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霍乱样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能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即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为了观察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普通大肠杆菌之间的差别。我们将收集到的菌株进行了兔肠攀试验、生化反应、药敏试验及血清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2.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 1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菌株O抗原属O14 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 ;该菌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K88,K99,987P抗血清均不能抑制其对绵羊、豚鼠、马、鸡红细胞的凝集 ;该菌株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h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白鼠均具有高致病性 ;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回肠结扎试验证明 ,该菌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和热敏性肠毒素 ;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260株气单胞菌的表型特性与毒素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山东省9市(地)临床和外环境等6种标本中检出的260株气单胞菌进行了表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以温和气单胞菌为主(52.69%),嗜水气单胞菌(23.4%)、豚鼠气单胞菌(23.08%)次之。自淡水鱼中检出维隆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各1株。随机抽取163株应用溶血试验、CHO细胞测毒素试验、兔肠结扎及CT基因探针杂交试验进行毒素原性研究,温和、嗜水及豚鼠气单胞菌均可产生溶血素、肠毒素,某些菌株的肠毒素具有与严乱肠毒素呈交叉反应因子(CTCE)。  相似文献   

4.
<正> 几种肠道菌(大肠杆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厌氧肠道菌)及非01群霍乱弧菌能产生引起人及家畜(小猪、小牛和羔羊)水样腹泻的耐热肠毒素。由产毒大肠杆菌、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产生的耐热 肠毒素都能激活肠细胞乌苷酸环化酶,通过提高细胞内CGmp的浓度引起肠道腺体分泌。两种耐热肠毒素都溶于甲醇,70℃时稳定,耐酸、碱能使乳鼠及兔回肠袢腺体分泌。此外,它们还有相同的13个氨基酸序  相似文献   

5.
从1457例腹泻患儿大便中分离出164株弗劳地枸橼酸盐杆菌复合群的菌株,而对照组中分离率仅4.26%,具统计学差异。为探讨其致病性,采用不耐热性肠毒素,耐热性肠毒素基因探针,菌液直接LT-PCR,家兔肠袢结扎和刚果红结合试验检测细胞的腹泻毒力因子,证实47.1%的菌株产生LT,系腹泻重要毒力因子,不具侵袭性因子。  相似文献   

6.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7.
经细菌载体投递的基因融合肽口服免疫对热稳定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粘膜保护作用肠毒素是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重要原因。大肠杆菌除了产生分子量较高、热不稳定的肠毒素(LT)外,还能产生一种分子量较低、热稳定肠毒素(ST),因其分子量低,免疫原性也就相对较差,但将...  相似文献   

8.
引起人和家畜急性腹泻的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肠毒素。一种是不耐热肠毒素(LT),分子量大于80,000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霍乱肠毒素有密切的抗原关系,而且其化学结构、功能与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肠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杆菌产生不耐热肠毒素(LT),国内外报道较多,而产生耐热肠毒素(ST),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分离的菌株进行了肠毒素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生耐热肠毒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重要特征之一。乳鼠灌胃试验(IMGT)虽是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有效方法,但只有掌握好耐热肠毒素(ST)的产毒条件,才能充分发挥该试验的效能。因此,筛选适宜的产毒条件,在人畜大  相似文献   

11.
用我室克隆的含大肠杆菌K88ac抗原基因的pMM031质粒和含肠毒素LT(A-B+)抗原基因的质粒pPMc4,使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酶解,取得了K88ac抗原基因的片段,再经和BamH I消化的质粒pPmc4连接重组,构建了同时具有这两种抗原基因的质粒pMM085羟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MM085质粒的分子量约为14.6Md,在宿主菌E.CoilC600,经过ELISA和反向间接血凝等几种试验测定K88ac抗原,结果都说明其抗原产量与亲本菌株基本相同。重组菌的抗甘露糖豚鼠红细胞凝集反应也是阳性。对肠毒素抗原用被动溶血试验测定,结果说明其LT-B的产量和亲本菌的产量也基本相同。重组的工程菌株经兔肠结扎试验表明没有毒性反应,因此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仔猪腹泻的活菌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2.
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CS3为该菌的优势定居因子,是定居因子CFA/Ⅱ菌毛抗原的共有抗原组分。采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编码CS3和融合肠毒素蛋白基因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侯选株X4072中进行表达。用重组菌株口服免疫小鼠后,免疫动物能产生抗CS3、LT和ST的血清抗体。特别有意义的是,所产生的抗ST抗体能中和天然ST的生物活性。这一结果为研究载体疫苗防治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兔左右肺动脉肺外段的位置较深且受心脏跳动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开胸后对其进行手术操作具有一定难度。为建立兔单侧肺动脉缺血模型,我们在兔活体内先找到左右肺动脉的分支标志点,并利用左侧肺动脉的延伸与肺动脉主干的走向基本一致的特点,对左侧肺动脉进行了分离手术试验。同时直接用穿线套管结扎法进行了单侧肺血流阻断和恢复等操作。此外,对结扎或肺动脉10小时后的肺组织进行的形态学观察表明,肺组织短期缺血不致造成明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斑点ELISA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在发展中国家是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据WHO预测,全世界每年因ETEC引起腹泻而致死的5岁以下婴幼儿多达80万。该菌的致病机制是,它能粘附并定居到宿主小肠表皮细胞,繁殖产生耐热肠毒素或不耐热肠毒素,前者主要由定居因子抗原(CFA)负责,  相似文献   

15.
绿脓杆菌能产生肠毒素,可引起兔肠液体贮留,已被Kubota等证实。1980—1981年,我们发现一些腹泻病人的粪便经培养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而检出绿脓杆菌。为了探讨绿脓杆菌与腹泻的关系,我们从腹泻病人粪便中收集了39株绿脓杆菌进行肠毒素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最新进展。ETEC的肠毒素基因和菌毛蛋白基因对于ETEC的致病性起主要作用,肠毒素基因工程疫苗为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环境对产毒性大肠杆菌肠毒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一些与人体肠道微环境有关因素的变化对ETEC主要毒力因子肠毒素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培养基的pH、渗透浓度、气体组成及温度的不同均可影响ETEC肠毒素的产生,而且LT与ST对有关环境因素的反应有所不同,一些与肠道环境有关环境条件的变化可影响ETEC肠毒素的表达,提示机体肠道微环境的变化可能与ETEC的致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腹泻性大肠杆菌是在全世界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也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致病机理的不同,可将腹泻性大肠杆菌分为6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凝集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扩散黏附性大肠杆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不同致病型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的方式及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所不同。文章综合分析了致病机制不同的大肠杆菌在调控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式上的不同,从炎症级联反应方面阐述了不同致病类型大肠杆菌的感染特征,并探讨了炎症信号通路与病原感染、预防和治疗的关系,以期为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 以往的研究将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分成三类。一类是主要引起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BPEC);另一类是引起旅游者腹泻和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的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再一类是导致痢疾等疾病的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关于ETEC和EIEC的致病机理研究的比较清楚,ETEC中要产生LT和ST肠毒素,EIEC象志贺氏菌一样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并繁殖。EPEC的致病性可能与某种粘附因子和细胞毒素产生有关。近来人们又提出两类新的腹泻性大肠杆菌,即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  相似文献   

20.
从上海近郊采集的82份污水中,分离到产肠毒素(LT、ST、LT+ST)大肠杆菌噬菌体46株,根据噬菌体的特性,选择19株,试用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型的鉴别,对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75株和福建省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51株进行了型别的分析,总分型率达98.41%。并研究排除分型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