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学方法分别研究了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Ⅰ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作用. 根据荧光强度数据,计算出了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和热力学参数(△G, △H 和△S). 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Ⅰ都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机制均为形成基态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 不同温度下(17 ℃, 27 ℃, 37 ℃)得到的KA和n值,表明淫羊藿次苷Ⅰ与BSA的结合强于淫羊藿苷. 从得到的热力学参数判断,淫羊藿苷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而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在淫羊藿次苷Ⅰ与BSA形成复合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Ⅰ与BSA的结合导致BSA构象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是一种常用的传统中药。黄酮类成分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淫羊藿苷是含量最高的单体成分,淫羊藿素是淫羊藿苷的代谢产物。最近十余年来,学者对淫羊藿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尤其是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神经和精神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哮喘和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肾脏疾病、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多个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疾病模型中显示了良好的抗炎作用。淫羊藿苷及其衍生物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降低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NLRP3/caspase-1/IL-1β、STAT和MAPK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上调Nrf2/ARE/HO-1信号通路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等。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近期研究进展,提示淫羊藿及其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治疗多种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等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淫羊藿苷不仅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性,而且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具有较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本文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其代谢物雌激素样作用等方面综述淫羊藿苷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淫羊藿为中国传统药用植物,淫羊藿苷是淫羊藿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加强性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延缓衰老、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理活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淫羊藿苷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波技术分别对淫羊藿苷粗品及淫羊藿苷转化发酵液进行处理,探讨超声波处理对淫羊藿苷生物转化效果的影响。经过超声波处理的实验组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转化效果显著提高;高效液相色谱图显示经超声波处理后淫羊藿苷峰几乎消失,苷元峰突出,超声波处理对淫羊藿苷生物转化效果影响很大。本研究确定超声波的最佳处理条件为频率40kHz,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条件和愈伤组织中总黄酮、淫羊藿苷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淫羊藿苷含量。结果显示,以幼叶为外植体,培养基为N6+2, 4-D 3 mg/L+6-BA 1 mg/L+NAA 0.5 mg/L,在黑暗或弱光(1 000 Lx)和(21±1)℃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分别达5.24%和0.564%,与叶中含量无显著差异。初步建立了柔毛淫羊藿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高产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组培苗生产和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近三年淫羊藿药理作用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了淫羊藿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肿瘤、免疫力、记忆力和哮喘等方面的作用,以期对淫羊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加热回流法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乙醇体积分数等实验条件可能对淫羊藿苷的提取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提取溶剂选择为乙醇,采用加热回流法从淫羊藿中提取淫羊藿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淫羊藿苷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淫羊藿的料液比以及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对淫羊藿苷的提取率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的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加热回流提取法为料液比1:10(m:V,g/ml),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体积分数7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淫羊藿苷对钛颗粒诱导小鼠骨溶解模型中OPG/RANKL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淫羊藿苷治疗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淫羊藿苷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建立骨溶解模型后,各组按各自药物及剂量给予每日1次灌胃,共8周.停药次日取颅骨组织及外周血,运用real-time PCR及ELISA技术测定OPG/RANKL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OPG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RANKL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低剂量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变OPG/RANKL基因及蛋白表达量从而抑制骨溶解,这可能是淫羊藿苷治疗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淫羊藿苷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时压力区牙周组织中RANKL和Wnt3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根据淫羊藿苷灌胃的剂量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1 mg/kg淫羊藿苷组、3 mg/kg淫羊藿苷组、5mg/kg淫羊藿苷组(实验组),使用50 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压力区牙周组织中RANKL和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上颌第一磨牙压力区牙根和牙槽骨表面粗糙,牙周膜间隙变窄,可见骨吸收陷窝和破骨细胞,不同剂量淫羊藿苷组牙周膜间隙趋于恢复正常,骨吸收陷窝出现明显减少。RANKL和Wnt3a在生理盐水组和淫羊藿苷组的压力区牙周组织中都有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不同剂量淫羊藿苷组压力区牙周组织中RANKL的表达均显著降低,Wnt3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RANKL的表达随淫羊藿苷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5),Wnt3a的表达随淫羊藿苷剂量的增加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剂量淫羊藿苷能减少正畸时牙齿移动过程中压力区牙周组织中RANKL的表达,增加Wnt3a的表达,且作用与其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朝鲜淫羊藿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朝鲜淫羊藿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柱温:25℃,流速:1 mL/min,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以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为对照品。结果:对同一批次朝鲜淫羊藿药材样品进行测定,标定了4个特征峰,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计算其相似度。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朝鲜淫羊藿药材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更好的控制朝鲜淫羊藿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苷促进宫颈癌TC-1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体外对致宫颈癌TC-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在一定的时间处理致宫颈癌TC-1细胞,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MTT法检测淫羊藿苷对T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api核染色、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淫羊藿苷对TC-1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20μg/ml作用72小时后,细胞抑制率达99%;DAPI核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可发现典型细胞凋亡特征。结论:淫羊藿苷对TC-1细胞增殖有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体外对致宫颈癌TC-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在一定的时间处理致宫颈癌TC-1细胞,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MTT法检测淫羊藿苷对T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Dapi核染色、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淫羊藿苷对TC-1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20μg/ml作用72小时后,细胞抑制率达99%;DAPI核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可发现典型细胞凋亡特征。结论:淫羊藿苷对TC-1细胞增殖有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药用植物淫羊藿富含异戊烯类黄酮,LC-MS定量分析表明,3~4月份粗毛淫羊藿叶片处于变色期时淫羊藿苷含量最高。通过简并引物和RACE-PCRAL粗毛淫羊藿叶片获得异戊烯转移酶同源基因(命名为EaPTI)。序列分析表明,EaPTI与维生素E合成相关的尿黑酸异戊烯转移酶位于同一进化枝,靠近类黄酮异戊烯转移酶。RT-PCR结果显示,EaPTI在叶片和幼茎中表达显著。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一种同时快速分离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淫羊藿中双藿苷A、淫羊藿属苷A、朝藿定C、淫羊藿苷、淫羊藿属苷C、意卡瑞苷A和去多甲基羟基淫羊藿素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梯度洗脱方法,其中双藿苷A、意卡瑞苷A和去多甲基羟基淫羊藿素为首次报道其含量测定。实验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梯度洗脱条件和三种不同的提取分离条件,选出了实验的最佳条件:采用RP-HPLC法,以美国WATERS SUNFIRETM-C18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乙腈:0 min,20%;10 min,40%;15 min,45%;20 min,6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0 nm,在此条件下,30 m in内所有组分均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实验同时考察比较了巫山淫羊藿植株不同药材部位和其它十种不同品种淫羊藿中7种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很大,但大部分品种以朝藿定C为主;同一品种巫山淫羊藿不同部位中则双藿苷A和朝藿定C的含量较大(在巫山淫羊藿根中,两者的含量分别为现行质量控制指标淫羊藿苷的20倍和30倍),可见巫山淫羊藿显著不同于其它品种的淫羊藿,朝藿定C在其药用效果中可能比淫羊藿苷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根部作为药用时,这也为民间将巫山淫羊藿根作为小黄连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持。结论:对于品种较多,分布资源较广的淫羊藿药材,作为药用时,应注意品种和药用部位,考察药材的内在质量,不能一概而论。实验所得到的方法能被用做淫羊藿植株中二次代谢产物分布的快速考察、筛选符合要求的淫羊藿原药材和淫羊藿制备药物中的质量考察。  相似文献   

16.
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一新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何顺志  张天伦   《广西植物》1994,14(1):25-26
贵州淫羊藿属药用植物一新种何顺志,张天伦(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淫羊藿属;小叶淫羊藿;新种ANEWSPECIESOFMEDICINALPLANTSOFEPIMEDIUML.FROMGUIZHOU¥HeShunzhiandZhang...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哮喘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正常组,OVA/RSV-YYH组(即淫羊藿苷治疗组)及OVA/RSV-非YYH组(即未经淫羊藿苷治疗组)。卵蛋白致敏RSV感染诱发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建立后,予以淫羊藿苷2.5 mg连续腹腔注射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分类计数、血清及BALF中PGD2表达水平、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淫羊藿苷治疗后,哮喘小鼠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D2水平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类白细胞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道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现象较前明显改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前减少。结论:淫羊藿苷可有效降低RSV感染诱发哮喘小鼠体内炎性介质PGD2水平,从而改善气道重塑,减轻小鼠的哮喘症状,它可能是以后哮喘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在中药、功能性食品和园林观赏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目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外采摘,过度的采挖已经对淫羊藿野生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推进淫羊藿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与人工半抚育是保护淫羊藿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可采用植物代酣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生产淫羊藿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减少野生药材的采挖与消耗.全面调查不同种淫羊藿中药理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收率对于野生药材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的淫羊藿种质资源,还应采取必要的行政监管手段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缓解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0只SD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作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淫羊藿苷组,每组各10只。其中模型组和淫羊藿苷组大鼠均制作大鼠腹部皮瓣IRI模型,假手术组以及模型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淫羊藿苷组大鼠则予以淫羊藿苷腹腔注射。对比各组大鼠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血清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皮瓣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的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的皮瓣存活面积及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SOD、GSH水平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大鼠血清MD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淫羊藿苷组大鼠皮瓣组织p38 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2(MKP-2)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但淫羊藿苷组皮瓣组织p38 MAPK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而MKP-2相对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发挥减轻腹部皮瓣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淫羊藿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用植物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 在中药、功能性食品和园林观赏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目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外采摘, 过度的采挖已经对淫羊藿野生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和破坏, 必须采取有效策略, 推进淫羊藿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人工栽培、野生抚育与人工半抚育是保护淫羊藿野生资源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可采用植物代谢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生产淫羊藿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减少野生药材的采挖与消耗。全面调查不同种淫羊藿中药理活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收率对于野生药材保护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一些珍稀濒危的淫羊藿种质资源, 还应采取必要的行政监管手段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