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2015年的金秋十月,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屠呦呦教授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屠呦呦教授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爱尔兰科学家威廉·C·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おおむらさとし),他们发现了对河盲症和象皮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阿维菌素.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三位发明了能有效控制疟疾和河盲症等寄生虫感染疾病药物的科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日本学者大村智(Satoshi Omura)以及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和治疗疟疾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她成为历史上第4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  相似文献   

3.
研发动态     
<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其中,屠呦呦独享一半奖金(400万瑞典克  相似文献   

4.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委员会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Youyou Tu)独享一半奖金,以表彰其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发现;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ōmura(大村智)分享另外一半奖金,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蠕虫感染新疗法方面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由于"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而获奖。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医学研究者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学者Satoshiōmura,获奖理由是"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William C.Campbell和Satoshiōmura发现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其衍生物能够从根本上降  相似文献   

6.
2015年10月5日,在获得“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4年后,屠呦呦研究员再次给全国人民一个惊喜,给今年的国庆增添光彩,真正成为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研究员也就此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说:“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7.
潘希 《生命世界》2007,(1):10-13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两个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虽然奖项名目既涉及生理学,也涉及医学,但针对本年度两位获奖者及其成果,欧美媒体无不把今年这一奖项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对生物体内RNA的研究,是近  相似文献   

8.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裔美国寄生虫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微生物学家Satoshi Omura。William C.Campbell和Satoshi Omura共享奖金的一半份额,以奖励他们在治疗淋巴丝虫病和河盲症的药物研发中作出的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独享诺贝尔奖的一半份额,以奖励她对研发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做出的突出贡献。介绍人类疟疾、丝虫病与河盲症及治疗药物研究的重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发动态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John B.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青蒿素是一类倍半萜,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提取,对疟疾尤其是耐药性强的恶性疟有显著疗效。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文章从文献和专利两个方面简要分析青蒿素类药物的全球研发概况。2015年10月5日,瑞典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凭借在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的创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交流     
基因功能研究的革命———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介绍2006年10月2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AndrewZ.Fire(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和Craig C.Mellofor(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8日,瑞典Karolinska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Leland H. Hartwell及英国科学家R Timothy Hunt 和 Paul M. Nurse(图1)在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key regulators of the cell cycle)"这一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共同获得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1901—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建荣  胡伶莉  伍宗韶 《生命科学》2001,13(6):288-289,F003
今年是诺贝尔科学奖设立100周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92次,有17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每次授奖平均人数为1.90人。 根据“1901~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项目”的数据,对其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统计与分析。1 研究成果分类统计 据张田勘先生在“诺贝尔医学奖的百年”(《世界科学》2000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的“百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三个特点对其进行统计看出(表1,封三:图1、图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创造性成果医学研究占57.70%;攻克和预防人类重大疾病并有效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5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以表彰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8日,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Mario R.Capecchi、Oliver Smithies和英国科学家Martin J.Evans在"涉及使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小鼠特定基因修饰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1]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1).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来自美国和挪威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大脑中构成定位系统的神经细胞。他们的工作共同解决了困扰科学家上百年的问题,即人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完成精确定位和路径导航的。  相似文献   

17.
<正>屠呦呦研究员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的本土研究成果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书写了多个第一.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颂贺如潮.媒体和大众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各方的深度解读和讨论,甚至是争论.众说纷纭,观点激荡,也并非无意义的喧哗,真理越辩越明,争论促进共识的形成.比如,屠呦呦是青蒿素的发现者,青蒿素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举国体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7,(11):59-59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两名美国科学家卡佩奇、史密斯与英国科学家埃文斯分享此殊荣。决定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并为其颁奖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表示,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在干细胞研究领域所取得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病毒与人类疾病关系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管兴华 《生命科学》2006,18(6):518-520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AndrewZFire)和克雷格·梅洛(Craig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机制——双链R N A引起基因沉默”。摘要:今年的诺贝尔获奖者发现了控制基因信息流的基本机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