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类别采用的·单.位茗称.法文原名代号对主单位的此折合市制长度微长忽米粉米-毫米、厘米分来 米十米百米公里(千米)MicronCentlmill一In亡tre1)进cimlllim色tr已Mill工m亡tr巴Centim亡treD己£zm亡treM己treD亡eam亡rreHeetom己!reK王lom亡打e 解Cmmdmm mnl Cm dm 】刀dam 五m km百万分之~来(1/100000眯)+万分之一来(1/1000。味)万分之一米〔1/10000米)千分之一米(土/100味)百分之一来〔1/10咪)十分之一米(1/1睐)生单位来的十倍(1咪)朱的百倍(1。咪)米的千倍(1叩睐)一毫米等于三市厘一厘来等子三市分一分来等于三…市寸一米等于三市尺…  相似文献   

2.
古崖画的年代测定我国已发现有不少古代崖画,见之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其年代有早有晚,大多是根据画中内容、附近文物等间接推测的。云南沧源崖画第三地点画面下端恰好被钟乳石覆盖,以这层钟乳石为样品测得碳14年代为3030±70年。象这样的例子是很难得遇到...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无论是距地球表面几十米(有时可达到20公里)的高空,还是地层深处和200米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处西藏东南部墨脱县境内,大约在(中国实际控制线内)北纬29°9′—29°51′,东经94°52′—96°5′间,最深地段位于东喜马拉雅的末端著名的南迦巴瓦峰(7782米)和加拉白垒峰(7350米)间,高差在5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从气候特点上看,从该地区南端希让尼公河与雅鲁藏布江合口海拔580米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顶峰,高差在7000米以上,在这水平距离仅4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如此悬殊的  相似文献   

5.
凤头百灵(Galerida cristata Leautungensis)是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一种较常见的留鸟。我于1965—1974年在沙圪堵镇附近,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成鸟多成对活动,幼鸟出飞后至次年初春多按小家族三五成群或集体十多只的小群。3、4月间配偶成对,占据巢区,选择巢址,营巢繁殖。繁殖期间常见雄鸟在几十米至百米的上空悬飞停留,久久鼓翼鸣唱,然  相似文献   

6.
<正>长白山是复合式"盾型"的休眠火山,熔岩覆盖面积1.4万平方公里。长白山火山锥体从海拔700多米的熔岩台地上拔地而起,相对高差达2000米。从山麓至山顶数十公里依次展现着红松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林、亚高山岳桦林和高山苔原(又称高山冻原)四大植被类型的带状垂直分布,浓缩了从中温带到北极寒带数千公里的生物景观,成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7.
安徽和县下石炭统和州段中的(竹蜓)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和州段是扬子江下游下石炭统最上部的一个地层单位,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厚只十余米。其中所产珊瑚类已由俞建章(1931)作过研究,(竹蜒)类从未描述发表。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60年本所何炎等同志在和州段的标准地点安徽和县香泉镇夹山关附近采得的。和州段在夹山关附近的大致程序如下:上复地层——中石炭统黄龙羣  相似文献   

8.
猪獾(Arctonyx collaris)属经济动物,当地又称聋猪。1978年7月8日,在广西桂北兴安县苗儿山地区的华汇公社垌上大队的小崖头(海拔1,000米)捕到雄猪獾一只;1978年7月14日在垌上大队小岗岭(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一只;1978年7月26日和30日在高寨大队(海拔850米)捕到雌猪獾二只;7月20日捕到雄猪獾一只。其身长520—680毫米、后足长  相似文献   

9.
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Lamb)Endi),又名北美红杉长叶世界爷,美国通称红木(Red wood)。常绿大乔木,高可达110米,胸径可达8米,为世界最高大树种。其材质优良、生长迅速,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云南是植物王国,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中的“绿宝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高原的最南端,地貌北高南低,呈斜坡状,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从北到南流经其中,沿河两岸多是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的坝子(山间小盆地)和低丘,在澜沧江的东部和西部,是海拔在600~1300米之间的坝子、低丘和大面积山地。从飞机上往下看,坝子与山地相间排列。包围在群山中,有数十个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合计面积97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是这里有米粮仓。 在云南,通常以年均温20℃为标准来划分热带和亚热带。西双版纳约25%的地区年均温高于20℃,属于热带气候,其它区域基本属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蝗虫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在优势种蝗虫狭翅雏蝗(Chorthippusdubiua)能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羊草草原蝗虫群落的能流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蝗虫的次级生产力(P)为6074.32焦耳/米~2,其最大值在8月22日;呼吸量(R)为14429.06焦耳/米~2;通过蝗虫的能流(A)为20503.38焦耳/米~2,占地上第一性生产量的0.56%,其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玉山县城东十余里的下镇乡玉马村螺蛳壳山坡上,发现巨型硅化木化石,它的主干长二十八米,直径0.9—1.1米,重约六十吨,超过了原称“世界之最”的意大利博物馆中十四米长硅化木的一倍。这株硅化木是江西省赣东北地质大队在地质普查时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1964年初夏,中国科学院的一支古生物考察队来到了天山北麓。在阜康县黄山街的三迭纪(距今约两亿年)地层中,发掘了一长达7米、宽2米、重十余吨的岩块,上面保存有九个完整的小型爬行动物-肯氏兽。队员们风趣地称它为“九龙壁”,以与北海公园著名的九龙壁相媲美。下面就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具大型骨化石是怎样挖掘和装箱启运的吧! 考察队员们在天山北麓踏勘。一天,他们在平缓的山坡上发现了许多破碎的骨化石。这些暴露在地表的骨化石是随着岩石一同风化剥落的,因此,顺着线索他们又追溯到了化石的原生地(图1)。  相似文献   

14.
云南:德钦,沧江边,永自后山,海拔3800—3900米,花黄色,1940年8月12日,冯国楣6550(花);同地,海拔3800—3900米,岩坡上,具果,1940年8月16日,冯国楣6696(果);贡山,菖蒲桶,海拔3000米,岩隙,1935年10月,王启无67339(果);同地,龙盘拉,3500米,1935年10月,王启无67066(果);产地不详,陈谋2770(果)。  相似文献   

15.
1979年,笔者与黄开云、张立志等在湖南安化大福坪毛铺子测制奥陶系剖面时,发现这里上奥陶统五峰组的Tangyagraptus typicus-Yinograptus disjunctus带(W_3)出露完整,厚度适中(在湘西北区,五峰组出露不全,(W_3)带厚度不到0.3米。而在湘南区,(W_3)带的厚度则又超过500米),上、下界限清楚,笔石丰富,特征明显。安化大福坪毛铺子上奥陶统五峰组(W_3)  相似文献   

16.
米氏谜蚤在我国之发现及缩栉属(新属)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kwartz(1960)根据从苏联自鼠兔体上采到的一只雄蚤记述了米氏谜蚤(Aenigmopsylla mikulini Schwartz,1960)。雌蚤迄未发现。 著者于1958年10月自祁连山(海拔3,200米)大耳鼠兔(Ochotona macrotis)体上检获雄蚤一只;继于1959年9月复自甘肃酒泉北湾地区(海拔2,600米)藏仓鼠(Cricetuluslama)体上检获雌雄蚤各一。经鉴定均为米氏谜蚤。此乃本种在我国之新纪录,亦是雌蚤的旨次发现。为此,本文特将其形态加以记述。  相似文献   

17.
1.最大的魚应該是鲸鯊(Rhineodon typicus),姥鯊(Cetorhinus 又名象鯊)应居其次。 2.关于最大的蛇南美产的森蚺(Eunectes murinus)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之一,但不是最长的。它的最长紀录是8.79米。而东南亚产的网蟒(Python reticulatus)还要长些,紀录是9.09米,但重量和粗度较小于森蟒。世界上似未发現一个10米以上的紀录。 3.关于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島产的巨蜥,学名是Varanus komodoensis,俗名Komodo Dragon。至于Varanus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织培养简报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外植体培养基(In盯L)作者(单位)一一】,~一一一-一--~一种一~一~一一一.~,~~,目峨~~~~一11一一-一一~.-甘薯(lp。:‘ooa bata‘助)子叶(劝MS十2,续刁)2(须 培养)(2)M吕(生根)(3,音MS(长芽成株) 子叶注含2,妇DZmg/L的Ms培养鱿上顶培养3天,转移到MS上,住天后从王舫‘访口处生根,2。天后再移至”音MS上,从分化根上长芽发育成株。 薛启汉(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1987.10.26收稿菊花脑价九哪”枷饥倪,加沌蕊,尹哪)幼茎,叶片诱导芽培养基(1} MS十BAO.丁5 十工AA习,75必)M另十BA 1 .0 十工AA 0 .5 C3)_MS+BA 1 .2…  相似文献   

19.
白马雪山黑白仰鼻猴(Rhinopithecus bieti)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1年间,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任村附近,通过在四个山坡每隔海拔100米的样带(宽5.0米)内搜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的垂直迁移模式。同时,通过在每个地区山脊上和山沟内搜集2.5米宽垂直样带内的粪便,来研究猴群不同季节对山脊和山沟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猴群在海拔3500-4300米的区域活动。虽然猴群全年集中利用3900-4200米的林带;但是具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高(4200米),依次是秋季(4100米)和冬季(4000米),夏季最低(3900米)。另外,冬季山沟中的粪便多于山脊说明猴群在沟中停留时间长,这与沟中少风且温度高有关。不同海拔带上的粪便密度和松萝量间正相关,这意味着食物资源的垂直分布是影响猴群垂直迁移的重要因素。春季,猴群会下到低海拔采食嫩芽/叶,而冬季则下到低海拔处躲避首次大雪,这很可能导致猴群集中利用第二个海拔带。  相似文献   

20.
1981年6月14日,阴天有小雨。偶见一条双斑锦蛇(Elaphe bimaculat),盘曲在离地面高约一米的墙角上;时而伸颈吐舌。因这种蛇在我县是较为少见的,在离它约二米远进行观察,才发现它在捕食蚊虫。它不仅能捕捉附在墙壁上的,就是受惊飞逃的,也很少逃脱。当将它捉住浸入酒精中时,竟从口中吐出十多个蚊虫,有的还能挣扎。经过鉴定,既有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