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GU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L-8、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87%)明显高于对照组(67.64%)(P=0.00),血清IL-8和NF-κ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GU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奥美拉唑单药治疗,能促进Hp根除,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1例为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将同期收治的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立哌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为(51.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4.8)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阿立哌唑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剂量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埃索美啦唑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部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两组治疗患者的胃部烧灼感、上腹痛、嗳气及餐后饱胀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改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效果与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4)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30%高于对照组的64.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胃底气体评分及近端胃半排空时间排空率、近端胃容积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胃功能,促进胃排空,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症状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59例采用鼻渊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69%,P0.05),而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为(0.74±0.13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52±0.30分)(P0.05)。结论:鼻渊汤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感受,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ACI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L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0.18±2.21)分,而ALD评分为(57.42±3.66)分,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AC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 年10 月~2014年10月我院中医 门诊收治的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推拿及牵引疗 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止痉散加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的 临床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 70° 的比例(6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痉散加减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靶向药物所致皮疹患者80例,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金银花煎液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候积分(6.87±1.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29±2.74)分(P0.05),生活质量评分(3.15±0.5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6.42±1.20)分(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金银花湿热敷与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靶向药物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秋冬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儿单用蒙脱石散,1.5g/次,3次/d;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60例患儿先服用蒙脱石散,剂量同上,间隔2h后,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1袋/次,3次/d,疗程为3~7d或治愈为止;在此基础上,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退热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效果(包括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显效率为81.7%,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率为28.3%,总有效率为90.0%,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5);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组第3天大便次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1.88±0.88)次/d,对照组(3.28±1.80)次/d,t=5.395,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3.67±1.31)d,对照组(4.8±1.09)d,t=5.158,P0.05)],呕吐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2.9±0.99)d,对照组(4.02±1.34)d,t=4.894,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柴胡疏肝散治疗FD疗效显著,其机制与促胃动力有关。本研究通过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多潘立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改良夹尾刺激法制造FD大鼠模型,于造模同一天分别使用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水煎剂(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16 g/m L,0.32 g/m L和0.64 g/m L)、多潘立酮(0.30 mg/m L)进行灌胃,持续4周后,测定胃排空率,透射电镜观察胃窦ICCs超微结构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SCF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窦SC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c-Kit)阳性ICCs表达,以探讨柴胡疏肝散促胃动力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减低(p0.05),超微结构可见ICCs数目减少,体积变小,细胞器减少或变性,线粒体肿胀甚至空泡化,与周围细胞和神经纤维末梢之间的网络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及破坏,血清SCF含量显著减少(p0.05),胃窦SCF与c-Kit阳性ICCs荧光强度均减弱(均p0.05);(2)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多潘立酮组胃排空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ICCs超微结构较为正常完整,血清SCF含量显著升高(均p0.05),胃窦SCF与c-Kit阳性ICCs荧光强度均增强(均p0.05);(3)与多潘立酮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5),血清SCF含量显著升高(p0.05),胃窦SCF与c-Kit阳性ICCs荧光强度均增加(均p0.05);(4)柴胡疏肝散低、中、高剂量组组间比较,胃排空率、胃窦SCF与c-Kit阳性ICCs荧光强度的影响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各浓度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柴胡疏肝散促胃动力机制可能与上调SCF的表达,促进ICCs的增殖分化,改善ICCs超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建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79.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复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树栋 《蛇志》2017,(3):321-322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狼疮性肾炎患者5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环磷酞胺治疗,研究组应用吗替麦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胡玉海 《蛇志》2016,(4):428-429
目的分析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小儿心律失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MMSE总分为(26.78±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2.25±0.63)分(P0.05);实验组认知功能障碍率为37.50%,低于对照组的55.00%(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6.7±3.9)天,低于对照组的(9.6±4.5)天(P0.05),两组院内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石通颗粒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189例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单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3)和观察组(n=96),对照组给予肾石通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肾石通颗粒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肾绞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2%(87/96),高于对照组的77.42%(72/93);观察组结石排出率为67.79%(67/96),高于对照组的53.76%(50/93);观察组结石排出时间为(7.15±2.67)d,少于对照组的(10.47±3.23)d;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为16.67%(16/96),低于对照组32.26%(30/93);观察组VAS评分为(3.15±0.98)分,低于对照组的(4.37±1.25)分,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8%(14/96)、12.90%(12/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石通颗粒基础上加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可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石排出率、缩短结石排出时间和减少肾绞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诊治的1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5-羟色胺(5-H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9%(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TL、GAS水平、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P)、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活力(VT)、精神健康(MH)和总体健康(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HT及VI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其调节血清MTL、GAS、5-HT、VI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莪术汤联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肝癌介入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针刺太冲、足三里、内关及公孙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莪术汤进行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9例(63.3%),显效7例(23.3%),有效3例(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13例(43.3%),显效6例(20.0%),有效6例(20.0%),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柴胡莪术汤配合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Hp转阴率(81.1%)明显高于对照组(50.0%),治疗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不良反应发生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均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rvo-i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使用SIMV模式,观察组使用NANA模式,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O_2、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_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10)vs.(55.74±3.65) mmHg,(256.81±28.11) vs.(212.75±26.35) mmHg],PaCO_2明显比对照组低[(45.81±3.04)mmHg vs.(50.03±3.15)mmHg](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62%(44/47) vs. 74.47%(35/47)](P0.05)。两组气漏综合征、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2/47)vs21.28%(10/47)](P0.05)。结论:和SIMV机械通气模式比较,NAVA模式用于呼吸窘迫症患儿的效果更加显著,其有助于改善血气分析,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包括地西泮注射液以及口服苯巴比妥;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