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结核病患者的患病因素,为预防小儿结核病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抽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小儿结核病患者46例,从患者的有无接触结核病患者史、结核家族史、有无接种卡介苗、起居环境、体弱多病、不明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小儿肺结核的患病因素。结果:有结核家族史的15例(32.61%),接触结核患者史的有10例(21.74%),未接种卡介苗的7例(15.22%),起居环境潮湿不经常通风的5例(10.87%),接种卡介苗4例(8.70%),体弱多病的3例(6.52%),不明原因2例(4.34%)。结论:预防小儿结核,让小儿远离传染源、积极接种卡介苗、起居环境通风干燥、对体弱多病的小儿增强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免疫力,可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卡介苗对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保护效果较好,但对成人肺结核保护效果却不确定。过去十余年,众多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发,但至今尚未成功。结核病的致病和免疫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可以预测临床保护效果的指标和动物模型,动物实验结果常与临床试验结果不符,临床试验耗时漫长、成本昂贵、且需要大量结核病患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结核病疫苗的研发。近年来,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些新方法进行结核病疫苗临床前评价,从而缩短了进入临床试验的时间,加快了结核病疫苗的发展。综述了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保护力评价方法,特别是临床前评价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与结核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卡介菌预防结核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所2009年4月~2012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300例结核病患者,分析所有结核病患者中,严重类型结核病、一般类型结核病生率。结果:接种卡介苗的患者与未接种卡介苗的患者严重类型结核发生率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病症发生情况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介苗在预防结核病发生具有实际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54 例儿童结核病诊治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由于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基层预防接种和诊治工作尚存在薄弱环节, 儿童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为分析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误诊特点, 对我院2006 年3 月― 2008 年7 月住院治疗的54 例儿童结核病病例从年龄、性别、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误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儿童结核年龄≤5 岁者所占比例最高( 64. 8% ) ; 临床分布以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者最多( 44. 5% ) , 其次为单纯肺结核( 37. 0% ) 和肺外结核( 18. 5% ) 。本研究中患儿在外院误诊率为55. 6% ;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结节影、斑片状模糊影, 胸膜增厚或伴胸腔积液, 纵隔及( 或) 肺门淋巴结肿大, 腹腔淋巴结肿大, 颅脑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 异常等。结果提示, 年龄≤5 岁是儿童结核病的好发年龄; 结核菌素试验联合影像学诊断可明显提高儿童结核病临床确诊率, 减少误诊、漏诊; 积极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对绝大多数儿童结核病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2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试剂盒在结核病高发、卡介苗(BCG)高接种地区用于诊断儿童肺结核的价值,共入组临床怀疑肺结核患儿114例,其中45例行QuantiFERON-Gold In-Tube(QFT-GIT)检测,69例行T-SPOT.TB检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显示,QFT-GIT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1.3%、PPV为91.7%、NPV为76.5%。T-SPOT.TB的灵敏度为72.3%、特异度为93.7%、PPV为97.1%、NPV为53.6%。与未治疗患儿相比,激素治疗患儿QFT-GIT和T-SPOT.TB的阳性率显著下降。研究提示,QFT-GIT和TSPOT.TB较少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影响,用于中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PPV。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一种严重的肺外结核性,约占全部结核病的1%。TBM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儿童患者及合并HIV感染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结核性脑膜炎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细菌和宿主的遗传因素在结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代医学技术的进展,TBM的早期诊断仍存在困难。TBM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脑脊液细菌涂片或培养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可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关键。临床上往往从经验判断开始抗结核治疗。WHO指南推荐至少六个月的抗结核治疗。然而,部分指南推荐延长抗结核治疗至9-12个月。早期使用类固醇类激素可降低死亡率。抗结核药物耐药性与高死亡率相关。该综述描述了结脑的各个方面,重点强调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一种传染病,这是由于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以及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发生所致.最近有些调查研究表明,卡介苗的预防效果已日见下降.因此,在合理地设计下一代疫苗之前,必须了解卡介苗失效的原因.本文中将提出若干解释卡介苗失效原因的推论以及弥补这些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73例疑似结核病患者分为临床明确诊断肺结核63例(肺结核组)、肺外结核43例(肺外结核组)、排除结核67例(非结核组),观察各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率。结果: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5.7%(54/63)和88.4%(38/43),显著高于非结核组11.9%(8/67)(P0.01);诊断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88.1%。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肺结核及肺外结核的辅助诊断,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HIV(+)/AIDS并发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HIV(+)/AIDS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选取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的HIV(+)/AIDS并发肺结核的病例共47例为观察组(A组),及同期住院的HIV(-)单纯肺结核病例5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A组发烧和体重下降较B组更常见,而咳嗽和咯血较B组少见;(2)A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3)A组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而耐多药结核(MDR-TB)所占比率显著高于B组;(4)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性阴影的,A组多于B组,而A组影像学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5)A组合并肺外结核较B组多见,A组淋巴系统较B组常发生结核病变,A组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6)PPD结核菌素反应阳性率A组显著低于B组,A组PPD阳性率与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最新儿童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为耐药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收集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61例结核病患儿样本,采用比例法对链霉素(Streptomycin,SM)、异烟肼(Isoniazide,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和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共5种药物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161株菌株中鉴定出139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对这139例培养阳性儿童结核病例中,总耐药率和总耐多药率分别为20.86%、6.47%,平均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是SM(12.2%)、INH(10.79%)、RFP(8.63%)、EMB(2.88%)、PZA(2.88%)。结论重庆地区儿童结核病总体耐药及耐多药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地区及复治患儿可能是儿童结核病病例发生多耐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蝴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目前蝴蝶产业的背景情况和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该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目标与思路、政策与法律、科研与技术、人才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地性提出了相应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双歧杆菌制剂临床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CBMd isc、VIP、CNK 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患儿4050例,对其进行M eta分析,并评价M 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4.60,P=0.007〈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ta分析,合并RR=0.41,95%C I为0.35~0.49,总体效应检验,Z=10.39,P〈0.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RR值和95%C I与随机效应模型完全一致,剔除小样本报道后的合并RR=0.42,95%C I为0.35~0.50,与剔除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杆菌制剂能降低小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对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