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枳实导滞汤剂对食积便秘小鼠肠道内容物和黏膜菌群的影响差异探讨肠道菌群在枳实导滞汤剂干预食积便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枳实导滞汤剂缓解便秘的药物成分和潜在功能;通过高脂高蛋白饮食结合腹腔注射盐酸洛哌丁胺制备食积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给予枳实导滞汤剂0.4 g/mL,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天2次,连续7 d。治疗结束后,分别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内容物和黏膜,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从枳实导滞汤剂中共获得128个潜在活性成分,并获得1 379个便秘相关的靶点,药物和便秘检测到共同靶点74个。食积便秘小鼠肠道内容物与黏膜菌群相比,ASV(扩增子序列变异)数量和多样性均较高;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黏膜和内容物菌群差异较大。模型组内容物样本中富集Prevotella、Akkermansia、Clostridium、Jeotgalicoccus及Planococcaceae Staphylococcus,黏膜样本中富集Candidatus arthromitus、Bacillus及Acinetobacter。治疗组内容物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蜂蜜对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同时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10只)、蜂蜜组(10只)。应用洛哌丁胺制备便秘小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给蜂蜜后第5天对每只小鼠进行称重、采便;之后于第12天称重、采便,处死小鼠,进行小肠推进率、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测定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洛哌丁胺造模后的第5天,模型组小鼠粪便含水量及体质量下降;蜂蜜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但粪便含水量无明显变化。蜂蜜治疗至第12天时,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SP增加,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增加,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VIP、5-HT变化不明显。此外蜂蜜干预后便秘小鼠肠道中拟杆菌属和厚壁菌属的细菌丰度有所降低,Alistipes obesi的含量增加。结论蜂蜜对小鼠5-HT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以提高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SP含量、增加粪便含水量、加快小肠推进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对便秘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文献数据挖掘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造模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实验便秘模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文献研究部分以便秘及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使用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动物实验部分,采用雄性C57BL/6小鼠,给予5 mg/kg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粪菌移植对儿童难治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4例临床确诊为难治性功能性便秘患儿给予粪菌移植治疗,观察和记录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收集供体和粪菌移植治疗前后患儿粪便标本,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rRNA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例患儿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排便状况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增加、粪便硬度变软、腹部胀痛明显缓解。粪菌移植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患儿与供体的肠道菌群差异先增大后逐渐缩小。菌群分析显示患儿肠道有害菌受到抑制、有益菌增加。结论粪菌移植可有效改善儿童难治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具有疗程短、治疗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海参多糖对抗生素所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整作用。方法超声浸提法提取海参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抗生素连续灌胃1周,构建小鼠肠道紊乱模型;将1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自然恢复和海参多糖干预组(每组6只),定期留取粪便,采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及主要差异条带序列的分析。结果提取海参多糖的浓度为1.92 mg/mL;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以有益菌,即乳杆菌属和梭菌属占主导地位;而在抗生素干预后,这两种菌的含量明显下降,并伴随检测出致病性卟啉单胞菌属;经海参多糖处理后,有益菌含量有所恢复,有害菌含量降低。结论海参多糖对抗生素所致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酪蛋白糖巨肽(CGMP)对小鼠肠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R IC-PCR技术分析鉴定在灌胃小鼠CGMP期间其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情况。在实验的第0、3、5、7、10、15和21天(灌胃停止后1周)分别提取对照组和CGMP组小鼠粪便总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反应,获得肠道微生物群落的ER IC-PCR指纹图谱。结果小鼠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微生物群落演替不明显,群落相似性较高。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75±0.06,CGMP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9±0.04,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非常丰富,普遍存在共有的优势菌群,且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CGMP能够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个体在不同时间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较高,且ER IC-PCR指纹图谱没有明显的规律;CGMP组小鼠个体的ER IC-PCR指纹图谱被明显地分成2个亚族,说明小鼠灌胃CGMP 3~5 d后,其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同种药物不同动物及同种药物同种动物不同性别便秘模型的建造效果差异,探讨建模的最佳方案。方法 48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雌、雄正常对照组,雌、雄洛哌丁胺组,雌、雄硫糖铝组),每组动物数量相等,24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雌、雄正常对照组,雌、雄洛哌丁胺组),每组数量相等,洛哌丁胺组1天2次洛哌丁胺灌胃给药,硫糖铝组1天1次灌胃给药。从动物体质量、饮水、进食、粪便含水量、口-肛传输时间及远端结肠组织学分析等指标进行造模效果评价。结果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在体重、粪便含水量及口-肛传输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有差异;洛哌丁胺组与硫糖铝组差异不是很明显;雌性与雄性造模效果相比雌性更为显著。结论从造模效果、动物抵抗力、药物使用便捷程度等角度考虑,洛哌丁胺致雌性动物便秘模型较佳,而大鼠、小鼠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药效实验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比较运动小鼠和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数量变化,研究运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5只正常Balb/c小鼠和5只运动C57BL/6J小鼠的粪便中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获得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图谱,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以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结果图显示运动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优势菌群发生转变,序列分析表明变形菌门明显减少,厚壁菌门成为优势菌型。结论运动会对小鼠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益生元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益生元菊糖和大蒜多糖在治疗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作用.方法 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随机取出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和头孢曲松钠混合抗生素溶液3d,建立小鼠肠道失调模型后,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自然恢复组,其余4组分别灌胃菊糖、低剂量大蒜多糖、高剂量大蒜多糖以及丽珠肠乐5d.受试小鼠无菌取粪,观察各组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测量血清IgG,粪便内毒素含量、有机酸含量变化.结果 菊糖和大蒜多糖高剂量灌胃能加速恢复抗生素导致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这两种益生元对内毒素的清理、免疫力的恢复也有积极的效果,效果均优于丽珠肠乐和自动恢复.结论 益生元有加快肠道菌群恢复和降低抗生素的破坏效果,有益于小鼠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影响,为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灌胃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50%量汤剂治疗,采集肠道内容物提取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用乳酸杆菌特异引物PCR后进行ARDRA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正常组、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的OTUs、Shannon指数和Brillouin指数相同,且均大于模型组;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与正常组乳酸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333 3,其次是模型组为0.181 8,传统汤剂组最小,为0.166 7;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受脾虚便秘造模影响,发生改变,铁皮石斛两种汤剂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其进行调控作用。【结论】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的调整作用明显,且超微50%量汤剂组小鼠肠道乳酸杆菌多样性更接近正常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3.
To verify the laxative effect of Codonopsis bulleyana and its effect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 long-term constip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3.0?mg/kg 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after which, the long-term constipation model was administered by 0.2?g/ml high-dose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by measuring defecation amount and feces moisture content.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was detected and analyzed using16S r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can increase stool quantity and promote intestinal tract movement in constipated mice. Obvious changes were shown 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mice treated with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as the propor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creased in the model treated by Codonopsis bulleyana.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alleviates constipation symptoms caused by 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and improve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onstipated m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阳性对照组、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0.5 g/mL)和阿如拉-7味散高剂量组(1.0 g/mL)。将所有小鼠用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混合药液灌胃制备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第8天起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治疗7 d,实验结束时进行样品采集。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gG、IFN-γ和TNF-α含量以及回肠组织中的sIgA含量;采集盲肠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采集胸腺和脾脏,测定免疫器官指数。结果阿如拉-7味散低、高剂量可显著提高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血清IFN-γ(P<0.05)和TNF-α(P<0.01)含量以及回肠黏膜sIgA含量(P<0.01),但对胸腺指数(P>0.05)和血清IgG含量(P>0.05)无显著影响。各用药组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尤其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升高。结论阿如拉-7味散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具有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肠道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变化对实验小鼠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变化对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法研究了三种不同级别实验小鼠即清洁级小鼠、SPF小鼠和普通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研究了此三种不同级别的实验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sIgA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普通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多,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多,肠道不同部位之间sIgA分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其次是清洁级小鼠,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小鼠肠道细菌种类最少,故其sIgA阳性细胞分布最少,且其肠道不同部位之间菌种组成差异无显著性,小肠和大肠之间的阳性细胞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动物微生物控制级别的增高,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递减;sIgA阳性细胞与肠道细菌种类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和消化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是衡量宿主健康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性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肠道菌群构成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模式生物小鼠(Mus musculus)为对象,探究性激素的变化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小鼠去势模型,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性激素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去势后,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正常小鼠和去势小鼠肠道细菌群落均由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埃普西隆杆菌门(Epsilonbacteraeota)、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组成,主要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物种,两门占物种相对丰度百分比...  相似文献   

17.
甘露寡糖具有润肠通便、降血脂、抗结肠炎症、增强免疫及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解法制得的甘露寡糖含有单糖、未分解聚糖、不同聚合度寡糖及盐离子等杂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甘露寡糖的主要纯化方法包括柱层析法、膜分离法、乙醇沉淀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等。总结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