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盐沼湿地鸟类调查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我们于2008年3–5月采用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崇明东滩盐沼鸟类进行了调查。5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4种, 其中样线法记录到19种, 样点法记录到21种, 两种调查方法平均每次记录到的鸟类种数没有显著差异, 表明两种方法对盐沼鸟类种类的发现能力相似。两种方法得到的鸟类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两种方法在反映鸟类群落中每种鸟类的相对数量方面具有可比性。但除了仅在一种调查方法中记录到的种类, 样点法调查得到的每种鸟类密度和鸟类总密度均高于样线法的调查结果。因此, 在对鸟类种群或群落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时, 需要考虑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1~2013年,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陕西省榆林地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并与1958~1980年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3年共记录鸟类243种,隶属于18目53科;较1958~1980年调查结果(148种,隶属于17目47科)增加95种。其中,新增加了陕西省鸟类新纪录3种。从动物地理区划来看,古北界增加了75种,东洋界增加了10种,广布种增加了18种;从居留型情况来看,留鸟增加了26种,夏候鸟增加了20种,冬候鸟增加了16种,旅鸟增加了31种。同时,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变化下,陕西榆林地区鸟类组成、区系和生态分布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鸟类16目50科224种,占陕西省鸟类种数(475种)的47.16%和全国(1371种)的16.34%。其中,雀形目鸟类32科156种,占69.64%;非雀形目鸟类18科68种,占30.36%。留鸟123种,夏候鸟67种,旅鸟25种,冬候鸟8种,迷鸟1种。在本区繁殖的190种鸟类中,东洋界种100种,古北界种67种,广布种23种。从繁殖鸟的区系成分看,东洋界种与古北界种分别为100种和67种,比例为1.5∶1,东洋界种占优势。从生境分析看,鸟类主要分布于森地和灌草丛。  相似文献   

4.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夏秋季鸟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7~10月,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13目37科81属125种(亚种),鸟类种数分别占秦岭鸟类总种数的36·98%及陕西省鸟类总种数的33·4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我国特有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0种。按区系成分划分,东洋种57种,古北种37种,广布种27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89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2种,旅鸟2种。与陕西佛坪、重庆大巴山等周边保护区相比,米仓山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比较丰富,区系成分以东洋种为主,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鸟击事件主要发生在机场范围内,对机场周边生境的鸟类组成进行调查,是制定鸟击防范对策的重要前提。国内多数机场已经开展了相关的鸟类组成调查,但是选用的调查方法却存在较大差异。以样线法和网捕法两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周边的迁徙期鸟类进行了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调查方法在机场鸟类群落组成调查中的效果及调查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合机场鸟类调研,共记录到鸟类97种,网捕法记录的鸟类种数(83种vs. 57种)高于样线法,网捕法单独记录的鸟类种数(40种vs. 14种)也高于样线法。尽管两种方法每期(半个月)调查的物种数和目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但随调查强度(如调查次数)增加,网捕法累计记录到的鸟类种类明显高于样线法,且较晚达到渐近线。另外,两种方法调查记录的鸟类群落组成也具有显著的差别,如网捕法记录到较多鹌鹑和鸮形目等夜间迁徙或活动鸟类,而样线法可记录到鹭科和雁鸭类水鸟等。这说明两种调研方法在鸟类调查中有较好的互补性。因此,本研究认为机场鸟情调研时应该根据鸟情特点,选择合适的鸟类调研方法,综合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可更有利于获得科学的鸟情信息。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8~2008年,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陕西省黄河湿地冬季鸟类群落组成、鸟类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进行了调查.在预先设置的5条调查样带中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117种.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4.497和0.654.栖息地可分为人工渔塘、芦苇沼泽、滩涂湿地、农田和人工林5种类型.这些生境中鸟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较大,其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6、3.571、3.202、1.205、2.496,以芦苇沼泽中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滩涂湿地中鸟类数量最多,农田中鸟类优势度最高.通过对该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研究以及黄河湿地冬季鸟类栖息地现状评价,为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于2011年4月、7月、9月、12月对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进行了季节性变化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区分布有鸟类17目52科178种,占内蒙古鸟类种数的40.2%,占大兴安岭鸟类种数的39.0%,反映了本区鸟类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所记录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划分为10种类型,具有典型的古北界特征。本区有留鸟43种,夏候鸟75种,冬候鸟13种,旅鸟47种,部分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采用固定样点法和样带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86种,隶属于18目42科98属.其中,留鸟27种,夏候鸟104种,冬候鸟1种,旅鸟54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有117种,占繁殖鸟总数的88.6%.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湿地生境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有134种.鸟类的G-F指数为0.81.  相似文献   

9.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固定调查样线法连续两年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4科44种,其中29种属于留鸟,5种为冬候鸟,7种旅鸟,3种夏候鸟;优势种以留鸟为主,表现出冬季鸟类群落的特点。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分别为75%和14%,在分布型上划分为7种类型。出现种类最多的生态环境是村落,鸟类种数为31种,其植被类型是低山砾石、农田林果带。调查种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二级保护鸟类6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6种。通过与邻近地区相关调查比较,表明本区冬季鸟类具有较高的丰富性,并提出了有效保护鸟类多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区鸟类区系30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路线调查法,在1977-1980年和2004-2007年两个阶段对西安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比较来说明西安地区鸟类30年来的变化.将调查地区分为4种生境类型(浅山地带、农田村落、水域和城市建筑区),并在每种生境类型中进行鸟类物种和种群数量统计.结果表明:2004-2007年调查的物种数(149种)比1977-1980年调查的物种数(138种)略有增高,在人为干扰相对较少的浅山地区鸟类物种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多,而人口集中的城市建筑区物种在两次调查中均最少.比较两个阶段的鸟类,有24种在2004-2007年的调查中没有见到.但又新增了鸟类34种,每种生境类型中的物种组成和每个物种的数量在不同阶段也不同.在城市建筑区植食性鸟类增多,而在浅山地区食虫鸟类相对更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关注城市鸟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桐花属植物在陕西省巴山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和结果】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Oliv.) Gagnep.]。【结论】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陕西省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的调查,结合整理河北大学博物馆馆藏蚜蝇科昆虫标本,鉴定出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蚜蝇科昆虫54种,包括10新种,3中国新记录种,隶属于2亚科、9族、27属。文中给出种类名录及新种、新记录种描述和特征图。新种正模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副模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采自陕西秦岭山区的棒腹蚜蝇属2新种:四鬃棒腹蚜蝇Sphegina quadrisetae sp.nov.及太白棒腹蚜蝇Sphegina taibai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1四鬃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a quadrisetae sp.nov.(图1~3)本种以其小盾片后缘具4根黑色长鬃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它种.雌性末知.♂体长8 mm,翅长6mm.正模♂,眉县(红河谷,海拔2 000m),2002-09-05,霍科科采.2太白棒腹蚜蝇,新种Sphegina taibaishanensis sp.nov.(图4~13)本种外形上近似Sphegina sibrica Stack,但新种外生殖器不对称,结构复杂,与Sphegina sibrica Stack显著不同.雌性末知.♂体长8 mm,翅长6mm.正模♂,眉县(太白山,海拔2 300m),2003-07-24,霍科科采.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中国长角食蚜蝇属1新种:紫柏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ziba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动植物标本馆。中国1新纪录种:弓斑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arcuatum(Linneaus,1758)。 紫柏长角食蚜蝇。新种Chrysotoxum zibaiensis sp.nov.(图1-8) 雌性 未知。 ♂体长12mm,翅长12mm。 正模♂,凤县,2003-06-27;副模1♂,留坝,2003—06—26,霍科科采。 新种近似天台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tiantaiensis,但新种腹部第1~2背板侧缘黄褐色区域宽,第3背板几乎整个黄褐色,第4背板侧缘黄褐色,第2、4、5背板后缘黄褐色,雄性尾器不同,新种尾器被毛黄褐色。 词源:新种种名以模式产地命名。 弓斑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arcuatum(Linneaus,1758)中国新纪录 观察标本:1♀,吉林长白山,1977-08-03~12。 国外分布:伊郎,蒙古,日本,欧洲,前苏联。  相似文献   

15.
陕西洋县朱鹮活动区的鸟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 ,在陕西省洋县进行朱研究过程中 ,对当地鸟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 ,记录到鸟类 1 6目 48科 1 1 6属 ,共 2 0 1种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陕西省秦岭山区斑胸蚜蝇属1新种及1新记录种,即楯斑斑胸蚜蝇Spilomyiascutimaculata,sp.nov.和连斑斑胸蚜蝇SpilomyiapanfiloviZimina1952。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王立志  黄海林 《生物资源》2020,42(2):205-212
缓步动物是一类微小的水生无脊椎多细胞动物,在系统分类上独列一门,与节肢动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目前,缓步动物门分为3纲、5目、13科、110多个属,超过1 250种。本文简要介绍了陕西省缓步动物门的系统分类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了陕西省缓步动物的分类组成。在陕西省已描述发表的缓步动物种类107种,隶属于2纲、3目、4科、17属。此外,展望了陕西省缓步动物区系分类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蚜蝇科一新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2002年在秦岭山区进行食蚜蝇科昆虫调查时,发现食蚜蝇科昆虫1新属2新种,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标本馆.平背食蚜蝇属,新属Lamellidorsum gen.nov.复眼裸,颜面及额黄色,面中突小而钝圆.触角黄色,第3节近圆形.胸部背面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小盾片黄色,至少两侧前角被黄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开.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翅面被微毛,无裸区,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狭长,两侧近平行,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背针突侧面观近三角形,舌状突顶端尖,与侧臂等长.上叶呈半月形.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模式种: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新属近似于狭腹食蚜蝇属Meliscaeva Frey及美蓝食蚜蝇属Melangyna Verrall.与前者的区别是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无直立长毛,与后者的区别是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尾器不同.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图1~7)雄性头部半球形.头顶黑色,被暗黄色毛,单眼三角被黑毛.额暗黄色,基部覆黄粉,被黑毛,中部被黄毛,额角约50°.颜面暗黄色,覆黄粉及黄毛,面中突小而圆,裸.颊部暗褐色,被黄毛.触角暗黄色,第3节长约等于其高,端部宽圆,触角芒棕黄色裸,基部1/3较粗,被微毛,端部约2/3细.中胸背板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被棕黄色毛,小盾片黄色,被黄毛,盾下缨密,棕黄色.胸部侧板黑色,中域覆灰粉,被暗黄色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离.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足主要棕黄色,被黄毛.翅面被微毛,痣棕黄色,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两侧平行,黑色.第2背板两侧具长三角状黄斑.第3背板基部具宽黄带,长大于背板长的2/3.第4背板基部黄带约为背板长的1/2,背板后缘具黄边.第5背板黄色.露尾节黑色.第1背板被棕黄色毛,第2、3背板被毛同底色,第4背板及其后部各节被黑毛,第4背板黄带两侧被黄毛.雄性尾器,暗黑色.尾须黄色,被黄毛.第9背板暗黑 色.背针突暗黑色,被灰白色毛,角钝圆,腹侧缘及内侧表面端部被短刺毛,外侧表面中央略下陷,外表面的内侧部平,呈半月形.第9腹板舌状突发达.上叶半月形,背侧及后侧黑色,外表面顶端有狭缝.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长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阳茎表皮内突左右侧扁.雌性 未知.♂体长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 m),霍科科采.黑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nigrum sp.nov.(图8~11)雄性 未知.♀体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m),霍科科采.新种与黄毛平背食蚜蝇近似,但其小盾片被黑毛,第2背板具黄带,黄带中央具三角形黑斑,后端不达黄带后缘,后足腿节及胫节中部黑褐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毛食蚜蝇属研究及二新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2003年作者对秦巴山区食蚜蝇科昆虫调查,发现中国毛食蚜蝇属Dasysyrphus 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动植物标本馆.文中给出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