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目前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危胁,肿瘤基因诊断是对肿瘤的各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目前临床基因诊断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技术,具有普及率高、特异性好、简便快捷等特点。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可以用于已知基因突变的检测,快速了解突变状态,有效制定治疗方案,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主要基于专利数据,对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全球与中国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Innography数据库共检索到PCR技术相关专利16,939件,专利家族6,285件。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中,荧光定量PCR技术占比较大,约占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总量的三分之一。从技术技术生命周期来看,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美国是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的发展领先国家。该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为美国,全球42.09%的专利来自美国,同时美国也是同族专利的主要分布地区。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排名前15位的顶尖机构中,来自美国的机构有7所。中国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该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申请的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的专利绝大多数都只在中国进行专利保护,并没有布局全球市场的意愿。  相似文献   

2.
按照专利制度构建的本质,基因专利的作用在于激励产业创新,促进基因研究的发展。但基因专利从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争议。2011年美国Myriad案对分离DNA序列的可专利性具有不同的观点,从Myriad I案认为分离的DNA是不可专利的客体,到Myriad II上诉案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地方法院的观点,认为分离的DNA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满足专利客体的适格性,但同时也反射出了对DNA序列可专利性的怀疑。Myriad案引起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司法审判中就基因专利适格性问题的较大争议。本文结合美国Myriad案来分析DNA序列作为专利客体的适格性以及目前美国对基因专利授权的实质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创建了中国专利基因数据库NASDAP(http://nasdap.generank.org/).整合了专利序列、专利微阵列、专利基序和专利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等专利对象,并实现对上述对象的BLAST检索或基序扫描服务.这为相关研究的立项、基因研发状态追踪以及基因专利申请和审批等工作提供了生物信息平台,并可为药物开发、疾病诊断和农业等生命科学相关研究的思路启发及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等方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基因专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专利是生物技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主要形式,被认为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金钥匙。谁握有基因专利,谁就将占有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占有未来的财富。近几年,随着人类基因组、基因功能研究的迅速进展,极大地激发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和对获取基因专利的高涨热情。前几年曾出现了以跑马圈地的方式申报基因专利的高潮,我国也曾有过一次申请上百条基因专利的例子。目前,在美国已授权了2万余个基因或基因相关分子的专利.  相似文献   

5.
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专利保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抗草甘膦基因(EPSPS)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验证等也因此成为现代分子生物育种研究的重点,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将这些功能基因和转化技术转变成自己的独占产权是发达国家和生物技术公司普遍采取的发展策略。通过检索搜集全球范围内EPSPS基因的专利和转化品系信息,分析研究了EPSPS基因在全球的专利保护、核心技术专利分布与产业化运用状况。结果表明,近几年对EPSPS的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但是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的绝大部分专利由孟山都、拜耳、先锋、先正达等跨国公司拥有,相关产业的发展主动权也由此被其掌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因专利的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专利基因数据库(NASDAP, http://nasdap.generank.org/)进行了统计和数据挖掘,展示了中国基因专利的全貌;揭示了我国基因专利申请的热点和薄弱面;通过对专利基因生命周期聚类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围绕一个专利基因进行二次创新的策略以及我国对此类申请的授权态度。这些数据挖掘结果可为我国药物开发和疾病诊断等生命科学高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是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战略发展争夺的热点之一。本文对ISTIC-专利分析数据库与美国USPTO授权的生物技术相关专利数据中收录的专利进行了分析。从专利授权数量及年度变化、生命周期、专利权人、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专利权人所属国家和机构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生物技术专利的整体产出情况、重点技术领以及各个国家的生物技术发展状况和战略布局情况,为该领域战略争夺发展的重点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是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战略发展争夺的热点之一。本文对ISTIC-专利分析数据库与美国USPTO授权的生物技术相关专利数据中收录的专利进行了分析。从专利授权数量及年度变化、生命周期、专利权人、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号、专利权人所属国家和机构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生物技术专利的整体产出情况、重点技术领以及各个国家的生物技术发展状况和战略布局情况,为该领域战略争夺发展的重点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荷兰的植物生物技术企业MOGEN International公司将植物基因重组的双元载体使用权转让给美国Calgene公司。荷兰Leiden大学教授Robert Sohilperoort研究室开发了这个系统,MOGEN公司获得独占使用权。据该公司宣称,这个系统的专利最近在美国得到认可,10月23日获得欧洲专利。据说也向日本提出申请。广泛用于植物特别是双子叶植物基因重组的Ti质粒是巨大的质粒,在编入有用基因时费时。因此,把编入有用基因的部位和向植物细胞导入有用基因所必需的部位分为2个的系统是双元载体(binary vec-  相似文献   

10.
专利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促进创新,而基因问题的立法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取舍,因而各国目前的立法都不尽相同。本文以欧盟的立法为出发点,围绕基因问题中的专利授予展开讨论,介绍基因专利授予的困境以及人们对此的担忧,最后对Brustle案的再探讨说明道德因素对于专利授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简介(2)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晓强 《生物学通报》2003,38(10):59-60
(续 2 0 0 3年第 38卷第 9期第 6 2页 )获奖时间 获奖者获奖者供职机构 (国籍 )获奖工作 (获奖原因 )备注1980伯格 ( Paul Berg)斯坦福大学 (美国 )在重组 DNA中的关键的、历史性成就 1980诺化伯耶 ( Herbert W.Boyer)加州大学 (美国 ) 重组 DNA方法学的卓越贡献 ,特别是在酶学、质粒和合成 DNA的应用科恩 ( Stanley N.Cohen)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 (美国 ) 重组 DNA方法学的重大贡献 ,第一次实现了细胞间的基因转移1981麦克林托克 ( Barbara Mc-Clintock)美国华盛顿大学卡内基学院、冷泉港实验室 (美国 )第一次发现特定的遗传元件…  相似文献   

12.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1):107-108
中科院获得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重组表达方法专利由中科院海洋所宋林生研究员等完成的“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重组表达方法”于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项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是黑鲷肿瘤坏死因子α(BSTNFα)基因的体外表达与纯化技术,利用亲和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多级纯化,获得高纯度体外表达的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用于鱼类免疫机制的理论研究,也可作为饵料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病害防治药物等在生产方面进行应用。华东师大发现抗菌药物新靶点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赖玉平博士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米歇尔.奥托博士合作发…  相似文献   

13.
美国Dyadic International公司宣布,美国专利商标局(PTO)分别于2014年3月24日、27日对该公司自主开发的“C1ExpressionSystem”授予了2个专利。所谓“C1ExpressionSystem”就是利用真菌Myceliopthorathermophila对基因和蛋白质进行探索、表达及生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在全世界约235个国家或地区中,有180个国家或地区共同签订了“专利合作条约”(PCT)。美国是参与PCT的成员国之一。现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于2004年1~6月期间签发授权的农业生物技术专利项目,包括专利号和专利名称编译于下。认为虽然有关这些技术发明的专利属性偶亦存在争议,但一般而论,这些美国专利,应该是国际性的。6668201调节生料混合物按比例定量配合控制器的系统和方法6667428甘蓝(Brassicaoleracea)的高效植物转化6667427盘核菌(Sclerotinia)诱导的启动子及其利用6667426表达了葡萄扇叶病毒外壳蛋白的葡萄对葡萄扇叶病毒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1996年4月8日宣布,以1.5亿美元从美国W.I.Grace公司收买了拥有粒子枪法“Accell”专利的美国Agracetus公司。Agracetus公司是首先确立植物基因导入技术,开发基因枪的企业。Agracetus公司于1992年把利用Agrobacterium向棉花导入基因的技术和向棉花、玉米、番茄导入BT杀虫基因等技术转让给Monsanto公司。Agracetus公司拥有大豆基因重组技术的美国、加拿大、欧洲专利。Monsanto公司1995年1月向欧洲…  相似文献   

16.
遗传工程一般是指将外源基因与DNA载体结合,形成重组DNA,然后引入到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复制并产生相应基因产物的技术,亦称为基因工程或重组DNA技术。也有人把细胞融合和染色体工程包括在遗传工程的范畴之内。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分子遗传学的蓬勃发展,使人们搞清了基因的本质以及遗传信息复制和传递的机制,再加上七十年代初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基因分离技术的进展和细胞转化方法的建立,使遗传工程这门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应运而生。1973年,Cohen等使大肠杆菌的抗四环素质粒和抗链霉素质粒在试管中重组,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进行了第一项遗传工程实验。  相似文献   

17.
Cry基因家族的专利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提取的Cry基因,是目前国内外开发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虫基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速利用知识产权在Cry基因技术领域布阵设防,建立了严密的知识产权攻防体系,掌控着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动权。通过检索搜集全球范围内的Cry基因专利信息,分析研究了Cry基因家族的专利分布状况,借此对我国在制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策略时,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陷阱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参考中国专利法,欧洲专利法及美国、日本的相关专利法条和有关国际公约讨论了生物学发明及其获得专利保护的一般方法和原则,以期帮助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能有效地对相应地发明进行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物技术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近10年全球生物技术专利的文献计量分析,了解其年度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和技术热点分布等,结合产业现状,讨论我国在生物技术专利方面的实力和在全球的位置,以期为我国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Derwent Innovation Index数据库中检索2001~2010年的生物技术专利,用TDA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国际生物技术专利的数量从1996~2002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02年后缓慢下降;生物技术专利中的80%分布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集中程度高;申请数排名前20位的专利权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中国;专利的技术热点有方法研究、生物医药和治疗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等。美国、日本、欧洲研究机构的专利基础性较中国强,且更加注重产品开发。结论:我国的生物技术专利数量排名靠前值得欣喜,然而在专利的基础性及专利应用于产品转化方面,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地区仍有差距,我国生物技术研发应更加重视基础性研究,同时不断推动生物技术专利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癌疫苗领域的整体情况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运用专利计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从专利申请量、专利技术生命周期、高被引专利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抗癌疫苗专利的整体申请概况、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机构等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抗癌疫苗的专利申请量从1993-2009年经历了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缓慢下降期,到2010年专利申请量又有所回升;专利申请总量最多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接下来是美国和中国;美国的公司/机构在抗癌疫苗领域的整体实力最强,其次是法国和日本;抗癌疫苗的研发主要涉及医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等领域,重点集中在医用配制品、微生物、酶、药物治疗活性等方面,其中关于疫苗生产、测试检测、载体、免疫刺激剂、野生型编码序列、肿瘤诊断等方面的专利比较多;抗癌疫苗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经历了萌芽期、增长期、瓶颈期.结论:抗癌疫苗领域虽遭遇技术瓶颈,但整体发展迅速,美国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专利优势,中国在抗癌疫苗研发方面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