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植被—气候相关分析的气候指标,如Kira的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徐文铎的湿润指数,Penman的可能蒸散和干燥度指标,Thornthwaite的潜在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以及气温和降水等单一气候因子,综合对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可将植物种分为8个水热分布类群,较好地反映出优势种及常见种沿热量和水分梯度的分布格局。并总结了这8个水热分布类群的气候指标范围。这8个类群是:Ⅰ高温湿润型,Ⅱ高中温湿润型,Ⅲ低中温湿润型,Ⅳ高低温中湿型,Ⅴ低低温中湿型,Ⅵ低温半湿润型,Ⅶ高低温低湿型,Ⅷ低低温低湿型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学研究的任务之一是关于群落的环境解释。植被-气候的相关定量分析是其中主要的一环。可能蒸散(PE)作为综合热量与水分两个最重要的生态因子的参数与联系植物及其环境的数量指标而引起了植物生态学家、地理学家与气候学家的重视。本文分篇介绍几种最重要与较成功的PE计算方法及植被—气候分类,并提供其微机计算与分类程序(PEP)以便使用,并期望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介绍的方法有:Penman,Thornthwaite,Holdridge与Kira(吉良竜夫)的公式或计算法。  相似文献   

3.
倪健  宋永昌 《生态学报》1998,18(3):248-262
根据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资料和植物分布资料,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和寒冷指主徐文铎从中变化出的湿润指数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2上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指标值,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并将优势种及常见种划分为5个Kira水热指标分布类群,它们是;G1低温半湿润型,G2代温湿润型,G3低中温湿润型,G4高中温湿润型,G5高温湿润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气象资料和植物分布资料,计算了组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潜在可能蒸散指标和湿度指标,利用其湿度气候分类和湿度气候分类对优势种和常见种进行了气候类型划分,分为5种类型并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分别为:G1低温半湿润型,G2中温中湿型,G3中温湿润型,G4高温半湿润型,G5高温中湿型。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若干树种分布与Penman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气象资料和植物分布资料,计算了组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4个主要科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可能蒸散(PE)值和干燥度(A)值,按气候指标的分布范围将优势种和常见种划分为5个水热分布类群,分别为:G1低温湿润型,G2低温半湿润型,G3中温湿润型,G4中温半湿润型,G5高温湿润型,并分析其生态气候特征,所得结果较好表现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沿水热梯度的分布格局。虽然Penman指标的计算比较复杂,但因其坚实的物理学基础而应用较广,对常绿阔叶林树种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比较研究了4个常用的气候植被分类模型:Penman模型、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Kira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对中国植被分布模拟的一致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这4个常用的气候 植被分类模型对中国植被区划一级分类的植被地理分布模拟效果较好。其中,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的KAPPA值达到0.57,模拟效果优于其它三者。但对特定地区,如青藏高原的植被地理分布,所有模型均需改进或引入新的影响因子才能较好地模拟二级植被区划的植被地理分布。1)Penman模型对温带草原和青藏高原的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KAPPA值超过0.50,是4个模型中对青藏高原植被地理分布模拟效果最好的。2)Thornthwaite模型对热带雨林、季雨林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KAPPA值达到0.40,可以弥补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热带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精度的不足。3) 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对中国植被地理分布模拟的效果最佳,但对西部季雨林、雨林区域(52)、西部草原亚区域(63)、青藏高原温性荒漠地带(86)和温性草原地带(84)的模拟程度不理想。4)Kira模型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可与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相媲美;对低海拔和湿润、湿润地区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尚可,但在温带荒漠区与青藏高原区植被地理分布的模拟效果与实际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7.
采用查询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中国特有种川榛(Corylus kweichowensis Hu)的地理分布资料以及各分布区的气象数据;利用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Holdrige可能蒸散率和Holdrige可能蒸散量对川榛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川榛分布的气候水热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榛分布于中国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02°06′~121°59′、北纬25°11′~37°38′,分布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山东省牟平县,最南端和最西端分别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和四川省泸定县;垂直分布海拔为300~2500 m,集中分布海拔为500~1000 m,主要分布于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和大巴山等山系.川榛分布区的年均温、Kira温暖指数、年降水量和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124℃~1772℃、9153℃·月-1~14924℃·月-1、59638~160175 mm和1166℃~1754℃,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年空气相对湿度、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可能蒸散率的均值分别为-673℃·月-1、911、7481%、86025 mm和089,其分布南界和北界的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和年降水量的范围分别为6290℃·月-1~16910℃·月-1、-3990℃·月-1~-110℃·月-1和42550~205820 mm;按照Holdrige分类系统,川榛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生命地带类型中的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限制川榛地理分布的气候水热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低温条件、高温条件、湿度条件,因此,园艺化栽培川榛时可首先考虑1月均温、Kira寒冷指数、极端低温、无霜期和年均温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定量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带性植被建群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它们水热指标分布的范围和类群以及分布特点,并探讨了东北地区的植被带水热指标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城市森林树种选择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Kira的温暖指标和徐文铎的湿度指标 ,对东北地区 2 33个气象站 ,5 4个树种的分布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主要树种热量指标分布范围在 33 5~ 93 6℃·月之间 ,当WI在 70℃·月时 ,将 5 4个树种区分为 2个分布范围。湿度分布范围为HI5 9~ 10 6mm·℃ -1·月 -1,以HI7 5℃ -1·月 -1为界线区分两个分布范围。结合上述水热指标分布值 ,可将东北地区 2 33个气象站和森林树种划分 5个类型 :(1)寒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 ;(2 )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 ;(3)暖温性湿润树种分布类型 ;(4 )温性半湿润树种分布类型 ;(5 )暖温性半湿润树种分布类型。并建立了树种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
广泛收集植物的分布资料,包括杨梅科,胡桃科,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交让木科,杜英科,五加科,安息香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的优势种和常见种112个,利用目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较好的几种研究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方法;Penman公式;Thornthwatie方法与分类;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灰系统指标与方法,分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风分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materials of pla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records of 34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Penman's potential evapotranspimtion (PE) and aridity (A) of dominants and main companions of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China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 groups of Penman' s water-temperature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They are G1 (microthermai humid type), G2(micmthermal semihumid type), G3(mesothennai humid type), G4(mesothermal semihumid type), and G5 ( megathermal humid type). The ec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groups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which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rather good setu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ree species along with the water and thermal gradients. The calculation of Penman' s indices is relatively more complicated, but has been very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reasonable and substantial physical basis. Penman' s indices are validated for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species and climate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植被—气候分类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倪健 《生态学杂志》1998,17(5):33-34
1引言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景观中最显著的和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气候与土壤亚系统相互联系的枢纽。一般而言,在较大范围或洲际尺度上,气候是决定陆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地球气候最鲜明的反映和标志[1],植被与气候...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森林群落的总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祝平   《广西植物》1991,11(2):162-170
本文根据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垂直结构和成层现象,应用红外线CO_2气体分析等方法,分层测定了主要植物33种57株的光合速率,研究了两个群落的总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总生产力(吨干物质·公顷~(-1),年~(-1))为146.695,针阔叶混交林为128.5597,前者比后者高,但后者叶面积指数适度,林内透光良好,树干生长粗壮,因而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中国东部森林植被带划分研究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争论。提出了中国东部植被带划分应以植被本身的特征,特别是地带性的生物群落集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它们的区系组成和气候指标。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东部划分为6个植被带∶北方针叶林带、凉温带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带,并对各植被带的特征作了简要的描述。阐述了对一些植被带名称、界线改动的原因,特别讨论了我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带的归属问题,认为前者归属于暖温带植被,后者归属于亚热带植被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不同气候过渡区地带性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的石门台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的鸡公山落叶阔叶林为样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土壤微食物网能流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门台土壤线虫群落属数(S)、生物量(Biomass)、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成熟度指数(MI)和结构指数(SI)在表层土壤(0~10 cm)均显著高于鸡公山。石门台的土壤线虫通路指数(NCR)均值高于0.5,而鸡公山的NCR均值小于0.5,说明前者土壤食物网可能偏向于细菌能流通道,而后者偏向于真菌能流通道,这也与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生物量的计算结果一致。可见线虫群落结构确实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并较好地指示了土壤能流和养分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16.
侯沁文  铁军  白海艳 《生态学报》2014,34(23):6954-6962
选择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杂木林和灌木林4种植被类型为调查样地来初步了解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采集蛾类标本4709只,隶属24科184种,其中螟蛾科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在4种植被类型中,灌木林的蛾类种数最多,有20科132种,灌木林中螟蛾科为优势科;阔叶落叶林中最少,14科74种,尺蛾科为优势科;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居中,其中前者优势科不明显,后者以草螟科占优势。对4种植被类型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蛾类的多度指数在阔叶落叶林中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蛾类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中均最高,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则相近。蛾类种-多度曲线在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和灌木林中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在阔叶落叶林中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