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斛多糖对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石斛多糖和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同作用荷瘤小鼠,测量小鼠的肿瘤重量和观察小鼠的生存期。结果:石斛多糖和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共同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的生存期。结论:石斛多糖能加强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野生型p53质粒转染黑色素瘤B16细胞,反复冻融法提取p53修饰的肿瘤抗原(p53-Ag),将抗原体外冲击同基因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特异性DC肿瘤疫苗;观察DC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分析其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机制。结果显示,p53-肿瘤抗原冲击的DC可显著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其诱导的CTL效应对肿瘤细胞也有很好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人类白细胞介素-2(rh IL-2)与白细胞介素-7(rh IL-7)在体外诱导培养SLYNTVAT(SL9)抗原特异性T细胞时的用量。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PBMC作为效应细胞,培养T2(TAP缺陷T淋巴细胞)细胞并加载HIV来源抗原肽作为刺激细胞。SL9抗原肽四聚体检测不同细胞因子用量下特异性T细胞诱导频率大小。结论:rh IL-7在诱导SL9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起到关键促进作用,SL9特异性T淋巴细胞能够自身分泌大量rh IL-2,减少rh IL-2用量可为体外诱导培养SL9特异性T淋巴细胞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应用此细胞系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收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外周血20份,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Pan T细胞试剂盒去除PBMC中的T细胞,获得non-T淋巴细胞,EBV病毒转化non-T淋巴细胞。应用转化的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ELISPOT筛选可能的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18个LCLs,建株成功率为90%。转化成功的LCL细胞体积增大,聚集成团状或簇状。建株失败的两份标本,用于转化的non-T淋巴细胞数少于2×106。应用LCL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筛选出64个HPV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克隆。成功建立LCLs,此细胞系细胞可作为体外研究HPV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刺激细胞。  相似文献   

5.
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是一种能直接杀伤病毒及抗细胞内感染的效应细胞,大多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CD8细胞,其反应是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反应,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清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与病毒在体内的高度变异及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核酸和蛋白质装置进行增殖,并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感染众多靶细胞c一旦建立感染,抗原呈递细胞通过内源性抗原呈递途径加工、呈递病毒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病毒特异性免疫主要机制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作用,清除病原体和感染的靶细胞.同时CD8^ T细胞分化为记忆T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类分子四聚体(tetramer)技术可直接对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进行标记,以检测能够识别特定抗原肽-MHC I的CTL,用于临床检测、疾病诊断及相关科学研究。综述了MHC I四聚体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展四聚体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仁彪 《遗传》1986,8(4):1-6
免疫现象的第一步是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 别。脊椎动物和人体有两类免疫活性细胞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反应: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可溶 性抗原反应,T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与细胞表面 抗原反应。这些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类似的异 型二聚体(heterodimer) ;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rece ptor, BCR)由轻链(L)和重链(H)构成,T细胞抗原 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由,链和0链构成。抗原 分子多种多样。一个抗原分子还往往会有一个以上的 表位(e pi tope)或称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均应有与它互补的对位(paratope)即抗原受体可与它 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一个脊推动物或人体的B细胞 和T细胞必需而且事实上具备极为丰富的抗原受体贮 备库。在抗原刺激下,带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B细胞 或T细胞发生克隆扩增(clonal multiplication),每个克 险只具有一种抗原结合特异性。这里有两个矛盾。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内基因有限,与为如此众多受体 蛋白质分子编码需要大量遗传信息之间的矛盾;另一 个是淋巴细胞基因组的全能性与一个成熟淋巴细胞只 表现一种抗原受体特异性之间的矛盾。探究这些矛盾 的奥秘是近三十年来免疫遗传学中一个吸引人而又使 人烦恼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效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自发杀伤靶细胞,抵挡恶性肿瘤和病原的入侵,参与免疫监视和抗肿瘤应答免疫。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主要由来源于抗体的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 Fv)的胞外识别区和来自于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CD3ζ组成,能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和通过胞内的信号传导区域激活淋巴细胞,增强淋巴细胞的靶向性和活性,从而杀伤多种肿瘤。目前大多数的CAR研究都集中在T细胞,但巨额的花费、额外的毒性等都极大地限制了CAR-T细胞的广泛应用。CAR-NK细胞因能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阐述CAR-NK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免疫治疗研究和NK细胞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重组CHO细胞乙肝表面抗原(CHO-rHBsAg)在小鼠中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全面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以CHO-rHBsAg免疫BALB/c小鼠,常规制备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并在体外以抗原或特异多肽刺激;采用ELISA法测定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法(LDH)测定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酶联斑点法(ELISPOT)测定CTL频数(CTLp),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rHBsAg可在小鼠中诱导Th1及Th2类细胞因子;加铝佐剂的rHBsAg较未加佐剂的抗原可诱导较高水平的IFN-γ、CTL克隆及较高百分比的CD8+T淋巴细胞亚群。重组CHO细胞来源的HBsAg可在BALB/c小鼠中诱导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EB病毒转化自体淋巴细胞所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系(LCL),以及用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和核蛋白-2(EBNA2)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的重组病毒(Vac-LMP和Vac-EBNA2)感染的自身纤维母细胞,同时作为刺激细胞和靶细胞,以~(51)Cr释放法检测5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及1例阴性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结果表明,用自身LCL激活的EB病毒特异性T细胞杀伤效应高峰出现在第14~28天;参与杀伤性细胞免疫反应的T细胞亚群主要是T3、T8阳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对靶细胞的识别及杀伤受HLA-I的限制。用重组牛痘病毒感染的纤维母细胞作靶细胞或刺激细胞,有1例供者可接受LMP,另1例可接受EBNA2的刺激,并对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特异性T细胞杀伤反应,表明EB病毒-LMP和EBNA2可能既是EB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抗原,又是其识别的靶抗原。  相似文献   

12.
T细胞是通过其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特异性受体(T cell antigen specific receptor,TCR)识别抗原并进行免疫应答的.T细胞如何识别以及清除抗原一直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免疫应答的重要过程是淋巴细胞的活化.而T细胞活化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鉴于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性.对近年来T细胞在抗原识别与活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T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性HMC四聚体分子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丽  钱关祥 《生命的化学》2001,21(5):363-365
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T细胞可为阐明免疫应答的自然发生过程提供重要信息。传统的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方法是有限稀释法 (limitingdilutionassays,LDA) ,即在特异性抗原、去增殖活性的抗原呈递细胞或非特异饲养细胞及T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下 ,抗原特异性T细胞群体在数量上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得以增加 ,继而通过细胞毒试验鉴定其抗原特异性。为了提高反应的敏感性 ,在进行细胞毒功能检测前 ,至少需体外扩增 2周 ,这就要求细胞要能存活分裂并维持功能 ,其次还需有效的刺激手段 ,故而这种…  相似文献   

14.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适应性免疫与病毒的致病和清除密切相关。一般认为,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清除外周循环的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在宿主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主要清除被感染细胞中的病毒。HBV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TL在肝内主要通过分泌γ干扰素抑制病毒,同时,当CTL识别HBV抗原后,HBV特异性CTL募集抗原非特异性炎症细胞对肝组织浸润,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对CTL抗病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将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维持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需要正负向协同刺激信号的同时参与。两种信号决定了T、B细胞对抗原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和应答方式。二者的平衡使机体在避免对自身抗原产生不适当反应的同时,又能对外来抗原显示足够强的应答能力。多年来有关协同信号的研究,对相关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已大大深化,特别是其中的B7分子及其受体家族。该家族的负向调控作用是通过其抑制性受体来实现的。目前已发现3种抑制性受体: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和B、T细胞弱化因子(BTLA)。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将对免疫调节以及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草鱼、中华鳖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草鱼脑组织、中华鳖脑组织和胸腺细胞为抗原制备兔抗草鱼脑血清(RACBS)、兔抗顺华鳖脑血清(RATBS)和兔抗中华鳖胸腺细胞血清(RATTS)。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和不同组织对RATBS、RATT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脑组织均存在Thy1抗原(亦称脑组织抗原或胸腺-脑组织T细胞抗原);草鱼脑组织缺乏Thy1抗原。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显示:Thy1抗原阳性反应物沉淀于中华鳖胸腺细胞和外周一部分淋巴细胞表面,进一步用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交叉反应提示中华鳖淋巴细胞膜上含有与人类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类似结构的物质。本文讨论了Thy1抗原、CD抗原的出现及其意义。探讨了淋巴细胞异质性及RATBS、RATTS的特异性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是激活的T细胞表达的一种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通过与B7分子的结合来阻止共刺激信号的传递,抑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起到抑制免疫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CTLA-4在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感染、肿瘤及抗移植排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CTLA-4的基因、分子结构,及其与T细胞应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丹参提取物F对幽门螺杆菌致敏小鼠的免疫调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丹参提取物F(DanShenextractF,DSE-F)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致敏胃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有无免疫调理作用。经口给予小鼠HP全菌破碎抗原与DSE-F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DSE-F与HP抗原协同能增强脾淋巴细胞和胃LPL细胞的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对HP抗原致敏胃粘膜有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CR7(趋化因子受体7)和B7-2(白细胞分化抗原86)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诱导特异性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关系.方法:分离和培养DC,制备B16黑色素瘤细胞抗原,进行共培养,即为抗原负载的DC,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抗原负载的DC.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CR7和B7-2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CR7和B7-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肿瘤周围组织,随着注射抗原负载DC时间的进展,CCR7和B7-2呈强阳性表达.结论:CCR7和B7-2的表达与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抗肿瘤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B淋巴细胞的造血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实T细胞对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经特异或非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调控活性。为了进一步弄清细胞间相互作用在造血调控中的地位,近年来我们又探讨了B淋巴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增殖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