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伟才 《蛇志》2004,16(1):76-77
蛇类在药用、食用及化工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市场需求量大,价值高.然而,我国野生蛇类资源已逐年减少,野生蛇的规格、质量也逐年下降,人类利用蛇类资源必须靠人工驯养繁殖,把野生变为家养,才能满足人类对蛇类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养蛇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弘  卢开和 《蛇志》2004,16(4):5-9
目的探讨广东省蛇类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策略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按各市县养殖场逐个进行实地考查,调查蛇类养殖场的分布、规模、面积、养殖技术和投资金额以及蛇的种类、数量、来源和贸易情况,分析蛇类养殖存在的问题和经营利用的可能性。并以表格的形式搜集各养蛇场的基础资料、近年来的养殖情况及意见和建议。结果3个养殖最成功的蛇场饲养的主要蛇种类有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乌梢蛇,目前已基本上解决了蛇类养殖的难题,掌握了蛇类冬眠和管理等关键技术,蛇类存栏量都达到10万条以上,存栏的个体都在第三代以上;养殖成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可观。结论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乌梢蛇是人工养殖成功的种类,提出发展我国蛇类产业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为蛇类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玉如  周正彦  李丕鹏 《蛇志》2010,22(2):104-107,192
目的为了有效保护江西的蛇类资源,对该地区蛇类的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需求进行了总结。方法根据有关报道和我们调查的野外资料从物种多样性、分布、受胁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江西现有蛇类64种,占中国蛇类的31.1%,其中特有种18种;井冈山脊蛇(Achalinus jingganggensi)(Zong and Ma ,1983)是江西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井冈山。有16种处于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状态,占江西蛇类种数的25%;近危蛇类5种,占江西蛇类的7.8%。江西境内的武夷山是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其次是井冈山和庐山等。结论江西有近1/3的蛇类处于受胁状态,主要是由于过度利用和栖息地遭破坏所致。由于相当部分县、市缺乏蛇类分布等信息,建议尽快对江西蛇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并建议建立特有珍稀蛇类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0,(1):84-8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蛇及蛇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大,且蛇的价格持续攀升(目前眼镜蛇300元/公斤,水律蛇360元/公斤),诱人的市场前景也刺激了养蛇业的蓬勃发展。人工养蛇不但有利于野生资源保护,也能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尤其当前国家对野生蛇类的驯养繁殖已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委托专家对蛇类产业进行调研,计划扶持和培养蛇类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蛇类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耀忠 《蛇志》2010,22(4):343-344,348
蛇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极其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蛇类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发展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蛇类资源保护管理存在着宣传缺乏、执法力度不够、法制不健全、管理艰难、开展驯养繁殖的科技攻关的合力欠缺等主要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宣传,加大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驯养繁殖的科技攻关,不断提高蛇类资源保护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曾伟才 《蛇志》2002,14(4):77-78
眼镜蛇 ,别名饭铲头 ,吹风蛇、万蛇、扁头风、白颈乌等。国内分布在安徽以南各省区 ,国外分布孟加拉、泰国、越南等国家。眼镜蛇适应能力强 ,生活在山林地带、平原、丘陵坟场、沟谷、石堆和阴暗处的杂物堆中 ,昼行性 ,喜在晴天活动 ,主要取食老鼠 ,是老鼠的天敌。  眼镜蛇全身是宝 ,蛇毒、蛇血、蛇胆、蛇皮都有广泛的用途。然而 ,目前我国野生资源有限 ,人类利用蛇类资源必须走驯养繁殖之路 ,变野生为家养 ,满足人们对蛇类资源的需求。  我场自 1 996年以来在室内模拟自然环境繁养眼镜蛇仔蛇 ,成活率逐年提高。现将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资源现状。方法 2014年7月22日~8月4日采用样线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展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记录蛇类动物14种,隶属1目3科12属,以游蛇科为主,占遇见蛇类物种总数的78.6%。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为江西省蛇类新纪录。调查过程中蛇的遇见率为0.88条/km,数量较多的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遇见率分别为0.31条/km、0.24条/km和0.11条/km。结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竹叶青蛇、山溪后棱蛇和黄链蛇等常见种的数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8.
眼镜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群英  郭天国  龚新国  龚雪嘉  郭德志  郭天昆  尹建生 《蛇志》2009,21(3):183-186,F0003
目的研究眼镜蛇的驯养繁殖技术。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宝贵的眼镜蛇类资源。方法在室外模拟野生眼镜蛇的生境.在室内以散养、箱养相结合.配备科研人员及各种先进设施;在驯养过程中观察眼镜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驯养管理技术、经验及疾病防治。结果解决了眼镜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难题.如眼镜蛇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的防治、异地杂交提高眼镜蛇的质量及产量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大规模展开人工驯养繁殖眼镜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宗于安 《蛇志》1999,11(3):55-56
蛇是有多种经济用途的野生动物,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捕捉野生蛇类受到资源的限制,驯养蛇类已成为快速致富的重要途径。蛇类驯养成功的关键在于蛇园的拟态程度。目前我国多采用蛇房与蛇园分离的结构,这种结构虽然便于蛇类捕捉,但增加了投资,且与野生蛇类的生境结构有较大差别,不利于蛇的驯养。我们设计蛇房假山一体化结构的蛇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1 蛇房假山一体化结构  蛇房假山一体化是将蛇房与假山建在一起。蛇房建在园内蛇的活动区,内部建造成蛇窝供蛇避暑、冬眠、休息及藏身。蛇房的外围堆垫土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现状,探讨保护区蛇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策。方法采用访问调查和野外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5科45种,占中国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22.0%,占广东省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46.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82.2%。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蚺双带亚种(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以及舟山眼镜蛇(Najaatr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灰鼠蛇(Ptyas korros)和滑鼠蛇(Ptyas mucosus)等15种重要经济蛇类。结论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但长期过度猎捕和栖息地遭破坏导致保护区一些蛇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加强保护。本文针对保护区蛇类保护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