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查询资料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中国特有种川榛(Corylus kweichowensis Hu)的地理分布资料以及各分布区的气象数据;利用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Holdrige生物温度、Holdrige可能蒸散率和Holdrige可能蒸散量对川榛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水热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川榛分布的气候水热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榛分布于中国的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平分布范围为东经102°06′~121°59′、北纬25°11′~37°38′,分布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山东省牟平县,最南端和最西端分别位于贵州省安龙县和四川省泸定县;垂直分布海拔为300~2500 m,集中分布海拔为500~1000 m,主要分布于秦岭、伏牛山、大别山和大巴山等山系.川榛分布区的年均温、Kira温暖指数、年降水量和Holdrige生物温度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124℃~1772℃、9153℃·月-1~14924℃·月-1、59638~160175 mm和1166℃~1754℃,Kira寒冷指数、徐文铎湿度指数、年空气相对湿度、Holdrige可能蒸散量和Holdrige可能蒸散率的均值分别为-673℃·月-1、911、7481%、86025 mm和089,其分布南界和北界的Kira温暖指数、Kira寒冷指数和年降水量的范围分别为6290℃·月-1~16910℃·月-1、-3990℃·月-1~-110℃·月-1和42550~205820 mm;按照Holdrige分类系统,川榛属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生命地带类型中的树种,生态适应性较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限制川榛地理分布的气候水热条件由高到低依次为低温条件、高温条件、湿度条件,因此,园艺化栽培川榛时可首先考虑1月均温、Kira寒冷指数、极端低温、无霜期和年均温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刘慎谔的动态地植物学说原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多组判别分析法(MGDA)研究了东北地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与气候指标的关系:1)以东北地区210个气象站的7个气象因子为变量,组成210×7矩阵,用PCA方法进行分类和排序,其结果明显划分7个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2)影响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的形成和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3)确定了7个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数分布范围和特征;4)采用MGDA法建立了判别函数模型,预测了东北地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其准确率可达90.32%。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气象资料和植物分布资料,计算了组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潜在可能蒸散指标和湿度指标,利用其湿度气候分类和湿度气候分类对优势种和常见种进行了气候类型划分,分为5种类型并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分别为:G1低温半湿润型,G2中温中湿型,G3中温湿润型,G4高温半湿润型,G5高温中湿型。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真叶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 植物名称 大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pekinensis)北京 80号和No .1 0。2 材料类别 无菌苗真叶。3 培养条件  (1 )种子萌发培养基 :MS0 (即MS) ;(2 )芽分化培养基 :MS 6 BA 2mg·L- 1 (单位下同 ) NAA 1 AgNO33 ;(3 )芽伸长及生根培养基 :MS0 。以上培养基均加 3 0 g·L- 1 蔗糖 ,1 0 g·L- 1 琼脂 ,pH 5 .8。AgNO3事先配成 1mg·ml- 1 母液 ,过滤灭菌 ,温度降到 5 0℃左右时加入。光照度为2 0 0 0lx ,光周期 1 6h/8h ,温度 (2 5± 1 )℃。4 生…  相似文献   

5.
刘慎谔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和林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动态地植物学理论。本文作者利用动态地植物学理论,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的几个焦点问题:(1)地带性顶极是动态地植物学核心问题,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地带性顶极,受大气候控制,其余的都是由局部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非地性顶极。东北地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出现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地带性顶极相应出现森林、森林草原和典型草原等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从南向北随着热量变化出现暖温性赤松(Pinus densiflora)-栎树(Quercus spp.)混交林、暖温性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栎树混交林、温性沙松(Abies holophylla)-红松(Pinus koraiensis)阔叶混交林、温性红松阔叶混交林和寒温性明亮针叶林等地带性顶极植被类型。除研究水平地带性顶极外,我们还研究了垂直地带性顶极或气候层顶极、前顶极和后顶极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根据动态地植学中的极地苔原迁移路线,徐文铎发现了中国第2块苔原植被—大兴安岭亚高山苔原,进而澄清了在中国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领域中的山地苔原(mountain tundra)和山地冻原(mountain crymic)的基本概念和本质上的区别,发现东北山地苔原只起源于欧亚大陆北极苔原,是欧亚大陆极地苔原植物区系组成的一部分。(3)动态地植物学强调植物种的演变生态过程和物种正确鉴定的重要性。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浑善克沙地发现了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新树种,由沙地云杉为建群种形成了超地带性顶极(post zonal climax),是陆地上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系统研究沙地云杉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开展了沙地云杉生态环境、种的起源、分子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保护生态等基础研究。(4)动态地植物学说认为:大气候在不断变化,植被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气候就应该有什么样的顶极植被,且在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地带性顶极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给动态地植物学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地带性顶极植被受大气候控制,且是最敏感、最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若未来气温升高2℃,则东北地区森林地带性顶极,除植被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外,其分布格局变化较大,将向北迁移约443~708 km。草原地带性顶极向东迁移926 km。(5)植被区划是动态地植物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植被区划应该建立在植被地带性基础上,且要反映历史情况与过去的气候关系。高级区应以地带性顶极为主,低级区可以考虑非地性顶极植被类型。因此,植被区划是动态地植物学中最结合生产实践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科学依据。我们根据动态地植物学中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指标和系统,开展了黑龙江省植被区划、中国东北植被区划和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区划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吉良的热量指标和作者提出的湿度指数,研究了我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关系:1.确定了东北地区10个水平地带性植被类型的热量分布范围和水热指标的平均值。2.研究了东北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水热指标分布特点,并用定量指标讨论了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带的分布、大兴安岭存在山地冻原和东北植被区域的分界线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甘肃省1960-2010年26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标(SPI)和Z指数,对比分析了51年来甘肃省不同气候区年及春季干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年SPI和Z指数总体为河西冷、暖气候区及祁连山区呈增加趋势,其中河西西部暖温带干旱区增加幅度最大,SPI和Z指数变化倾向率均为0.13·(1Oa)-1;陇中南、北气候区及甘南区呈降低趋势,以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减小幅度最大,SPI为-0.13·(1Oa)-1,Z为-0.14·(10a)-1.初春的干旱等级变化呈降低趋势,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降低幅度最大,SPI为-0.12·(10a)-1,Z为-0.06·(10a)-1;春季SPI和Z指数与年变化趋势一致.年代际变化为河西60年代、河东90年代出现严重干旱.不同气候区变化不同,河西冷、暖气候区及祁连山区的干旱指数变化率为正值,干旱程度减小,春季干旱弱于年变化,而陇中南、北气候区及甘南区则为负值,干旱程度增加,春季干旱强于年变化.甘肃省干旱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表现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藏农作物病原真菌的区域分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旺姆  次央 《菌物系统》2001,20(4):556-560
在西藏农作物病原真菌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西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病原真菌分布的影响,将西藏病原真菌分布划分为5个区:(1)喜马拉雅南侧暖湿润区;(2)藏东温暖半湿润区;(3)藏南温暖半干旱区;(4)西喜马拉雅温凉干旱区;(5)藏北羌塘高寒区。  相似文献   

9.
一、森林植被的生态环境清凉峰是天目山脉的一部分,地处两省三县(安徽省绩溪县和歙县,浙江省临安县)交界处。最高峰位于北纬30°07′,东经118°55′,海拔1787.2m。清凉峰北坡位于绩溪县境内,目前保存较好的森林植被约2 733.3ha。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春季多阴雨,初夏雨量集中,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清凉峰南坡气象站1980年记载,在海拔1 480m处,年平均气温9.7℃,最热月平均气温20.1℃,最冷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27.6℃,极端最低气温-17.6℃,年降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邹春静  徐文铎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11-1721
中国东北植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系统研究,但有关植被生态学一些争论性问题尚未统一.本文仅就作者近年来研究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和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1)中国东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作者的湿度指数(HI)进行定量解释.2)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在海拔1400m以上存在冻原植被,是作者于1963年首次发现的我国第三块冻原植被,其WI<15℃·月.3)大小兴安岭植被分界线是我国植被区划中第一级分区界线,其位置在爱辉-果松沟-嫩江以南附近,WI为45℃·月.4)大兴安岭植被地带性分异显著,南段、中段为典型草原地带和森林草原地带,北段为针叶林地带,HI值分别为3.5~5.5、5.5~7.5、>7.5mm/℃·月.大兴安岭东麓阔叶林是森林草原带上的森林植被类型.5)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是山地植被垂直带谱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山地森林垂直分布林线,WI为20~15℃·月为地带性植被类型,而WI>20℃·月为非地带性植被类型.6)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云杉林是陆地上非常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但这种云杉林究竟是哪一树种组成,在中国植物分类上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作者通过核型分析和同工酶实验进一步证明是一个新种即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H.Q.Wu)W.D.Xu,cmb.NOV.-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var.mogolica(H.Q.Wu).  相似文献   

11.
在室外对8种寄主植物上朝鲜球坚蚧的刺吸、产卵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并运用选择性指数(SI)、嗜食性指数(PI)、危害指数(DI)和种群趋势指数(I)等4种指数系统定量评价了8种寄主对朝鲜球坚蚧的适合度以及自然种群增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好、中、弱3种生长势的寄主对朝鲜球坚蚧的适合度由高至低的顺序均是桃、梅、李、杏、苹果、梨、樱和山楂;在一个生长季节内,8种寄主适合度总体变化均表现为正态分布形,呈弱-强-弱态势,都以6月份的8种寄主适合度表现最高,且以生长势好的寄主最高,中等的次之,弱的最差.朝鲜球坚蚧更趋向于梅、桃、李和杏寄主上刺吸取食和产卵,且若蚧存活率、卵的孵化率以及羽化率均较高,自然种群增长最快,4种指数均较大(SI>0.875、PI>5.469、I>5.75、DI>1.049).桃、梅、李和杏寄主是该蚧的最适宜类寄主;苹果、梨和樱寄主植物是适宜类寄主;山楂为次适宜类寄主.PI与DI间回归方程为:PI=0.3389 DI(r0.01=0.937).8种寄主表皮毛密度、长度、皮层厚度和枝条直径等物理结构与适合度的强弱均呈负相关(r0.01=-0.976),其对该蚧刺吸取食和产卵等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山楂表皮毛密度、长度、皮层厚度和枝条直径分别是最适宜类寄主枝条4种物理结构指标平均值的2.73、3.27、2.77倍和3.47倍.这些对抗蚧育种、预测测报以及优化防治策略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相对重要性指数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 两个航次调查共鉴定鱼类504种, 隶属于2纲31目129科294属; 其中北部湾口海域出现鱼类301种,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出现鱼类357种。优势种数量较少, 多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且季节间变化较大。春季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 这主要是因为春季出现的大量鱼类为补充群体, 而许多种类在秋季有向较深海区移动的趋势;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这主要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造成的。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显示, 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低于春季, 而且两个季节的鱼类群落结构都偏离平衡状态, 主要是由鱼类的洄游和不同适温性鱼类的迁入迁出造成的。综合来看,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均高于北部湾口海域, 在努力控制资源可捕量范围的同时, 可合理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3.
张喆  丁建丽  鄢雪英  李鑫  王刚 《生态学杂志》2013,32(8):2172-2178
针对目前中亚地区广泛存在的农业干旱问题,选取土库曼斯坦典型绿洲为研究区,利用2幅MODIS影像和同期过境的Landsat影像,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构建NDVI-Ts特征空间,计算得到2001和2011年2种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TM和TVDIMODIS.利用较高分辨率的Landsat TM数据对MODIS数据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1年、2011年TVDITM和TVDIMODIS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0178和0.022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26和0.0279;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922,说明TVDI可有效反映区域土壤干旱情况.研究区内干旱区域占总面积的60%以上,旱情由绿洲中心向外围逐步严重.近10年来,研究区内土壤湿度低值区呈现扩大趋势,湿润和正常所占比例下降了5.32%,干旱和重旱的比例上升了14%,旱情情况总体加剧.因此,利用MODIS影像的温度植被旱情指数可有效地监测中亚地区干旱情况.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单产的光谱数据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冬小麦群体经济产量与叶面积系数关系的基础上,以地面实测冬小麦反射光谱数据为依据,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VI-产量模型,即LAD-产量模型。该模型具有冬小麦生育后期(抽穗一灌浆末期)光合面积和光合时间等信息,其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简称单产)估测精度为98%。另外,本文根据常用的某一特定生育期VI-产量模型,用冬小麦各生育期的VI值分别估测小麦单产,确定山东省禹城市冬小麦的灌浆中期为最佳估产时间。此时期.小麦单产估测精度为96%。  相似文献   

15.
光化学植被指数估算植物光能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建立光化学植被指数(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 PRI)和光能利用效率(Light use efficiency, LUE)的关系,LUE可用来估算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因而,用PRI估算植物的LUE,为估算NPP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以往以经验模式通过温度和水分对最大LUE的胁迫来获取实际LUE的不足,进而可提高NPP的估算精度。研究表明:PRI和LUE在叶片、冠层和景观尺度上都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但是随着尺度的变化,很多因素会对这一关系产生干扰,如水分、氮元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太阳高度角等,从而削弱了PRI和LUE的关系。该文对建立PRI和LUE的关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今后这一研究领域中可能改进的方面,主要包括526 nm 和545 nm 处的反射率对531 nm 处的反射率的作用机制、PRI随LUE的饱和现象、PRI和LUE关系的时间效应以及利用PRI估算LUE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Located at northern latitudes and subject to large seasonal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boreal forests a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ing climate, with evidence for both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productivity, depending upon conditions. Optical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indices based on spectral reflectance offers a means of monitoring vegetatio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and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observing how boreal forests respond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flectance-based remotely sensed optical signals at northern latitude or high-altitude regions are readily confounded by snow coverage, hampering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based vegetation indices in tracking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at large scales. Unraveling the effects of snow can be challenging from satellite data, particularly when validation data are lacking. In this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experimental system in Alberta, Canada including six boreal tree species, both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to evaluate the confounding effects of snow on three vegetation indices: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the photochemical reflectance index (PRI), and the chlorophyll/carotenoid index (CCI), all used in tracking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for boreal forests. Our results revealed substantial impacts of snow on canopy reflectance and vegetation indices, expressed as increased albedo, decreased NDVI values and increased PRI and CCI values. These effects varied among speci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an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ices were affected differently, indicating contradictory, confounding effects of snow on these indices. In addition to snow effects, we evalu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deciduous trees to vegetation indices in mixed stands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specie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observed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ness-based indices and ecosystem productivity of many evergreen-dominated forests that contain a deciduous component.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confounding and interacting effects of snow and vegetation type on vegetation indices and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explicitly considering snow effects in any global-scale photosynthesis monitoring efforts using remotely sensed vegetation indic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多年来积累的江苏下扬子区寒武系-三叠系牙形刺CAI材料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并采用Anita Harris建立的统一标准,编制了本区寒武系-三叠系的5幅牙形刺CAI图;进而结合牙形刺CAI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对应关系,对上述各系的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对本区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履一  王希群 《生态科学》2006,25(5):385-389
研究林木个体之间的竞争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基础,林木竞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并先后提出了20多种衡量竞争程度的竞争指数系统,但有关学者研究后认为,这些竞争指数都没有较好地解决了定量分析中树冠变化的问题。论文首次提出生长空间竞争指数(Growthspacecompetitionindex,GSCI),系树冠表面积与胸高断面积之比,由于树冠外围面积代表树冠接受光照最强的部分并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群体和群落的竞争中作为反映竞争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定量分析中树冠变化的问题,为树冠覆盖程度的无量纲度量。本文还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种内个体竞争中得到应用,与常用的简单竞争指数(Competition index,CI)和空间竞争指数(Growth space index,GSI)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