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布氏田鼠种群生理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胴体重分布将布氏田鼠划分为越冬鼠与当年鼠两组,然后再根据生理学指标将当年鼠划分为性成熟鼠(成年)和性未成熟鼠(幼年)。由于生理年龄与时间年龄不一致,故本文并不强调各种形态指标来划分时间年龄组。5月下半月以前种群主体为越冬鼠,但在当年鼠出现地表面后,当年鼠取代越冬鼠成为种群主体,到7月下半月越冬鼠已降到10%以下。当年生的幼鼠春季生长发育旺盛,很快成为当年成鼠。晚夏和秋季出生的个体当年性不发育成熟。秋季种群主体为当年幼鼠。越冬鼠和大部分当年成鼠从种群中消失。比较种群数量上升与下降年份,春季越冬鼠胴体重的轻重与第一批当年鼠(K_1)出现规模可能是种群数量升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Matschie,1907)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鼠兔(Ochotona huangensis)由Matschie(1907)发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意见纷纭,有人将它归入藏鼠兔(O.thibetana),有的则作为达乌尔鼠兔(O.daurica)的同物异名。经查对地模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仔细的对比,认为黄河鼠兔不同于藏鼠兔、甘肃鼠兔、达乌尔鼠兔,而是一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3.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关于小板纤恙螨半光变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心陶等1956年发表了采自黄毛鼠体上的恙螨一新变种——小板纤恙螨半光变种Leptotrombidium(L.)scutellare basoglabrose(Chen et al.,1956)。1957年,陈心陶、徐秉锟又报道了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棕野鼠和鸣鼠耳内捡到小板纤恙螨L.(L.)scutellare(Naga-  相似文献   

5.
NF-E2相关因子1(Nrf1)属于CNC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leucine-zipper,bZIP)调节蛋白家族。研究表明Nrf1与Nrf2有相似的下游靶基因,在抗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发现,Nrf1在细胞组织分化发育、炎症及肝脏成瘤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本文将近几十年来发表的以细胞或基因敲除鼠为工具的Nrf1研究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屏障设施下裸小鼠繁殖生产时,在不同时间段剔除杂合仔鼠对纯合裸仔鼠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5窝头胎生BALB/c-nu新生裸小鼠按剔除杂合仔鼠的时间不同分成五组,以24h剔除组为对照比较纯合裸仔鼠生长发育及死亡率、离乳率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体重增长等。结果剔除组生长发育及死亡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存在差异性,其中14d剔除组和21d剔除组差异极显著。结论剔除杂合仔鼠的时间对纯合裸仔鼠的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的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SPF级裸鼠生长发育要求,生产繁殖出合格的实验用裸小鼠,剔除全部杂合仔鼠的最佳时间应该在新生仔鼠出生24h内,超过3d则会极大地影响纯合裸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高原的鼠兔耐低氧、血管脆性大,是研究高山生理、运动医学及老年医学的良好动物模型。同时,鼠兔对药物敏感,繁殖力强,在医学遗传学研究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日本鼠兔(O.hyperborea)、美洲鼠兔(O.perinceps)和阿富汗鼠兔(O.refescens)的核型已有报道[11],但未作带型分析。1984年,Kimura等报道了阿富汗鼠兔的染色体G.C带图形[13]。本文报道中国达乌尔鼠兔(O.daurica)染色体的带形与核仁形成区(NOR)活性,并讨论鼠兔的进化位置。  相似文献   

8.
鼠类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与耐性的初步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鼠钠盐在近几年来已逐步推广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作者曾用敌鼠钠盐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小白鼠等作过毒力测定和现场灭鼠(夏武平1976,何新桥等1973),但对于我国常见的广布鼠种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和耐性方面的研究报告,仍为少见。耐性指中毒未死,抗药性增强,是后天获得的。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一毒鼠剂,以利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于1975年夏初曾以我国各地较常见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实验动物,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内蒙古褐斑鼠兔一新亚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褐斑鼠兔(帕氏鼠兔或蒙古鼠兔)Ochotona pallasi的记录,过去只有Thoma(1912)根据新疆哈密县天山的6标本所发表的哈密亚种O.p.hamica。我们于1972—1973及1975—1976年间在内蒙古和新疆采到一些褐斑鼠兔标本。经研究,采自新疆北塔山的13个标本属蒙古亚种O.p.pricei,为我国亚种的新纪录;采自内蒙古的11个标本则为新亚种,描记于下。  相似文献   

10.
菟丝子属旋花科,菟丝子属(Cuscuta)。是高等植物中的寄生植物,寄生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等)和树木(柳、鼠李、山里红等)上,严重的损害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菟丝子是某些农作物及树木的大敌。菟丝子也可作为研究植物寄生根的构造和非绿色植物的异养生活方式等的良好实验观察材料。本文就对大菟丝子(或称金灯藤C.japonica)和菟丝子(或称金线藤C.chinensis)图1两种菟丝子的植物学特性及其实验观察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制备出生后脑性瘫痪鼠模型并对鼠脑损伤进行评估,观察与人类孕期损伤导致婴儿脑组织前少突胶质细胞之间的关联。方法:新生乳鼠在出生后第3、4、5、6、7天,每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n=12,30,30,60,60,120μg/kg)或生理盐水(n=11)。新生乳鼠从生后第1天至第21天每天接受机能和认知发育测试。出生后第22天对乳鼠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通过对前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CNP)及髓鞘标志物(MBP)的检测评估鼠脑白质损伤。神经发育测试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结果:对新生乳鼠进行神经生长发育测试后发现,LPS处理组乳鼠在平面翻正测试、悬崖回避测试、前肢抓握测试及睁眼时间测试(P<0.05),活动力测试(P<0.01),其他几项比较无差异(P>0.05),悬吊实验(P>0.05),旷野实验(P<0.05)。前少突胶质细胞标志物CNP在LPS处理乳鼠组中是增多的(P<0.01),髓鞘碱性蛋白(MBP)在LPS处理乳鼠组中是减少的(P<0.01)。结论:对新生乳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可以引起鼠脑白质损伤,但是并不能出现与缺血缺氧模型一致的脑性瘫痪表型。  相似文献   

12.
光周期对布氏田鼠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房继明 《动物学报》2001,47(2):150-157
通过比较法对实验室内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幼仔生长发育与光周期关系的研究表明 ,尽管出生和断乳时的窝仔数及断乳时窝仔存活率不受光周期的影响 (t test,P >0 0 5 ) ,每种光周期条件下出生和断乳时雌雄比例差异不显著 (Chi square检验 ,P >0 0 5 ) ,不同光周期间雄性比例无明显差异 (百分数的检验 ,P >0 0 5 ) ,但是 ,随着幼仔的生长 ,出生并饲养在长光照周期 (LD ,14L∶10D)下的个体体重、体长和肥满度显著大于短光照周期 (SD ,10L∶14D)下的幼体 ,尤在出生 9或 14天以后的各阶段 (t test,P <0 0 5 )。在 6 0日龄时 ,LD雄鼠的睾丸、附睾及储精囊成熟指数显著高于SD鼠 (t test,睾丸 ,t =3 30 9,df =14,P <0 0 1;附睾 ,t=3 6 2 2 ,df =14,P <0 0 1;储精囊 ,t=3 379,df =14,P <0 0 1)。但LD组的皮毛厚度和绒毛长度显著低于SD组 (t test,皮毛厚度t=- 5 185 ,df =14,P <0 0 1;绒毛长度t=- 2 415 ,df =14,P <0 0 5 )。作者认为体重、肥满度和性腺成熟指数 (GSI)高的LD鼠较SD鼠更适应于繁殖期的繁殖生存 ;而生长发育缓慢 ,皮毛厚度、绒毛长度高的SD鼠更能适应越冬生存。在自然环境中 ,光周期可能被布氏田鼠作为季节环境变化的信号 ,使其在形态和生殖方面提前作好准备 ,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的定位与表达,研究维生素D系统与肠道发育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的检测技术,对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中VDR定位表达做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 VDR的mRNA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组织中的表达在其出生的第21天达到峰值。此外,VDR主要分布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胞质中。对组织样品的WB检测显示,C57BL/6小鼠十二指肠发育过程中,VDR没有发生明显的核转位。结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VDR在C57BL/6小鼠十二指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为了解和完善VDR在肠道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聚群与环境温度对黄毛鼠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毛鼠(Rattus losea)是我国长江以南分布极广的一种农林业重要害兽,也是南方恙虫病立克次体及钩端螺旋体的主要贮存宿主之一。林浩然等(1961)对黄毛鼠的某些生态研究中发现,该鼠在广东地区,秋冬季常有数只成鼠(6—7)同穴群居习性。1979—1980年,我们在浙江北部对黄毛鼠的生态作四季调查时,也发现此鼠于冬季有集群现象。但由于对黄毛鼠的生理生态还研究得很少,例如环境温度对黄毛鼠的影响怎样?聚群有何生理生态学方面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着重探讨一下聚群与环境温度对黄毛鼠的能量代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恙虫蚴的新种和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敦清 《昆虫学报》1962,(3):269-276
最近整理出四种恙虫蚴,其中三种系新种,一种是在我国的首次报告。这四种恙虫蚴分属于背展属(Genus Gahrliepia Oudemans,1912),真棒属(Genus Euschongastia Ewing,1938),棒属(Genus Schongastia Oudemans,1910)和五甲属(Genus Tragardhula Berlese,1912)。其寄主均为罗赛鼠(Rattus losea exiguus A.B.Howell)。这样,根据已发表的材料和我们的现有资料,从罗赛鼠体上已采到恙虫蚴共有23种。  相似文献   

16.
湖南等三地区东方田鼠遗传特性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生化位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等方法,对湖南洞庭湖湖滨、宁夏青铜峡市农田和黑龙江伊春市金山屯草甸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和宁夏地区东方田鼠染色体数均为2N=52,黑龙江东方田鼠染色体数则为2N=42;生化位点结果显示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均呈遗传非均一性;湖南、宁夏和黑龙江鼠的个体间RAPD遗传距离分别为0.244(0.143—0.353)、0.226(0.161—0.294)、0.541(0.357—0.692)。湖南和宁夏两地区鼠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67,湖南和宁夏鼠杂交一代与其亲代的RAPD遗传距离在0.310以下;但黑龙江鼠与湖南和宁夏鼠种群问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19和0.633。总的表明,3个地区的东方田鼠均呈遗传非均一性,但湖南与宁夏鼠在染色体、生化位点和RAPD标记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并可杂交,而黑龙江鼠与其它两地的鼠不能杂交,且黑龙江鼠在遗传特性方面与前二地鼠有很大差异,因而后的“种”级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雌性哺乳动物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R)的结构及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加以综述,指出FSHR及LHR在卵泡的生长发育、优势化及排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长爪砂土鼠体温调节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绍亮  孙儒泳 《生态学报》1982,2(2):189-199
恒温动物体温调节发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几十年来有较多进展。但是,国内在啮齿动物方面尚未有过研究报道。 长爪砂土鼠(Meriones unguioulatus)分布于我国北部及蒙古的荒漠草原和干草原地带,是一种主要的草原害鼠(夏武平等,1966)。近二十多年来又成为广泛应用的实验动物,在国内外都有饲养种群(田嶋嘉雄,1972;Mele,1972)。关于长爪砂土鼠体温调节的发育,迄  相似文献   

19.
Ames等人提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jhimurium)突变株测试化学致癌物质,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实验室建立了Ames试验方法,并测试了上千种物质,获得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刘佩佩  张耿  李晓娟 《植物学报》2021,56(2):191-200
果胶作为植物细胞壁多糖之一,其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果胶主要由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G)、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 (RGI)和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I (RGII)组成。果胶类成分在维持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以及细胞间黏附和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果胶类成分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对理解细胞壁高级结构的构建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