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川芎挥发油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氯化钴诱导PC12细胞建立神经损伤模型,通过MTT法、Hoechst染色法及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川芎及其单体成分对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从川芎挥发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iligustilide(1)、endo-Z,Z'-(3a.7a',7a.3a')-双藁本内酯(2)、匙叶桉油烯醇(3)、(E)-丁烯基苯酞(4)、7-羟基-丁烯基苯酞(5)和洋川芎内酯I(6)。发现川芎挥发油及化合物1显著提高氯化钴损伤的PC12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水平,抑制PC12细胞凋亡。表明川芎挥发油及化合物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阐述川芎挥发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中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采用MCI、硅胶等进行成分分离。本文共分离出15个苯酞化合物,分别为当归内酯A(1)、茶芎内酯D(2)、环氧藁本内酯(3)、5-羟基-3-丁烯基苯酞(4)、洋川芎内酯B(5)、7-羟基-3-丁烯基苯酞(6)、Z-藁本内酯(7)、Z-6-羟基-7-甲氧基-藁本内酯(8)、川芎内酯B(9)、欧当归内酯A(10)、东当归内酯B(11)、(3 S,3a R)-3-羟乙基-3a,4,5,6-四氢苯酞(12)、(3 S,3a R,10 R)-(-)-10-羟基苯酞(13)、洋川芎内酯F(14)、新二聚藁本内酯(15)。其中,化合物1、2、8、12、13和15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所试化合物均对大鼠胸主动脉环有舒张作用,其中化合物1、10、15最高浓度(12μM)舒张率分别为65%、73%、93%(P<0.01),EC 50分别为8.8、8.2、6.2μM。化合物15(20μM)也能显著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构效分析发现,羟基取代位置对苯酞类成分血管舒张活性影响较大,另化合物1活性:消旋体>左旋体>右旋体。  相似文献   

3.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果山楂果实中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p-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的方法,并通过HPLC法分析这八种酚酸在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果实中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甲醇/1.5%甲酸水溶液(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320 nm。结果表明:(1)在线性范围内八种酚酸质量浓度与色谱峰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0.08~0.20μg·m L~(-1),定量下限0.27~0.67μg·m L~(-1),变异系数均5.0%,加标回收率99.3%~103.3%;(2) 10个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丰富,均检出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和肉桂酸七种酚酸,其中,二氢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均为首次检出,以绿原酸为主(8 410.2~13 826.7μg·g~(-1)),占总酚酸的80%以上,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10 187.8~15 583.9μg·g~(-1)之间,其中广西百色靖西和桂林恭城产的果实总酚酸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均大于15 000μg·g~(-1)。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的HPLC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的测定,可为大果山楂优良品种的选育、产品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当归"岷归1号"为研究对象,探究平衡脱水干燥(P)、阴干(Y)、晒干(S)及熏干(X)4种干燥方式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密度均高于X与Y的;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和欧当归内酯A含量显著高于Y、S及X(P0.05);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S当归的SOD、CAT、P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P、Y和X。P当归的总蛋白含量最高(达18.31 mg prot/g),S当归的最低(为3.05 mg prot/g);SOD、POD和CAT活性及GSH含量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肽类成分呈显著相关(P0.05);PCA结果为:PYXS。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鄂西南不同核用银杏品种叶片中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联用方法测定微量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分析柱为ZORBAX C18(2.1×5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作为检测器,选择离子采集方式。方法测定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2~4μg/m L,相关系数为0.9996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5%。测定结果表明,在四个核用银杏品种中,恩银23号具有较高的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含量,同时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A、B及C总含量比例较佳,可以作为叶用银杏发展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栽培年限对亳芍中芍药总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亳芍规范化栽培、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建立同时测定亳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Lanbo Service 40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表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色谱峰分离度较好,分别在0.1250~2.5000μg和0.0225~0.450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和0.9994,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56%、101.30%。该方法用于安徽亳州地区人工栽培1至7年的亳芍中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测定,发现不同年栽培年限亳芍中均含有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二者的含量存随年份变化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以3年株龄亳芍中芍药苷含量最高,以2年株龄亳芍中芍药内酯苷含量最多。研究结果对亳芍临床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黄芩黄酮总苷元提取物中总黄酮和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含量。使用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50∶50),流速1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5 nm的方法。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线性范围分别为3.501~70.016μg/m L(r=0.9999),0.832~16.640μg/m L(r=0.9998),0.418~8.352μg/m 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55%、98.86%、9.997%,RSD分别为1.74%、1.74%、1.70%。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黄芩素线性范围为1.71~8.54μg/m L(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93%,RSD为2.63%。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48.22%~60.36%、12.09%~14.46%、5.05%~8.81%、78.11%~90.12%;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黄芩黄酮总苷元提取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分析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蜜楝花及果实中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含量及其积累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_(18)柱(4.6×150 mm,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水(41∶1∶5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蜜楝中吴茱萸内酯在49.65~248.2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955.4X-5577.3(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102.70%,RSD为3.00%(n=6);吴茱萸碱在8.88~88.8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89913X+73191(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99%,RSD为2.18%(n=6),吴茱萸次碱在8.25~49.49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56127X-51856(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103.50%,RSD为1.48%(n=6)。随着发育阶段的推移,蜜楝花、果实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吴茱萸内酯的含量逐渐增加,在近成熟的果实中三种成分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蜜楝果实中生物碱和吴茱萸内酯的含量丰富,可作为提取制备吴茱萸生物碱及吴茱萸内酯成分的一种植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了UPLC同时测定甘肃省各产区当归中8个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甲醇-1%乙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经方法学验证,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加样回收率RSD均小于3%,8个指标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区当归综合品质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定西市各产区当归总体质量优于其他各市,另外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含量在不同产地样品中存在较大波动,对当归的质量有较大影响,以上研究结果为甘肃省当归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川芎HPLC—APCI—MS特征图谱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川芎中药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HPLC-DAD-APCI—MS)特征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APCI-MS联用技术,对川芎甲醇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对10批不同来源的川芎样品和1批当归样品进行分析,建立川芎有效部位的特征图谱。本文所建立的色谱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良好,采用APCI—MS共计鉴定出川芎甲醇提取物中10种有效成分,酚酸类化合物为:ferulic acid;苯酞类化合物:senkyunolide I、senkyunolide H、senkyunolide A、3-butylphthalide、coniferylferulate、Z-ligustilide、E—butyli—denephthalide;苯酞二聚体类化合物:riligustilide、levistolide A。该方法是川芎药材质量控制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茶芎是江西省九江地区的特产中药材之一,其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对茶芎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及鉴定。采用Titank C18(100 mm×2.1 mm, 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进样量为3μL;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分析,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茶芎中共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酞类成分33个,有机酸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5个,其他类成分2个。该研究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可以快速准确且较全面地分析鉴定茶芎中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药材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50×2.0 mm,3μm),以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检测模式(MRM)。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甲素、去甲泽拉木醛、雷酚内酯、雷公藤内酯甲分别在6.80~1360.00、5.90~1180.00、1.20~240.00、25.05~5010.00、1.45~290.00、1.65~330.00μg/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9%~100.91%,RSD为1.46%~2.99%。应用该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及不同部位的36个昆明山海棠样品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昆明山海棠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玛咖中酰胺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玛咖酰胺测定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玛咖切片中玛咖酰胺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Sepax Sapphir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90%~95%A;15~50 min,95%A。检测波长208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酰胺1、酰胺2、酰胺3分别在0.88~132μg/m L、0.85~128μg/m L、0.96~144μg/m L线性关系良好。酰胺1、酰胺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RSD=1.64%)、98.59%(RSD=1.75%)。不同产地玛咖中玛咖酰胺含量差别较大,建立可靠、准确、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有利于评价不同产地玛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建立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LATISIL ODS(250 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 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测得阿魏酸进样量在0.440~5.396μg/mL(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达97.8%,RSD为1.79%(n=9).新疆阿魏胶、根、茎和叶中的阿魏酸含量分别为0.2600、0.0362、0.0225和0.0275 mg/g,胶中阿魏酸的含量远高于根、茎和叶.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新疆阿魏中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妇科调经片中芍药苷与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柱(4.6×250mm 5μm)甲醇-0.1%磷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多波长检测。结果:芍药苷与阿魏酸分别在0.0181μg~0.1810μg、0.0106μg~0.10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种成分平均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本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妇科调经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不同产地的10种枇杷蜜中的脱落酸及没食子酸、原儿茶酸、p-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柚皮素、山奈酚等13种酚类物质为检测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DAD)进行检测。采用Welch XtimateTM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5%甲酸水及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50 min内能较好地分离14种目标成分。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所得的图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制定枇杷蜜的标准指纹图谱。同时利用掺入不同含量油菜蜜的枇杷蜜图谱数据对标准指纹图谱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4种目标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相关性良好(r=0.9990~0.9999);不同品牌枇杷蜜总酚物质分布不同(从263.4μg/100 g到580.3μg/100 g蜂蜜),其中总酚酸含量平均为249.3μg/100 g蜂蜜,显著高于总黄酮的含量(平均为140.9μg/100 g);14种成分在枇杷蜜中的分布不同,其中芦丁、脱落酸、α-儿茶酸含量最高,三者占总物质含量的68.9%;相似度的对比分析可以成功区分出不同程度的枇杷蜜掺假。本研究结果适合枇杷蜜中脱落酸及酚类物质的快速分离检测,制定的枇杷蜜标准指纹图谱可以有效用于单花蜜的品种鉴别及掺假检测,对于枇杷蜜的功能性分析及质量控制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7个不同品种柠檬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品种柠檬中6种水溶性维生素(VB1、VB3、VB6、VB9、VB12和VC)含量进行同时测定。样品前处理后,经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 L/min;柱温为30℃,在波长267 nm处检测。结果表明,6种水溶性维生素在17 min内完全分离,在0.06~49.60μg/m L(R~2=0.9999~1.0000)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0.27μg/m L,定量限为0.08~0.82μg/m L,平均回收率为99.06%~101.72%,RSD为0.49%~0.98%。进一步用该方法对7个不同品种柠檬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柠檬样本中VC含量远高于B族维生素含量,S_NM中VC含量最高(57.96±0.56 mg/100 g),EUR_D中VC含量最低(27.37±0.27 mg/100 g)。主成分分析揭示了不同柠檬果汁中水溶性维生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S_NM的综合评价指数高于其他6个样品且EUR_D的综合评价指数远低于EUR_C和EUR_Y。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及回收率高,可有效检测柠檬中多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7个品种柠檬果汁中维生素含量差异显著;主成分值可为柠檬中维生素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HPLC-DAD对不同部位的鱼腥草根茎和叶中芦丁(Rutin)的含量进行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乙酸)42︰58;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结果]芦丁线性范围为0.05~1μg,相关系数R2=1,平均回收率98.4%,RSD为1.2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简便、快速。可应用于医药行业。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建立了颐脑解郁颗粒中栀子苷和五味子醇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实验中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0~20 min为238 nm,20~40 min为250 nm。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2864~2.86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为1.53%;五味子醇甲在0.1062~1.06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为2.29%;3批样品中栀子苷的平均含量为8.53 mg/g,五味子醇甲的平均含量为2.82 mg/g。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颐脑解郁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和珊瑚菜内酯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Agilent-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14 nm,进样量为10μL。实验结果表明,栽培明党参的根皮4种香豆素成分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欧前胡素、珊瑚菜内酯的含量普遍偏高,分别为5.8970、1.2710、0.0301、0.9236mg/g,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根中7-羟基香豆素、花椒毒酚含量较高分别为3.7939、0.8384 mg/g;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明党参组培和栽培品中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