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可引发宫颈癌。另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危HPV感染与生殖道癌、头部、颈部癌症的发生相关。最近,针对两种最常见、高危型别的HPV16、HPV18型疫苗,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TD)之一,与生殖系统肿瘤和生殖器疣密切相关。HPV感染与女性生殖健康之间的病因学关系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男性HPV感染。本文就男性HPV感染与男性生殖健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口咽鳞状细胞癌HPV16是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有多种类型,其中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俗称菜花),而高危型HPV感染则引起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上皮细胞病变,此病毒为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前细胞病毒的开端。HPV16属于高危型,HPV病毒会导致尖锐湿疣,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宫颈癌已成为继乳腺癌之后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另外,HPV还与很多其他癌症及皮肤、粘膜疣等常见疾病有关。因此,研究和开发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及相关疾病的疫苗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HPV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PV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常见原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首次报道生殖器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联系,认为HPV感染是95%以上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HPV致癌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大量有价值的成果,现就HPV的致癌途径与协同因素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以及对HPV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科学家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首次在汉族人群中发现两个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12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马丁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宫颈疾病研究领域这一阶段性成果。宫颈癌是威胁妇女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我国宫颈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比10年前年轻了5岁以上。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超过99%的病例均检测到HPV病毒感染。然而,临床研究发现,超过70%的女性一生中有过一次以上的一过性HPV感染,但只有极少数导致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自从1977年德国学者Zur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并推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后,许多学者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目前,对于宫颈HPV感染检测有多种手段,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捕获杂交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广泛。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和细胞学,不仅可以提高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随诊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二位,且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已有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HPV的检测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基于PCR技术,对HPV的核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而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比。标准物质作为计量校准的有力工具,可以应用于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讨论了针对HPV的常见检测方法与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形式核酸标准物质和参考品的特点,以期为HP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和使用提供参考,以用于宫颈癌的科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丁卉  申艳  阚延静  童华  华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9):5686-5688,5707
目的:探讨南京部分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和年龄特征,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基因扩增技术(HPV PCR)对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3382例就诊于南京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科的女性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21种型别包括15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分析比较上述样品的感染程度、感染型别、感染年龄等.结果:HPV总阳性率为33.47%(1132/3382),21种型别均被检出,该地区女性阳性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为58、52、CP8304、53、18、33等,多重感染率为9.58%.该地区女性HPV阳性率与各年龄组无显著差异(P>0.1).结论:该地区女性HPV阳性率为33.47%,常见型别为HPV16、58、52、CP8304、53、18、33、68、31、39、11、6和66型;人群感染存在在<20岁和>70岁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泰顺地区女性易感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和HPV亚型分型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泰顺县人民医院体检及就诊的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共5434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434例标本中HPV阳性1895例,HPV阳性1309人次。高危型HPV检出1127例,占59.4%;低危型HPV检出356例,占18.8%。入选患者中单一感染935例,占71.4%;多重感染374例,占28.6%。高危型中检出最多的是HPV52型,共210例,占11.1%;其次是HPV58型137例,占7.2%;HPV16型124例,占6.5%;HPV18型62例,占3.3%。HPV52阳性患者集中于41~50岁,HPV53阳性患者集中于31~40岁,HPV16、HPV18阳性患者集中于20~40岁及>60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各HPV亚型的阳性率也在增长,且各年龄段患者均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62.36%)。结论泰顺地区女性患者HPV亚型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与我国南方女性HPV感染情况相符,HPV感染率随患者年龄增加而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对子宫颈癌等相关疾病的筛查及预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流行病学治疗显示,99%的宫颈癌患者均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HPV是宫颈癌的首要病因.近年来,HPV分型检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宫颈癌筛查中与细胞学检测联合应用,对子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和改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本文拟对HPV感染的检测方法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可以引起人宫颈癌、肛门生殖器癌、尖锐湿疣等多种良、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由于HPV严格的嗜人类上皮组织的特性,自然状态下不感染任何实验动物,给研究HPV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以及开发治疗HPV感染的药物等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HPV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HPV的某些型别尤其是HPV16 ,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宫颈癌在全球妇女癌症死亡原因中居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 ,宫颈癌在妇女癌症死因中列第一位。尽管早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但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效果却很差。因而 ,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HPV感染对于宫颈癌防治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对乳头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发现 ,以L1和L2为保护性抗原构建的疫苗株很可能在预防HPV感染及其引起的恶性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常通过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获得L1和L2蛋白。本实验拟通过原核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安康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在本院及安康市部分县级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736名女性的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分为8个年龄组:16-24岁119例、25-29岁230例、30-34岁343例、35-39岁472例、40-44岁574例、45-49岁512例、50-54岁206例、55-86岁280例,进行病理学分类及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HPV感染率。结果:2736例女性中发生HPV感染720例(26.32%),共检出21种型别,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别是HPV16(25.05%),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52、HPV6、HPV11。单一感染占76.25%,多重感染占23.75%。HPV感染率在16-24岁、35-39岁和55-86岁三个年龄段出现高峰;而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在35-39岁和55-86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出现高峰。HPV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其中正常或炎症人群的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均P0.05),且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CIN1-3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1组、CIN2-CIN3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单一感染率逐渐增加(P0.05),且其二重、三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HPV16型别感染较广,临床需加强对HPV16型单一感染宫颈病变患者的癌症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DNA杂交技术对2 761例妇科门诊就诊者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 761例样本中,HPV感染有768例,阳性率27.82%,HPV感染人次972人次。检测高危型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813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3.64%;检出低危型HPV(6,11,42,43,44)73人次,占感染总人次7.51%;中国人群常见型HPV(53,66,CP8304)86人次,占感染总人次的8.85%。165例样本中包含了25种亚型的感染。结论 DNA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可一次检测多种亚型,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且HPV感染具有显著的特点,因此,预防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主要途径。已明确性行为是促进HPV感染最重要的辅助因子,个体免疫力低下及年龄因素亦是促进HPV感染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在全球逐渐开展的预防措施包括对常见的高风险HPV类型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及包括HPV检测在内的宫颈癌筛查项目的实施已经在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程序中的应用。由于HPV的感染率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我们需要针对各地区的特点以完善相应的宫颈癌筛查程序,从而为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广西柳州地区男女性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自然史。2014年6月至7月在广西科技大学招募161名有性生活史的大学生,基线访视收集其人口学及性行为信息,之后每隔6个月进行随访,共随访2次。每次访视均采集女性阴道、外阴和肛周部位的标本,采集男性外生殖器和肛周部位脱落细胞标本,并对所有标本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男女性大学生HPV累积感染和清除的风险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和WLW-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分析HPV基线感染、新发感染和清除的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基线HPV感染率分别为7.7%和16.3%,男性感染率更低[OR(95%CI)=0.23(0.06~0.89);P=0.03]。大学生HPV新发感染率为7.6(95%CI:3.8~15.2)/1 000人月,未发现性别差异(P=0.69)。平均随访12.5个月后,70.6%(12/17)的感染被清除,清除的中位时间为6.6个月,且男性清除的速度更快[HR(95%CI)=4.37(1.26~15.12);P=0.02]。广西柳州地区女性大学生HPV感染率高于男性,且HPV感染在女性大学生中清除速度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9.
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通过兰州地区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的分析对HPV16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套式PCR方法,以HPV DNA的早期基因E6,E7和结构基因L1为扩增目的基因,对13份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进行扩增,将扩增阳性片段测序,并与HPV16标准序列进行比较,13份组织中有12份扩增到了HPV的目的基因。证实了HPV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女性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探讨适合本地的宫颈癌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子宫颈脱落细胞HPV检测的成年(25~64岁)女性2 934例,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17种高危型HPV(hr-HPV)和9种低危型HPV(lr-HPV),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HPV总体感染率为15.58%(457/2 934),其中hr-HPV感染率为13.33%(391/2 934),lrHPV感染率为3.92%(115/2 934)。感染率排名前3位的hr-HPV亚型依次为HPV16、58、52,感染率前3位的lr-HPV亚型依次为HPV54、40、55。(2)单一亚型感染率为11.83%(347/2 934),以单一高危亚型感染为主(285/347);多重感染率为3.75%(110/2 934),以纯高危亚型感染为主(57/110)。(3)35~44岁女性HPV总体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最低,分别为14.15%和12.46%;34岁以下和45岁以上女性HPV总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均有所升高。(4)2价和4价HPV疫苗对本研究中hr-HPV感染女性的覆盖率均为25.83%(101/391);9价疫苗对hr-HPV感染女性的覆盖率为63.68%(249/391)。结论本研究女性子宫颈HPV感染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或以下,型别分布特点与国内人群基本相符。疫苗覆盖率低和疫苗获取困难造成一级预防效力有限,二级预防仍是宫颈癌防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