菌菌体总蛋白的28%。而不同的克隆方向和不同的SD序列(两者相差3个碱基)对表达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8kDa GST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锷  杨冠珍 《动物学报》1996,42(4):421-427
在大肠杆菌TB1中表达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8kDa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表达产物是融合蛋白,分子量来33kDa。采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2,4-二硝基氯苯/谷胱甘肽分光光度测定法和琼脂糖-淀粉凝胶电泳显示重组抗原具有较高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Antibod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gainst the first two enzymes of flavonoid biosynthesi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Chalcone synthase (CHS) and chalcone isomerase (CHI) were overexpressed and purified from Escherichia coli as fusion proteins with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from Schistosoma japonicum. The recombinant proteins were then used to immunize chickens and the resulting IgY fraction was purified from egg yolks. Immunoblots of crude protein extracts from Arabidopsis seedlings carrying wild-type and null alleles for CHS and CHI showed that the resulting antibody preparations provide useful tools for characterizing expression of the flavonoid pathway at the protein level. An initial analysis of expression patterns in seedlings shows that CHS and CHI proteins are present at high levels during a brief period of early seedling germination that just precedes the transient accumulation of flavonoid end-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