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酸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Rhizobium tianshanense)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瘤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群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蛋白电泳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天山根瘤菌全细胞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全细胞可溶性蛋白电泳和多位点酶电泳对15株天山根瘤菌和其它10株快慢生根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tianshanense种内菌株关系密切而与其它种不同,分析时将全细胞蛋白电泳图谱分为254等份,根据每等份内条带的有无进行聚类,结果与数值分类基本一致,说明用该方法对全细胞蛋白电泳结果进行聚类可以作为根瘤菌的分段手段,用所有出现的109种迁移率对17种多位点酶的电泳结果作聚类分析,得到与全细胞  相似文献   

3.
分离自鸡眼草和木蓝的根瘤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数值分类方法对分离自鸡眼草(Kummerowia)和木蓝(Indigofera)的根瘤菌及已知参比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83%的相似性水平上形成2个不同与已知菌种的新类群。以SDS全细胞蛋白电泳技术快速聚类分群扩大菌株数,在86%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离自鸡眼草的24株菌形成第1类群,分离自木蓝的20株菌形成第2类群。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表明,这2个类群中心菌株SH713和SHL042与13个已知根瘤菌种的DNA同源性均小于61%。因此,分离自鸡眼草和木蓝的根瘤菌分别构成2个独立的根瘤菌新种群。  相似文献   

4.
系统聚类分析在细菌全细胞脂肪酸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欧氏距离系数和指数相关系数,结合8种常用的系统聚类算法,对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祛绘制的34株莫拉氏菌(Moraxella)及其类属菌和13株嗜肺军团杆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图,进行了聚类分析。比较了欧氏距离系数的8种系统聚类算法所得的聚类树状谱。结果表明,奠拉氏菌与嗜肺军团杆菌可以明确区分。在奠拉氏菌中,我国分离的两个新种与目前该属的主要标准株也能明确区分。两种相似系数中,欧氏距离系数的聚类结果较好;8种系统聚类算法中,最长距离法和类平均法的聚类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脉冲电泳核型分析在酿酒酵母菌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酵母属( Saccharomyces Meyen ex Reess) 分类学研究最新进展,核实并更新了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该属菌株的种类归属。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包括对6 种糖的发酵能力、对18 种碳源和3 种氮源化合物的同化能力、在无维生素培养基中和37 ℃下的生长情况、对放线菌素酮的抗性等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部分疑难菌株进行了脉冲电泳核型比较分析。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贝酵母( S.Bayanus) 和巴氏酵母( S.Pastorianus) 三者与少孢酵母( S.Exiguus) 在电泳核型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三者染色体DNA 分子的大小范围均为225 ~2200 kb ,而S.Exiguus 缺少小于365 kb 的染色体DNA 分子。S.Cerevisiae 的模式和权威菌株具有12 ~14 条染色体DNA 带;S.BayanusS.Pastorianus 的模式菌株均有17 条带,但在带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原归于S.Cerevisiae 的株菌AS2-100 具有16 条带,与S.Cerevisiae 区别明显而与S.…  相似文献   

6.
在数值分类、SDSPAGE 全细胞蛋白分析、DNADNA 杂交、16SrDNAPCRRFLP 的基础上,测定了两个分离自干旱地区苜蓿、草木樨根瘤菌新群1 、2 的中心株XJ96060 、XJ96408 的16SrDNA 全序列,并进一步将中心株和31 株已知菌、3 株分自黄土高原的根瘤菌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中基本分成Sinorhizobium 、Mesorhizobium 、AgrobacteriumRhizobium 、Rhizobiu m 、Bradyrhizobium 、Azorhizobium 六个分枝。群1 ,2 落入Sinorhizobiu m 分枝。  相似文献   

7.
花生根瘤菌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 11个省、 16种土壤类型、 20多个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品种上分离到的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中选取50个代表菌株、并与从津巴布韦引进的4株花生根瘤菌及7株慢生根瘤菌常用的参比菌株共61株菌进行了128项表型特征的测定。数值分类的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在75%水平上相聚,并在76%和77%的水平上分别聚成两大群(群Ⅰ、群Ⅱ),每大群以较高的相似性(85%- 94%)各聚成6个亚群。所用数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高锁状均质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电泳核型进行分析,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ivisiae)菌株YPH755和祭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菌株AS2.214的染色体DNA大小作为分子量标记,估计黑木耳基因组中至少包含9条DNA分子量在850kb至5800kb之间的染色体,多数染色体DNA分子量在1000kb至3400kb之间,基因组大小在22Mb以上。  相似文献   

9.
根瘤菌数值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56株根瘤菌及3株土壤杆菌进行了200个形态、生理、生化及生物学性状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最短距离聚类公式,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分类。试验结果,将快生型根瘤菌、慢生型根瘤穗和土壤杆菌在届的水平上分开,豌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和菜豆根瘤菌三者的相似性很高,合并为一个种。以上结果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中Jordan的根瘤菌科分类系统相一致。此外,紫云英根瘤菌自成一群,包括在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柱花草根瘤菌独立成群,包括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中。  相似文献   

10.
用双脱氧法测定了一个根瘤菌新类群代表菌株SH2672的16S rDNA全序列,将此全序列与根瘤菌各已知种及相关种的16S rDNA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及聚类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菌株SH2672与百脉根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loti),华癸中慢生根瘤菌(M. huakuii)、天山中慢生根瘤菌(M. tianshanense)、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M. mediterraneum)、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M. ciceri)共同构成一个分支,与各已知种的模式菌株16S rDNA相似性分别为:96.3%,96.4%,97.2%,95.1%,95.6%,均在95%以上,它们应归属于同一属。且分支内各种间DNA同源性低于70%,表明它们分别为不同的种,菌株SH2672代表着一个新的根瘤菌种。  相似文献   

11.
疫霉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河北、青海、山东、湖北、广东等地不周寄主上收集的,属于 Phytophthoracapsici,P.Colocasiae,P.Heveac,P.Infestans, P.Melonis P.Nicotianac var. nicotianae P.Nicotianae var. parasitica 7个种和变种的17株菌的蛋白质,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的分析和比较,经多批次试验,7个种和变种各自恒定地呈现典型的蚤白质图谱,显示出种间的差异。其中 P. infestans 占11株,它们虽采自不同地区和寄主,又分属5个生理小种,经多次电泳,电泳图谱基本相同,但不同菌株存在一些差异。同一株菌,培养条件对电泳图谱影响不大,不论是培养在含苹果酸的培养基上,还是培养在延胡索酸培养基上,电泳图谱基本一致,只是电泳材料必须新鲜。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根瘤菌的数值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俊莲  段勇  陈文新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25-130
对63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与6株来自RhizobiumleguminosarumSinorhizobiummililoti的参比菌株一起进行了数值分类。结果表明:所有测试菌株在67%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三个表观群,群Ⅰ包括3株Sinorhizobiummeliloti的参比菌和9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群Ⅱ包括3株RhizobiumLoguminosarum参比菌和37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群Ⅲ全部由20株新分离的内蒙古根瘤菌组成。在78%的相似  相似文献   

13.
nifA基因是固氮基因nif的调节基因, 其产物NifA蛋白是固氮过程的中心调节因子. 将多拷贝组成型表达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Sm) nifA基因或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Ec) nifA基因引入苜蓿中华根瘤菌野生型菌株Sm1021和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型菌株SmY中, 并检测这些苜蓿中华根瘤菌感染苜蓿之后根瘤的表型及固氮酶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蛋白和阴沟肠杆菌NifA蛋白在苜蓿中华根瘤菌中的功能有明显差异. 在野生型菌株Sm1021中, 引入多拷贝Sm nifA基因对宿主根瘤固氮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引入多拷贝Ec nifA基因的作用. 引入多拷贝Sm nifA基因的SmY菌株(nifA突变型)能够共生固氮, 而引入Ec nifA基因的SmY菌株仍然不能固氮.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 N末端结构域是Sm NifA蛋白和Ec NifA蛋白同源性最低的功能域. 进一步研究表明, Sm NifA蛋白的N末端结构域在互补苜蓿中华根瘤菌nifA突变型菌株SmY的固氮功能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Castellani )Berkhout和麦芽糖假丝酵母C. maltosaKomagata, Nakase & Katsuya是两种可利用烃类作为碳和能量来源的酵母菌,前者还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系统感染。这两种假丝酵母菌在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上非常相似,用常规分类方法不易准确地鉴别。本研究对C. Tropicalis和C maltosa的模式菌株以及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GMCC)保藏的归于这两个种名下的其它菌株进行了脉冲电泳核型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表型相似的种具有明显不同的染色体DNA分子带型,而同一种内的不同菌株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分子核型。C.Tropicalis的特异染色体DNA分子带谱为2条8.5—1.2 Mb的带, 4条2.3-3.4 Mb的带。 C maltosa的特异带谱为: 3~4条分子量在1.1-1.3Mb范围内的带, 1条约为2.2Mb的带以及2-3条大小为3.2-3.5Mb的带。 C tropicalis与C maltosa在染色体DNA分子带型上的差异与二者在可溶性淀粉的同化能力和40℃下的生长能力上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金合欢根瘤菌Rhizobium sp.(Acacia farnesiana)的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青霉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呈阳性。经过酶活性定量测定表明金合欢根瘤菌有葡萄糖酸-6-磷酸脱氢酶(6PGD)和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未测到上述两种酶活性。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酯酶图谱,6株金合欢根瘤菌可分成两群:酋株AF1、AF2和AF3的酯酶图谱中有A带,AF4、AF5和AF6的酯酶图谱中没有A带。  相似文献   

16.
L-山梨糖脱氢酶的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L罐发酵L-山梨糖的Gluconobacter SCB329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CB933混合菌株中差速离心收集SCB329菌体,破碎,离心获得无细胞抽提液,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后依次经DEAECellulose 52和Q Sepharose FF柱层析分离得到了L-山梨糖脱氢酶(SDH),它能将L-山梨糖脱氢氧化为L-山梨酮,SDS-PAGE电泳测得分子量约为60KD。动力学性研究表明它为一个典型的Michaelis-Menten氏酶,对L-山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根瘤菌资源考察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省各地区的豆科植物进行了根瘤菌共生情况调查和根瘤样品采集。经分离、纯化和回接试验后,选取了其中38株菌与Rhizobium、Bradyrhizobium、SinoorhizobiumAgra-btcterium四属的18株参比菌进行了193个生理生化性状分析,使用简单匹配系数(ssm)和平均连锁法(UPGMA)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对部分菌株做了DNA—DNA杂交分析及交叉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省根瘤菌被分为快慢两群,自同一寄主植物属既分离出快生根瘤菌又分离出慢生根瘤菌。海南省慢生根瘤菌全属于Bradyrhizobium群,该群在88%相似性水平分为三个亚群,相当于亚种水平。慢生菌在亚群中的分布与原寄主无相关性,即同一寄主的菌分布在不同亚群中。海南快生菌却独立成群,在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及其它生理生化特性上与海南慢生菌群和快生参比菌群均显著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构建表达载体的可行性,分离了山东株(SD) CMV RNA 3的全长cDNA。测定其全序列后,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衣壳蛋白(CP)基因起始密码子处改造出一个NsiⅠ位点,可将外源基因引入NsiⅠ位点和CP基因终止密码子上游附近的XhoⅠ或SalⅠ位点而置换掉CP基因。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β-葡糖醛酸酶(GUS)基因以及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3种报告基因置换CP基因。将Fny株CMV RNA 1、RNA 2和SDCMV嵌合RNA 3的cDNA分别插入pCass载体的35S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构建的置换型载体直接以质粒的方式转染烟草原生质体,表达了3种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9.
用AFLP技术研究花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分离自中国、津巴布韦、以色列的133株慢生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sp.\%arachis)\%和13个代表菌株(\%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Bradyrhizobium elkanii)\%的DNA扩增长度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供试菌株的遗传相似性进行了数值聚类。结果表明慢生花生根瘤菌群体内存在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每个菌株的AFLP带谱均与其它菌株完全不同。AFLP技术简便、快速、重现性极高,能表现高信息量的DNA长度多态性,是目前研究生物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自金属硫蛋白(MT)产生菌酿酒酵母(deccharomycescerevisiae)BD101-25单倍体中获得遗传稳定的高Cu2+、Cd2+抗性突变株BD101-69和BD101-30。并对其重金属解毒、桔抗u.V.和60Co辐射效应、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等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与出发菌株相比,上述生物学活性与酵母细胞对Ci2+抗性、MT表达量表现出正相关性。两个突变株类MT表达量与生物学活性皆有所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