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接触苯的工业有石油裂化、橡胶、油漆、制药、有机合成、农药等。有学者已证实,苯可以导致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的断裂、超二倍体、额外的C组和D组染色体等,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这些畸变即使在血象恢复正常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漆的精美程度越来越高,顺滑度、色泽亮度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各个行业都能涉及到对油漆涂料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加。但是在油漆涂料精美顺滑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包括对油漆涂料使用者和油漆涂料工人的身体健康都造成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对后者长期从事这一行业的油漆涂料工人来讲危害更大。近年来因为油漆涂料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导致油漆涂料工中毒甚至引起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么本文就将分析油漆涂料这一职业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力求能为工作在一线的油漆涂料工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有机溶剂耐受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溶剂耐受菌是一类新的能与有害影响因素竞争并能在有机溶剂中茁壮生长的微生物。介绍了有机溶剂对细菌的毒性机理,有机溶剂耐受菌的获得方法,讨论了有机溶剂耐受菌的两种反应形式,并对有机溶剂耐受菌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徐悦凡  王敏  董庆来 《遗传》1984,6(2):29-30
苯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化学物质,其工 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接 触苯的工业有石油裂化、橡胶、油漆、制药、有机 合成、农药等。有学者已证实,苯可以导致人体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的断裂、超二 倍体、额外的C组和D组染色体等,也能导致白 血病的发生,这些畸变即使在血象恢复正常以 后依然存在[[s7。基于以上研究,我院对苯作业 人员进行了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观 察,并与正常健康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脂肪酶LipozYmeIM经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显著提高。该文系统地探讨了有机溶剂特性、有机溶剂水含量以及有机溶剂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LipozymeIM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LipozymeIM经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成倍增长;浸泡的最佳温度为60℃左右;浸泡时间对酶活影响不大;随着有机溶剂水含量的增加,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分别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硫酸铈铵)、有机溶剂(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和稀土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协同作用对紫杉醇释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率随不同的有机溶剂(烷烃、有机酸、醇和脂)、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有机溶剂的加入时间和有机溶剂相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加入稀土化合物和有机溶剂都明显促进紫杉醇的释放,特别是有机溶剂更显著促进紫杉醇的释放。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稀土化合物加入不能进一步促进紫杉醇的释放。因此两液相培养中有机溶剂本身就是很好的产物释放剂。紫杉醇的释放率由对照组的40%提高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7.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在生物燃料生产、全细胞催化、酶制剂的开发和生物修复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简要介绍了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及其耐受机制,并从基因过表达、基因敲除和全局转录机制三个方面总结了增强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性的方法。通过对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认为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将微生物耐受表型和具体利用相结合,达到有机溶剂耐受和实际产出的最佳平衡状态,为耐有机溶剂工程菌的改造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在生物燃料生产、全细胞催化、酶制剂的开发和生物修复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简要介绍了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及其耐受机制,并从基因过表达、基因敲除和全局转录机制三个方面总结了增强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性的方法。通过对耐有机溶剂微生物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认为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将微生物耐受表型和具体利用相结合,达到有机溶剂耐受和实际产出的最佳平衡状态,为耐有机溶剂工程菌的改造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在有机介质中脂肪酶能催化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耐有机溶剂脂肪酶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概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耐有机溶剂脂肪酶,介绍了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特性和应用,并对耐有机溶剂脂肪酶的筛选途径和分子改造方法进行了分析。今后有机溶剂耐受性脂肪酶的研究将集中在酶的利用、微生物筛选、脂肪酶表征和基因克隆、酶的分子改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较高浓度有机溶剂中存活或者生长的微生物,其在非水相生物催化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与自然筛选、长期驯化和传统诱变等方法相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菌株是一种更为理性且高效的手段。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耐性相关功能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改造,提高微生物有机溶剂耐受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有机溶剂耐受菌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刘耘  宗敏华 《生物技术》1999,9(5):12-15
脂肪酶Lipozyme^IM经有机溶剂浸泡处理后活性显著提高。该文系统地探讨了有机溶剂特性,有机溶剂水含量以及有机溶剂包温度和浸泡时间对Lipozyme^IM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Lipozyme^IM经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沉沦 泡处理后活性成倍增长;浸泡的最佳温度为60℃左右,浸泡时间对酶活影响不大;随着有机溶剂水含量的增加,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福  王普  李荣贵 《生物技术》2004,14(3):76-77,F004
对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水两液相体系中甾体生物转化的特征、有机溶剂的选择、细胞的固定化、影响甾体激素转化率的因素以及反应器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3.
丙酮丁醇梭菌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揭示,细菌细胞中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可能调节信号或代谢通路的生物活性。丙酮丁醇梭菌是一个重要的工业菌株,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大量的有机溶剂。然而,调节丙酮丁醇梭菌有机溶剂生成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联用的技术,比较了该菌在产酸期与产有机溶剂期间的差异蛋白质谱图。特别关注了那些分子量接近但具有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在高有机溶剂生成速率的丙酮丁醇梭菌中,发现了8个电泳斑点簇呈现明显的酸移而且伴随光密度强度的变化。质谱分析数据表明,这些蛋白质均含有磷酸化修饰的肽段。生物信息学分析预示,这些蛋白质参与了有机溶剂的生成过程。但究竟它们的磷酸化状态如何调控有机溶剂生成仍需更为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内酯衍生物中甲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以苯为内标,样品经溶解直接进样测定,色谱柱为CP-SIL 24CB 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有机溶剂添加回收率在96.9%~99.6%之间,有机溶剂的最小检出限在0.29~0.48 μg /mL之间.该方法快速、准确、操作简便,能满足银杏内酯酯衍生物中甲醇等有机溶剂残留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有机溶剂提高种子活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溶剂能将生物活性物质引入种子,这一信息从1963年米尔鲍洛的毒性研究报道中就已得知。此项技术在1971年通过Meyer等人的研究又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法通过丙酮,二氯甲烷或乙醇等有机溶剂将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抗生素、杀菌素、杀虫剂带入种子内部,待挥发去有机溶剂后,留下经处理的干种子,供发芽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初步研究了三种有机溶剂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二氧六环对缢蛏碱性磷酸酯酶(ALP)分子构象和催化活力的影响。发现在有机溶剂作用下,ALP的荧光发射光谱、紫外差光谱、园二色光谱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酶经甲醇、二甲基甲酰胺预处理后酶活力提高,经二氧六环预处理后活力下降,但当测活体系中有三种有机溶剂存在时,酶的活力却被大大抑制。  相似文献   

17.
有机溶剂对细胞的毒害及细胞的耐受性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非水相生物转化和涉及有机溶剂的环境微生物技术中,有机溶剂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使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制约,这些有机分子进入到细胞膜中,破坏膜的完整性,增加膜的通透性,使细胞死亡,但在一些情况下,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性机制在有机溶剂中存活,而微生物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主要取决于物理障碍,细胞膜水平,主动泵出系统3个层次上相应的生理生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耐有机溶剂微生物是一类新颖的极端微生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系统地研究.它们通过各种耐受机制,有效抵御或降低有机溶剂对其细胞产生的毒害作用.因此,在全细胞催化、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此外,深入透彻地了解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各种耐受机制,有助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和优化现有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各种性能,进一步拓展其工业应用领域.本文将从囊泡外排、改变细胞膜磷脂结构和组成等4个方面概述近年来耐有机溶剂极端微生物的耐受机制研究新进展,并介绍它们在全细胞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非水相生物转化和涉及有机溶剂的环境微生物技术中,有机溶剂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使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受到制约,这些有机分子进入到细胞膜中,破坏膜的完整性、增加膜的通透性,使细胞死亡;但在一些情况下,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性机制在有机溶剂中存活,而微生物对有机溶剂的耐受性主要取决于物理障碍、细胞膜水平、主动泵出系统3个层次上相应的生理生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水/有机溶剂双相中,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催化三甲基硅乙酮不对称还原成(-)-1-三甲基硅乙醇的反应,系统探讨了振荡速度、有机溶剂疏水性、水相与有机溶剂相体积比、水相pH值和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产率和产物光学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固定化啤酒酵母细胞催化三甲基硅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均有较显著的影响.正己烷为该反应最好的有机溶剂,振荡速度以150 r/min为宜,水相与有机溶剂相体积比以1∶2较佳,适宜的pH值为8,最佳反应温度为25~30℃.在该优化反应条件下,反应最大产率和产物的光学纯度分别高达96.8%和95.7%(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