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娄小嫣  于露  周莉  沈颖  田福运 《生物磁学》2013,(36):7116-7119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肝纤维化24例,肝硬化12例,均经过超声造影下的肝功能检测和肝穿刺病理证实。另选取10例到我院经检查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无任何肝脏病史。采用实时灰阶造影,经肘静脉注射造影SonoVue,记录测定造影剂进入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及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结果:肝纤维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硬化组较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要明显缩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到达肝动脉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VT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缩短,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时间缩短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和肝纤维化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于轻度的肝纤维化的诊断的准确性上有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宴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后,对45(男24、女21)例肝肿瘤患者(共63个病灶),在低机械指数状态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并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放、分析诊断,与基础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病理证实。结果: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87.3%和96.8%,最大径小于1.0cm的肿瘤,基础超声、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病灶的检出率分别是41.7%和83.3%。基础超声有52.4%(33/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晰,实时超声造影有6.3%(4/63)的肿瘤边界显示不清。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基础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住确性分别是51.4%、66.7%和56.4%;实时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94.4%和95.1%,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在发现肿瘤数目、大小、边界较基础超声提供的信息多,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肿瘤性质鉴别优于基础超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酸性核磷蛋白32A(ANP32A)、Ataxin-3及4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的表达及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NP32A、Ataxin-3及FHL1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阳性表达率。其中44例发生肝转移作为肝转移组,76例无肝转移作为无肝转移组,比较两组癌组织中ANP32A、Ataxin-3及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ANP32A、Ataxin-3、FHL1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ANP32A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组患者癌组织中ANP32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肝转移组(P<0.05),肝转移组患者原发癌中低分化、原发癌浸润深度T3~T4、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NP32A蛋白阳性表达、原发癌中低分化、原发癌浸润深度T3~T4、原发癌有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Ataxin-3、FHL1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ANP32A阳性表达率与Ataxin-3、FHL1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Ataxin-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ANP32A蛋白高表达,Ataxin-3、FHL1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及肝转移有密切关系,且以上指标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诊治中可根据相关因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汤明  陈森林  曾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7):1039-1041,F0003
目的1观察热休克蛋白60和热休克蛋白2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8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40例(无转移组);另外,在结直肠癌80例中,有结直肠腺瘤(腺瘤组)以及距肿块15cm以上的正常肠粘膜(对照组)各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HSP60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癌细胞胞浆,在对照组、腺瘤组、非转移组、转移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0%、57.5%、90%,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与转移组、腺瘤组与转移组、转移组与非转移组(x^2=10.912,P〈0.001)的HSP60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腺瘤和非转移组间以及腺瘤与非转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SP27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癌细胞的胞浆,在对照组、腺瘤组、非转移组、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5%,50%,90%,组间比较发现,对照组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腺瘤组分别与转移组;非转移组与转移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腺瘤与非转移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SP60和HSP27表达间无统计学相关。结论:HSP27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而HSP60的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癌胚抗原(CEA)、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超声造影特征图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检测血清CEA水平和NLR,统计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联合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两组术前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复发转移组增强强度略高,大部分为高增强或整体增强,造影剂分布尚均匀。18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复发转移组峰值强度(PI)大于未复发转移组,血清CEA水平和NLR高于未复发转移组,达峰时间(TTP)小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PI、TTP、CEA、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3、0.764、0.763、0.781,联合PI、TTP、CEA和NLR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9,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超声造影参数PI增大、TTP降低,血清CEA和NLR增高,联合检测TTP、PI、CEA和NLR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1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l、ZEB-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l、ZEB-1、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8.6%、23.5%、56.9%,癌旁组织分别为37.3%、0、98.0%。三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Claudinl及ZEB-1的表达率在III_IV期组(87.5%、41.7%)高于I-II期组(51.9%、7.4%;P〈0.01、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90.9%、4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6,9%;P〈0.01、P〈0.01),ZEB-1表达率在高级别组(42.1%)高于低级别组(12.5%;P〈0.05)。E—cadherin的表达率在I—II期组(74.1%)高于Ⅲ—IV期组(37.5%;P〈O.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6.4%;P〈0.05)。Claudinl、ZEB-1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Claudinl与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人类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p-39,YKL-40)、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水平,并分析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6例发生肝转移的直结肠癌患者和50例未发生肝转移的直结肠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OPN、YKL-40、HGF和VEGF-A的水平。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OPN、YKL-40、HGF和VEGF-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肝转移的直结肠癌患者(P0.05);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盆腹膜种植、肝外转移、吸烟史均与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相关(P0.05);而HGF、VEGF-A、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盆腹膜种植、肝外转移是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血清OPN、YKL-40、HGF和VEGF-A明显升高,HGF、VEGF-A、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盆腹膜种植、肝外转移是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5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根据病理结果提示包膜侵犯情况可分为侵犯组(86例,55.13%)与未侵犯组(70例,44.87%);另外根据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情况也分为转移组(92例,58.97%)与未转移组(64例,41.03%)。术前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以及血清HMGB-1、sIL-2R水平检测。比较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血清HMGB-1、sIL-2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包膜侵犯的准确性、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之间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甲状腺癌包膜侵犯组、淋巴结转移组的血清HMGB-1、sIL-2R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未侵犯组、未转移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癌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与血清HMGB1、sIL-2R水平具有相关性。因此,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以及血清HMGB1、sIL-2R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可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lluoproteinases7,MMP-7)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方法检测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MMP-7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0%(77/100)和13.33%(8/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在10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0%(65/lOO)和15.00%(9/60),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7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此外,MMP-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也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MMP-7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097,P〉O.05)。结论MMP-7和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相关,检测癌组织中MMP-7和Survivin的表达有助于为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石婷婷  徐霞  马梓欣  莫芸  王方 《生物磁学》2013,(27):5319-5322
目的:系统评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检查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收集2000年以来,Cochrane数据库、Pubmed、MEDLINE、Webof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TCT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2篇文献纳入研究,TCT合并的敏感性0.65(95%CI,0.62-0.68),特异性0.93(95%CI,0.92-4).93),阳性预测值8.25(95%CI,5.65-12.04),阴性预测值0.27(95%CI,0.18-0.4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89,Q值0.819。HPV合并敏感性0.69(95%CI,O.67~0.71),特异性O.91(95%CI,0.90-0.91),阳性预测值3.93(95%CI,2.99-5.18),阴性预测值0.17(95%CI,0.09~0_31),合并SROC曲线下面积AUC=0.871,Q值0.801。结论: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与HPV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基波超声对37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进行检查,并进行超声造影。结果基波超声37例呈稍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其中4例(10.8%)病灶中心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低回声,血供丰富。超声造影提示动脉期37例(100%)高增强,其中7例(18.9%)可见特征性轮辐状增强。门脉期30例(81.1%)呈高增强,7例(18.9%)呈稍高或等增强。实质期20例(54.1%)呈高增强,17例(45.9%)呈等增强。结论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造影能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LSR)对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GISTLM)与结直肠癌肝转移(CRCL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2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GISTLM患者(GISTLM组)和48例CRCLM患者(CRCLM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EUS检查和血清ALT与AST检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比较两组CEUS定量参数、血清LSR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EUS定量参数、血清LSR单独或联合对GISTL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GISTLM组患者肝脏病灶囊性/囊实性成分、无回声/低回声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RCLM组(P<0.05)。GISTLM组患者CEUS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以及LSR显著高于CRCLM组(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CEUS定量参数结合血清LSR诊断GISTLM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P<0.05)。结论:CEUS定量参数结合血清LSR有助于提高GISTLM与CRCLM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真实客观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腺癌33例(73.3%)为主要的病理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上腹部不适、黄疸、消化道出血等。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超声内镜、CT及B超确诊率分别为91.1%(41/45),93.3%(42/45),82.2%(37/45),75.6%(34N5),68.9%(31/45)及26.7%(12/45)。本组45例均行开腹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姑息性手术,胃肠吻合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短路手术2例。根治术和姑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4.4%,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全组45例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节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胃十二指肠镜、ERCP以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根治性手术远期疗效较好;淋巴结转移和局部侵犯是肿瘤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于海波  韩雅玲  荆全民  刘海伟  张磊  霍勇  张岩 《生物磁学》2014,(9):1668-1670,1656
目的:评价多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辅助诊断价值,筛选有效的冠心病确诊和排除指标,初步确定优化的冠心病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419例冠心病患者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结果(包括静息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负荷核素心肌显像、16或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有≥50%的狭窄)为金标准,观察各种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多项无创辅助检查组合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敏感性56.02-87.43%,特异36.13-87.61%,阳性预测值58.83.97.16%,阴性预测值30.21.73.36%,非介入手段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组最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动态心电图联合冠脉CT成像组最高。结论:辅助检查组合可作为无创性诊断、评价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动态心电图可作为各级别医院冠心病筛查的基本及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患者尿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确诊为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个人情况,进入监护室以后的尿液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以及体液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分析上述数据与诊断泌尿系感染或者肺部感染之间关系。结果:我们回顾了400例患者,其中70例患者确诊为重症感染或者脓毒性休克,其中13例患者确诊为泌尿系感染(尿常规,白细胞〉10/高倍镜视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5%CI0.67-0.92)和65%(95%CI0.51—0.75);36例患者确诊为肺部感染,胸部X线检查诊断肺部感染的的敏感性和特畀性分别为57%(95%C10.45—0.69)和92%(95%C10.82-0.93)。结论:对于脓毒血症或者脓毒性休克的患者,胸部X线检查敏感性较低,这可能与肺部X线检查干扰因素较多,并且肺部感染发生到出现影像学变化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尿液分析敏感性较高,但是也可能由于尿液中上皮细胞的存在而干扰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中RAD51和BRCA1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癌灶及癌旁正常组织各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eription-PCR,R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RAD51、BRCA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RAD51、BRC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D51(33例,78.6%)、BRCA1(30例,71.4%)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RAD51(7例,16.7%)、BRCA1(18例,42.9%)高(P〈0.05);结直肠癌中RAD51mRNA(0.51±0.26)和BRCA1 mRNA(O.70±0.96)的值较两者在正常组织中mRNA(0.10±0.22)高(P〈0.01);两者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成明显正相关(蛋白:r=0.731,P〈0.01mRNA:r=0.572,P〈0.01)。结论BRCA1与RAD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BRCAl与RAD51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3例卵巢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恶性组40例与良性组43例,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恶性组分为转移亚组18例和未转移亚组22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各项超声造影指标水平和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比较转移亚组和未转移亚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能效。分析血清CA12-5、CEA及HE-4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及增强速率均高于良性组,而增强时间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7、0.96、0.93,高于超声造影技术单独检测或血清CA12-5、CEA及HE-4联合检测。转移亚组患者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未转移亚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较高,且联合检测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中c-erbB-2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c-erbB-2和E-cadherin(E-cad)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相关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中c-erbB-2和E-cad蛋白表达.结果表明:90例结直肠癌中c-erbB-2和E-cad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47/90)和46.7%(42/90).c-erbB-2高表达及E-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直肠癌中c-erbB-2表达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P〈0.05).c-erbB-2和E-cad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