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讲述的是有关生物与环境之间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讲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能量流动等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深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关于食物链高中生物课本中对食物链所下定义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由于这个概念中没有指明任何食物链(捕食链)都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从食草动物为开始的过程。因此,有些学生就搞不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互相连结的食物网中的确切食  相似文献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食物网中的传递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园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生态学报》2017,37(9):2845-2857
食物网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传递的重要途径,了解其传递行为与机制是POPs生态暴露风险评价的科学基础。从4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和分析:(1)食物网主要特征(营养级和食物链长度)与POPs环境行为的关系;(2)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3)微食物网对POPs环境行为的作用;(4)食物网的变化对POPs环境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已有研究对水生生物中POPs生物放大作用存在较大争议。一般营养级越高,POPs生物富集性越强,但由于各种生态和生理性质的影响,也存在例外情况。食物链长度与POPs生物富集性呈正相关。(2)POPs通过底栖食物网将沉积物中的POPs向上传递,底栖-浮游食物网的耦合提高了高营养级消费者的暴露风险,目前就POPs在底栖食物网中的生物放大性是否大于浮游食物网存在争议。(3)微生物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吸附POPs的重要载体。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将POPs释放到水柱中。微生物降解也是环境中POPs脱离环境的重要途径。(4)在内、外压力下,食物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和效率发生改变,并与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互相耦合,影响POPs的环境行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POPs在浮游食物网,尤其是高营养级浮游食物网中的环境行为,对POPs在底栖及底栖-浮游耦合食物网和微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相对缺乏。有关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食物网的某个部分,时间尺度较短,缺乏对POPs环境行为动态变化的研究,未来需深入开展多尺度和多角度的POPs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动态变化研究。新型POPs的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但有关其在食物网中环境行为的相关分析还较为匮乏,需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许明 《生物学通报》2009,44(12):28-29
1教学背景分析 1.1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生物学教材7(上)第2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6章“能量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起始课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4.
魏允 《生物学杂志》2007,24(1):79-80,76
1说教材1·1地位、作用和特点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册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第三节,《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高中生物的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又是本章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节。光合作用不但是植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而且是一切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因此,掌握如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对于整个生物新陈代谢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节教材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实验教学,体现了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求知识的精神;二是由实验归…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人教版7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2章第3节。本册教材从内容框架上是要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课所属的第2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就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本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则是在前一节课“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考虑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从一个问题的2个方面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这本1987年出版的教材是依照1983年7月台湾教育部关于高级中学基础生物课程标准编辑,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任主编、国立编译局出版。教材要求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好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生物学对于人类的贡献与影响,了解人类在生命世界中的地位与责任。全一册供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每周3课时)。配套教材还有学生实验纪录簿和教师手册。教材共有6个大实验,1个补充实验,各类插图159幅。该课本注意讲课和实验并重,学生从实验中去探讨、思考,了解科学的一般概念、原理,并培养对自然现象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全一册共分五章:第一章“生物的基本构造——细胞”;第二章“生命的维持”;第三章“生命的延续与演化”;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第五章“人类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试析世纪之交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当今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四个动向,它们是从研究生物大分子到阐明复杂生命活动——基因组学、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信号传递的研究;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代谢及其调节的研究;植物与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协同进化和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试板世纪之交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当今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四个支向,它们是:从研究生物大分子到阐明复杂生命活动——基因组学、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实现生命整体性的重要环节——信号传递的研究;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代谢及其调节的研究;植物与环境(非生物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的协同进货和适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能量的单向流动教师在讲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时,都要强调: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属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我认为,能量的单向流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与食物网流动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因生物的呼吸转化成热能散失掉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见热学教科书)它只能向自由能(在生态系统中就是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减少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转. (二)能量是伴随着食物沿食物链与食物  相似文献   

10.
三向表是三个相互联系的双向表所组成的综合表格,在考试研究中所使用的三项表一般包括内容单元、知识类别、能力层次三个要素。内容单元就是按教材体系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例如高中生物学包括第一章细胞,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三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章遗传和变异、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等七个单元。知识类别就是按照知识的性质所划分的知识的种类。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可分为事实、术语、理论、方法等四类。事实就是对生物学现象(组成、结构、过程等)的客观描述,例如细胞的化学成份、精子的形成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等,事实的知识是生物学中  相似文献   

11.
王霞 《生物学杂志》2000,17(5):41-41
随着 2 0 0 0年全国高考的结束 ,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实行 3 X高考改革方案中 ,X(理科的理、化、生综合 )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这是生物学科自 78年恢复高考以来 ,第二次列入高考。X总分为 2 60分 ,其中生物约占 64~ 70分。在整张卷中具体分布如下 :题号题型分值所处章节及知识点特点1选择 5第七章、生态系统规律学科内综合2选择 5第一章、细胞结构、成份、功能学科内综合3选择 6第七章、食物网学科内综合4选择 6第五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5选择 6第二章、动物代谢终产物尿素与化学综合8选择 6第二章、动物呼吸作用与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12.
万物生长靠能量。没有能量,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生物的存在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利用能量,是生物生命活动,生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从生物的能量代谢角度看,高效率低消耗是生物利用能量的一条基本原则。一、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相适应,体现了高效低耗的用能原则。天上飞鸟的流线体,水中游鱼的纺锤形,陆地走兽的发达四肢,都是同其运动条件或环境相适应的,以尽可能减少运动中的阻力,提高运动速度,减少能量消耗。鸟类的膀胱、输卵管,蛔虫的感觉器官等,由于  相似文献   

13.
支雪梅 《生物学通报》2009,44(10):59-59
存由北京出版礼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7年级上学期使用)教材中,第4章“生物的营养”,第2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一节中,安排了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4.
能量生态学(二):生物与其环境的热交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讲我们曾提及,当前能量生态学的研究着重于把生物与能量的关系分两点来探讨。其一是把能量看作为生物环境的一个特性,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主要指的是热能的传递与消散。研究得较广泛的是生物,特别是动物与其环境的热交换及其体温调节。也有人把这方面的研究单独分出来称为热生物学(ThermalBiology)或生物物理生态学(Biophysical Eco-logy)。其二是把能量视为维持与延续生命运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是化学能的传递与转化,特别注重生物的获能对策,生物能量的分配模式等。有人把这类研究称之为生物能  相似文献   

15.
叫时裸裸J土2 协 生物学下册裸时分配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 一、繁殖的意义和方式 二、无性繁殖 三、有性繁殖 1,种子植物的繁殖 2.脊椎动物的繁殖 四、人的生育 1.生殖系杭 2._人的生殖第六章遣傅 一、遣傅性 二、遗傅性的保守 三、遣傅性的变具,第七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一、生命的起源 三、生命的进化 1·夕了生物学上的征据 2.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征据 三、人的起源 1.人起源于动物的征据 2.人的最近的祖先 3.人的进化 4·化石外第A章生物进化学挽 一、达尔文学能 1.人工选择 2.自然法择 3.适应 4.物种的形成 5.达尔文学能刁桔 二、米丘…  相似文献   

16.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鱼类饥饿研究现状宋昭彬何学福(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重庆630715)关键词鱼类饥饿营养状况鱼类除了胚胎期依靠卵黄或母体营养外,必须经常从外界环境中获得食物或能量,以维持生长和繁殖。当鱼类得不到食物或食物不足时,存活、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将受到极严重...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在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中讲了消费者的概念。我们从不同的书上看到同一种动物处于不同的消费级别。例如,有的书上提到,“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狐等,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豹、狼、狮等,叫做三级消费者。”有的书上在论述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有这样一段:“捕食食物链又叫活食链,  相似文献   

18.
在完成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前3章的教学后,整合前3章的内容,以"从分子到细胞"为课题,围绕"非生命的生物大分子怎样组成有生命的细胞"的主线展开教学,尝试将分子与细胞联系起来,从分子的微观视角观察细胞,搭建起物质与生命之间的桥梁,完成"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杨志宏  邹红菲  高忠燕  郭立业  徐慧 《生态学报》2015,35(13):4408-4415
动物主要通过摄入食物和获得食物中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为论证食物获得性对冬季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及为其越冬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供给鲫鱼、玉米和混合(鲫鱼+玉米)饲喂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体重及其行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受食物可获得性差异影响,鲫鱼、混合饲喂和玉米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及排泄次数依次降低,玉米组丹顶鹤的体重降低显著(P0.01)及其行为谱中的静息时间分配明显增加。食物的可选择性、环境低温和短光照的交互作用使丹顶鹤的可摄食时间受限,丹顶鹤的能量收支随之发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冬季每日定时、定量供给鲫鱼和足量供给玉米的饲喂丹顶鹤的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黄亚  汪玲  穆维平  任彤彤  潘玲  席贻龙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858-3864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以多刺裸腹溞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斜生栅藻密度较低(0.5×106 cells·mL-1)、中等(1.0×106 cells·mL-1)和较高(2.0×106 cells·mL-1)条件下,不同Hg2+浓度(0、0.4、1.1、1.8、2.5、3.2和3.9 μg·L-1)对多刺裸腹溞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较低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一定浓度的Hg2+对多刺裸腹溞的存活、生殖乃至种群增长具有不利的影响;但中等食物密度下其不利影响消失.与对照相比,较低食物密度下,0.4~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0.4、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缩短了世代时间,1.1、2.5和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净生殖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总生殖率.在较高的食物密度下,1.1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3.9 μg·L-1的Hg2+显著降低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和净生殖率.但在中等食物密度下,3.2 μg·L-1的Hg2+显著延长了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在较低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总生殖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在中等和较高的食物密度下,Hg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间均无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