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 onas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 -30% ,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 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目前白叶枯病的发生范围已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1,2,3]。由于其危害严重,而化学防治难以奏效,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引起育种家们对抗病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重视。多年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基因对基因的学说解释寄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标准的单基因寄主和相对应的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随着水稻基因组研究的开展,通过分子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对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手段,开始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育种工作。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已有37个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被鉴定并报道,其中28个被定位到染色体上,7个被克隆。本文简要综述了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的进展,并讨论了合理利用抗性基因防治白叶枯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由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全球性的重要病害之一。已有31个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被鉴定并报道,其中18个被定位到染色体上,5个被克隆。简要综述了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的进展,并讨论了合理利用抗性基因防治白叶枯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最主要的水稻病害。Xa21是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Pi-d2是稻瘟病抗性基因,二者都编码类受体激酶蛋白质。在前期研究中,曾系统地研究了细菌中表达XA21激酶蛋白质的生化活性。在此实验中利用真核表达系统酿酒酵母对Xa21和Pi-d2编码的蛋白激酶进行了表达、纯化及自我磷酸化活性分析,为进一步的生化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底物筛选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的两种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别综述了这两种高度相关的病害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包括已发掘和利用的主效抗性基因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用PCR技术诊断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陆朝福  章琦 《遗传学报》1996,23(2):110-116
植物育种中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要求分子标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而且分析手段经济简便、重复性好。Xa21是最近发现的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利用一个含Xa21基因的品系IRBB21分别与2个感病品种杂交获得2个F_2群体。用4对引物分别对3个亲本进行PCR分析,其中一对引物(PB78)的PCR产物在抗、感病品种间可揭示多态性。对2个F_2群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PCR标记和Xa21的白叶枯病抗性紧密连锁,其重组率仅为2.48%。根据该标记选择基因型纯合的抗性植株,其准确率可达100%。本文还就植物育种中分子标记的检测途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高覆盖率水稻BAC库的构建及抗病基因相关克隆的筛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利用含Xa4、xa5和xa13 3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累加系IRBB56构建了一个水稻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包含55296个克隆,平均插入升段为132kb。按水稻基因组为450Mb计,该文库覆盖14倍基因组,筛选出任一水稻基因或序列的概率为99.99%。用均匀分布的3个叶绿体基因和4个线粒体基因克隆作探针筛选文库,结果显示该文库中含细菌器基因组DNA同源序列的克隆数小于1%、用分布于水稻3条不同染色体、分别与Xa4、xa5和xa13连锁的DNA标记筛选文库,分别检测出11-106个阳性克隆,为克隆这些基因打下了基础。该文库对水稻基因组的高度覆盖率和较大的插入片段,非常适合于物理作图和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野生稻暗色有隔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与水稻的共生关系,通过根部接种DsRED荧光标记菌株,观察稻镰状瓶霉在水稻根系内的定殖,并对其抗白叶枯病特性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叶部接种白叶枯病菌后,对照组发病严重,病级集中在7级和9级,分别占比43.33%和34.67%,病情指数为79.26;相比之下,接种了稻镰状瓶霉的水稻植株发病较轻,叶片病斑面积小,并伴随零星黑色过敏性坏死斑出现,未发病植株占8%,72%的植株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仅为15.26。稻镰状瓶霉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0.75%。稻镰状瓶霉的定殖能够引起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提高,分别是对照组的5.26、12.08和10.53倍;诱导PR1aPR1b显著上调表达8.71和3.37倍,AOSOsSAUR2EL5基因显著下调表达0.28、0.57和0.65倍。利用野生稻内生真菌防控水稻白叶枯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可为水稻白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已有7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的发现、定位及克隆、表达特征、编码产物XA21的生化特性、作用与调控以及XA21介导的免疫反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病害。本研究采用我国和菲律宾的6个Xoo代表菌株,人工接种评价了来源于我国26个省份的17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稻作区的种质资源以及籼粳亚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分化,6个粳稻品种和7个籼稻品种对2个或2个以上的菌株具有抗性,其中7-304、山酒谷、麻谷子、包二幅以及古154抗谱较广。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可使水稻减产2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产,给农业生产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水稻白叶枯病由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的侵染造成,而TAL效应物是Xoo的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该病在广西也有多发的趋势。2007年从防城港疫区分离得到Xoo K74菌株,经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中有18个tal基因。本研究中,我们对K74菌株中的TAL效应物进行了功能研究。通过基因同源整合突变及互补等研究,我们鉴定到了K74菌株一个与致病力相关的主效TAL效应物。  相似文献   

12.
邱并生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99-1999
由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xae pv.oryxae)引发的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水稻白叶枯菌自然群体是由包括基本无毒性的弱毒菌在内的不同致病型组成的混合群体,代表自然群体的原始菌株的致病力与其毒力结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1884年发现水稻白叶枯病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并由亚洲传播到大洋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在我国也几乎传播到所有水稻产区。由于发生地区广泛、为害严重,所以世界各国对此病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一个经济、省工、收效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菌AVR-pita等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真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多样性和毒性易变的特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稻瘟病系统研究的证据表明.水稻与稻瘟病菌之间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也就是说.水稻有一抗病基因,稻瘟病菌中就会有相对应的无毒基因.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PCR标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55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累加系的叶片DNA、半粒种子提取物及Xa-4基因的杂合体DNA的PCR特异扩增,初步建立了Xa-4的PCR标记体系。进而用该标记体系对我国籼型杂交水稻常用的亲本材料进行分析,揭示出了Xa-4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细菌病害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可以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经过温室接菌鉴定和PCR标记分析,对云南野生稻进行Xa21基因的检测鉴定。温室接菌鉴定表明,云南野生稻对广谱致病小种PX099及云南强致病菌Y8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力,特别是疣粒野生稻对致病菌株达到免疫程度;PCR标记分析表明,云南野生稻不含有Xa21基因,但含有与Xa21基因某些区域同源的片段。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及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稻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澳洲的77个国家,目前公认有21个野生种,我国有3个野生种。野生稻具有大量栽培稻目前缺乏的的优良特性(基因),成为栽培稻遗传改良的丰富基因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各种病害一直严重影响着水稻生产。从我国野生稻挖掘和利用抗病材料(基因),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利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细菌病害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可以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经过温室接菌鉴定和PCR标记分析,对云南野生稻进行Xa21基因的检测鉴定。温室接菌鉴定表明,云南野生稻对广谱致病小种PX099及云南强致病菌Y8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力,特别是疣粒野生稻对致病菌株达到免疫程度;PCR标记分析表明,云南野生稻不含有Xa21基因,但含有与Xa21基因某些区域同源的片段。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及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α—4的PCR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伯军  周永力 《遗传》1999,21(3):9-12
根据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α-4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M55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和基因累加系的叶片DNA。半粒种子提取物及Xα-4基因的杂合体DNA的PCR特异扩增。初步建立了Xα-4的PCR标记体系。揭示出了Xα-4在这些材料中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本文从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资源筛选和发掘、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和抗性品种选育与抗性转基因工程4个方面,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