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了初步成效。Bhatt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有效,毛盛贤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 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 了初步成效。Bhat171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 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 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 有效,毛盛贤等[13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为此,本文选用黑龙江省近百年 推广具有代表性品种,运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与 产量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 离的大小对诸品种进行归类,然后剖析其亲本 组合及不同来源,比较此法的优越性。兹将我 们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段章雄  程光潮 《遗传》1990,12(3):27-30
本文试图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家禽育种工作中的种群遗传差异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一祁对亲本选配提供信息包括两项内容:1. 亲本与子代的比较,其结果可作为综合评判遗传力大小及子代与亲本相似程度的参考。2. 对北京白鸡配合力测定中的7个纯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模糊聚类。从而对各品系间遗传差异进行分析和讨论。其结果完全符合种群来源的客观实际,说明模糊数学方法有可能作为遗传育种中分析遗传差异、种群相似关系以及配合力测定中的亲本选配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杂交育种中,无论要选出在遗传上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新品种,都涉及到合理地选配亲本的问题。而合理地选配亲本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要大。 怎么知道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大小呢?本文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对50个不同来源的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定量测定。然后,按遗传差异的大小,将这些品种(系)分  相似文献   

5.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亲本的选配是杂种后代出现理想的性状组合的关键环节。遗传学研究指出,双亲的基因型差异越大,其后代的分离幅度也就越大。因此许多育种工作者总是把基因型差异的大小作为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育种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性状多数是数量性状,在表现型上呈连续分布。另外,不同性状值之间彼此常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因而给按照遗传差异来选配亲本增加了困难。  相似文献   

6.
绿豆品种的遗传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璋  郑克平 《遗传》1990,12(5):4-6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0个绿豆品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以产量、国荚和品质等为代表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13%。应用类平均法可将50个品种分成6类,亲本来源与类型划分无必然联系。杂交组合选配时,亲本必须根据性状表现及主成分值综合选择后,在根据遗传距离进行选择,但不宜过分强调遗传距离。研究结果共评出9个理想亲本,分别是港尾选、M004、M041、M058、M094、M097、M112、M123和M133。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作物品种,绝大多数是通过有性杂交育种选育出来的。以这种方法选育出的新品种主要有两种类型:遗传基础比较稳定的品种(纯种)和比较不稳定的杂种第一代。 要选育好的品种,无论是纯种还是杂种,都涉及合理选配亲本问题。而合理选配亲本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杂交亲本的遗传差异要大。  相似文献   

8.
陈璋  郑克平 《遗传》1990,12(1):0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0个绿豆品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并采用多种方法对参试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研究结果表明,以产量、国荚和品质等为代表的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13%。应用类平均法可将50个品种分成6类,亲本来源与类型划分无必然联系。杂交组合选配时,亲本必须根据性状表现及主成分值综合选择后,在根据遗传距离进行选择,但不宜过分强调遗传距离。研究结果共评出9个理想亲本,分别是港尾选、M004、M041、M058、M094、M097、M112、M123和M133。  相似文献   

9.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180份甘蓝型黄子油菜亲本种质为材料,应用分布于不同连锁群的60对SSR标记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08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1~11个之间,平均位点为5.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207个,多态率达67.2%。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在遗传距离0.566处,180个品种(系)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黄子杂交育种和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提出了一种分析亲本材料某一目标的遗传差异之统计方法.结合试验资料探讨了该方法在小麦目标育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以品质为目标(基于第一公共因子)的遗传差异,35个亲本材料可以分为5类;以产量为目标(基于第二公共因子)则可分为6类.不同的目标育种应在其相应的差异显著的类群间来选配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180份甘蓝型黄子油菜亲本种质为材料,应用分布于不同连锁群的60对SSR标记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308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素本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1~11个之间,平均位点为5.1个.其中多态性位点207个,多态率达67.2%.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在遗传距离0.566处,180个品种(系)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黄子杂交育种和优势组合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来福  黄远樟 《遗传》1979,1(6):45-47
一、配合力 杂交是培育良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杂交育种成 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亲本品种的选择。多年来的杂 交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的表现不一 定有直接的联系。有些亲本自身表现很好,但所产生 的后代并不理想;而有些亲本本身并不很优越,但杂交 后分离出的子代中,有些却表现比较优良。杂交组合 的优劣在往要经过几个世代后才能鉴别,因此给亲本 选6a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能在早期世代初步 鉴定其组合的优劣,这对正确选配亲本、尽早地评定组 合的优劣、提高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配合力是 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育种 工作中,它可作为选配亲本的依据。现举例说明配合 力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植物多个数量性状杂交综合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遗传学基础上,根据多元统计和线性代数的推导,提出了多个数量性状杂交综合指数的数学模型。结合遗传距离和遗传力,求出了杂交综合指数公式。遗传距离是表现型方差与基因型方差相等时杂交综合指数的特例。杂交综合指数可以作为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物数量遗传学基础 四、配合力:完全双列杂交(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配合力 杂交是培育良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亲本品种的选择。多年来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的表现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有些亲本自身表现很好,但所产生的后代并不理想;而有些亲本本身并不很优越,但杂交后分离出的子代中,有些却表现比较优良。杂交组合的优劣往往要经过几个世代后才能鉴别,因此给亲本选配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能在早期世代初步鉴定其组合的优劣,这对正确选配亲本、尽早地评定组合的优劣、提高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配合力是  相似文献   

15.
甘蔗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我们利用17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分析了来自13个国家共20个地区的1,160份甘蔗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遗传结构和遗传距离等。结果表明: 5个数量性状在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的变异系数值(CV)变化较大, 说明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的数量遗传变异有较大差异, 其中来自海南的品种其群体遗传变异最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 来自美国的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中国台湾, 第三为澳大利亚, 说明上述3个地区的甘蔗种质创新比较活跃, 在遗传育种中使用了更多表型性状多样化的亲本。不同来源地品种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显示甘蔗品种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来源地内部, 且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各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在0.0261–0.2945之间, 其中以福建和广东的品种最为相似, 其次为古巴和美国、广西和云南、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江西和四川、巴西和法国, 说明上述地区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比较相近。鉴于此, 在遗传育种中应加大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品种材料并尽量避免选择同一组的品种相互杂交, 同时对于与其他来源地品种群体遗传距离较远的墨西哥品种群体在亲本选配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作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从有性生殖F1选择优良实生系进行选择育种一直是甘薯育种的重要方式。为了优化甘薯杂交育种方法,合理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本试验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甘薯杂交群体基于SSR标记及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了群体内的聚类图,并且筛选出了甘薯的高产株系。群体SSR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群体材料与各亲本遗传距离比较远,被聚为3类,而亲本单独聚在另外一类。13个农艺性状的聚类将亲本与部分群体材料聚在了一起,且将群体材料和亲本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时,其遗传距离的变异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SSR标记所获得的遗传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系谱蕴含亲本来源、选育方式、亲缘关系等大量信息,对揭示农作物品种演变特点、规律并最终指导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了四川省1936~2017年间326个小麦品种的系谱信息,对育种方式、亲本构成、高频亲本及骨干亲本的变化、遗传贡献、易位系及人工合成种质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川省育种家从大量材料中选用387个直接亲本,采用杂交育种等方式,配制数千个组合,从256个组合中选育出314个品种,对四川省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更为优异的材料基础。四川省小麦育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主要依靠引进材料、地方品种到自主创制材料的过程;高频亲本、骨干亲本随育种进程推进而逐渐变化。易位系和人工合成种质对四川省小麦育种贡献巨大。育种目标的一致性必然导致遗传多样性散失和遗传基础脆弱,今后重点应加强资源的创制、保护和利用。本文通过育成品种的系谱梳理,对四川省小麦的育种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来种质资源的收集创制和育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群众性小麦育种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了使群众性育种活动深入发展,掌握亲本性状遗传传递规律是很必要的。一方面需做大量组合以增加选择的机率;另一方面是提高选配杂交组合的能力以减少盲目性。我们现在开展的冬小麦杂种第一代早熟性遗传和第二代株高分离特点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论研究与群选群育相结合,加速小麦育种进程,为普及大寨县做出贡献。本文试图从小麦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早熟性表现及第二代株高分离特点与双亲关系的分析,以作为正确选择亲本搭配组合,提高选择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蚕豆杂种F_2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因为这些遗传参数能够为育种提供较准确的信息,使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工作能较好地选配亲本和确定杂种的选择世代及进度。我国学者对这些遗传参数的研究,在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方面报道较多,而在蚕豆上报道较少。黄文涛等曾对18个蚕豆生产品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通径系数进行过研究。徐洪琦等曾研究过5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素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0.
普通菜豆抗炭疽病地方品种的朊蛋白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菜豆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形成了安第斯和中美两个基因库,研究基因库来源对于抗病育种中抗病亲本的选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菜豆朊蛋白标记分析了54份抗炭疽病菜豆地方品种的基因库来源,基本上明确了我国抗炭疽病菜豆种质的基因源,为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