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誉满全球的植物提起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古生物学工作者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名字与二亿八千万年前的华夏植物群紧密相联.大羽羊齿类不仅是我国二叠纪颇为奇特的一类植物,也是晚期华夏植物群中最著名的代表.因此,人们便把华夏植物群称为大羽羊齿植物群,产大羽羊齿的煤系地层称为"大羽羊齿煤系".大羽羊齿植物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存在着二叠纪华夏与冈瓦纳植物群的部分界限。本文报道中国青海省沱沱河地区乌丽煤矿邻近区达哈煤矿一处新的晚二叠世大羽羊齿化石产地, 描述产于泥岩层中的大羽羊齿叶片化石 4 属 5 种。其中 Gigantopteris cf. dictyophylloides、Filigigantopteris asymmetrica F. dahaia 等具双重网脉大羽羊齿植物的发现, 进一步明确当前化石产地为华夏植物地理区的属性, 同时为该类型植物向西迁移至中东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桥梁证据。此外, 当前大羽羊齿叶片化石大小悬殊, 且未发现长叶柄、钩或刺状结构, 推测这几类大羽羊齿植物可能不具备攀援的生长习性。  相似文献   

3.
心叶三脉蕨(新属,新组合)及大羽羊齿类的分类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羽羊齿类中的一真蕨植物新属和新组合。标本采自福建将乐县晚古生代的“龙潭组”。曾以脉序介于重网状和单网状之间,鉴定为心叶单网羊齿(新种)(Gigantonoclea cardio-phylla Zhu etGeng)。重新研究后,根据其三出脉和不完全的重网状脉式,又发现了其孢子囊群,从营养叶看,可归入大羽羊齿类,介于大羽羊齿和单网羊齿之间,从孢子囊群看,则肯定是真蕨,重新命名为心叶三脉蕨(新属、新组合)[Trinerviopteris cardiophylla (Zhu et Geng)Zhu gen.et com b.nov.]。与之同时发现的其它植物有:Sphenophyllum em arginatum 、Bow -m anites laxus、Lobatannularia lingulata、Chansitheca palaeosilvana、Ch. cf. kidstonii、Pecopteris anderssonii、P.echinata、P.? taiyuanensis、P.unita、Danaeites m irabilis、Fascipterisdensata、Cladophlebis ? perm ica、C  相似文献   

4.
大羽羊齿植物是一个令人迷惑的类群,这类植物中,Gigantonoclea,Zeilleropteris和Cathaysiopteris是北美和东亚二叠纪植物群共有的3个属,但美国最早发现的大羽羊齿植物Gigantopteridium以前在中国的大羽羊齿植物群中未有确切记录,文中订正和详细描述Gigantopteridium的一个中国种,并对该属中国种的一些相关问题作详尽的讨论,美国大羽羊齿类植物采用小泉源一(Koidzumi,1936),的分类系统,只依据叶脉特征进行分类,它是一人为分类系统(Mamay et al.,1988),根据这一系统,文中涉及的中国和美国标本都应归入Gigantopteridium这一属内,这样,东亚和北美大羽羊齿植物群中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共同属的数目就由3个增加到4个,在对Gigantopteridium huapingense(Feng)详细描述和订正的基础上,对Gigantopteridium中国种与美国种在叶结构方面的异同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虽然此属目前尚未发现过生殖器官和保存解剖结构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华南“大羽羊齿煤系”和大羽羊齿植物群的时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澄清了华南“大羽羊齿煤系”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时代局限于晚二叠世早期——龙潭期的旧概念。新的资料证实,这一含煤地层的时代在各地不尽相同,它起自早二叠世晚期——茅口期并一直延续至二叠纪末。对二叠纪古气候所作的概略分析表明,整个二叠纪在华南都是成煤期,只要古地理条件有利,在早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以及晚二叠世的龙潭期和长兴期都可以生成煤层。  相似文献   

6.
烟叶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 olia Schenk是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熟知的植物化石。由于Halle(1927)曾将单网羊齿的种误归并于这一种内,致使它一度成为广见于华夏古植物区二叠纪陆相地层的植物化石。后来的研究表明(Guand Zhi,1974;姚兆奇,1983;Glasspool et al.,2004),除了河南平顶山的可疑标本外(Sze,1954),此种可作为华南冷坞期的标志性植物。最新资料证实(杨关秀等,2006),产自河南禹州和临汝上石盒子组(云盖山组)的标本完全显示了G.nicotianaefolia的特征,说明了这个种在华北的存在,从而扩大了这种植物的分布区。根据烟叶大羽羊齿的时空分布规律,文章认为河南的上石盒子组完全可与江苏龙潭组和江西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的含煤层位对比,时代应属瓜德鲁普世冷坞期(Capitanian)。文中较详细阐述将河南上石盒子组的时代定为冷坞期而不是晚二叠世早期(吴家坪期)的观点,并引证磁性地层方面证据,支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东亚与北美大羽羊齿植物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蕨叶的结构:北美大羽羊齿植物的蕨叶为单叶或二歧分叉叶,而东亚的大羽羊齿植物以往只知为羽状复叶或不分叉的单叶,因之,二歧分叉蕨叶在中国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东亚与北美大羽羊齿植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虽然其间仍存在不实质性的差异,同时,对东亚和北美华夏羊齿Cathaysiopteris之间的异同作了较详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鄂西荆门-当阳盆地晚三叠世九里岗组几种丁菲羊齿(Thinnfeldia)植物,即雅致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elegans(sp.nov.)]、南漳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nanzhangensis(sp.nov.)]、远安丁菲羊齿[(新种)Thinnfeldia yuaanancnsis(sp.nov.)],并对九里岗组植物群的性质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初步认为该植物群具有我国南、北晚三叠世两个植物群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新疆北部准噶尔、吐鲁番二个盆地上二叠统下苍房沟群植物化石共15属25种。描述其中五个新种:?锯缘苏柏羊齿(?Supaia serrata),密脉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densinervis),肥厚普通羊齿(Tychtopteris obesa),苍房沟异脉羊齿(Comia cangfanggouensis)和宽卵鳞叶(Lepeophyllum ovatum)。此外,还含有大量典型的安加拉植物群分子及少量的华夏植物群分子。前人认为新疆晚二叠世植物属典型的安加拉型。笔者通过对化石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安加拉植物区与华夏植物区的毗邻地区,如准噶尔盆地南缘及吐鲁番盆地,有二大植物区系分子混生和参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先后有好几种植物被报道或记述于艾羊齿(Aipteris)或革叶(Scytophyllum)属名下(王喜富,1975,1979;黄枝高、周惠琴,1980;李佩娟、何元良,1986)。它们属于哪个分类群,与大羽羊齿植物是否有关系,这些问题,由于一块被归于Aipteris,羽片上着生种子的标本被发现,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将这一标本和同时代一些被归于Aipteris的化石正式发表,并对有关上述问题的一些材料作一评述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波缘单网羊齿在山丹下二叠统的发现,说明以六盘山为界将华夏植物群"北方亚区"分为"华北区"和"祁连区"的意见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叠纪苏铁科新属、种——古生铁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继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 Zhu et Du之后,又报道一种古植物文献未见记载的早二叠世晚期苏铁科小孢子叶球,命名为古生铁花(新属、种)Cycadostrobilus paleozoicus Zhu,gen. et.sp.nov.标本采自我国山西省太原市东山煤矿的下石盒子组,它是世界迄今已知的一种最古老的小孢子叶球化石。和本新属同层发现的化石,除了中国始苏铁之外,还有楔叶Sphenophyllum、齿叶Tingia,楔羊齿Sphenopteris、楔叶羊齿Sphenopteridium、织羊齿Emplectopteris、栉羊齿Pecopteris、大芦孢穗Macrostachya、科达Cordaites、带羊齿Taeniopteris、角籽Cornucarpus和几种也未见记载而形态又非常特殊的植物。本文认为当前报道的古生铁花(新属、种)很可能和中国始苏铁同属一种植物,其营养叶可能是疏脉带羊齿Taeniopteris norinii Halle。  相似文献   

13.
华夏植物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利军 《古生物学报》2005,44(1):117-124
作为晚古生代全球四大著名植物群之一的华夏植物群 (CathaysiaFlora),一直是国内外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100多年来,有关华夏植物群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文章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择要对华夏植物群的分布、组成、起源、演替、绝灭以及与同期其他植物群的比较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论华夏孢粉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根据我国已发表的晚古生代,尤其是石炭-二叠纪的孢粉资料,讨论了华夏植物群的孢粉特征及其渊源,认为至迟从中晚泥盆世开始,主要由于远洋地理隔离导至的植物分化,已与关系较密切的欧洲北美物群出相当的差异,出现了不少地方色彩成分,早石炭世这种差别所减弱,晚石炭世,特别是二叠纪,作为同属赤道或热带-亚热带植物群一部分的华夏植物群才与欧美植物群分异出来,显示出与欧美区的种种不同特征,初步总结了华夏孢粉植物群的组  相似文献   

15.
自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二叠纪时大约由准噶尔地块、塔里木地块、中朝板块、佳蒙地块等几个主要陆块和一些小的地块(微板块)组成。在系统整理这些地区晚二叠世植物属种的基础上,根据植物群属种的植物学特征及植物地理属性,将中国北方晚二叠世混生植物地理区划分为6个植物地理省,即:1)准噶尔–北塔里木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2)北山–巴丹吉林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3)兴蒙(东北地区)安加拉–华夏混生植物地理省;4)南塔里木安加拉–欧美混生植物地理省;5)祁连–阿拉善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地理省;6)华北欧美–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地理省。基于各地块在晚古生代各时期植物群的演替和植物区系性质的变迁,结合古地磁资料,简述了各地块在石炭纪—二叠纪时,在古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中逐渐由低纬度热带亚热带雨林气候区向北半球高纬度温带干旱气候区的漂移和碰撞过程;并认为晚二叠世混生植物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各陆块相互间的迁移和拼接,中、晚二叠世形成的联合大陆(Pangaea)给各陆块上植物群的互相交融、侵入提供了良好条件。这种时空关系的改变,导致植物生态系统的改变,不但造成来自不同植物地理区植物的混生,而且产生了不少新的物种和丰富的土著分子。  相似文献   

16.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星学 《古生物学报》1997,36(4):411-422
对华夏植物群起源新观点作了补充论述,植物群的演替与分布也作了概要综述。还以附表显示晚古生代全球有关植物群地理区划及可能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密脉羽羊齿(?)[Neuropteridium? nervosum Halle]是华北区上石盒子组重要代表植物之一。自1927年赫勒[Halle]正式发表以来,它的产地虽有所增加,甚至华南的龙潭煤系也有其踪迹,所在的地质时代均属晚二叠世,说明它是一良好的标志植物化石,在地层对比方面有着一定的意义。但是,五十年以来,有关这种植物的归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在“中国古生代植物”一书,仍然袭用种名创立者当初加“?”号而暂归于Neuropte-ridium 属名之内。本文提供的新标本是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隐复煤田勘探期间采自江苏沛县召庙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早三叠世卡以头组地质时代和植物组合问题,对采于黔西滇东地区两条二叠系-三叠系海陆交互相界线剖面卡以头组中、下部的植物化石Annalepis(脊囊属)进行深入研究。与Annalepis同层或上部层位见有早三叠世早期的海相双壳类、介形类、腕足类、菊石类及大羽羊齿植物群残余分子,因此可以确定Annalepis在该地区出现于早三叠世早期的印度期(Induan),说明卡以头组(至少中、下部)地质时代属早三叠世早期。推测我国南方的Annalepis在早三叠世始于黔西滇东,随后向北迁移、中三叠世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由早三叠世An-nalepis和大羽羊齿植物群残存分子共同构成的我国南方早三叠世早期植物组合,填补了早三叠世晚期岭文组与晚二叠世B期Gigantonoclea guizhouensis-Ullmannia cf.bronnia-Annularia pinglouensis组合之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古植物学家研究发现,从晚三叠纪至早侏罗纪,当时位于劳亚大陆东南部的中国,生长着大量的苏铁植物。在山西太原东山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的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是迄今记载的我国最早的苏铁植物,表明我国在2.8亿年前就已出现了苏铁类植物。70年代初在四川攀枝花市宝鼎矿区发现的宝鼎植物化石群中,苏铁类约占了一半,表明在晚三  相似文献   

20.
四川新龙晚三叠世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四川省新龙地区晚三叠世植物(包括英珠娘阿组及喇嘛垭组)29属48种。在这植物群中,真蕨植物占优势(8属15种),其中又以扇蕨科,合囊蕨科和紫萁科植物占显要地位,苏铁类植物次之,银杏类和松柏类植物比较丰富,种子蕨类植物出现了叉羽叶和鳞羊齿等。其组合特征与云南一平浪组、四川须家河组植物群,湘赣地区,箐河以及藏东地区晚三叠世中晚期植物群极为相似。与日本成羽,越南东京和东格陵兰等地晚三叠世植物群也比较接近,所属地质时代大致相当,应属于三叠世考依卜中——晚期。指示的气候属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