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梧桐科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梧桐科植物全世界有60属约1546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可分布至温带地区,由于梧桐科是多型的科,科的范围较大,对有些属是否应隶属于该科,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很不一致。本文基本上按照J.Hutchinson系统和参考有关文献对一些属的分类位置作了调整,把梧桐科分为12族,根据A.Takhtajan的世界植物区系区划的原则,将梧桐植物在世界上的分布区,划分为6区8亚区23地区,并指出各属在中国各省区的地理分布,现在中国梧桐科植物连引种栽培的在内共有25属99种7变种,其中野生的有18属85种7变种,引种栽培的有8属14种,对梧桐科植物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续前文[1-2],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宜溧山地的部分江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共计有10种1亚种1变种,隶属10个科11个属,其中有新记录属1个。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3.
结合<江苏植物志>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本文继前文[1]续报分布于连云港和徐州等地的江苏新记录的属和种,其中,新记录种共计7种2变种、新记录属1属,隶属于7科.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以及外来种类的潜在危险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4.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北京山区共有高等植物1166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122科、503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62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7属、7种;双子叶植物88科、371属、863种(变种);单子叶植物14科、99属、234种(变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维管束植物一方面集中于菊科、蔷薇科等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同时又向少种科、单种科分散。在北京山区共调查到1个单种科,6个单属科。本区分布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共72个,其中单种属有31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有全国植物科的15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的属为主,其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5.34%;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共计60属,占总属12.6%,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11属,占总属数的2.31%,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6.
湖南的新记录植物(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导了湖南植物分布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14个,新记录变种1个.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风水林植物组成及分布区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标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市12个行政区的风水林分布数量以及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62座风水林,其中,阳宅风水林有153座,数量最多(占风水林总数的94.44%);在12个行政区域中,从化市的风水林数量最多(78座).广州市风水林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40科397属732种(变种),包含蕨类植物18科30属55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9科364属673种(变种);其中22种为广州新记录植物.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温带成分的影响,其中热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70科、289属和304种,温带分布型科、属和种的数量分别为17科、41属和2种;虽然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仅2属,但在种水平上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种207种,其中华南特有分布型70种,分别占广州市风水林种子植物总种数的31.11%和10.51%.另外,广州市风水林共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广州市风水林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紫草科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黄土高原紫草科植物23属51种7变种的名称,分布,生境和用途。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地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兰科在横断山地区是维管束植物中的大科之一,共有91属,363种及9变种。 4属为我国特有属,其中1属为本地区所特有;155种及9变种为我国特有种。 其中69种及5变种为本地区所 特有。本文对属、种进行了分析,并对全部种的分布格局作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本地区兰科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本文从兰科植物属、种的分布提出了四川峨眉山是东亚植物区中划分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的一个重要的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的外来植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外来植物的实地调查,对该地区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危害程度、引入途径以及与邻近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外来植物53种,隶属45属22科,约占该地区本地植物种类总数的4%,多为来源于热带美洲(77.4%)的草本植物(77.4%),这些外来植物大部分是通过人类活动有意(47.2%)或无意(35.8%)引入;主要分布在植被破坏严重的低海拔山坡、林缘、林隙和田间,有的外来植物在植被破坏较少的森林中以及在较高海拔也有分布;在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岛屿及沿海地区相对内陆地区似乎更易被外来种入侵,而且一个地区外来种总数及其占本地种比例与对外贸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海宁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2):2580-2582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5种、2变种植物,它们分属于6科、7属,分别为:菊科的同花母菊、石竹科的须弥孩儿参和无毛漆姑草、禾本科的蒙古穗三毛(变种)、十字花科的毛葶苈、蓼科的狭叶圆穗蓼(变种)和败酱科的小花缬草。  相似文献   

12.
大历山植物区系分析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大历山有维管束植物1151种(包括变种、栽培种),隶属579属154科,其中蕨类植物28科56属103种;裸子植物5科6属8种;被子植物121科517属1040种。本文主要分析大历山植物区系特征及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端, 省下辖区划分复杂而繁多, 植被可分为3大区域: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本名录主要参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1版)》《东北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表》《黑龙江省植物志》《黑龙江省树木志》《东北植物分布图集》《东北草本植物志》等著作、近年来发表的论文和来自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I)、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NEAU)、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的标本资料以及最近发表的文献资料。由于“无分布”比“有分布”的信息相对较难确定, 我们在整理数据时, 轻易不删除重要著作中已经有收录的物种, 除非有较可信的证据, 这可能使得本数据集的物种数量稍偏多。本名录中物种分布精确到县级, 共收录黑龙江省野生维管植物132科651属2,276种(亚种、变种), 有凭证标本的本土植物2,122种(亚种、变种), 广泛入侵的44种, 无凭证标本但是有较可靠资料的154种。其中石松类2科6属17种, 蕨类植物16科34属81种, 裸子植物3科6属20种, 被子植物111科605属2,158种。收录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科25属39种。黑龙江野生维管植物中, 菊科(67属258种)、禾本科(61属187种)、莎草科(14属174种)、毛茛科(18属124种)和蔷薇科(24属112种)所含种数较多。统计发现, 黑龙江省物种县域分布差异较大, 131个县级行政单位中, 物种数超过1,000的约占1/6, 且县级分布数据严重不均衡。本名录中, 省级名录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县级分布数据质量还需要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维管植物编目对于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作为中国首都, 尽管编目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得以开展, 但近30年来没有进行系统更新。现有数据零散、不系统, 相关编目进展甚至已经落后于周边地区。本文在《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实际野外调查, 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对现有编目数据进行查漏补缺(补充新分类群、新记录)、修订名称(基于新分类修订成果)、更新分类系统(采用基于分子数据的新分类系统), 并添加物种等级、分布状态、生长状态、室内/室外、分布区、了解程度及保护状况等相关信息, 最终完成北京维管植物编目和分布数据集(分为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两个表单, 其中外来植物主要基于志书和文献记载)。截至2021年12月31日, 该数据集共有数据2,883条(本土1,680条, 外来1,203条), 其中包含北京本土野生维管植物134科611属1,597个类群(1,440种3天然杂交种46亚种97变种11变型), 与《北京植物志(1992年修订版)》相比增加3科26属173种4亚种28变种11变型,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的有16种(一级仅1种), 列入《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08)》的有90种3亚种4变种; 收录外来维管植物137科581属1,184个类群(含992种及其他种下等级), 其中栽培植物854种19杂交种15亚种29变种2变型87栽培品种38栽培群, 逸生植物132种1亚种, 归化植物77种2变种, 入侵植物27种。编目数据显示, 北京本土野生维管植物多样性整体上并不高, 主要以广泛分布的常见种为主, 特有种、狭域种以及珍稀濒危种数量不多; 同时, 北京存在大量的外来植物(许多种类在《北京植物志》各版中已经收录), 这些植物也是北京维管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现有数据尚不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C4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殷立娟  李美荣 《生态学报》1997,17(4):350-363
通过调查记录了中国533种40变种和3亚种具有C4光合作用的植物和8种C3-C4中间植物。它们隶属于160属24科,其中46属97种、8变种和1亚种隶属于双子叶植物,114属436种、32变 2亚种隶属于单子叶植物。C4植物主要属于禾本科(96属324种,32变种和2亚种),莎草科(14属108种),藜科(13属37种,7变种和1亚种)和苋科(3属16种1亚种)。根据中国的温度气候(寒温带,冷温带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区与城区植物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韶华  肖雁青  林大影  袁秀  崔国发   《广西植物》2007,27(3):487-492
通过典型抽样法对北京山区与城区植物物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山区有植物种1283种,隶属于127科,538属,北京城区(五环内)共有维管束植物99科,307属,536种。含25种以上的科的数量在北京山区和城区都比较少,含5种以下的科的数量在北京山区和城区都比较多,而城区只含有1种植物的科要比山区多一些。植物种在属上的分布与其在科上的分布相似。城区植物中乔木、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的比例相差不大,而在山区,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极为明显,也是山区和城区植物种数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属级水平上,植物区系中温带成分在北京山区和城区均占有绝对优势,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区植物的热带成分明显高于山区,而温带成分的比例则要稍低于山区。山区和城区共有植物有329种,隶属于72科,201属。主要集中在菊科、禾本科、蔷薇科等世界性大科中。  相似文献   

17.
西沙群岛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沙群岛主要的植被类型是常绿珊瑚岛林、灌木林或滨海植被。本区有植物89科224属340种,其中大型真菌6科11属22种,地衣1种,蕨类4科4属5种,被子植物78科208属312种。根据其经济用途,划分为10个类型,主要资源植物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西沙群岛的植物区系与海南岛十分相似,属、种的相似性指标分别为98.46%和94.09%。泛热带分布的属是本区系中最大的部分,占总属数的70.00%。最后对西沙群岛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植物标本信息,从植物标本与物种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对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维管植物标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馆馆藏标本统计时已录入696298号、716469份腊叶标本,分别隶属于354科5813属4870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其中包括蕨类植物59科253属210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裸子植物11科64属 557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被子植物284科5496属46045种(包含亚种、变种及变型)。标本分别采自中国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以及其它107个国家或地区(98个国家,9个地区或岛屿);国内标本采自广东省的最多,国外标本采自美国的最多。其中模式标本6351号,隶属于194科938属4373种。还对标本馆今后的采集工作提出了建议。这些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南北区系成分存在差异,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五加科的植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属、种及地史文献资料三方面对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包括15属56种及13变种。2.从起源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热带起源为主,热带属占66.7%(10属),温带属占33.3%(5属),而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从种的分布区式样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温带分布型为主,温带分布型的物种占全科种数的88.4%(61种),这一统计结果与属的统计结果(66.7%的属系热带属)形成很大的反差,其原因在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上的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源于赤道热带,在板块位移过程中,随着高黎贡山的北移,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隆升,五加科这一起源于热带的古老木本植物,因不适于比赤道带冷得多的气候环境而先后被淘汰,部分属种则在新的环境中经过适应、演化和重新分化,除个别热带属的北缘种在高黎贡山北端独龙江河谷中幸存下来(如树参属Dendropanax)以外,其余新分化出来的植物则是温带性的(如常春木属Merrilliopanax),因此,现在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中,热带起源的属多于温带属,但温带种大大多于热带种。所有这些成分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成分(15种)和中国特有的成分(43种)构成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这些成分标志着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东亚温带性质。4.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特有现象突出。一方面表现在种类丰富,计有中国特有类群22种和变种,云南特有类群12种和变种,高黎贡山特有类群9种,另一方面表现在特有类群的丰富度与纬度成正比,就高黎贡山特有种来说,北段(贡山)的特有类群(8种和变种)远远多于南段的腾冲(仅1种)。5.由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生物区系的影响,部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从滇东南或滇南至高黎贡山的一些连续分布区被间断为滇西北与滇东南的对角分布式样(如少毛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