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connec tivetissue growth factor)及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培养HSC—T6细胞,不同浓度川芎嗪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l)刺激的HSC—T6共同孵育.用MTT(3-(4,5-Dimethyh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法检测HSC-T6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川芎嗪对CTGF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测定I型胶原表达.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0、200、400、600mg/L)川芎嗪能抑制HSC—T6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CTGF表达依次递减,与正常对照纽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4.216,P〈0.01).川芎嗪还可以明显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并可抑制I型胶原合成,二者抑制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861,P〈0.01).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HSC—T6细胞增殖,下调CTGF的表达,阻断I型胶原合成,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高脂培养对肝星形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培养HSC-T6细胞系,加入含有游离脂肪酸的高脂培养基处理,利用LPS处理活化,通过检测α-SMA的表达分析星形细胞的活化程度,通过Q—PCR分析HSCs细胞胶原的表达,通过Q-PeR实验分析LPS相关通路靶基因表达情况情况。结果: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增殖,降低HSC-T6细胞α-SMA和胶原I和TIMP-1表达的水平,Q.PCR的分析表明,高脂培养能够抑制HSCs活化后的NF.KB通路下游靶基因MCP-I和IL-6的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高脂培养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SC—T6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μM、20μM和30μM干预Kupffer细胞8h,诱导Nrf2核转位水平;将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未加姜黄素和LPS,LPS组用10μg/mL的LPS加入Kupffer细胞培养液共同培养2h;干预组用30μM姜黄素干预8h后,余处理同LPS组。Western blot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MDA、GSH水平,ELISA法检测上清液TNF-α和IL-6,放免法检测IL-1β。结果:①姜黄素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核转位水平随浓度增加而增高。②LPS组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MDA水平较LPS组显著降低(P〈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S组GSH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干预组GSH水平较LPS组显著升高(P〈0.01),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LPS组上清液TNF-α,IL-1β和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Kupffer细胞Nrf2核转位,降低L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Kupffer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质粒瞬时转染肝星状细胞(HSC),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HS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转染;Westernblot技术检测FRNK、黏着斑激酶(FAK)、p-raX(Tyr^397)蛋白的表达情况,鉴定转染效果;改良MTF法测定HSC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结果:FRNK质粒转染HSC48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1);FAK蛋白转染前后无明显差异(P〉0.01);FRNK质粒组p-FAK(Tyr^397)蛋白含量(0.40±0.14)较空质粒组(1.89±0.25)显著下降(P〈0.01);FRNK在HSC大量表达后,于转染12h、24h、48h的HSC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0.07%、26.16%和29.77%(P〈0.01),呈时间依赖性关系;FRNK质粒组G0/G1期细胞数(71.4±2.81)较空质粒组(48.9±1.66)明显增加(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下FRNK质粒转染,可使外源性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抑制FAK磷酸化,阻滞HSC周期时相于G0/G1期,抑制HSC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草木犀石油醚提取物在体外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炎症细胞模型,加入10μg/L的LPS培养液和不同浓度的草木犀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NO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NF-α,iNOS和COX-2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草木犀提取物干预后细胞所分泌的炎性介质(TNF—α,IL-1β,IL-6和NO)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RT-PCR结果显示干预后细胞TNF-α,iNOS和COX-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也存在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草木犀石油醚提取物及地塞米松干预后COX-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草木犀的石油醚提取物通过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表达炎性介质而发挥其体外抗炎作用,且其下调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帕曲拉(omapatrilat,OMA)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培养的新生大鼠CFs,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ET-1组,OMA组,ET-1+OMA10^-9mol/L组,ET-1+OMA10^-8mol/L,ET-1+OMA10^-7mol/L组.ET-1+OMA10^-6mol/L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CFs数目,流式细胞分析仪(FCM)检测CFs细胞周期,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CFs^3H-脯氨酸掺入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ET-1能显著增加CFs的吸光度A190值及[^3H]-Pro掺入率,降低CFs生成NO的量(均P〈0.01),10^-9-10^-6mol/L OMA呈浓度依赖性的降低ET-1诱导的A190值和[^3H]—Pro掺入率升高(均P〈0.01),促进CFsNO的生成(均P〈0.05);细胞周期分析表明ET—1能显著提高S期细胞百分率(P〈0.01),10^-7mol/LOMA抑制ET-1诱导S期细胞百分率上升(P〈0.01).结论:OMA对ET-1诱导的CFs增殖及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和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牡砺糖胺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牡蛎糖胺聚糖(O—GAG)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它对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丙二醛(i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体外培养的方法,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牡蛎糖胺聚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硝基苯肼法分别检测细胞内NO的含量、细胞培养液内MDA的含量和LDH的活性。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牡蛎糖胺聚糖预处理的各保护组(除10μg/ml)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5,P〈0.01),NO的含量增加,MDA的含量和LDH的活性降低(P〈0.01)。牡蛎糖胺聚糖(100、200μg/ml)对于正常的内皮细胞有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牡蛎糖胺聚糖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细胞NO含量、减少MDA生成和LDH释放有关。牡蛎糖胺聚糖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工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CCh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 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燕  刘军  何晓乐  王捷频 《生物磁学》2013,(27):5271-5274,5278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L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方法: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Ctrl),脂多糖(LPS)氧化损伤组:在培养基中加入2mmol/L的LPS诱导损伤4h;LPS加MLT低剂量(200t~mol/L)组、中剂量(400ixmol/L)组、高剂量(600txmol/L)gai。采用MTT法观察MET对HUVECs活性的影响;用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UVECs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用ELISA法测定培养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并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①LPS作用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明显,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匀浆中MDA含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IL.6均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凋亡率可达38.9±1.1%,均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加入MET可明显减轻LPS对抗氧化酶SOD、GSH—Px的影响,同时MDA含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几一6均明显下降,并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褪黑素可保护和修复LP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与保护细胞的线粒体,提高了该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双陶  杨大春  唐兵  李德  速晓华  杨永健 《生物磁学》2011,(15):2851-2853,2821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作为刺激因素,将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乙醛组和乙醛+ucP2抑制剂京尼平组(京尼平组),干预24小时后检测心肌细胞中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anion,SOA)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水平,并检测UCP2的蛋白表达水平,另一组实验干预72小时后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乙醛组心肌细胞中SO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UCP2的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与乙醛组比较,京尼平组心肌细胞中SOA的水平进一步增加(P〈0.01),NO的水平也进一步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乙醛可诱导培养心肌细胞凋亡(P〈0.01),而京尼平组凋亡率较乙醛组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UCP2在酒精性心肌损害中通过调控SOA/NO的水平发挥代偿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炎性刺激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与CUGBP1表达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EGCG和LPS刺激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EGCG对LPS刺激人肺腺癌A549细胞内CUGB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体外显著促进A549细胞增殖,其胞核胞质内CUGBP1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入EGCG可拮抗LPS促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促进其凋亡,明显抑制LPS刺激的A549细胞内CUGBP1的表达(P〈0.01)。CUGBP1蛋白定量分析可知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4h、24h时,细胞中的CUGBP1蛋白表达量较单纯LPS作用时降低。但EGCG和LPS共同孵育A549细胞24h,A549细胞中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1210.565±3.46)较4h时胞核CUGBP1蛋白表达量(67.344±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164,P〈0.001)。结论:EGCG可能通过干扰CUGBP1基因的表达抑制炎症刺激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按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观察组)和胆源性胰腺炎(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脂肪酶(LPS)、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APACHEII评分、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手术比例和6个月复发和死亡率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LPS、TG、UA、APACHEII、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和6月内的复发比例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ALT、AKP、TBIL、DBIL、AMY水平和手术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更重,复发率和死亡率更高,而血清淀粉酶升高水平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Arg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分别于给予LPS3h和6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mg/kgip)(L-Arg治疗组),治疗3h。每组8只动物。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ICAM-1基因表达上调;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肺损伤3h用L-Arg治疗3h后,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的LP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损伤6h用L-Arg治疗3h对LPS引起的以上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LPS3h后给予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减轻炎症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0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促凋亡作用及对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经As20,处理,共分为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采用MTT、Hoechst33258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凋亡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以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As203在体外能明显抑制SMMC-7721的生长,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显示细胞呈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具有剂量依赖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显示:As203作用24小时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69±0.58),其余三组(4.01±0.58)、(5.99±1.69)、(9.26±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显示:As2O3作用SMMC-7721细胞24小时,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上升,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的As203能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mac、caspase-9、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动脉VEC为研究模型,将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LPS刺激组、LPS±GLP-1组、GLP-1组),Rhodamin-Phalloidin检测肌动蛋白骨架F-actin分布,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间连接的形态特征,用示踪剂Rhodamine Bisothiocyanate-Dextran检测VECs单层通透性变化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白介素(IL)-6和IL-8的变化。结果:GLP-1(100nM)可减少LPS(1μg/mL)刺激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F-actin应力纤维的形成,并抑制LPS刺激后细胞间连接的中断。Rhodamine B isothiocyanate-Dextran细胞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GLP-1可明显降低LPS刺激引起的VEC通透性增加[由(2.57±0.19)×10^-5cm/s降至(2.10±0.18)×10^-5cm/s,P〈0.05]。此外,GLP-1可抑制LPS刺激后VEC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表达[分别由(42130±6522)pg/ml降至(27478±5096)pg/ml和(18376±1561)pg/ml降至(14414±927)pg/ml,均P〈0.05]。结论:GLP-1可对抗LPS刺激引起的VEC炎症反应和细胞通透性增加.改善LPS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健康状态大鼠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的机制。方法取雄性SPF级Wistar大鼠36只,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即多因素组(MF)、多因素干预组(MFT)、热水游泳组(WS)、睡眠不足组(SD)、单纯束缚组(PC)和正常对照组(C),每组6只。分别采用热水游泳、饮食限制、睡眠剥夺、束缚等方式建立亚健康大鼠模型,多因素干预组每日经口给予300 mg/kg的抗衰老片,在造模5 d后处理动物,并取大鼠血,分别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甲状腺激素T3和T4、睾酮(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白介素IL-1β、IL-2、IL-6、IL-8和IFN-γ含量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取脾脏测定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活性变化。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①造模结束后多因素组大鼠血清5-HT明显降低(P〈0.05),而热水游泳组和单纯束缚组5-HT含量却升高显著(P〈0.01),且睡眠不足组和单纯束缚组血清DA含量降低显著(P〈0.05);同时各亚健康模型大鼠的血清T3、T4、CORT和ACTH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T/C比值降低显著(P〈0.01),且睡眠不足组血清T降低明显(P〈0.05);②造模结束后多因素组的大鼠IL-8含量降低显著(P〈0.01),而热水游泳组和单纯束缚组IL-1β、IL-2、IL-6、IL-8和IFN-γ含量以及睡眠不足组IL-1β、IL-2、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显著降低各亚健康模型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比值和NK细胞活性(P〈0.05,P〈0.01)。(2)与多因素组比,抗衰老片干预后多因素干预组大鼠血清DA含量明显升高(P〈0.05),并能显著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数目和CD4+/CD8+比值(P〈0.01),降低血清CORT含量。结论亚健康状态能引起大鼠HPA轴反应性失衡,皮质醇释放过度,引起内分泌的紊乱,并能引起淋巴细胞功能降低,出现明显机体免疫抑制现象;而抗衰老片具有抗应激,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情绪和内分泌紊乱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亚健康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麦冬不同提取物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黏附分子-1(ICAM-1)和VEGF、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用过氧化氢(H2O2)制造HUVEC损伤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UVEC的VEGF、Bcl-2的分布情况。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麦冬水提物、正丁醇提取物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P〈0.0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可降低过氧化氢增加的ICAM-1基因的表达。Bcl-2的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正丁醇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VEGF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麦冬水提物、正丁醇提取物处理组高于模型纽(P〈0.05,P〈0.01)。结论:麦冬提取物具有抗凋亡、促增殖、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作用,尤以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