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静脉中存在的心肌样细胞在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中发挥了极重要作用。因而研究这些心肌样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缺乏有效地分离这些肌细胞的方法,使相应的科学研究工作受到很大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性的分离肺静脉肌细胞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点是联合经主动脉逆行心脏灌注与经肺动脉的顺行肺静脉灌流,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肺静脉肌细胞微环境的有效灌注。通过本方法获取的肺静脉肌细胞的数量与活性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经心脏灌流消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观察细胞内高钠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性损伤的影响。在低灌流过程中,给予Na~ -K~ -ATP酶抑制剂哇巴因造成细胞内高Na~ ,可加重缺血后再灌注心脏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增加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及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及胞浆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并使心肌组织中Ca~(2 )超负荷及K~ 丢失严重。因此,细胞内高Na~ 可能是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铁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angendorff灌流大鼠心脏和酶解分离的心肌细胞为实验模型,研究铁负荷下心肌损伤情况以及一氧化氮(NO)在铁诱导的心肌损伤中的地位。结果显示:(1)心肌铁负荷(Fe-HQ)可使分离心肌细胞舒张期细胞长度缩短、收缩幅度和速度降低,离体灌流心脏左室发展压(LVDP)、±dp/dtmax、冠脉流量呈现双相变化;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释放量和心肌丙二醛(MDA)增高。(2)NO的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L-Arg)引起心肌细胞舒张期细胞长度缩短、收缩幅度降低。离体灌流心脏LVDP、冠脉流量、和±dp/dtmax增高,用K-H液复灌后可恢复正常。(3)L-Arg预处理,再行Fe-HQ灌流,与单纯的L-Arg或Fe-HQ组相比,心肌细胞舒张期细胞长度、收缩幅度和速度减小;离体灌流心脏LVDP、±dp/dtmax、心率和冠脉流量明显下降,冠脉流出液中LDH、CK增加。(4)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Fe-HQ合并灌流后,与单纯Fe-HQ组相比,心肌细胞舒张期细胞长度、收缩幅度和速度增加。L-NAME可阻断Fe-HQ引起的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dp/dtmax降低,冠脉流出液中LDH、CK增高。(5)用Triton X-100短暂处理以去除冠脉内皮后,与保留冠脉内皮的心肌相比,Fe-HQ引起的LVDP和±dp/dtmax的一过性增高现象被抑制,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模拟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探讨GBE50抗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标准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观察GBE50对正常及模拟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IK的影响。结果:在细胞外液中分别加入25,50,100mg/L GBE50灌流,仅100mg/L GBE50对正常心室肌细胞IK有影响(P0.05),使IK电流密度减小,I-V曲线下移;模拟缺血液灌流20minIK减小,I-V曲线下移,在模拟缺血液中分别加入25,50,100mg/L GBE50后,仅25mg/L无效,50,100mg/LGBE50灌流20min后IK稍减小,I-V曲线稍有下移,与缺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mg/LGBE50可减少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IK;在模拟缺血条件下豚鼠心室肌细胞IK受到明显的抑制,GBE50可明显逆转缺血所致IK的抑制效应,这可能是GBE50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观察研究内源性CO在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大鼠经内源性CO激动剂原卟啉氯化钴(CoPP)和内源性CO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处理后,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系统完成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停灌(缺血)时间设定为30 min,分别采集离体心脏稳定期和再灌注后30 min心功能指标参数,ELISA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GMP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浆中内源性CO的含量以及再灌注10 min时灌流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等心肌酶的指标。结果显示,停灌前离体心脏跳动平稳,CoPP组、ZnPP组和对照组心脏各项功能指标均保持稳定,三组间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再灌注后,三组间心功能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停灌前相比,对照组和ZnPP组心功能均明显下降(P0.05),且ZnPP组下降较为显著,而CoPP组仍能保持停灌前水平。与此同时,三组大鼠体内CO含量、离体心肌酶学指标和再灌注后恢复稳定时间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CoPP组复灌稳定恢复时间减少,灌流液中CK和LDH含量显著减少,血浆内源性CO含量和心肌cGMP含量显著增加,而ZnPP组则呈现截然相反的结果。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CO可维持一定的心脏舒缩能力、缩短心脏复跳时间,在心脏缺血再灌注中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是一类重要的聚阳离子化合物,在哺乳动物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全心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在复灌前10 min给予不同浓度的多胺(0.1、1、10、15μmol/L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环孢菌素a (0.2μmol/L)或苍术苷(20μmol/L)。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灌流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分离心肌线粒体,Ca~(2+)诱导肿胀,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显示,与单独的i/R相比,0.1和1μmol/L多胺处理改善大鼠心脏功能,降低lDh释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这些作用被MPTP开放剂苍术苷抑制。在分离自正常大鼠的线粒体,0.1和1μmol/L多胺处理抑制了MPTP的开放。10和15μmol/L多胺处理却出现相反的作用,这些作用被MPTP抑制剂环孢菌素a抑制。以上结果表明,多胺既可通过抑制MPTP减轻心肌i/R损伤,又可通过促进MPTP开放加重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显微形态标记及流式分选分离大鼠心脏Telocytes(CTs)的方法。方法:采用抗体c-Kit免疫磁珠法获得原代心脏Telocytes,显微注射Di I标记具"Telopode"典型形态的细胞,使用流式分离及回收单个Di I+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方法对经回收的单个细胞来源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显微注射Di I能较好地标记具Telocytes典型形态的细胞,结合流式分选及单细胞回收,能有效回收经标记的Di I+细胞,经回收的Di I标记阳性Telocytes的贴壁率为14.9%,增殖率为5.6%,呈克隆样生长率为2.4%,该呈克隆样生长的细胞能通过消化传代。免疫荧光染色证明,该回收Telocytes表达其相对特异性表面标记物c-Kit和CD34,RT-PCR的结果也证明:经回收Telocytes表达其相对特异基因c-Kit、CD34、Vimentin和PDGFR-β。结论: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分离及单细胞回收高纯度的心脏Telocytes,经回收的心脏Telocytes具有增殖及传代能力,且能维持其特异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延长家兔离体心脏存活时间并提高其存活状态,为研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提供更为稳定的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通过改进实验方法与优化剖取家兔心脏术式操作,记录两组离体心脏复跳和从复跳到稳定跳动时间、比较两组离体心脏的存活时间及状态.结果:改进组优化手术操作完全暴露家兔心脏、减少了心肌机械性损伤,用改进台氏液冲洗离体心脏,缩短了从心脏取出到主动脉挂于灌流装置上该过程的时间,从而缩短了心脏从离体到再灌注此段的缺血时间;灌流液的温度从30℃缓慢升至37℃,此过程避免了离体心脏从4℃环境直升为37℃的初期供氧与灌流液温度条件变化而带来的心肌内环境紊乱,加之在灌流装置中增加了心脏保温罩、不断更换以95 %O2+5%CO2氧饱和气化的新鲜台氏液,以共同维持离体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结果两组对比,改进组家兔离体心脏复跳时间和从复跳到稳定跳动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明显显示其稳定有节律跳动时间延长(P<0.01).结论:本改进法可使家兔离体心脏复苏快、且能持续有节律稳定跳动7h左右,达到延长家兔离体心脏存活时间的目的,该模型可适用于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研究通过直接重编程的方法,采用心脏特异的转录因子和miRNA的不同组合形式,成功地将人和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些细胞具有与心肌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肌节结构,甚至有少量可以跳动的细胞。直接心肌细胞重编程可将心脏原位成纤维细胞转换成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成为心血管再生医学的一个全新的方法。该文综述了小鼠和人类成纤维细胞在体内、外直接重编程为心肌细胞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对其研究价值、重编程方法、研究过程中的教训、存在的问题及采用这些方法获得的细胞的启示与不足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柚皮素(naringenin, Nari)具有抗氧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并能激活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KATP)以给心脏提供保护。为了探究Nari对心脏保护的机制,本研究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NARI组、NARI+格列本脲(GLI)组和NARI+5-羟基癸酸(5-HD)组。将实验小鼠的心脏分离,Langendorff灌流,缺血处理30 min,然后再灌注60 min,测定其左心室压力、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发现,2.5μmol/L以上浓度的Nari能够促进左心室功能恢复,冠脉流出液中LDH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说明Nari可增加心肌SOD活性,并减少心肌MDA含量,同时Nari的这种心脏保护作用可被GLI和5-HD阻断。研究证明,Nari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细胞和线粒体膜KATP通道发挥增强心肌抗氧化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低压恒流灌流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寻合适的初始灌流压力与定量确定酶消化终止点,以提高恒流灌注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产量与质量.方法:采用Langendorff装置,行主动脉插管逆向灌流,0.08%胶原酶Ⅰ消化大鼠心脏,监测灌流压力的变化.结果:调节灌流流速以15 kPa初始压力恒流灌流时(n=4),灌流压力明显升高(压力峰值>25 kPa),造成左心室在松弛状态下明显扩张,使分离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且收缩功能显著降低.以10 kPa初始压力行恒流灌流时,酶消化引起的压力升高均低于18.75 kPa,左心室扩张不明显;当酶消化过程中压力降至10 kPa(n=3)或5kPa(n=4)时终止消化,心肌细胞分别呈消化不足或过度的形态,且心肌细胞存活率均低于10%,恢复正常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后,大部分心肌细胞死亡.当酶消化时灌流压降至7.5 kPa时终止消化(n=15),分离即刻心肌细胞存活率为82.6%±4.8%,复钙后心肌细胞存活率为30.4%±4.5%,复钙后4 h的存活率仍为24.8%±5.4%.细胞形态完好,边缘锐利、横纹清晰,无明显博动,收缩功能正常.结论:为获得存活率较高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宜采用低压恒流灌流分离方法,即初始灌流压力保持在10 kPa,胶原酶Ⅰ消化的终止压力为7.5 k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静脉端肺静脉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特征,研究肺静脉起源及肺静脉心肌的形成。方法妊娠小鼠经乙醚麻醉,收集9—17天胎龄胚胎。对小鼠胚胎心脏进行石蜡连续切片,用抗α-SCA、抗α-SMA单克隆抗体对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PAP法染色。结果小鼠胚胎发育第11天,心背系膜内α-SCA、α-SMA表达皆阴性的内皮性肺静脉出现,肺静脉开口于原始房间隔左侧。小鼠胚胎发育第12天,肺静脉周围出现α-SCA、α-SMA阳性细胞。小鼠胚胎发育第12天以后,伴随肺静脉纵向延伸,α-SMA阳性细胞出现在肺静脉周围的间充质中,肺静脉周围α-SCA、α-SMA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第12-13天之间增加最明显,小鼠胚胎发育至14、15d两种抗体表达至高峰。胚胎发育第16,17天,开口于左房发育渐成熟的肺静脉。α-SMA表达明显下降,α-SCA的表达还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肺静脉不在静脉窦中发育,肺静脉始基和内皮性肺静脉与原始心房或左心房直接连接;肺静脉心肌来源于周围邻近的间充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总黄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单通道钙电流的影响,探讨黄芪总黄酮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36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组和黄芪总黄酮组(n=12),病毒性心肌炎组应用柯萨奇B3病毒制作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7 d处死小鼠取心脏L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小鼠心室肌细胞,应用细胞贴附式方式记录心室肌细胞钙电流,分析对钙单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黄芪总黄酮组可使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钙通道开放时间减少,开放概率明显降低(P0.05),关闭时间明显增高(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通过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室肌细胞钙通道开放时间、增加关闭时间、降低开放概率抑制心室肌细胞钙电流,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TRIM72蛋白是一个新发现的三重基序(tripartite motif,TRIM)家族蛋白,它由一个RING finger、一个B-box motif、一个coiled-coil region和羧基端的一个PRY-SPRY结构域构成。TRIM72蛋白在肌肉组织中参与肌细胞损伤后的膜修复过程,在心脏中参与抵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与肌细胞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关联性。虽然它仅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特异性表达,但人们在一些其他种类的细胞中也观察到它的生理功能。此文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介绍TRIM72蛋白的研究进展,并针对TRIM72蛋白未来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尾加压素Ⅱ对正常及缺血-再灌注离体大鼠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Zhou P  Wu SY  Yu CF  Wang H  Tang CS  Lin L  Yuan WJ 《生理学报》2003,55(4):442-448
在正常Langendorff灌流与缺血-再灌注(停灌20 min-复灌20 min)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冠脉流量、心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以及心肌UⅡ受体的功能,以探讨UⅡ的心脏效应。对正常心脏给予0.1、1和10 nmol/L UⅡ各5 min,然后换洗5 min,对停灌缺血-再灌注心脏在再灌注期给予1或10nmol/L UⅡ。监测心率、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升降的最大变化率等心功能指标,计算冠脉流量,测定冠脉流出液中总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灌流结束后,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UⅡ结合位点(放射性配基结合法)。结果如下:(1)正常心脏灌流UⅡ后,冠脉流量和心功能呈浓度依赖下降,换洗后没有完全恢复。心肌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漏出随U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换洗后迅速减少。UⅡ组心肌MD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2)缺血-再灌注后,冠脉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显著抑制,再灌注期心肌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明显漏出;给予UⅡ后,上述变化增强,且高浓度组更强,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灌注后心肌MDA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P<0.01)。(3)缺血-再灌注心肌质膜UⅡ受体的B_(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心肌(14.65±1.78vs20.53±1.98 fmol/mg pr,P<0.01),Kd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表明,在正常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2对心肌负性肌力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心肌的负性肌力作用的可能机制,本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用细胞内双波长荧光系统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检测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和细胞内酸碱度(pHi)及钙水平的变化,分别以fura-2/AM和BCECF/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和氢离子荧光指示剂。结果:(1)IL-2(2.5-200U/ml)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单个心室肌细胞电刺激诱导的钙瞬变幅度,使舒张末钙水平升高,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10nmol/L)可阻断IL-2对心肌细胞内钙的作用;(2)用200U/ml的IL-2灌流10min后,与对照组相比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L-型钙电流无明显改变;(3)用200U/ml的IL-2灌流后,与对照组相比Mn^2 对fura-2/AM的淬灭率无明显改变。(4)IL-2(200U/ml)使大鼠心室肌细胞pHi降低,其作用可被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10nmol/L)所减弱。结论:IL-2引起的心室肌细胞pHi降低可能是其负性肌力作用机制之一,细胞膜上L-型钙离子通道可能不参与IL-2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细胞膜上的阿片受体可能介导IL-2对心肌的负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不能用以观察心脏作功条件下的生理功能。为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离体作功心脏模型。它的特点是冠脉灌注和体循环完全分离,从而使得这两方面可以各自独立变化,互不影响。这样新模型不仅可以完成目前离体工作心脏灌流模型所能做的一切实验,而且可以单独观察冠脉中物理、化学因素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同时在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药物作用的实验中,因只需要在冠脉灌注液中加入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构建体外心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的方法及实验条件。方法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制作大鼠心脏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PowerLab系统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停止灌流)不同时间/再灌注120 min后心肌ERS标志性分子糖调节蛋白(GRP)78的表达,并检测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二者mRNA的表达;体外孵育心肌组织切片,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衣霉素(tunicamycin,Tm)和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3 h和6 h,Western-blot检测心肌GRP78及CHO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离体灌注心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心肌GRP78表达最高(P〈0.01),CHOP蛋白、GRP78 mRNA及CHOP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0.05和P〈0.05),同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受损(均P〈0.01);Tm 10μg/mL和DTT 2 mmol/L孵育心肌组织切片3 h时,GRP78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01),CHOP表达亦均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结论使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和孵育心肌组织切片的方法,均可成功构建体外心肌ERS模型。  相似文献   

20.
哌替啶对心室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X  Cao CM  Wang LL  Ding YM  Xia Q 《生理学报》2003,55(2):197-200
为明确哌替啶对心脏收缩的直接效应 ,并探讨其相关机制。采用Langendorff灌流心脏模型 ,观察了哌替啶对大鼠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并用荧光测钙技术和膜片钳技术探讨了哌替啶作用的钙离子机制。结果显示 ,哌替啶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离体灌流心脏的LVDP×HR、 +dP/dt和 -dP/dt,而升高LVEDP。在酶解分离的心室肌细胞上 ,哌替啶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收缩时的钙瞬变幅度 ,并升高舒张末期的钙水平。哌替啶不影响高浓度咖啡因诱导的内钙释放。哌替啶使L 型钙电流强度降低到给药前的 67 4± 10 1% ,而不改变钙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电位。哌替啶减弱钙电流的作用并不能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所阻断。以上结果表明 ,哌替啶能通过非阿片受体介导的途径阻断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 ,对心室收缩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