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水鳖科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鳖科植物(包括6属13种)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作了系统描述。根据种皮细胞形态、外种皮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的特点将水鳖科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划分为3种类型,即海菜花型(海菜花属)、水鳖型(水鳖属)和苦草型(苦草属、水筛属、虾子草属和黑藻属),并作出了分属检索表。本文结果表明,种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该科族、属以及属内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对探讨属间关系和该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亦具有重要的价值。种皮微形态特征支持Hutchinson(1959)和Eckhardt(1964)将海菜花属和水鳖属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族处理的观点。苦草属、水筛属和虾子草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高度相似性表明它们间有密切的联系,不支持将它们置于不同亚科和族的分类处理。黑藻属虽与上述3属近缘,但其外种皮特征则较为独特,因此与水筛属放在不同族中更为合理。本文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水鳖科与茨藻科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广东广西淡水水鳖科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佐成  王徽勤  孙祥钟   《广西植物》1986,(4):277-284
广东、广西的淡水水鳖科植物有苦草属、软骨草属、黑藻属、水筛属和水车前属,计有12种1变种。在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上,它们属于热带亚洲成分,其垂直分布海拔高度为4—1200米。  相似文献   

3.
孙坤  陈家宽 《植物学报》1998,15(1):63-67
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鳖科6属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各属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及表皮细胞形态,径向壁和横向壁凸出与否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属间分类的依据之一。从果皮微形态特征来看,水鳖属和海菜花属差异很大,支持将它们分别作为不同的族处理的观点,而水筛属和苦草属则较为近缘。果皮微形态下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和泽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明显凸出等方面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水鳖科与泽泻目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鳖科( Hydrocharitaceae )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水鳖科6属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各属植物在果皮表面纹饰及表皮细胞形态,径向壁和横向壁凸出与否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属间分类的依据之一。从果皮微形态特征来看,水鳖属和海菜花属差异很大,支持将它们分别作为不同的族处理的观点,而水筛属和苦草属则较为近缘。果皮微形态下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和泽泻科植物在果皮表面细胞形态,径向壁明显凸出等方面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水鳖科与泽泻目近缘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地国产水鳖科6属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各属植物在果皮面纹饰及表皮细胞形态,径向壁和横向凸出与否等特征上存在差异,可以作为属间分类的依据之一.从果皮微形态特征来看,水鳖属和海菜花属差异很大,支持将它们分别作为不同的族处理的观点,而水筛属和苦草属则较为近缘。果皮微形态下的观察结果表明水鳖科和泽泻科植物在果皮表现细胞形态,径向壁明显凸出等方面十分相似,因而支持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华南地区淡水水鳖科植物的生活条件、水生生态的适应特点,研究了该科植物水白菜、水菜花、水筛、黑藻、苦草、大苦草、软骨草等植物所组成群落的群落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华南地区淡水水鳖科植物的生活条件,水生生态的适应特点,研究了该科植物水白菜,水菜花、水筛、黑藻,苦草,大苦草,软骨草等植物所组成群落的群落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几种水生植物种子萌发的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种常见水生植物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聚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鳖科植物种子萌发对聚集的响应多为正效应: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出水水菜花(O.emersa)、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水鳖(Hydrocharis dubia)和无尾水筛(Blyxa aubertii)种子聚集后其最终萌发率显著提高;苦草(V.na-tans)和刺苦草(V.spinulosa)种子聚集后最终萌发率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但是其萌发速率得到显著提高。种子聚集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水麦冬(Triglochin palustre)的种子萌发无显著作用。水生植物的种子聚集萌发特性可能与其繁殖策略有关。水鳖科植物多进行有性繁殖或者有性繁殖比例较大,其种子也由于粘性物质的包裹为聚集分布,在野外聚集萌发的大量植株形成一个单一物种的斑块,这有利于迅速占领新生境。而穗花狐尾藻、穿叶眼子菜和水麦冬种群维持和扩张基本依靠克隆繁殖。  相似文献   

9.
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苦草是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属(Vallisneria)沉水草本植物,无直立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常被称为扁担草、蓼萍草、水韭菜、面条草、扁子草和鸭舌条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属植物有6~10种〔1,2〕,我国的苦草属植物依《中国植物志》第8卷有3种——苦草(V.natansHara)、刺苦草(V.spinulosa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Makino),而没有V.spiralisL.,VasiaticaMiki和V.giganteaGraebner等种〔1〕。本文苦草属植物的命名以《中国植物志》第8卷为准,引用文献一般尊重原作者的意见。下文中,无具体说明,苦草均为苦草属植物的通…  相似文献   

10.
水鳖科植物花和花序的形态学及发育的基本式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 ,结合实体解剖和扫描电镜观察 ,对国产水鳖科植物花和花序的分化式样及花部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水鳖科植物的花部发育的基本式样 ,结果表明 ,在花部是三基数的植物中 ,如水筛属 (Blyxa)、水车前属 (Ottelia)等 ,花器官原基以轮状 ,向心发育 ,辐射对称的方式发生 ,后一轮倾向于与前一轮相交替 ;在花部非三基数的植物中 ,如虾子草属 (Nechamandra) ,苦草属 (Vallisneria)等 ,由于部分花器官缺失 ,花器官原基呈不规则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浙江金华北山石生藓类分布与环境关系的排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浙江金华北山石生环境30个样点167个样方,共记录86种,其中,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 rachythec iaceae)、羽藓科(Thu id 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为4个大科,含的种数分别为11、11、10和8种。含种数较多的属为真藓属(Bryum)、凤尾藓属(F issidens)和青藓属(Brachythecium),分别含有7、7和6种。对86种藓类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金华北山石生藓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海拔决定藓类植被的类型,进而影响光照、岩表温度和水分条件。石面光洁度对石生藓类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石面坡度与其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专题调查,共采集到蝴蝶标本1050号,初步鉴定出134种,结合文献资料记载,共记录了153种,隶属于10科85属。蛱蝶科为优势科,计30属(占35.29%)61种(39.87%)。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为主,计79种(51.63%),广布种60种(39.22%),而古北界种类仅14种(9.15%)。蝶类呈4个垂直带分布,但主要(88.01%)分布于海拔1100 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多数蝴蝶适应范围比较窄,仅分布于某一垂直带内。在科级水平上,粉蝶科、眼蝶科和蛱蝶科中具多带种较多,是当地广布类群。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鑫  胡红英  吕昭智 《生态学报》2013,33(17):5329-5338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查旦乡位于三江源腹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兽类和鸟类本地资源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该区域夏季兽类与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到大中型兽类9种,隶属于5目5科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种。西藏野驴、藏原羚在区内为优势种,分别占兽类个体总数的45.5%和21.6%;鸟类11目26科44属5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鸟类中雀形目为优势种,占鸟类个体总数的81.0%。样区内兽类与鸟类物种数在不同海拔间存在显著差异(兽类:P<0.001;鸟类:P<0.001),兽类的垂直分布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在海拔4800~4849 m段生物多样性水平最高;鸟类垂直分布格局符合向左偏移的“中峰模式”, 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本次研究掌握了查旦乡样区内夏季鸟兽组成情况,丰富了三江源保护区和唐古拉山脉的鸟兽资料,同时为相对较小尺度下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天目山不同海拔(480、580、700和800 m)的毛竹伐除区森林植被为对象,基于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2017—2020年各海拔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2017年所有样地木本植物有515株,隶属于27科43属50种。3 年间增加14科23属30种,个体数量增加116.9%,新增物种主要有毛竹、紫珠、山胡椒、山鸡椒、构树等,主要分布在海拔580和700 m处。2017和2020年海拔580、700和800 m的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树种不变,分别为杉木、臭椿和枫香树,而海拔480 m群落重要值最大的树种由杉木变为油茶。各海拔群落径阶分布变化明显。海拔480 m群落径阶分布由倒“J”型发展为单峰左偏态,海拔700 m群落径阶结构由倒“J”型发展为指数型,海拔800 m群落径级分布呈正态分布,峰值由24 cm移到30 cm。3年间各植物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提高,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群落β多样性随海拔升高、海拔间距的增加而增大。2020年新增物种为群落天然更新提供了充足的幼苗幼树,但仍未演替到亚热带顶极群落。  相似文献   

16.
系统收集了我国125个地区的藓类植物区系资料,统计了种和属在这些地区的分布频度。以藓类种数超过100的73个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科所含的种数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和模糊均值聚类基础上的主坐标排序,对我国藓类植物区系的区域分化特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分布频度增加,种和属数均呈指数式下降,绝大部分的种和属仅在极少数地区有记录。根据藓类植物的区系组成,73个地区可分成5组:第1组涉及华东、华中和西南的12个地区;第2组包括西北、华北为主的16个地区;第3组为人为干扰强烈的长三角等15个地区;第4组包括以华南为主的热带、南亚热带区域的19个山地;第5组包括西北、东北和西南的11个温带或高海拔山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藓类区系报道在种类鉴定中可能存在比较普遍的误定现象,从而造成绝大部分种类局限于狭窄地理区域的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