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75年我们对赤眼蜂中间寄主卵的保鲜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利用自然低温育蜂和成蜂饲养作了初步试验与观察。 一、保鲜试验 我省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苞虫以及稻螟蛉等,以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利用较多。繁蜂所用的中间寄主,主要是柞蚕卵与蓖麻蚕卵。本试验的柞蚕来自河南,蓖麻蚕主要来自广西玉林。取回蚕茧部分让其自然化蛾,部分放7—9℃冰箱中保存,分期取出化蛾取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所批林批孔运动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1974年在扩大繁殖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次土法提取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剂的诱蛾试验。现将方法与效果整理如下: 1.性引诱剂粗提物的提取 采集松毛虫茧,剖茧取雌蛹于室内常温下保护(20-35℃,相对湿度50-8O%),待自然羽化后,每天上、下午六点各收蛾一次,次日早上2-5点剪取雌蛾腹部末端三节,用捣筒捣碎成泥状,泡浸于二氯甲烷中,置10℃以下冰箱保存24小时,第三天早上5点前  相似文献   

3.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ricini)原产印度,是多化性的昆虫,在一生任何阶段中都不滞育,因此在生产实践上,解决蓖麻蚕越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种野生的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i)和蓖麻蚕的血缘很近,是同一种中的不同亚种,但以蛹越冬。在阐明昆虫以蛹态滞育的生理机制上,有Williams(1946,1947,1952)在一种大型的天蚕蛾(Platysamia cecropia)的试验。他发现 P cccropia的蛹态滞育是由脑激素停止分泌所引起的。福田(1958)在蓖麻蚕和樗蚕的蛹脑移植试验上,证实了蓖麻蚕的多化性和樗蚕的  相似文献   

4.
为弄清惠东县红树林秋茄Kandelia obovata大量枯梢的原因,2019-2021年持续对该地区的秋茄进行野外调查,并采集秋茄嫩梢枝条带回实验室饲养。最终确定了秋茄枯梢现象是由一种新害虫窄茎瘤蛾Nola angustipennis所致。窄茎瘤蛾一年多代,以幼虫钻蛀危害秋茄的嫩芽和嫩梢,老熟幼虫织茧化蛹于其中。本文对窄茎瘤蛾的成虫、幼虫、蛹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危害特点进行了阐述,为其准确鉴定及科学防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胡麻短纹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寿民  岳德成 《昆虫知识》1998,35(3):160-160
胡麻短纹卷蛾见”euncaria切S。切已见。’h幼虫俗称胡麻漏油虫,是胡麻重要害虫。在北方胡麻产区的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等省均有发生,特别是六盘山西麓静宁、庄浪发生猖撅。1990~1992年,笔者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回生活史胡麻短纹卷蛾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胡麻地土壤中作茧越冬,越冬期长达10.5个月。5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7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8~13天,平均10.6天。6月上旬田间最早发现成虫,中旬成虫大量出现,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底至7月初往往出…  相似文献   

6.
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是危害芦笋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山西省运城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薄茧越冬。翌年3~4月老熟幼虫由深土层上移至地表土壤结茧化蛹。4月中下旬为化蛹高峰。5月上中旬为蛹羽化高峰期。6月上旬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为害期为5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作了描述和报道。  相似文献   

7.
刘兵  王洪平 《昆虫知识》1994,31(6):347-350
澄清了两种害虫:梨食芽蛾一年发生1代,以小幼虫在山植树翘皮下越冬,早春出蛰为害芽、花蕾、嫩梢及叶片,老熟后在花序或卷叶中化肾;桃白小卷蛾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缀连叶片做茧越冬,春季在茧中化蛹,其幼虫只为害果实。两者幼虫和成虫可根据形态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8.
蛹 (Pupa)为全变态昆虫生活的第 3个发育阶段 ,大多不食不动 ,体内却进行着变化 ,幼虫原有的组织遭破坏 ,成虫新的组织、器官逐渐长成 ,此过程叫化蛹。1 化蛹1.1 化蛹的方式1)在柱果孔内化蛹 :如梨大食心虫的幼虫老熟后 ,在梨果或苹果的柱果孔内吐丝作羽化蛹。2 )用叶作巢化蛹 :如稻弄蝶的老熟幼虫缀叶、吐丝作巢 ,躲在巢内取食化蛹。3)在茧中化蛹 :蛾类中的家蚕及蝶类中的黄毛白绢蝶的老熟幼虫吐丝作茧 ,化蛹在其中。4 )倒吊化蛹 :常见的如蝶类中的小菜粉蝶的老熟幼虫 ,找到树枝等物体 ,自己吐丝作垫 ,用尾足钩钩倒吊着 ,倒悬化蛹。此蛹…  相似文献   

9.
知识果味派     
正蝴蝶都是破茧而出的吗?蝴蝶都是破茧而出的——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可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它的表述是有问题的。蝴蝶和蛾的一生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蝴蝶的蛹通常没有茧,而蛾的蛹是有茧的。大多数蝴蝶的成蛹阶段会持续一到两周的时间。最后,蛹会裂开,变成成虫——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蝴蝶。等翅膀干燥变硬以后,它们就开始自己的第一次飞翔。  相似文献   

10.
<正> 桃斑蛾Illiberis nigra Leech又名梅薰蛾,主要为害杏、李、桃等果树。在晋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剪锯口缝隙中(占70.4%)、皮下(占14.8%)、树杈及贴叶下(各占7.4%)结茧越冬。来年4月上旬出蛰,白天为害花芽,遇不良气候或夜间返回原越冬场所隐蔽。老龄幼虫白天下树隐蔽,19时以后开始上树为害,21时至翌晨4时达高峰。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在树干、根基部的土、石、砖块等下结茧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时间多在半夜。成虫羽化时将蛹壳带出茧外1/3  相似文献   

11.
<正> 乌翅麦茎蜂(Cephus sp.)是兰州市小麦生产上一种新发生的害虫。经过几年试验观察,基本搞清了它的发生规律,初步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生活史与习性 乌翅麦茎蜂在兰州地区每年发生一代。7月以老熟幼虫在小麦根茬中造薄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进入盛期,5月中旬为化蛹末期。成虫羽化自5月中旬开始,5月下旬达盛期,羽化期长约20天。成虫飞翔能  相似文献   

12.
陈汉林  周发成  林樟信  陈惠明 《昆虫知识》2006,43(5):718-720,F0004
橙黄后窗网蛾Dysodia magnificaWhalley是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的食叶害虫,在浙江省丽水地区油桐上普遍发生。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冬。越冬代成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第1、2代成虫分别于6月下旬和8月下旬开始羽化。饲养中育出幼虫-蛹期寄蝇—蚕饰腹寄蝇,是橙黄后窗网蛾的一种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3.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在我处一年发生八代,从2月中旬成虫始见后,一直至11月中旬才终见,该虫原为局部间歇性发生、常年以三代、六代为害重。1978年后,上升为最主要害虫之一,早造以二、三代、晚造以第六、七代重发生,一年间的田间蛾量,以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期间最大。现将其化蛹习性简介如下。 据田间调查,稻纵卷叶螟以老熟幼虫作茧化蛹,其在植株丛中的化蛹部位,是因世代不同和水稻生育期不同而有别,其化蛹部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用马铃薯人工饲养马铃薯块茎蛾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桂富荣  李正跃 《昆虫知识》2003,40(2):187-189
介绍一种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的室内人工饲养方法。在人工养虫室内用 1 0 %的蜂蜜水喂养成虫 ,用滤纸收集卵块 ,幼虫在薯块上饲养 ,化蛹于牛皮纸卷成的纸筒中 ,饲养结果发现马铃薯块茎蛾完成 1代大约需要 35~ 4 6d ,室内连续饲养块茎蛾 3代 ,卵的孵化率、幼虫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均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根据田间三化螟幼虫的化蛹率,参考天气预报,加相应温度下的蛹历期,预测发蛾期,是目前三化螟发生期近期预测的常用方法。在本地,除幼虫滞育比例很高的第三代以外,对其他世代发蛾期的预测都适用。但据我站1965-1980年田间幼虫化蛹高峰期和实际发蛾高峰期资料检验,这一方法的预测结果,比实际发蛾高峰期显著偏迟。检验方法是以剥查化蛹高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红脉穗螟寄生蜂繁育技术,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室内饲养研究了红脉穗螟幼虫寄生蜂褐带卷蛾茧蜂和蛹寄生蜂周氏啮小蜂(海南种)对4种昆虫的寄生效果,并对最佳接种比例进行筛选。[结果]褐带卷蛾茧蜂对大蜡螟幼虫寄生效果优于米蛾幼虫,且对黄粉虫和大麦虫幼虫不表现寄生特性,褐带卷蛾茧蜂和大蜡螟幼虫的最佳接种比例为1∶1和2∶1,其中在2∶1接种比例处理中的寄生率和单寄主产蜂量分别为76.67%和34.60头;4种昆虫蛹均可用于繁育周氏啮小蜂,从寄主的繁育成本和寄生效果分析,以黄粉虫蛹效果较最佳,接种蜂虫比以2∶1为宜,此时的单寄主产蜂量为148.60头。[结论]寄主和接种比例不同会影响寄生蜂的寄生效果,本研究中褐带卷蛾茧蜂适宜寄主为大蜡螟,最优蜂虫比为1∶1和2∶1,周氏啮小蜂(海南种)适宜寄主为黄粉虫,最优接种蜂虫比为2∶1。  相似文献   

17.
李明  龙正权 《昆虫知识》1998,35(6):340-343
本文首次报道了杨白织潜蛾LeucopterasusinellaHerrich-Schaffer在贵州的发生危害情况,详细记述了杨白纹潜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贵阳和铜仁地区,杨树受害株率达95%~100%,受害叶率达75%以上,受害叶每叶虫数3.6米以上,株虫口密度84.8头以上。该虫在铜仁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9月上旬化蛹,翌年4月上旬羽化。成虫寿命4~8天。卵块产于叶片正面贴近主脉或主侧脉处,卵历期2~5天,每卵块平均16卵粒。幼虫孵化时从卵壳底部咬孔潜入叶片组织取食叶肉,历期8~20天,幼虫老熟后咬破上表皮钻出,在被害叶片背面或吐丝下垂至下部叶片的叶背或下部主干与分技交界处的树皮裂缝中织“H”形茧化蛹。第一至第四代蛹历期为8~11天。本文还提出了该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于1990年在山东威海地区首次发现,是为害大叶黄杨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初出现幼虫,5月中旬初开始结茧化蛹,10月底始见成虫,作于1990-1993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温对珍贵绢丝昆虫——天蚕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对天蚕(Antheraea yamamai)睾丸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3、4龄幼虫睾丸大小在20~29℃范围内随温度提高而增大,32℃下则略有下降;5龄幼虫睾丸大小在20~26℃范围内随温度提高而减小,其中以20℃下的睾丸极显著为大,在29℃和32℃下幼虫难以生存,睾丸几乎不可能发育.在茧蛹期,不论在刚结茧还是在化蛹第1天和第6天经受32℃高温持续处理,睾丸大小增长、精子发生明显受阻,睾丸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精子形成数量明显下降.成虫期第1天受32℃高温处理时精子活力明显减弱.建议在天蚕制种前,结茧至成虫期茧蛹和雄蛾保护时切勿经受32℃高温冲击.此外就3、4龄和5龄幼虫饲育的适宜温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勇  周福才  陆自强 《昆虫知识》2007,44(5):716-718,F0004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是一种多年生攀援性恶性杂草,对绿篱、草坪、观赏灌木危害较大。乌蔹莓鹿蛾Amatasp.是一种以乌蔹莓为食料的单食性昆虫,以老熟幼虫在残枝落叶上作茧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化蛹,中下旬羽化,每头雌蛾平均产卵块3个,每卵块有卵几十粒至100粒不等,平均每块含卵42粒,卵期7~9天,幼虫分5龄,历期14~18d,蛹期10~14d。在江苏扬州1年可发生不完全的4代。幼虫对乌蔹莓各器官的偏嗜性程度为:花蕾>叶>果。乌蔹莓鹿蛾对乌蔹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