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滨海的耳叶牛皮消(白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肿瘤、保护肝脏、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C_(21)甾体类化合物。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中C_(21)甾体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白首乌(耳叶牛皮消)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的块根。耳叶牛皮消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调血脂、促进毛发生长、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药理活性,提出了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白首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首乌(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c ex Wight),又称耳叶牛皮消,飞来鹤等,系萝蘼科鹅绒藤属植物,是常用中药,具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乌须黑发和延年益寿等作用。据文献报道其含有较高的磷脂类成分和C_(21)甾体酯甙。对其临床药理研究表明白首乌总磷酯可以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其C_(21)甾体酯甙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受抑小鼠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有关C_(21)甾体酯甙成分的化学结构未见报道,我们首次对白首乌进行了化学研究,从其粗甙的酸水解产物分离得到了四个C_(21)甾体酯基甙元,经光谱测定和化学反应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加加明(gagamine 1),告达庭(caudatin 2),萝摩甙元(metaplexigenin 3),凯底甙元(kidjoranin 4)。有关其配糖体的研究工作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4.
合掌消的甾体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掌消(Cynanchum amplexicaule)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该植物全株药用,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由于其形态特征与中药白薇极为相似,很多地方混用作白薇或其代用品。我们曾报道了白薇中的C_(21)甾体甙类成分,本文报道合掌消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耳叶牛皮消的指纹图谱。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波长阵列检测器(DAD),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5~1.0mL/min;检测波长:230、280nm。结果:选择了10个共有峰,并以白首鸟二苯酮作参照物确定了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中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3%。结论:本方法可以作为耳叶牛皮消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昆明杯冠藤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昆明杯冠藤(Cynanchum wallichii Weight)为云南成药“虎力散”主药之一。我们将该植物根的粗甙以酸水解,从甙元部份分离到5个C_(21)孕甾烷衍生物。它们分别是去酰基萝藦甙元(deacymetaplexigeninⅠ),告达庭(caudatin Ⅲ),喙牛(女弥)菜明(rostratamine Ⅴ),加加明(gagamine Ⅶ)和青洋参甙元(qingyanshengenin Ⅸ)。其中,Ⅸ为本所木全章从同属植物青洋参(C.otophyllum Schneid)中首先分到,并由其证明结构。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和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本研究以全国8个产地的盾叶薯蓣药材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HPLC-ELSD建立同时测定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及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的盾叶薯蓣药材进行三种皂苷的含量测定;其次,扫描盾叶薯蓣药材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将盾叶薯蓣药材校正集样品的三种皂苷含量作为参考值,结合其近红外光谱图,以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及预测性能指数(PI)作为评价所建定量检测模型性能的指标,利用TQ8.0分析软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通过光谱预处理方法筛选、建模波段及主成分数的确定分别建立盾叶薯蓣药材中三种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最后,分别利用验证集样品对所建三种皂苷检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检验。盾叶薯蓣样品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和薯蓣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经考察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盾叶薯蓣药材中三角叶薯蓣皂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81 17、RMSEC为0.086 3、RMSEP为0.063 8、PI为90.5;盾叶新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82 64、RMSEC为0.042 0、RMSEP为0.027 4、PI为91.1;薯蓣皂苷定量检测模型的R~2为0.943 64、RMSEC为0.009 90、RMSEP为0.005 41、PI为85.8;经统计学检验,三个模型对三种皂苷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可以相对快速、准确测定盾叶薯蓣中三角叶薯蓣皂苷、盾叶新苷及薯蓣皂苷的含量,为盾叶薯蓣药材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蒙药材刺柏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建立了蒙药材刺柏叶中槲皮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4.6 mm ×250 mm,5μm)和Shim-Pack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冰醋酸(40∶ 60∶ 1.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槲皮苷进样量在40.2 ng ~603.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8),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5%,RSD为0.69%(n=6).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刺柏叶中槲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华萝藦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逆转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过表达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活性筛选。华萝藦地上部分粗粉经乙醇回流提取并制成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可溶部位,取正丁醇部位经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化学成分,采用NMR和MS等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Pgp过表达的人宫颈癌细胞He La/Tax、肝癌细胞株HepG2/Dox、白血病细胞株K562/Dox和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 V1为模型,评价其逆转细胞对Pgp转运底物类抗肿瘤药物长春碱、多柔比星和紫杉醇耐药的作用。结果显示,华萝藦正丁醇部位中首次鉴定出具有通光散苷元乙母核结构类型的4个酯类化合物Tenacissoside H(1)、Marsdenoside B(2)、Tenacissoside A(3)和Marsdenoside H(4);化合物1和2在5μM的无细胞毒浓度下能显著逆转MDR细胞对长春碱、多柔比星和紫杉醇的耐药,化合物3和4在相同浓度下无此作用或作用较弱。本文首次报道了华萝藦中的C_(21)甾体酯类化合物具有逆转Pgp过表达肿瘤细胞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消栓通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ELSD条件为飘逸管温度为105℃,载气流速为2.5L/min;测定消栓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在1.08μg-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为0.93%.结论:方法灵敏、可靠、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消栓通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机械损伤对拟南芥莲座叶芥子油苷含量和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可以利用体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来抵御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芥子油苷是拟南芥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通过剪刀剪取叶片(40%面积)对温室培养的拟南芥幼苗莲座叶进行机械损伤处理,观察机械损伤后8个时间点拟南芥叶片中不同种类芥子油苷含量和组合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机械损伤后3 h叶片中芥子油苷总含量开始明显上升,脂肪族和吲哚族芥子油苷含量在损伤后3 h也都显著高于损伤前.在检测到的12种芥子油苷中,4-甲基亚磺酰丁基芥子油苷(4-methylsulphinylbutyl GS,4MSOB)的含量最多,占芥子油苷总量的48.5%,并且在损伤3 h后含量增加.4MSOB含量的变化成为影响莲座叶中芥子油苷组合模式的主导因素.其它各种芥子油苷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光藤甙元甲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光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为云南民间抗癌药用植物。从其藤茎提取的粗甙经水解、皂化后得到一个新的主要甙元,称通光藤甙元甲(tenacigenin A)。通光藤甙元甲分子式 C_(21)H_(32)O_5,熔点255—260℃,属 C_(21)-甾体化合物,能用常法制得二乙酰化合物(Ⅲ),三乙酰化物(Ⅳ)需在剧烈条件下才能得到。三个羟基中有两个可被氧化成六元环酮(Ⅵ)。另两个氧原子则以环氧的形式存在。通光藤甙元甲用醋酐和对甲苯磺酸于100℃加热30小时后得到3β、12β、14β-三乙酰-5α-甾烷-7(8)、9(11)-二烯-20-酮(Ⅸ),后者用铂黑在醋酸中氢化得(Ⅹ)。据上述化学反应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数据,作者提出通光藤甙元甲的结构为(Ⅰ)。  相似文献   

14.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红花寄生(寄主桑树)叶的水、80%甲醇和80%丙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芦丁和BHT为对照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80%甲醇提取物清除.OH和O2-.活性最强,半清除率浓度ρ(SC50)分别为0.212、0.139 mg/mL,而80%丙酮提取物则清除DPPH.和ABTS.+活性最强,ρ(SC50)分别为0.198、0.580 mg/mL。此外,3种溶剂提取物经酸水解后,HPLC均检出槲皮素和山奈酚等2种黄酮醇苷元,其含量范围分别为39.90~73.03 mg/g、4.82~9.19 mg/g间。可见,槲皮素及其苷类衍生物是红花寄生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主要作用成分。  相似文献   

15.
建立水栀子药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不同采收期的水栀子药材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栀子苷含量的变化趋势。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测定采用80%甲醇超声提取,通过UPLC-DAD法测定。色谱条件:Aglient Pro120 EC-C18(50 mm×4.6 mm,2.7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20%B;5~17 min,20%~27%B;柱温15℃,流速0.8m L/min,检测波长440 nm。栀子苷含测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栀子项下的含量测定方法检测。通过实验,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分别在49.5560~955.6000 ng、5.9045~1180.9000 ng线性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7%、99.67%(n=9)。表明建立的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性、重复性、分离度均好;随着采收期的延长,样本中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逐步增加,而栀子苷含量先降低后再逐步增加到一个平衡值。本研究为水栀子药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UV-C和水杨酸对虎杖叶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叶龄虎杖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UV-C)和10mmol/L水杨酸(SA)处理对叶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4kJ/m2UV-C照射并经暗处理36h后可使虎杖嫩叶中白藜芦醇含量增加近1倍,暗处理24h后虎杖苷含量提高了30%以上,但是老叶中两者含量没有显著变化。SA处理48h后,嫩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提高约5倍,同时虎杖苷的含量下降了60%并且伴随着一个新成分的产生;老叶中白藜芦醇提高约2倍,虎杖苷的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研究表明SA和UV-C对不同叶龄的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合成均有诱导作用,且嫩叶比老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淡豆豉中异黄酮酸水解产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Ellman比色法测抑制率,UPLC测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黄豆苷元、黄豆黄素、染料木素的含量,相关性分析筛选其药效成分。异黄酮酸水解的工艺为温度70℃,3 mol/L盐酸甲醇溶液,水解5 h,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最高,可达到82.37%。相关性分析表明,淡豆豉异黄酮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与三种苷元的浓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且与总苷元的相关性最大,达到0.869(P0.01)。淡豆豉中起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成分可能为总异黄酮苷元部分。  相似文献   

18.
闽江口秋茄凋落叶分解碳氮磷元素动态特征与水解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雨雪  胡伟芳  罗敏  仝川  黄佳芳 《生态学报》2019,39(12):4242-4254
凋落物水解酶活性和环境要素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秋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元素动态特征及水解酶活性变化,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闽江口粗芦岛红树林湿地20年生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探讨秋茄凋落叶在秋茄(主场)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客场)生境分解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整个分解期间,主场生境秋茄凋落叶累计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客场生境(P0.05),两生境下累计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随分解时间变化差异性明显(P0.01)。主客场生境对比下,凋落叶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随分解时间推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②凋落物累计质量损失率与TC含量、C/N、酸性磷酸酶(A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TN显著正相关(P0.01),分解速率与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③AP活性与凋落物C、N、P含量及C/N、C/P显著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β-葡萄糖苷酶(βG)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与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电导率负相关关系明显(P0.05),纤维素水解酶(CBH)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秋茄凋落叶的分解与部分水解酶活性和自身养分含量相关,并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解酶活性会受到分解底物和土壤环境因子环境限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水葫芦进行叶蛋白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以叶蛋白提取率、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为指标,探讨温度、p H值、加盐量和料水比(鲜叶与水的重量比,m/m)等四个因素对水葫芦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以期获得叶蛋白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葫芦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组合为A_3B_1C_2D_1,即温度为80℃、p H值为3.0、加盐量2.0%、料水比1:2.0,最佳工艺条件下,水葫芦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为43.69%,提取率为14.5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葫芦叶蛋白提取率的主次顺序为p H值絮凝温度料水比加盐量,四个因素中温度对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1),p H对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17)。加盐量和料水比对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水葫芦叶蛋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木犀草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金银花中木犀草苷的含量,利用从野生冬虫夏草周围环境中分离的1株曲霉属真菌GL625对金银花进行固体发酵,并分析测定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苷等的变化。以大米-金银花、大米-金银花叶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15 d后,将发酵产物用95%乙醇超声辅助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金银花发酵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性与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双层平板打孔法比较金银花发酵前后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金银花固体发酵后绿原酸和芦丁分别降低了20.14、1.73 mg/g,而木犀草苷发酵后增加了4.76 mg/g;物质a、b的含量也显著上升,在HPLC图中Rt=17.5 min后吸收峰明显丰富;金银花叶在发酵后绿原酸、芦丁同样分别降低了11.74、0.99 mg/g,而木犀草苷增加了5.07 mg/g;并且金银花发酵产物的95%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明显强于未发酵以及对照组。结果说明,GL625是一株能转化金银花提高木犀草苷的曲霉属真菌,且物质a、b含量的显著上升增强了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