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松配子体的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英 《植物研究》1985,5(1):113-126
红松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材质优良。我国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随着森林工业的发展,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迅速减少,人工更新日趋重要。在生产中采用种子育苗,因此对红松种子的发育规律应全面掌握,以便为种子园建立、良种选育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国内外有关报导,红松雌雄配子的形成、受精作用已有一定的研究[14、15],但这些研究只侧重在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故对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仍需深入研究,尤其是授粉后的雄配子体发育和精子进入颈卵器的过程,均未见详细报导。  相似文献   

2.
款冬的胚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全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T001-T003
系统报道了中藏药款冬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和胚胎的发育过程,药壁发育双子中型,绒毡层发育接近菊科中的“The Comos bipinnatus”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单株被,薄珠心,倒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胚囊发育4孢子型,接近五福花(Adoxa)型胚囊,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体融合类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紫菀型千里光变型。讨论了该种胚胎学特征的生态学及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等植物花器官的特异性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红雅  陈章良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93-400,F004
生殖过程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阶段,它不能仅被看作是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简单过程。实际上它包括雌雄配子体的发育、雄配子体与雌配子体的识别及相互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及相互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对于被子植物来说,还存在着双受精这样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因此,作为这一生理过程的主要执行器官,花器官的生长发育就格外受到生物学家们的重视。早期对于花器官的研究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4.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的高级优势类群,在世代交替中,孢子体占绝对优势,具有高度的器官分化和广泛的适应性。雌雄配子体都简化到只有几个细胞,寄生在孢子体上,得到严密的保护和充分的营养。在有性繁殖中有双受精现象,胚和胚乳都是受精后的产物。卵核受精后的合子发育成胚,受精后的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形成种子;膨大的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萌发后,幼小的胚逐渐发育为成长的孢子体。所以,合子是孢子体的第一个细胞。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结果表明,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和程序与前人结论相一致,但发现:1)尽管雌雄蕊同时形成,但在雌雄配子形成不同步的情况下,花粉和胚囊中的大量淀粉却能同时充实,并且同时成熟等待受精。2)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比小孢子母细胞迟0.7~0.8片展叶;雌配子体形成比雄配子体迟0.5~0.6片展叶。3)雌雄两性细胞发育特点不同,雄性是小孢子形成快而花粉粒发育慢,雌性是大孢子形成慢而胚囊发育快,为此在所用时间上,花粉粒发育约是小孢子形成的1.6倍,是胚囊发育的2.3倍,而大孢子形成约是胚囊发育的2.2倍,约是小孢子形成的1.4倍。  相似文献   

6.
知母雌雄配子体发生及胼胝质动态研究李师翁(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甘肃西峰745000)本文着重报告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雌雄配子体发生及胼胝质物质的动态。(-)雄配子体的发生及胼胝质动态压片和切片观察表明,小...  相似文献   

7.
正在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花粉管需要将两个不能自主移动的精子输送到雌配子体及胚囊中.只有不断地接受雌配子体释放的信号,花粉管才能在雌蕊中精确地进行导向性生长,从而完成受精过程.此外,雌雄配子体之间的识别与否也是生殖隔离的决定因素.雌配子体发出什么吸引信号引发花粉管的导向生长?花粉管感受这个信号的受体是什么?这是植物生殖生物学中重要且长期受到关注的两个  相似文献   

8.
花生雌雄两性细胞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表明 ,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和程序与前人结论相一致 ,但发现 :1 )尽管雌雄蕊同时形成 ,但在雌雄配子形成不同步的情况下 ,花粉和胚囊中的大量淀粉却能同时充实 ,并且同时成熟等待受精。 2 )大孢子母细胞形成比小孢子母细胞迟 0 .7~ 0 .8片展叶 ;雌配子体形成比雄配子体迟 0 .5~ 0 .6片展叶。 3)雌雄两性细胞发育特点不同 ,雄性是小孢子形成快而花粉粒发育慢 ,雌性是大孢子形成慢而胚囊发育快 ,为此在所用时间上 ,花粉粒发育约是小孢子形成的 1 .6倍 ,是胚囊发育的 2 .3倍 ,而大孢子形成约是胚囊发育的 2 .2倍 ,约是小孢子形成的 1 .4倍。  相似文献   

9.
无融合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贤 《生物学通报》1989,(12):14-15,4
在自然界,大多数高等生物的生活周期都有明显的配子体世代和孢子体世代交替的现象。孢子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雌雄配子受精融合,成为下一代孢子体的开始,这就是有性生殖,是生物最主要的生殖方式。但是,有些生物的生活周期绕过了这个重要过程,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直接从配子体或孢子体的一个或一群细胞发育为子代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融合生殖(apomixis),这是无融合生殖的广义概念。无融合生殖的狭义概念则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这种生殖方式在动、植物界都存在,但在植物界更为普遍,且类型较多。  相似文献   

10.
从1974年起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单倍体的遗传实验。实验材料采用自然生长的成熟裙带菜,经过几小时的阴干刺激后,放在海水里采集孢子,待抱子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后,将雌雄配子体逐个地分离出来单独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拉宾斯’、‘艳阳’、‘马哈利CDR-1’为材料,对其自花授粉坐果率进行统计分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拉宾斯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1)‘拉宾斯’自花授粉坐果率明显低于‘艳阳’和‘马哈利CDR-1’。(2) 拉宾斯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至成熟花粉的各发育阶段均观察到小孢子退化、花粉囊中的花粉干瘪、出现空腔。花粉成熟阶段部分花药绒毡层细胞不发生退化,花粉难以散出,造成雄性败育。(3)雌配子体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阶段出现大孢子发育不良或不能形成等异常发育雌配子体败育类型。(4)雄配子体在3月1日左右开始发育,3月14日左右趋近成熟;雌配子体则发育相对较晚,3月12日左右开始发育,3月25日左右趋近成熟。研究表明,‘拉宾斯’雌、雄配子体在其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异常使其不能正常受精并且雌雄配子体发育不同步,最终导致坐果量低下。  相似文献   

12.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过程.成功的受精依赖于配子体的正确发育以及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的相互识别.研究表明,雌配子体自身成员细胞间存在广泛的胞间通讯.这种通讯不仅影响不同细胞的发育进程,也决定细胞的发育命运,从而保证雌配子体的正常发育.此外,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存在胞间通讯,这种胞间通讯是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间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精确调控了雄配子体准确进入珠孔、在雌配子体内适时停止伸长、尖端破裂并在特定位置释放精细胞等过程.本文概述了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梳理胞间通讯的途径与信号,并展望了未来雌、雄配子体间及雌配子体成员细胞间通讯的研究方向与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花粉选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陵 《遗传》1990,12(5):39-42
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有许多关于影响花粉受精 能力的遗传研究报道亡“,。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玉米 中影响不正常分离的配子体因子、黑麦中的B染色体 和在种间杂交的回交过程中供体亲本基因型的消除 等,都是典型的配子体选择受精的例子,Ter- Avanesian (1947)在对陆地棉等的研究中发现,生长迅 速的花粉管产生的后代显然不同于未受到选择的花粉 管产生的后代;Lewis于50年代亦报道了在番茄中 的类似观察结果,表明配子体选择可能对抱子体世代 发生影响。Mulcahy (1979)明确提出了基因表达可能 在配子体阶段和抱子休阶段相互交错重叠的概念,并 指出对雄配子阶段的选择对于被子植物的进化和改变 植物的遗传结构具重要意义〔20,5110  相似文献   

14.
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一大类群,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植物。它的生活史中具有一个独立生活的配子体世代和一个独立生活的孢子体世代。配子体极小,其上发育着精子器、颈卵器。蕨类植物的精子具鞭毛,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通过水精子才能达到颈卵器与卵子结合受精。在自然界潮湿的环境中许多不同种的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生活在一起时,就有可能发生不同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出杂交后代的可能性。但杂交后代能否正常发育并存  相似文献   

15.
东北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Ⅱ.卷柏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卷柏科仅一属,在东北共记载有10种。卷柏属为异型孢子蕨类,配子体在其大小孢子壁内萌发,但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采到其配子体,室内培养也较困难,关于配子体的发育和受精的时间场所,至今不十分明确。Wetmore Morel等(1951)曾将卷柏属中的两个种即Selaginella pallescens(presl.)Spr.和S.flabellata Spr.的大孢子接种在培养基上,获得雌配子体,但文章中未涉及各发育阶段的细节,也没有附图和相片。Slagg(1932)做了卷柏属的一种、S.kraussiana(Kze.)A.Br.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Yuasa(1933)对S.involvense Spr.的精子形态有过报告,该种为本文研究的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同物异名,但对其雌雄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发育工作未见有过报导。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生殖讲座(二)──被子植物雄配子体的超微结构赵云云,田汝岭(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在被子植物花药的发育过程中,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小抱子(单核花粉粒),小抱子是雄配子体世代的开端,直至受精前是雄配子体世代的结束。从小抱子发育至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以棉花751为母本与鸡脚叶棉、乌干达棉、红叶棉、汉寿大桃、草棉等5个父本的混合花粉进行杂交。授粉后,观察了751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及其受精过程。切片观察表明在大小孢子的发生、发育与花蕾大小成正相关。大小孢子的发生在减数分裂前是不同步的。小孢子的发生早于大孢子发生1 ̄2个时期。减数分裂后它们的发育逐渐趋向同步。开花时达到同步成熟。用多父本的混合花粉授粉,其受精过程仍为单精入卵  相似文献   

18.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兴国  于晓敏  李玉花 《遗传》2005,27(4):677-685
自然界中大多数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 SI)显花植物表现为配子体SI。配子体SI植物虽然都具有其SI的功能而阻止自我受精,但它们采取的信号转导途径是不同的。目前关于配子体SI信号转导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茄科、玄参科、蔷薇科中以雌蕊S-RNase为基础的信号转导途径;另一是罂粟科中以花粉管胞质自由钙离子为第二信使的转导途径。文章就配子体SI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对17℃和24℃水温条件下受精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受精卵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南方鲇属于单精入卵、单精受精,在17℃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后约20 s精子进入卵子细胞质,受精后20 min左右卵子形成第2极体,并排出体外,受精后25 min左右雌雄原核形成,40~45 min雌雄原核开始接触并部分融合,50 min雌雄原核完全融合形成合子核.24℃条件下除了雌雄原核的形成和融合的时间早一些外,其他受精细胞学程序与17℃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拟南芥配子体发育相关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突变体(综述);基于S-核酸酶的自交不亲合的生化模型(综述);GEX3,在拟南芥雄配子体和卯细胞中表达,对于珠孔花粉管定向生长非常重要同时在胚胎早期发育中起作用;绒毡层降解阻滞对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脂肪代谢和基因调控很关键;拟南芥双受精涉及阻断卯细胞的多精受精而非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