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抗结核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结核疫苗的研发也更加理性和成熟。近期研究表明,CD4 T细胞多功能至关重要,人类CD8和γδT细胞也有抗结核免疫保护作用,是新型疫苗设计有潜力的T细胞靶点。系统的"组学"技术大规模筛选有可能发现更多强免疫原性的抗原。不同表达时期的多抗原组成的多价疫苗对不同感染时期的结核都有预防作用。针对潜伏感染或已经感染个体配合化学药物使用的新型治疗性疫苗,有望促进清除残留的结核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2.
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是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性免疫反应的状态,既无活动性结核病临床症状,也无结核病影像学表现。LTBI激活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之一。LTBI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结核的潜伏感染和复发机制,开发诊断试剂,评估抗结核新药、新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的基础。建立稳定、成本低、易推广、潜伏期时长适中、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变异小的LTBI动物模型,是其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本文就LTBI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结核病防治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复发是新发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较大,使耐药LTBI复发的防控成为结核病研究的重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是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控相关机制研究、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和疫苗研究的基础。目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缺乏,而已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潜伏-复发感染模型存在缺陷,如小鼠模型的潜伏期荷菌量偏高、复发期变异大,而猴模型的潜伏期和复发期不可预测。模型的可控性差使其应用困难,且缺乏可用的免疫学评价指标,导致远期复发无法预测。因此,基于现有H37Rv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展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过选用新的抑菌剂和诱导剂,制备有稳定潜伏期、潜伏时长适中、复发起点和复发水平变异小的动物模型,是未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复发感染动物模型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是一种棘手的重大传染病.虽然存在一些有一定疗效的治疗药物,亦有预防性疫苗--卡介苗(BCG);但结核病仍在世界范围流行,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结核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及疫苗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结核分枝杆菌通过Toll样受体(TLR)等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巨噬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清除细菌和调节获得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其处于持续生存的休眠状态时,可导致长期无症状感染,称为结核潜伏感染。研究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中存在大量 “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TAS),某些TAS在潜伏感染中发挥作用,可调节细菌生长和诱导细菌进入休眠状态;某些TAS参与生物膜形成和应激反应,但其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尚未阐明。生物膜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耐药,且能抵抗宿主免疫系统防御;休眠状态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通常也是耐受的,给结核病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TAS与生物膜的研究及抗结核药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全球有近1/4的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并长期处于潜伏感染状态。Rv2626c是结核分枝杆菌受DosR调控的重要潜伏感染相关蛋白。本研究对Rv2626c蛋白进行了原核表达和纯化,并以RAW264.7细胞和小鼠为感染模型,对其免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Rv2626c-His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能与兔抗H37Rv多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此外,本研究发现Rv2626c蛋白能结合到巨噬细胞RAW 264.7表面并上调细胞NO的生成;显著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和MCP-1的产生;并能诱导小鼠产生更强的Th1免疫应答。上述研究有利于揭示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为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对于结核潜伏感染状态的维持和防止再激活成为结核病防控的关注热点和研究方向。Lsr2属于M.tb中的拟核结合蛋白,具有H-NS样结构域,在M.tb对氧浓度变化的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全局性的转录调控因子,Lsr2调控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表达,参与潜伏感染状态的维持,并可能成为针对活动性结核病和结核潜伏感染的候选靶抗原。现围绕Lsr2的生物学特性和在结核病防控中的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流行性最广、病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结核病的诊断和疫苗的构建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筛选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是快速准确的诊断结核病及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的关键。拟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优势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为基础的结核分枝杆菌新疫苗本身的缺陷问题、临床前药效学评价面临的问题、临床研究可能面临的有效性评价问题及伦理问题等,对"新一代抗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将会建立在现用BCG的基础上"的观点进行评述。认为以BCG为基础的新疫苗保护力可能超过现用BCG,但要显著提高其对成人的保护效果尚有难度;新疫苗用于新生儿的临床研究因存在伦理问题而可能无法开展;针对潜伏结核感染人群的免疫预防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以现用BCG为基础的新疫苗可能无法应用于此类人群。因此,新一代主流抗结核分枝杆菌疫苗将不会是建立在现用BCG基础之上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高传染性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病死率较高,备受全球关注。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通过呼吸道感染宿主,感染期间寄居肺部形成肉芽肿。肉芽肿或者免疫系统施加的环境压力,比如低pH、缺乏营养(缺铁)、缺氧等使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休眠状态,从而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的正常生长和抗生素的疗效。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易产生耐药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的药物以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通过3个主要具有胁迫作用的生长环境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调控因子和药物新靶点,为疫苗研究及新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