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应北京林学院邀请的英国威尔士大学生物科学学院P.F.Wareing教授于10月22~27日来京讲学,共六讲:(1)树木形成层活动和木质部分化的激素控制;(2)芽和种子休眠的激素控制;(3)树木的阶段转变;(4)植物生长发育控制总论;(5)组织培养中的后成作用(epigenetic effect)和(6)植物激素的作用机  相似文献   

2.
长柄双花木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fongipes H.T.Chang). 2材料类别叶片. 3培养条件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1)MS 6-BA 0.2 mg·L-1(单位下同) NAA 1.0;(2)MS 6-BA 0.5 NAA1.0;(3)MS 6-BA 2.0 NAA 0.2;(4)MS 6-BA 2.0 NAA 0.5;(5)MS 6-BA 2.0.诱导生根培养基:(6)MS0;(7)1/2MS NAA 0.5;(8)1/2MS IBA0.5 NAA 0.5;(9)1/2MS IBA 0.5.上述各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和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1)℃,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1 000~2000 lx左右.  相似文献   

3.
1 植物名称笹之雪(Agave victoriae-reginae T.Moore),又名箭山积雪、鬼脚掌、雪簧草. 2 材料类别茎尖和叶片. 3 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1)MS 6-BA 2.0 mg·L-1(单位下同) NAA 0.2;(2)MS 6-BA 2.0 KT 1.0 NAA 0.2;(3)MS 6-BA 1.0 KT 1.5 NAA 0.2.增殖培养基:(4)MS 6-BA 0.5 KT 1.0 NAA 0.2.  相似文献   

4.
中国藓类植物新记录属—筛齿藓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标本馆(H)研究Dr.T.Koponen 1970年在台湾采集的部份苔藓标本时,发现了筛齿藓(Coscinodon cribrosus (Hedw.) Spruce)。筛齿藓属(Coscinodon Spreng)为中国植物新记录属,特此报道。筛齿藓的主要区别特征为:(1)植物体矮小,呈丛生垫状,叶先端具透明毛尖;(2)叶披针形,中肋两侧具明显长纵褶;(3)叶基部细胞长形至长方形,薄壁;(4)蒴柄短,孢蒴内隐于孢叶之中;(5)蒴帽大,钟形,具纵褶,覆盖大部孢蒴;(6)蒴齿具筛孔。  相似文献   

5.
荒漠区垂直河岸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区河岸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可为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艾比湖荒漠区垂直河岸样带的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其土壤影响机制的研究表明:(1)距河2.0—3.0 km(T3.0)和0.9—1.5 km(T1.5)的样带植物本质多样性、α多样性整体高于距河0.1—0.2 km(T0.2)和0.2—0.4 km(T0.4)的样带(P0.05);(2)T0.4样带多样性最低,物种相似性最高,且植物生活型和土壤属性均较T0.2有较大的变化,反映了距河0.2—0.4 km区域群落性质的转变,0.2—0.4 km可作为确定河岸带宽度的参考样带;(3)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素和途径沿T0.2—T3.0样带趋于简单化,即由近河带(T0.2)贫营养(碳磷比(C/P)、土壤有机质(SOM))和高土壤水分(SWC)、盐分(TS)的限制作用,到远离河流旱胁迫加剧时对植物多样性影响逐渐突出的土壤全磷(P)和SWC;(4)根据T1.5、T3.0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区土壤水分在7.0—7.5%间,C/P在26.1—30.2之间以及盐分低于1.0%时能维持较高的多样性。最后对保护区河岸带和缓冲带宽度的确定、河岸带管理、植被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等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制定有效的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维护和资源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六种犁头尖属植物(天南星科)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 6种 8个居群犁头尖属 ( Typhonium Schott)植物的核型 ,其结果如下 :( 1 )独角莲 ( T.gigan-teum)北京居群 2 n=4 x=5 2 =4 4m+ 7sm+ 1 st;( 2 )鞭檐犁头尖 ( T.flagelliforme)金平居群 2 n=3x=2 4 =3m+ 9sm( 4 SAT) + 1 2 st,河内居群 2 n=4 x=32 =7m+ 2 0 st+ 4sm+ 1 t;( 3)单籽犁头尖 ( T. calcicolum)西畴居群2 n=4 x=5 2 =2 1 sm+ 2 3m( 5 SAT) + 8st;( 4 )犁头尖 ( T.blumei)重庆居群 2 n=4 x=5 2 =4 0 m( 1 SAT) + 1 2 sm( 3SAT) ;( 5 )马蹄犁头尖 ( T.trilobatum)西双版纳居群 2 n=2 x=1 8=4 sm( 2 SAT) + 1 2 m+ 2 st,河内居群 2 n=2 x=1 8=2 st+ 9m+ 7sm;( 6 )金慈菇 ( T. roxburgii)个旧居群 2 n=2 x=1 8=8sm+ 1 0 m( 2 SAT)。其中鞭檐犁头尖 2 n=2 4、32 ,金慈菇 2 n=1 8均为首次报道 ,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属植物染色体基数和倍性的多样性及其可能的原始基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文献,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江西省境内分布有猕猴桃属植物20种和11变种(或变型),其中葛枣猕猴桃(Actinidia polygama(Sieb.etZucc.)Maxim.)、灰毛猕猴桃(A.cinerascensC.F.Liang)、楔叶猕猴桃(A.fasciculoides var.cuneataC.F.Liang)和簇花猕猴桃(A.fasciculoidesC.F.Liang)为江西新分布。江西猕猴桃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1)种类丰富;(2)特有现象较明显;(3)多型性突出;(4)地理成分复杂,以中国特有分布式样为主;(5)种间、种内分化较强烈;(6)与邻近地区猕猴桃属植物的关系密切。还对江西猕猴桃属植物的分布与自然生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植物学通报》2007,24(1):113-113
第十八届国际拟南芥研究大会(1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abidopsisResearch)将于2007年6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邓兴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主题是拟南芥的植物生物学全方位功能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开发应用。大会将分为以下各专题:(1)植物发育;(2)植物信号转导;(3)遗传学;(4)基因组学;(5)植物对环境的应答;(6)植物与微生物的反应;(7)植物细胞生物学;(8)代谢和生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萹蓄属(Polygonum) 13种、1变种、1变型植物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中国萹蓄属植物的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1)花粉粒表面具细网状纹饰;(2)花粉粒表面具颗粒纹饰;(3)花粉粒表面仅两端具颗粒纹饰,其余部分光滑;(4)花粉粒表面仅沟间区两端肩部光滑,其余部分具颗粒纹饰.根据花粉形态类型,结合该属植物的习性、叶柄基部及花柄上关节的有无、花柱和柱头的数目以及瘦果形态等特征,参照前人的研究处理意见,将中国萹蓄属植物划分为4个组,即小灌木组section Fruticulosae (Boiss.) F.Z.Li et Y.T.Hou,stat.& comb.nov.、萹蓄组section Polygonum、丝茎萹蓄组section Pseudomollia Boiss.和铁马鞭组section Plebeia Tzvel..  相似文献   

10.
1植物名称大苞景天(Sedum amplibracteatum K.T.Fu),又名鸡爪七、活血草、亮杆草. 2材料类别幼嫩茎段和叶片. 3培养条件(1)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3.0 mg·L-1(单位下同) 6-BA 1.5 3%蔗糖;(2)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5.0 6-BA1.0 2.5%蔗糖;(3)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 6-BA 4.0 NAA 1.0 4%蔗糖 水解乳蛋白(LH)300;(4)生根培养基:1/2MS NAA 1.0 3%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0.6%~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2 000 lx.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01,自引:3,他引:101  
近年来,在植物抗寒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新进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证细胞的膜体系与植物抗寒性存在密切关系;(2)抗寒植物避免细胞内结冰机制的一些新发现;(3)稳定越冬植物抗寒力机制的揭示;(4)关于抗寒特异性蛋白质研究的开展.现将有关文献资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诱导基因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基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目前,植物细胞的基因转移方法有:(1)农杆菌Ti或Ri质粒载体法;(2)病毒载体法;(3)磷酸钙核酸沉淀吸收法;(4)PEG介导DNA直接转移法;(5)脂质体载体法;(6)显微注射法;(7)电激基团转移法:(8)基因枪喷射法;(9)激光微束法等.前两种方法是以生物体作为载体介导基因转移,属生物方法中间三种方法是以化学药物介导基因转移.属化学方法;后四种是以物理手段介导基因转(?)属物理方法.由于物理方法操作比较简单,不受宿主范围的限,因此近年(?)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3.
红豆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豆杉属(Taxus)植物为红豆杉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全世界约有11种,我国有其中的4种1变种,即西藏红豆杉(T.wallichiana)、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红豆杉(T.chinensis)和南方红豆杉(T.chinensis var.mairei)。 本属植物为北半球洲际分布的广布属,北温带至中亚热带均有分布。浆果红豆杉(T.ba-ccata)广布于欧洲各国,中东的伊朗和阿尔及利亚也有分布。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是北美洲西部的乡土树种,生长在山谷溪涧边。此外,北美洲还分布着三种红豆杉:加拿大红豆杉(T.canadensis)、佛罗里达红豆杉(T.flo-ridana)和球果红豆杉(T.globosa)。  相似文献   

14.
十二卷属植物西山寿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十二卷属植物西山寿(Haworthia mutica var.nigra M.B.Bayer) 2材料类别成年西山寿的春生花茎子房部位。材料来自日本奈良多肉植物研究会。3培养条件(1)启动培养基:MS 6-BA 2.0mg·L~(-1) (单位下同) NAA 0.2;(2)分化培养基:MS 6-BA 1.0 KT 1.0 NAA 0.1;(3)继代与增殖培养基:MS 6-BA 0.5 KT 1.0:(4)壮苗培养基:MS NAA 0.1。以上培养基均加入3%蔗糖和0.7%琼脂,pH  相似文献   

15.
目次一.激素,植物生长素与类似生长素药剂二.常用的药剂种类及其制备方法: (一)吲哚乙酸及其衍生物;(二)萘乙酸及其衍生物;(三)酚类化合物;(四)顺丁烯二酸烯肼;(五)其他。三.药剂的施用方法: (一)药剂的制剂;(二)浓度与用量的计算方法;(三)水的性质与溶解度。四.类似生长素药剂分子构造的特点及其效能的测定方法: (一)分子构造的特点;(二)测定效能的方法;(三)类似生长素药剂作用的解释。五.药剂对人与家畜等的危害程度: (一)2,4-D;(二)NAA.  相似文献   

16.
张天宇  J. C. 大卫 《菌物学报》1995,14(Z1):123-135
本文系作者继大戟属(Euphorbia L.)、守宫木属(Sauropus B1.)和铁苋菜属(Acalypha L.)植物上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研究(Zhang, 1995)之后,对生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其它属植物上一些链格孢真菌种级分类单位评鉴结果的后续报道.内容包括:一个新种,巴豆生链格孢(A. croronicola T. Y.Zhang & J. C. David), Macrosporium compactum Cooke:对其模式标本(holotype)进行T订正、巴豆链格孢[A.crotonis kamal,Singh & Kumar]:提出关于新模式(neotype)标本的建议;对蓖麻链格孢[A. ricini(yoshii)Hansford]典型性状作了补充描述.此外,还在大戟科其它一些植物上检查到长极链格孢[A. longissima Deighton et MacGarvie]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Nees ez Fr.) Wiltshire]。  相似文献   

17.
会议主题:现代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中心议题:(1)作物、花卉、林草和果蔬的生物技术及产业化进展;(2)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发展现状与前景;(3)药用/经济植物代谢工程及应用;(4)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发掘与应用。时间地点:2011年11月18~22日,福建福州。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报》2001,21(1):27
Author:Warren G.Abrahamson and Arthur E.Weis 索书号:58.181/a159 1997 本书通过对一支黄花、虫瘿及其天敌三种营养水平互相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田地生态和进化生态互作的系统模型。在系统上阐明了包括在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内的多种手段。 本书包括的基本内容 (1)进化生态学和植物与昆虫的相互关系;(2)茎杆上虫瘿制造者的天敌和黄花:三种营养水平互作的系统模型;(3)虫瘿对黄花的影响;(4)寄主植物对虫瘿侵袭的抵抗力:植物上虫瘿遭遇——植物能力;(5)寄主植物的选择;(6)虫瘿是Eurosta扩张的表现;(7)寄主特性和食草动物的物种形成;(8)三级营养水平是选择的动力;(9)生物环境的变化和变化选择;10.表现型的可塑性与假进化;(11)侵袭与防御的等级制度的选择;(12)黄花、虫瘿与植物-昆虫互作的进化生态学。 本书适于进化生态学、系统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及生物学等研究人员参考。 联系人:刘丽华武汉大学外国教材中心邮编:430072 027-87682740-847 E-mail:LiuLh@mail.lib.whu.edu.cn  相似文献   

19.
植物对Si的吸收、运输和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植物中的S i及其吸收、运输和沉积的研究进展:(1)植物含S i量因植物种、品种甚至无性系与器官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S i在细胞中呈现区隔化分配;(2)植物中沉积的S i主要是非晶态的S iO2.nH2O(又称硅胶、植物蛋白石、植硅石等),是有机物质矿质化的产物,不同植物所形成的S i化结构及其形态不同,可用于植物分类、鉴定及古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研究;(3)硅藻和高等植物主要吸收S i(OH)4,高等植物中存在S i主动吸收机制;(4)有机大分子物质(包括多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作为有机衬质参与了植物的S i沉积过程;(5)突变体的鉴定和应用,对S i营养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位于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史悠久,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初步统计江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057种,隶属于193科1082属,其中裸子植物7科18属29种,被子植物186科1064属4028种.科属区系研究表明:(1)区系组成丰富,优势科、属明显;(2)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性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3)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众多;(4)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