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择期行PCI治疗的患者60例(研究组),另选同期单纯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60例(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治疗后研究组LVEDV、LVESV、SV、LVEF、LVESP和LVEDP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LVEDV、LVESV、SV、LVEF、LVESP和LVED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评估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前、后心脏负荷、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62例成功实施经皮穿刺VSD封堵术的患者资料。术前经超声筛查,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分别行TTE复查,常规测量左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eft atrium end-systolic diameter,LAES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每博输出量(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LVSV)、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主肺动脉中段内径(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三尖瓣反流压差(Pressure gradient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PGTR)。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LAESD、LVEDD、LVESD、LVEDV、LVSV、MPA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术后3天LVEDD、LVEDV、LVSV、MPA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天LAESD、LVESD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PGTR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较术后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RVEDD、LVEF、LV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对VSD封堵术后心脏功能变化的评估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H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H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右室舒张末容量(R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49.23%,9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77%,7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治疗前LVEDV、RVEDV以及LVEF比较无差异。在治疗后观察组这三个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LVEDV和RVEDV减小、LVEF提高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身体功能、运动限制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HD效果好,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前后心功能和脑钠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0年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门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SV,血浆BNP明显下降,LV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螺内酯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动脉压力演变和右心室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MCT诱导的4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模型组(每小组12只),分别在第1、2、3、4周应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MRI右心功能动态检测,观察肺动脉压力和MRI参数演变关系。比较对照组、PAH模型组各组间的相关各参数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注射野百合碱后1~4周,48只模型组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_(RVEF)=-0.823,r_(RVEDV)=0.732,r_(RVESV)=0.803)。注射野百合碱前两周,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4周后,以上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大鼠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对于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监测,MR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各项参数变化,右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是提示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0例NST-AC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剂量组及半剂量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前及术后30 d的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的TIMI 2级和3级血流分级显著降低;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均明显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上升,P均0.05;而术前、术后组间TIMI血流分级、LVEDV、LVESV及LVEF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全剂量组组的出血事件及住院费用对比明显高于半剂量组,P0.05。结论:半剂量组的替罗非班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对NST-ACS疗效显著,且可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左室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梗并进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应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Q-lab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末容量(ESV)及舒张末容量(EDV)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ESV及EDV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左心室EF较术前增大(P0.05);AMI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ESV及EDV较对照组比较增大(P0.05),左心室EF较对照组减小(P0.05);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各参数比较,AMI组PCI术前梗死节段局部收缩末期容量(RESV)及局部舒张末期容量(REDV)较对照组增大(P0.05),左心室梗死节段局部射血分数(REF)较对照组减小(P0.05);AMI组患者梗死节段RESV及REDV术后1个月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梗死节段REF较术前比较有所增大(P0.05),AMI组术后1个月梗死节段RESV及REDV较对照组增大(P0.05),梗死节段REF较对照组减小(P0.05);左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以及用R-R间期校正后的Tmsvl6-SD%(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数systolic dyssynchrony index,SDI)和Tmsvl6-Dif%较术前比较减小(p0.05)。结论:PCI手术前、后应用RT-3D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17节段的局部收缩功能及运动同步性,对AMI患者心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常温和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心衰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连续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死亡、心律失常、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功能指标,BNP(B型利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心衰实验室指标,炎症因子表法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感染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血液净化时间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F、LVED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LVESV、LVEDV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hs-CRP、Cr相关心衰实验室指标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瓣膜病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亚低温下血液净化治疗与常温下血液透析治疗相比能欧进一步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血液净化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采取亚低温下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衰情况,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因子-1(MCP-1)、脑钠肽(BN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在完成2周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及生活质量水平、血清MCP-1、BNP、NGA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2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00%(43/50),与对照组[64.00%(32/50)]相比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2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治疗后LVEF值亦显著增加(P0.05),LVESV值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6MWT值均明显增加(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HFQ)评分及血清MCP-1、BNP、NGA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同期更显著(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MCP-1、BNP、NGAL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左心房结构,探讨当左心结构发生变化时心脏功能所受到的影响,为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断提供检测及诊断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健康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功能和结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左心房内径(LAD)、心肌质量(LVMM)、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口舒张末期流速比值(E/A)。结果:两组间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组LAD高于对照组,LVEF及E/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Ⅰ期、Ⅱ期、Ⅲ期患者间比较,左房内径随血压的升高逐渐递增,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则逐渐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直观的显示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临床诊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