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测定健康人群摄入3种口服营养补充剂(ONS)的血糖生成指数(GI)和胰岛素指数(II)。方法:对12名健康成人进行了单盲交叉研究。受试者在每次访视时空腹摄入服用3种受试产品中的1种,2次访视之间有1周的洗脱期。每个受试者都摄入了所有受试产品。3种受试产品分别为两种新开发的ONS(全营养粉1、全营养粉2)以及阳性对照(全营养粉3)。受试者每次摄入相当于含碳水化合物50 g的受试产品,测量餐后15、30、45、60、90、120、180、24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用Wolever法计算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得到3种营养粉剂的GI和II。结果:以葡萄糖的 GI 、II 为参考标准,3种营养粉的GI分别为44、54、29;II分别为163、182、119。结论:两种研发的全营养粉中,全营养粉1更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口服营养补充选择。  相似文献   

2.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的一类具有特殊食物用途的食品。通过比较研究日本、德国的先进监管经验,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安全监管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赋予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律地位,结合注册审评法规及产品特点,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建议。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研发机构、设备和人员,注重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和稳定性等研发过程。方法:系统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的要求,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研发机构、设备和人员,注重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和稳定性等研发过程。结论:生产企业应当注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管理并建立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注册审评部门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共同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规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发一款以香榧为原料的布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纯牛奶、香榧粉、奶油、木糖醇的添加量对香榧牛奶布丁品质的影响,优化香榧牛奶布丁的配方和制作工艺。结果:各影响因素对香榧牛奶布丁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奶油添加量>香榧粉添加量>纯牛奶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调制奶油的原料为鸡蛋清50 g、木糖醇25 g、黄油28 g。香榧牛奶布丁最佳配方为纯牛奶250 g、香榧粉8 g、奶油190 g、木糖醇28 g。最佳制作工艺是面火和底火烘烤温度分别为190 ℃、190 ℃,烘烤27 min。结论: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香榧牛奶布丁颜色均匀,口感嫩滑,风味浓郁,滋味协调,感官品质甚佳,并具有一定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款以香榧为原料的无糖奶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纯牛奶、香榧粉、红茶、麦芽糖醇的添加量对香榧奶茶品质的影响,优化香榧奶茶的配方。结果:各影响因素对香榧奶茶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红茶添加量>香榧粉添加量>纯牛奶添加量>麦芽糖醇添加量。红茶提取液最佳工艺为料液比 1∶50、茶汤浸提时间7 min、浸提温度100 ℃。香榧奶茶最佳配方为:纯牛奶260 g、香榧粉5 g、红茶4 g、麦芽糖醇24 g。结论: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香榧奶茶色泽均匀,香味浓郁,滋味协调,感官品质甚佳。  相似文献   

6.
根据糖尿病患者营养需求特点综述了糖尿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各营养素的配方设计、工艺研究以及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以美国、德国、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全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规监管、市场格局,统计了市场上不同类型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范围,旨在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黄秋葵粉、面粉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黄秋葵面条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黄秋葵面条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黄秋葵粉添加量7%、盐添加量2%、水添加量39%,在该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得到的黄秋葵面条表面颜色均匀且光滑,略有黄秋葵的风味,质构咀嚼性为3 010.15,感官品质评分为 41.58分,可接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将混合酶-超声波技术相结合,对栀子黄色素进行了提取的研究。为了获得提取栀子黄色素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酶的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的用量4.33%,提取温度61.84℃,提取时间65.06 min,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吸光度为0.914。  相似文献   

10.
以魔芋膳食纤维、海藻酸钠、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魔芋仿生椰果罐头。通过试验确定了魔芋仿生椰果罐头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魔芋膳食纤维3%、海藻酸钠03%、木薯淀粉08%、糖酸比35。在此条件下生产出的魔芋仿生椰果质地均匀、表面光洁、口感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检索、比较研究、行业调研等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现状,以期为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慢性代谢疾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受特定病理特征的影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具有特殊性,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低升糖指数的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运而生。简述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分析了其与药品、普通食品的区别,阐述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热点及进展、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展开相关调研,阐述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南京化工大学承担的国家"九五"攻关专题:"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工艺研究",经山西省科委主持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于2000年6月22日在太原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对该项目完成给予很高评价,鉴定和验收意见是:"在国际上首创了一菌两酶、两步转化一次完成的酶法工艺.首次在生产规模条件下为我国β-内酰胺抗生素侧链原料的生产提供了优于全化学法的全酶法.采用一菌两酶的工艺生产对羟基苯甘氨酸,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方法:根据GB29922对特殊医学用途全营养配方食品的营养素要求,对5种油脂(低芥酸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椰子油)进行多种组合,以氧化诱导时间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油脂组合的氧化稳定性,并以过氧化值、α-亚麻酸含量等为评价指标,探讨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对油脂组合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油脂组合(低芥酸菜籽油:玉米油:椰子油=7∶2∶1)的氧化稳定性最高;与维生素E相比,迷迭香提取物对油脂组合的抗氧化效果更佳;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可进一步提高油脂组合的氧化稳定性,最佳复配抗氧化剂为0.07%迷迭香提取物+0.03%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6.
田大丰  李英  田晓琳  刘静  莫凤奎  王中彦 《生物磁学》2009,(14):2735-2736,2723
目的:以均匀设计法筛选优化硝酸咪康唑苹果酸化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提供可控性及预测性,并对微球稳定性和药物释放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采用U5(53)试验表进行试验,分别考察各处方的制备的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方程及优化工艺条件。结果:优化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制备出的微球可以在室温(25℃)条件下保存;微球的药物释放动力学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结论:本实验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硝酸咪康唑微球的制备工艺预测性好且制备的微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柠条花为原料,采用溶剂法提取柠条花中的总生物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5、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柠条花中总生物碱的得率为4.039%。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资源食品原料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其应用主要是基于其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减少肌肉蛋白降解等。文章综述了β-基-β-基丁酸钙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在动物营养、运动营养以及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沙柳原料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实验设计法优化蒸汽爆破处理沙柳原料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沙柳原料的最佳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压力3.5 MPa、维压时间300 s; 蒸汽爆破最佳酶解条件:pH 4.8、温度53.5 ℃、 每克底物酶加量29.8 FPU。在最优条件下,蒸汽爆破处理沙柳原料的酶解率可以达到最大值87.92%,并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沙柳原料的水解率。  相似文献   

20.
李贤宇  李栋  周博  宋翔  梁红敏 《生物磁学》2011,(17):3270-3274,3292
目的:优化营养保健甘薯汁的制备工艺。方法:本研究以甘薯为原料,在加酶量、作用时间、反应温度、pH及底物浓度五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甘薯浆中还原糖量为评价指标,对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浆中淀粉的最佳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耐高温α-淀粉酶酶解甘薯浆中淀粉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480U/g,作用时间90min,反应温度77℃,pH值6.0,底物浓度2.6g/10ml。结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甘薯中还原糖最大估计值为13.97345%。实测值为(13.968±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