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菰属Zizania L.植物的分支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守良  徐克学 《植物研究》1994,14(4):385-394
本文应用分支分类学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全世界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种系发生后所得出的分支树谱图上明显表示出法洛斯属Pharus Br.不应该与菰属、稻属Oryza L.等同位在稻族Oryzeae内,而应另立法洛斯族Phareae.菰属在稻族中独立出较进化的一支,当今称为菰亚族Zizaniinae.在菰属内全世界有4种.2亚种,其演化关系为菰Z.latifolia是最原始,由它分别向得克萨斯菰Z.texana及水生菰Z.aquatica演化,再由水生菰演化至沼生菰Z.palustris。  相似文献   

2.
黄渝 《生命世界》2001,(5):18-19
茭白原产地在我国,是世界上唯有我国独有的蔬菜,它成为蔬菜说来有趣。谷物改行作蔬菜茭白与稻、麦同属于禾本科“大家族”,古时称为菰和蒋。生于浅水沼泽湖泊地区,是多年生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高达2米,叶子条状披针形,有平行叶脉。原是一种野草,所以,也叫菰草、蒋草、茭草。茎梢上开淡紫红色小花,花序为大圆锥形,雌花与雄花同生在一个花序中。花谢后就结成黑色的小型果实,剥去外壳,就是所谓菰米,或叫“雕胡米”、“茭米”,煨熟后吃,味颇香美。我国远在秦汉以前,菰已作为谷物种植,浙江的湖州因产菰米而有“菰城”称号。当…  相似文献   

3.
中国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是一种多年生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挺水植物。研究表明,菰具有现代水稻栽培品种所需要的许多优良性状,在生态治理方面表现出应用潜力;菰米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稻米,且兼具保健功效。菰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水稻种质改良、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治理以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表现出诱人的前景。近年来,菰属植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涉及菰的起源进化、菰的经济价值、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菰遗传多样性分析、菰组学及育种应用等五方面。因文献报道的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目前未见详尽的有关该物种研究进展的专门论述。本文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总结,促进对菰的了解,为这种重要野生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进而加速该物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所产菰米是禾本科植物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果实,和稻同族。全世界禾本科菰属植物约有4种,其他3种产于北美,国外称野米(wild rice)。有关菰米的文字记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上记载:“王子馈食用六谷,鱼宜菰”。可见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菰米已是给帝王的贡品,是帝王所食六谷之一,较宜和鱼同吃。明代《本草纲目》上也记有“周礼供御”、“古人以为美馔”,并称菰米“气味甘、冷,无毒、主治止喝解烦热,调肠胃”。《广西本草选编》说菰米“主治内热烦渴,便秘,乳少”。  相似文献   

5.
正"诗意江湖茭草鲜,集采雕胡忆先贤。秋风骤起菰羹好,乡味朝闻一梦牵。"这是笔者在家乡古淮河边,看到河中菰叶飘飘、紫穗轻垂的美景时而咏的一首小诗。家乡的水生蔬菜中,笔者最喜欢吃的,就是由菰变态发育而成的茭白。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ex Stapf)是禾本科(Gramineae)菰属(Zizania L.)的一种植物。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主要产区在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  相似文献   

6.
菰属叶片表皮微形态以其具有稻型的硅质体,指状的双胞微毛,三角形的副卫细胞,应位在禾本科(Gramineae)稻族(Oryzeae)内,但因其硅质体不整齐排列于脉上,而且有时呈现十字形或浅节结形,双胞微毛的顶细胞较粗壮等独特性状,结合染色体2n=2x=30,34,而区别于稻族中其他各属(x=12),且其所具竹亚科(Bambusoideae)的胚型(F+PP)在稻族中也鲜有,故应在稻族中独立成菰亚族(subtribe Zizaniinae).其属下种间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大都吻合孢粉、外稃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揭示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  相似文献   

7.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孕花外稃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璞  陈守良  钟文怡   《广西植物》1990,10(2):107-114+17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禾本科菰属及其有关9属14种3变种1变型的孕花外稃顶端及其芒基部的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基本符合E.E.Terrell与W.P.Wergin的研究报道,但我们不仅种类收集齐全而且增加研究了与菰属有关的属种,及菰属下的一些变种及混淆种,更有利于探讨菰属的系统位置及其演化关系。菰属以其稻型的双胞微毛与硅质体应隶属于稻族。又根据它们所具硅质体形状及硅质乳突的数量,除揭示它为单性花一支与稻属、假稻属、水禾属等两性花一支在稻族中存在平行演化现象外,也揭示了在菰属中共有4种、2亚种,其中以菰最为原始。  相似文献   

8.
《菌物学报》2017,(9):1210-1221
菰黑粉菌是茭白的内生真菌,对茭白孕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离获得了13个不同茭白品种和孕茭表型的菰黑粉菌菌株(M‐T型和T型),ITS序列鉴定分析发现:13个菌株都属于菰黑粉菌,它们的ITS序列仅在ITS1序列区间存在3个碱基位点的变异;基于ISSR技术比较分析了菰黑粉菌菌株间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菰黑粉菌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与茭白栽培特点及孕茭表型密切相关,本研究有助于茭白种质资源的鉴定及保护,并为茭白田间栽培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外部形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守良 《植物研究》1991,11(2):59-73
本文研究菰属Zizania L.及其有关属、种的外部形态后,揭示出菰属应在禾本科Gramineaee稻族Oryzeae中独立成菰亚族Zizaniinae。其与水稻属Oryza L.或拟菰属Zizaniopsis Doel&Aschers。在远古时代都可能起源于一个现已灭迹的共同祖先,而后平行向前演化。  相似文献   

10.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叶片表皮微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菰属叶片表皮微形态以其具有稻型的硅质体,指状的双胞微毛,三角形的副卫细胞,应位在禾本科(Gramineae)稻族(Oryzeae)内,但因其硅质体不整齐排列于脉上,而且有时呈现十字形或浅节结形,双胞微毛的顶细胞较粗壮等独特性状,结合染色体2n=2x=30,34,而区别于稻族中其他各属(x=12),且其所具竹亚科(Bambusoideae)的胚型(F+PP)在稻族中也鲜有,故应在稻族中独立成菰亚族(subtribeZizaniinae)。其属下种间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大都吻合孢粉、外稃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揭示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蛇菰属(蛇菰科)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2,12(4):379-381
本文修订了中国蛇菰属植物,新改级红烛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 Hook.f.var.mutinoides(Hayata)Xing,stat.nov.];杯茎蛇菰(Balanophora subcupularis Tam)为短穗蛇菰的异名;旋生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var.spiralis Tam)为鸟(黍离)蛇菰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所载的日本蛇菰Balaophora Japonica Makino)和海南植物志记载的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系原作者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12.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菰属Zizania L. 及其有关属,共7属,13种,3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 态。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花粉的形状、外壁的层次及纹饰等进行了观察。经过研 究,笔者认为:菰属应置于禾本科稻族内;菰属在稻族内的演化及菰属内的种间演化均存在 平行演化的现象;菰属在全世界有4种2亚种。这些结论大都吻合笔者对其它形态特征的研 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稻属分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稻属(Oryza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含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未来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还将有赖于对稻属基因库中丰富种质资源,特别是野生稻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由于稻属植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众多的植物分类学家、遗传学家、育种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研究。稻属自Linnaeus于1753年建立以来的200多年中,无论在物种的数量和分类系统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多位学者对稻属的属以下等级和种间的分类都做了详细的工作,对稻属现代分类系统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oschevicz(1931)对稻属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后来的稻属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Sharma &; Shastry (1965) 建立的稻属分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受了 Roschevicz(1931)工作的影响,对属以下种以上的分类等级也处理得较合理,但是他们对稻属的分类定义较为广泛,包括了好几个如今已不放在稻属的物种。Vaughan(1989)对全球的稻属标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查证和研究,他建立的稻属系统不仅在属的界定上更为合理,而且对稻属中各物种的形态变异、地理分布和种间的关系,都有更清楚的描述。遗憾的是,Vaughan (1989)采用的属下等级——“复合体”(complex),不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的规定。Lu(1999)在对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对稻属的研究成果并包括了近年来发表的一些新种,建立了稻属3组7系24种的分类系统。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稻属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列出了以形态特征为基础的分种检索表,并对稻属分类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稻红瓢虫Verania discoloy(Fabricius),又名亚麻红瓢虫、稻小红瓢虫。武义农民叫做“红壳虫”或“硬壳虫”。属鞘翘目瓢虫科。 稻红瓢虫是武义地区水稻抽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虫和幼虫白天在扬花期的稻穗上取食花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甘肃省兰科1个分布新记录属及其属下新记录1种,即冷兰属(Frigidorchis Z.J.LiuS.C.Chen),冷兰[Frigidorchis humidicola(K.Y.LangD.S.Deng)Z.J.LiuS.C.Chen]。甘肃新分布的发现对于冷兰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迁移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通过调查洱海2017年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的物种组成及分布模式, 探究洱海在水位上升过程中, 哪些挺水植物更易形成漂浮草垫而存活下来。夏季共调查到漂浮草垫18个, 植物分属15科, 18属, 24种, 冬季共调查到漂浮草垫22个, 植物分属13科, 17属, 22种, 形成洱海漂浮草垫的植物共15科, 19属, 26个物种。草垫下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都明显高于开阔水域的(P<0.05), 而开阔水域的溶氧(DO)明显高于草垫下水体的(P<0.05)。结果表明在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其组成草垫的物种数和漂浮草垫生物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 而在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漂浮草垫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 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漂浮草垫下最长根在夏季相关性显著(P<0.01), 而在冬季相关性不显著(P>0.05)。漂浮草垫主要分布在离岸距离60 m以内以及水深不超过2 m的水域, 漂浮草垫面积大部分都小于600 m2(夏季占87%, 冬季占95%), 每个漂浮草垫的物种数都小于10个, 漂浮草垫下最长根主要分布在40—120 cm。组成漂浮草垫的物种中菰(Zizania latifolia)的频度和相对生物量在夏季和冬季(频度: 夏季-73.33%, 冬季-66.67%; 生物量: 夏季-43.38%, 冬季-41.91%)都是最高的, 说明菰相比其他挺水植物更容易形成漂浮草垫从而避免洱海水位上升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这可能是菰成为洱海单优挺水植物的主要原因。而菰比其他挺水植物更容易形成漂浮草垫的机制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Zelkova crenata Spach被认为是榉属(Zelkova)的模式。作者基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的模式指定原则,并通过有关文献的考证,确认Zelkova carpinifolia(Pall.) K. Koch为榉属的合法模式,而并非Z. crenata Spach或Z. carpinifolia(Pall.) Dipp.。  相似文献   

18.
菰米是禾本科菰(Zizania caduciflora)的果实。性味甘、冷、无毒。具有止渴,解烦热,利尿,调肠胃之功效,并可用于治疗心脏病等。别名有:雁膳、菰粱、安胡、蒋实、茭米、黑米、雕菰和茭白子等。主要产于江苏、江西、广西、贵州等地。因其营养及药用价值,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在扩大种植,并作为优质米投放市场。据报道其化学成分:菰米颖果含蛋白质1.2%,脂肪油0.1%,糖2.8%,灰分0.5%。  相似文献   

19.
菰属系统与演化研究—胚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守良  杨光 《植物研究》1993,13(4):346-352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全世界菰属4种2亚种及其有关属种共4属7种的胚形态进行系统研究后,获得菰属Zizania L.与山涧草Chikusichloa apuatica Koidz.的胚型为F+FP,稻Oryza sativa L.与拟菰Zizaniopsis miliacea(Michx.)Doell & Aschers.的胚型为F+FP,其中山涧草的胚型为首次报导。根据胚型,这4属均应位在禾本科G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福建兰科2新记录属——钳唇兰属(Erythrodes Bl.)和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及2个新记录种——钳唇兰[Erythrodes blumei(Lindl.)Schitr.]和广东异型兰(Chiloschista guangdongensis Z.H.Tsi),并提供了形态描述及其图片。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