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和MMP9在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比较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3%和55.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期乳腺癌患者中的VEGF阳性率显著低于Ⅱ期+Ⅲ期;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淋巴结转移组中MMP9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且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MMP9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MMP9与VEGF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是乳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MMP9的高表达是乳腺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检测其表达对判断乳腺癌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alectin7和MMP9在宫颈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档案性宫颈腺癌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宫颈组织切片中Galectin7和MMP9的表达,分析这些指标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Galectin7在正常宫颈腺体,宫颈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在正常宫颈腺体,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腺癌组织中Galectin7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Galectin7与MMP9表达与宫颈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两种因子在中晚期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早期宫颈腺癌患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在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均有显著性差异.Galectin7和MMP9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Galectin7和MMP9表达阴性组.结论:Galectin7和MMP9表达与宫颈腺癌早期诊断,预后和复发预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X-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部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45例胃癌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胃癌中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卒均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组(P<0.05).②胃癌浆膜侵袭组和淋巴结转移组中COX-2、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胃癌浆膜侵袭组、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OX-2和MMP-9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幽门 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COX-2和MMP-9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 IF-4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 IF-4E和MMP9在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e IF-4E与MMP9在三组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正常内膜和内膜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e IF-4E和MMP9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 IF-4E与MMP9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17,P0.05)。结论:e IF-4E和MMP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随FIGO分期的增加、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及有淋巴结转移而增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探讨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蜡块30例,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以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结果VEGF-D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内,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D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淋巴管密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VEGF-D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建章  王莉  范准  杨树才  李鑫磊  马晶 《生物磁学》2013,(35):6860-6863,688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4在膀胱癌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本院确诊的膀胱癌患者5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0例1。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内TGF-β1和Smad4的表达。以D2—40作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膀胱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情况并分析其与TGF-β1和Smad4的表达的关系。结果:TGF.B1主要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Smad4表达于膀胱癌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5)。Smad4表达阳性组的淋巴管数密度(LVD)明显低于Smad4表达阴性组(P=0.037)。TGF-p1的表达与Smad4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结论:TGF-β1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Smad4的表达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膀胱癌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PTC原发灶及其40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灶中Kiss-1、MMP2、TIMP2的表达。结果 1.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C原发灶中MMP2的表达强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而前者Kiss-1、TIMP2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后者,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C转移灶中MMP2的表达强度高于原发灶,它们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2、Kiss-1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表达强度的差异无具统计学意义(P0.05);3.三者在PTC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强度的自身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PTC有转移组原发灶中,Kiss-1的表达与MMP2、TIMP2的表达相关(r=0.604,P0.05;r=0.819,P0.05);在PTC无转移组原发灶中,Kiss-1的表达与MMP2、TIMP2的表达相关(r=0.906,P0.05;r=0.915,P0.05)。结论 MMP2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尤其在转移灶中的高表达可能在PTC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TIMP2、Kiss-1的表达下调,尤其在自身转移灶中的低表达可能在转移过程中与前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目的:Fascin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多种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侵袭有关。在本研究中观察fascin在结肠癌中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为其在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ascin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结肠癌临床病理意义。结果:Fascin在癌旁肠粘膜、腺瘤、腺癌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癌旁肠粘膜组和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X2=0.344,P0.05),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粘膜组(X2=8.492,P0.0,1),腺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X2=7.450,P0.01)。Fascin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在中-晚期病例(III/IV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病例(P0.05)。Fascin表达阳性病例的生存期显著高于Fascin表达阴性病例(P0.022)。结论:Fascin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infiltrating breast carcinoma,IBC)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115例IBC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在IBC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中HIF-1α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62.6%和1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IF-1α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及Her-2表达均有关;MVD计数与肿瘤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Her-2表达均相关;且HIF-1α、MMP9蛋白的表达与MVD计数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性。结论 HIF-1α和MMP9的过表达促进了IBC的发展、侵袭和转移,MVD计数升高进一步促进IBC的转移过程;联合检测HIF-1α、MMP9和MVD对IBC患者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淋巴管入侵与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膀胱癌病例72例,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4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比例危险度模型筛选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在72例膀胱癌组织中,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是48.6%(35/72),淋巴管入侵的阳性率随肿瘤分期和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管入侵阳性率为68.8%(22/32),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32.5%(13/40)。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均显著相关(P0.05)。淋巴管入侵阴性的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高于淋巴管入侵阳性者,淋巴管入侵是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淋巴管入侵与膀胱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影响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可作为无淋巴结转移膀胱癌复发和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樊平  邹赛英  赵海华 《生物磁学》2009,(16):3112-3114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中EGFR和EGFRvⅢ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EGFR和EGFRvⅢ的表达率分别为46.67%、35.24%和7.62%、3.81%,胃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和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EGFR和EGFRvⅢ在胃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成  唐衡  刘志红 《生物磁学》2011,(8):1505-150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活化转录因子2(ATF2)和活化转录因子3(ATF3)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病例,明确其病理诊断并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活化转录因子2和活化转录因子3蛋白的表达。结果:ATF2在癌旁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癌旁肠组织、腺瘤分别与腺癌有显著性差异。ATF3在癌旁肠组织、腺瘤、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4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F2表达与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块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无关。ATF3表达与肿块直径、浸润肠壁深度,而与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化程度无关。结论:ATF2与结直肠癌反生和发展有关,而ATF3与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 proteinase 9,MMP9)和P53的表达及其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1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诊治且临床资料完整的TNBC标本147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MMP9、P53的表达。结合临床随访数据,分析MMP9、P53的表达与TNBC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占同期本院收治的乳腺癌13.3%(147/1103)。MMP9、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和66.0%。MMP9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显著相关(P=0.003)。MMP9表达阳性的TNBC与MMP9表达阴性TNBC患者60个月的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62%和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66%和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P53表达阳性的TNBC和P53表达阴性的TNBC患者60个月的DFS分别为65%和87%(P=0.010);OS分别为60%和85%(P=0.005)。MMP9和P53的HR分别为3.353(95%CI:1.614-6.966,P=0.001)和2.979(95%CI:1.239-7.165,P=0.015)。结论:MMP9和P53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且MMP9为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波  邹赛英  陈城  唐新萍  韩茹  马莉 《生物磁学》2010,(18):3443-3446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癌旁正常胃组织和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PKCβⅡ、EGFR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86%和44.76%,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和7.62%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KCβⅡ和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它们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PKCβⅡ和EGFR在胃癌组织中均存在高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TNM分期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两种指标有望对胃癌发生发展的研究、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而分析其与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双染方法同时标记TAMs(抗CD68抗体)和内皮细胞(抗CD34抗体),检测90例胃癌中TAMs、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①TAMs与胃癌的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MVD与胃癌的远处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③在胃癌组织中TAMs与MVD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5,P=0.002)。结论:TAMs可能通过促进胃癌血管的生成,进而促进胃癌细胞发生血管内渗,最终实现胃癌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rg1基因及其表达的HE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胃癌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RT—PCR技术及Westernblot方法对64例胃癌组织标本及对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herg1基因及HERG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回顾性随访。结果(1)RT—PCR分析胃癌组织中herg1基因mRNA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HER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64/64),正常组织中为0%(0/64)。(3)免疫组化分析HERG1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率为81.25%(52/64),与其病理类型无关,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的胃癌herg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无转移者为78%(42/54)。Hegrl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转移、肝转移有相关性(P〈0.01)。结论Herg1基因和HERG1蛋白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提示该基因和蛋白的检测可以预测胃癌组织的侵袭、转移倾向,为建立肿瘤转移的分子标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碧川  曾虎  张杰军  朱晋峰 《生物磁学》2011,(15):2910-2913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叭),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安媛  程卫  康华锋  陈新林  管丽敏 《生物磁学》2013,(26):5079-5081
目的:通过检测肿瘤出芽、淋巴结转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水平,分析口腔癌中肿瘤出芽与VEGF—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4年间在我院接受诊治且资料完整63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出芽、VEGF-C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检出肿瘤出芽患者40例,所占比例为63.5%,VEGF—C表达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率为61.9%,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转移率为63.5%;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为84.1%,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符合率为79.4%,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符合率为76.2%。肿瘤出芽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932,P〈0.05,与VEGF-C的表达也呈正相关,经Spear相关分析,r=0.897,P〈0.05。结论:肿瘤出芽与VEGF—C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可用于预测判断口腔癌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βⅡ亚型(PKCβⅡ),P53,Ki67三种蛋白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三种蛋白与胃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印戒细胞癌标本及60例胃低分化腺癌标本中PKCβⅡ、p53、Ki67的表达状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PKCβ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和41.67%,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和61.67%,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91.67%,二者之间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未侵及浆膜层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53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侵及浆膜及邻近组织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胃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之间PKCβⅡ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βⅡ在胃印戒细胞癌高表达,Ki67在低分化腺癌有较高表达;PKCβⅡ和Ki67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晚期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浸润性侵袭方式相关密切;P53与两种类型胃癌的早期浸润有关,可能为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检测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4t用亚甲蓝对40例胃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随后行D2或D2以上手术。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38例找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38/40(95%),有32例存在SLN转移,8例SLN为唯一转移部位,且均为T1、T2期。由SLN的病理学状态来预测胃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敏感性为32/34(94.12%),特异性为4/4(100%),假阴性率为2/34(5.88%),准确率为34/38(89.47%),其中假阴性的2例,肿瘤都处于T4期。结论:胃癌SLN定位及活检技术能较准确反映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但对进展期胃癌而言假阴性率较高,对胃癌整个区域淋巴结状态预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