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艹屈]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环芳烃[艹屈] (Chrysene)为选择培养基的碳源, 从焦化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艹屈]的高效降解菌SQ-1, SQ-1可在以[艹屈]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 经过电镜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 并基于16S rDNA序列结果, 构建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终确定菌株SQ-1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又考察了[艹屈]的初始浓度、投菌量、pH值对SQ-1菌株降解[艹屈]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 该菌对水中[艹屈]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 在[艹屈]浓度为40 mg/L、接种量10% (V/V)、pH 7.0~7.5、温度30°C条件下, 接种5 d后对[艹屈]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杨树截干上白杨透翅蛾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杨树人工防护林区,采用杨树高枝截干是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当年春季杨树截干上留下的机械伤口及新萌发枝条,为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Rott.)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白杨透翅蛾在1~3年的截干上发生密度较高,严重时影响到新萌发枝干的生长甚至死亡。2007年5月调查发现,在杨树截干上白杨透翅蛾的有虫株率达到89·17%,平均虫口密度达到(3·40±0·21)头/株,远远超过了0·3头/株的最低防治标准。最后,结合当地杨树人工防护林网的特殊环境条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白背飞虱种间、种内密度制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感品种TN1为材料.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若虫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效应。实验表明,单虫种一龄善虫密度15头/株和30头/株相比.褐飞虱成虫的羽化率、短翘率、体长和若虫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成虫雌性比率前高;白背飞虱成虫羽化率前比后高21.22%.短翘率高15.25%。在两种飞虱一龄若虫密度30、45、60头/株等虫量混合组配下,褐飞虱成虫羽化率60头/株比30头/株下降28%,白背飞虱若虫历期以30头/株最长。在总虫量为30头/株时,种内(30头/株)和种间(15:15头/株)比.白背飞虱种内处理成虫羽化率高36.83%.昔虫历期短;褐飞虱以种内处理成虫短翘率高。从产卵位点来看.褐飞虱喜产在稻株叶鞘中下部厚肉组织上,白背飞虱以叶脉基部产卵为主.成虫密度2、4、8对/株3处理,其叶鞘、叶脉上的平均卵块变小;10天内的平均卵量亦减步。同密度下,种间组合比种内组合的产卵量多。从各指标对密度反应来看,褐飞虱比白背飞虱更耐拥挤。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E.Smith)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均已出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所调查的10种作物中,仅在玉米上发现取食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从化地区为害最重(虫口数量222头/百株、为害率80%),其次是连平(虫口数量98头/百株、为害率68%)、英德(虫口数量76头/百株、为害率62%)、增城(虫口数量66头/百株、为害率20%)和珠海(虫口数量46头/百株、为害率30%),新丰最低(虫口数量6头/百株、为害率3%)。本研究为监测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并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井兰  杨霞  吴进才 《昆虫知识》2012,49(6):1541-154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研究灌浆期水稻协优963、TN1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若虫侵害后根、叶片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褐飞虱若虫侵害后灌浆期水稻耐虫性与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虫口密度40头/株和80头/株120头/株侵害灌浆期水稻协优963后3d根GA含量显著下降,40头/株和80头/株侵害后协优963后3d根冠(叶片)比显著下降;40头/株侵害协优963后6d根冠比显著下降。40头/株、80头/株和120头/株侵害灌浆期水稻TN1后3d根GA含量显著下降;80头/株和120头/株侵害TN1后6d根GA含量显著下降,120头/株侵害TN1后6d根冠比显著下降。表明灌浆期水稻协优963、TN1受褐飞虱若虫侵害后基本变化趋势为根GA含量、GA含量根冠比下降(3d、6d),叶片GA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耐、感虫水稻品种变化一致,变化幅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 1977—1979年我们在海拔2,400—2,600米,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山系的四川省盐源县内,对漫绿刺蛾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 一、为害和分布 漫绿刺蛾Latoia ostia(Swinhoe)属鳞翅目(Lep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在四川省盐源县,除为害梨、苹、桃、李、杏、柿、花红、核桃、樱桃、柑桔、山定子、海棠、棠梨、板栗等多种果树外,还为害杨、柳、刺槐、桤木、核枣等树木。它主要以幼虫咬食寄主的叶片为害,轻的形成许多缺刻,严重时只剩主脉和叶柄,有的甚至把全枝或全株的叶片吃光。据统计一株7—10年生的梨、苹果树上,少则有二、三十头,多的有一、二百头幼虫为害。  相似文献   

7.
对(艹孟)烷-3,8-二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柠檬桉精油,可直接用于香水、杀虫剂和药品等.通常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合成对(艹孟)烷-3,8-二醇,以替代从柠檬桉叶油分离得到的天然产品.以香茅醛为原料通过Prins环缩合和水解,或者通过Solanum aviculare悬浮培养方式进行生物转化得到对(艹孟)烷-3,8-二醇;通过薄荷醇的氧化,或者以2-丁烯醛为原料与甲基锂、NaClO2等试剂经过较长步骤也可合成对(艹孟)烷-3,8-二醇.对(艹孟)烷-3,8-二醇可应用于制造驱虫剂、凉味剂、药物或者化妆品的添加剂以及海水防护涂料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8.
白暨豚的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生存的四类淡水豚中,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和拉河豚(Pontoporia blain-villei)的舌已有详文报道(Arvy和Pilleri,1970;Yamasaki等,1976a)。亚河豚(Iniageoffrend)的舌也在Yamasaki的文章中作为和上述二种淡水豚舌的比较而述及。白暨豚(Liptes vexillifer)的舌除陈宜瑜等(1975)曾提及外,迄今未有其他报道。鉴此,作者对白暨豚的舌作了解剖学和组织学的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白暨豚舌的标本取自幼体、亚成体、成体和老年个体等七头个体。为了比较,还收集了亚河豚、其它海豚类和陆生哺乳类的舌。用10%甲醛固定保存,各项量度根据固定标本测量。白暨豚舌的外形描述以NNC 7909号标本为主,以其它个体的观察为辅。其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叶色草蛉对棉蚜的搜索行为及其自身的种群干扰行为。结果表明:1)在两处地点的4种试验容器即培养皿、养虫器、内置障碍物的养虫器和内置盆栽棉花的笼罩中,草蛉幼虫的捕食效率因猎物的密度而变化。其捕食常数(Q)和干扰系数(m)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空间异质性的增加而减小;2)在笼罩的棉株上,一龄和二龄草蛉幼虫每天的食蚜量分别为13.6头和29.4头。幼虫较多地在上部叶片上捕食棉蚜;3)在笼罩的棉株上,无论是一龄幼虫还是二龄幼虫草蛉都更多地停留在下部的棉叶上,且在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上的草蛉幼虫的百分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南山藤(Dregea volubilis)是萝(艹摩)科粗大藤本植物,在我国产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常攀缘在低山林中的大树上。叶对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花冠黄绿兼白色,夜有清香。瞢(艹突)果长12厘米,宽约3厘米,外被白粉,具多皱棱条;种子顶端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蒌片对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患者共34例,将其随机分为丹蒌片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2例)。根据西雅图心绞痛问卷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结果:丹蒌片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程度及治疗满意度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丹蒌片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中医部分证候,减轻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结论:丹蒌片或可减缓主动脉瓣钙化进展,其原因可能和炎症反应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2.
《昆虫知识》2004,41(3):235-235
(中国植保网讯)目前天津市小麦正处在扬花期,就小麦蚜虫发生普查情况看,全市发生面积达7 3 4万hm2 ( 1 1 0万亩) ,发生程度明显高于2 0 0 3年,接近2 0 0 2年和2 0 0 3年大发生年。百株蚜最高达2 5 2 6头,平均达1 0 0 0~1 5 0 0头,蚜株率已达1 0 0 %。截止2 0 0 4年5月8日,蓟县蚜株率达66 7%,百株蚜量达65 6头,比2 0 0 3年同期分别高5 2 7%和642头;宝坻蚜株率达1 0 0 %,百株蚜量达1 5 73头,比2 0 0 3年同期分别高91 %和1 5 3 5头;武清蚜株率达86%,百株蚜量达1 1 4 8头,比2 0 0 3年同期分别高82 %和1 1 3 0头;静海蚜株率达1 0 0 %,百株蚜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是我区危害玉米、谷子、高梁等作物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普遍发生严重,玉米被害株达80—100%,百株幼虫150—200头,多的达400—700头;谷子生育好的地块被害株达20—60%,一般造成减产10—20%左右。螟害是我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施用六六六等化学农药颗粒剂,不仅费工,而且还伤害天敌。为了探索安全、省  相似文献   

14.
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关于该害虫入侵发生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一直是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定量接种虫量的方法,研究了棉花粉蚧初孵若虫不同初始密度(50头/株、100头/株、200头/株、400头/株、800头/株)下扶桑苗生长规律.结果植株生长表明,随着初始种群密度增大,扶桑株高增长量、茎粗增长量逐渐降低,棉花粉蚧对扶桑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重.当初始虫量较大时,扶桑表现为生长显著减缓,叶片萎缩、脱落等症状.当初始虫量为50头/株时,扶桑株高及株高增长量分别降低15.4%、28.9%,显著低于对照;当初始虫量为400头/株时,扶桑受害严重,与对照相比株高、株高增长量分别降低了 38.7%、70.2%,茎粗和茎粗增长量分别降低了 21.2%和39.6%.对在扶桑上棉花粉蚧的危害时间和种群虫口当量分别与寄主株高、株高增长量、茎粗、茎粗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分别建立了三者之间关系的拟合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出已知该虫种群密度在一定时间内危害寄主的株高、株高增长量、茎粗和茎粗增长量,推算出棉花粉蚧的防治指标.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棉花粉蚧的防治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杂作物的推广,杂交高梁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高粱蚜虫发生危害,已成为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蚜虫吸食高梁的汁液,严重影响高梁的生长发育,轻者叶子变红,重者不能抽穗,严重地块颗粒无收。一般减产40—60%。全大队发生面积曾达600多亩。我们根据蚜虫的消长规律,采取边防治边试验,发现乐果毒砂(土)冶蚜效果高,药效长,而且简便易行。 一、高梁蚜虫发生情况 高粱蚜虫于6月初发现,6月21日调查,蚜虫主要在植株的下部叶片,7月份以后由于气温较高,蚜虫繁殖快,由7月7日的蚜株率11%,百株蚜量50头,7月25日的蚜株率增到100%,百株蚜量为2,100多头,发生严重的“窝子蜜”地块普遍出现流油株,百株蚜量为12万余头。蚜虫由底部叶片逐渐向中上部叶片蔓延,随着蚜虫不断增殖,天敌数量逐渐增多,因此8月间蚜虫数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福建省栽植的肉桂,由于肉桂木蛾的蛀害,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现将1978年3月—1979年9月间对肉桂木蛾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肉桂木蛾Thymiatris sp.属鳞翅目、木蛾科(Xyloryctidae)。在福建省云霄、南靖、龙海、诏安、长泰、漳浦、连江、厦门等县市均有发生,寄主为肉桂及樟树。 肉桂受此虫为害率最高为96%,最低为40%,每株(株高2.5米)有虫1—6头,平均3.2头,受害最多的新旧坑道达62处(已折枝条除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与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2年是棉铃虫Heliothio armigera(Hubner)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历史上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一、二代种群严重为害麦田与棉田。麦田一代棉铃虫种群数量,在河北省饶阳地区一般每亩在1万头以上,高出常年虫口的几十倍。麦穗被害率在60%以上,成熟时的金黄色麦浪,变成了一片桔黄。  相似文献   

18.
一株产苝醌类光敏剂丝状真菌AL18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株丝状真菌AL18产艹北醌类光敏剂的液体发酵工艺。以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采用单次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液体摇瓶培养条件对艹北醌类光敏剂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体摇瓶最适培养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液量40ml,接种量7.5%,接种种龄40h,初始pH5.75,摇床转数180r/min,30℃振荡培养48h。在此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法筛选了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选用L9(34)对筛选到的绵白糖(A)、蛋白胨(B)、蚕蛹粉(C)、CuSO4.5H2O(D)进行了正交试验。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L,绵白糖30g/L,蛋白胨3g/L,蚕蛹粉12.5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0.5g/L,硫酸铜0.05g/L,VB1100mg/L。对此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5次验证实验,艹北醌类光敏剂的平均产量为1.21g/L。  相似文献   

19.
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微量苯二氮(艹卓),其来源和生物学作用尚有待探讨。苯二氮(艹卓)受体可调控γ-氨基丁酸受体控制的Cl~-通道开放,从而改变跨膜Cl~-电流并影响膜电位,导致神经系统某些功能改变。苯二氮(艹卓)及其受体复合物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芦苇日仁蚧 Nipponaderda biwakoensis(Kuwana)属同翅目仁蚧科,是微山湖芦苇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虫株率达100%。一般每株有虫几百头,多者达千头以上。若虫和雌成虫均刺吸芦苇汁液,致使芦苇长势衰弱,叶片枯黄早落,茎壁变薄,茎秆变黑,影响产量,降低品质。1983—1984年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