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的潘瑞炽、董愚得编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植物生理学》上册,内容全面,概念明确,既系统而又有重点,并反应了新的成就。例如植物水分代谢,首先论述的是水分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然后重点阐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散失和运输的机理,最后是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这样既重点突出,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关于水分自发移动的方向,简明扼要,浅显易懂地讲明了水势这一慨念,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了照顾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讲授中学生物学的要求,没有牵涉高等数学运算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部蒙语文《植物生理学》教材问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斯琴巴特尔副教授编写的我国第一部蒙语文《植物生理学》教材于1998年7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此书的出版问世填补了我国没有高校蒙语文植物生理学教材的空白。全书分10章,共362000字。采用我国统编教材的从物质代谢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教材体系,吸收了我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先生的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理论等一系列国内外植物生理学新理论和新进展,使教材具备了我国90年代同类汉语文教材的水平。蒙语文《植物生理学》教材的出版,标志着我国蒙语文植物生理学教学体系走向成熟,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关于植物细胞水势的计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水分代谢”一章中,水势是很重要的概念。往往是学生已经理解了概念的内容,但在计算植物细胞的水势和压力势等问题时,依然会有些迷茫,下面通过分析和几个问题的计算,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势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可见水往低处流。可是,在植物生理学上,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是用“水往高处流”的观点来描述水分运动的。一、沿革植物体与其环境的水分关系问题的基础是细胞与其环境的水分关系问题。细胞水分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是渗透原理。这个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压力概念体系和势能概念体系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植物体的水分代谢作者从介绍季米里亚捷夫的经典论述来开始本章的叙述。季米里亚捷夫揭露了矿质营养与水一起被动地机械地吸入植物体这种概念的错误;指出叶子在其功能上具有辩证的矛盾,植物在生存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体内的水分状态与传输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传输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调控的基础.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植物需要通过对体内水分状态的适当调整来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由于蒸发通量、压力室、高压流速仪、热脉冲等传统检测方法往往会对植株造成破坏和损伤,因此难以准确反映和定量描述植物体内水分传输的真实过程.核磁共振技术(NMR)由于其无损、非侵入的特点,在植物水分分布和传输相关研究中日益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NMR在检测植物体内水分分布、传输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分析了目前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指出NMR技术将来可能在植物水分生理、植物与环境互作以及水分代谢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户外便携式、开放式检测仪器是NMR技术在SPAC研究领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年选用薛应龙先生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作为我们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材。此教材各方面兼顾,有些实验方法较新,概念、操作过程清楚,与我们以往所用的教材相比,实为一本难得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好教材。但第二章水分生理实验中“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水势”这一命题,我们认为还有可商榷之处。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的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渗透势(ψ_s),压力势(ψ_p)和衬质势(ψ_m)三种组分组成:ψ_w=ψ_s+ψ_p+ψ_m  相似文献   

8.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亚明  傅华  张荣  万长贵 《生态学报》2004,24(5):1040-1047
对根 -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背景 (概念、发现及证据 )、普遍性与再分配的水量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对相邻植物利用水分、根际活动、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根系可塑性发育的促进效应 )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对水分再分配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883-188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全面反映我国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及国外有关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性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主要刊登有关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地区的旱农耕作与栽培、土壤营养与植物水分、农业节水、资源开发利用、旱区生态建设、植物抗逆生理、干旱类型与对策及国外旱农动态等内容.以旱作农业为重点,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灌溉农业的发展;应用科学研究与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并重是本刊的主要特色.适合广大从事旱农研究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生…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耐旱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有积极的影响,在改善植物水分代谢和提高植物耐旱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MF与植物水分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从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水力导度、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说明AMF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从4个方面介绍了AMF提高植物耐旱性的机理:1)菌丝网络增加植物根系吸收范围;2)增强植物保水能力和抗氧化能力;3)稳定和改善土壤团聚体;4)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并提出今后研究需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综述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植物活性氧代谢的研究及水分胁迫下活性氧与植物抗旱性(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着重叙述水分胁迫响应中植物脱毒酶和抗氧化物的功能和机制;并对植物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下植物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综述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植物活性氧代谢的研究及水分胁迫下活性氧与植物抗旱性(抗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着重叙述水分胁迫响应中植物脱毒酶和抗氧化物的功能和机制;并对植物抗氧化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植物干旱胁迫下水分代谢、碳饥饿与死亡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蕾  李吉跃 《生态学报》2013,33(18):5477-548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众多环境因子共同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水量下降等问题频繁出现。目前气象学家一致预测未来环境变暖会使干旱更加频繁剧烈,这一环境改变使植物死亡更加严重。植物在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胁迫条件下,体内水分代谢与碳代谢会发生失衡现象: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降低,带来生长降低;为维持植物新陈代谢,植物呼吸作用必然下调。在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储存发生失衡现象,这种失衡使植物陷入碳饥饿现象。另外,由于水分失衡而出现的木质部栓塞和空穴会进一步加剧水分运输障碍,而修复空穴则需要大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这使植物陷入两难选择。总结了植物干旱胁迫下,碳饥饿与水分代谢、植物死亡关系的相关研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的植物死亡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植物学报》2014,(5):602
《植物学报》(CN 11-5705/Q,ISSN 1674-3466)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为基本定位,以涵盖植物科学各领  相似文献   

15.
正《植物学报》(CN 11-5705/Q,ISSN 1674-3466)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为基本定位,以涵盖植物科学各领  相似文献   

16.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20a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使得对植物与水分关系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介绍稳定同位素性碳、氢、氧同位素在研究植物水分关系中的应用及进展,以期能为国内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由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并不发生同位素分馏,对木质部水分同位素分析有助于对植物利用水分来源,生态系统中植物对水分的竞争和利用策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碳同位素作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间接指标,在不同水分梯度环境中,及植物不同代谢产物与水分关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位素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随着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使用,植物与水分关系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报道植物科学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广西植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广西植物》2018,(10):1411-1411
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报道植物科学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广西植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植物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植物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9.
水势概念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势是“植物的水分代谢”一章最基本的概念,也是最难理解和弄清楚的内容。只有充分理解了水势的概念,这一章的其余内容和其他章节中的相关内容都可迎刃而解。理解这一概念涉及到许多物理化学的知识,而多数生命科学学院的  相似文献   

20.
载于Nature,185,435(1960)的这篇文章的题目是Water Relationships of Plant in Arid and Semi Arid Conditions,作者是F.L.Milthorpe。现将其中关于水的势术语部分摘译于下: 为了明智地求算植物水分关系诸问题的数值并消除普遍混乱起见,土壤-植物-大气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水分状态必须用等价的术语来表达。合乎逻辑的术语是热力学的术语,会议参加者一致同意今后采用能量术语和单位。应该用水势(土壤体系或植物体系中的水分和一个大气压下纯自由水分之间的自由能的差额)来表示通常与土壤总水分亏缺和扩散庄亏缺或吸水压相联系的量。水势为三个组份所决定:(1)渗透势,它考虑土壤溶液中或植物液汁中的全部溶解物质,通常叫做渗透压;(2)压力势,它与体系的总压力差相联系,就是说与张力计(tensiometer)水中的压力和毗连的土壤中水的压力之间的差值相联系,或者与植物细胞的膨压相联系;(3)衬质势,它取决于固体衬质及衬质的保水力量,它曾经与先前叫做土壤吸力(soil suction)或水分张力(moisture tension)的术语相联系,但在植物体系中它通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