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关于植物雄性不育花粉败育过程,Leser等(1972)已有评述,认为花粉败育的形式和时期是多种多样的。随植物不同而异。并已知败育时期受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制约。wilson(1968)曾报道了具有 T·timopheevi 细胞  相似文献   

2.
两份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 对其进行育性鉴定, 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 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 同时, 以具有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为母本, 育性完全恢复的测交F1植株为父本进行反交, 对其反交的F1及F2进行育性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份不育材料不育株的花药内无花粉或含少量畸形花粉, 败育彻底, 花粉败育表现为典败型。不育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下稳定遗传, 属可遗传的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3.
植物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模式王山荭,杨丽,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植物雄性不育是由于遗传、环境或理化因素引起的雄性器官退化、发育不良或花粉败育而不能行使正常生殖功能的现象。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即...  相似文献   

4.
水稻亚种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种类型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雌性败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杂种小穗败育的原因有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其中胚囊败育而丧失受精能力是引起低结实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雌雄性细胞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屏障。  相似文献   

5.
引言柑桔种子具有多胚的特性,因其有性胚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多数败育,播种所得植株大多数由无性胚发育而成,能保持母本植株的特性,所以,大面积发展柑桔可以进行实生播种而保存品种固有特性,这也是栽培柑桔与一般果树的特异之处。生产上的需要,促使人们对柑桔种子质量的重视,开展有关柑桔种子生活力的保持与测定等一系列种子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花斑枝条的紫茉莉会产生绿色、白色花斑三种植株? 答紫茉莉的花斑枝条是因含叶绿素的正常质体(叶绿体)和不含叶绿素的败育质体在枝条的细胞间分布不匀造成的.叶绿体位于细胞质中,它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花斑枝条的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因而表现绿色;白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败育的叶绿体,因而表现白色;白绿组织交界区域的某些细胞中,则同时含有正常叶绿体的败育叶绿体. 花斑枝条上的杂种能出现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植株,是由于接受花粉的花在花斑枝条上着生的位置不同造成的.位于绿色部分的花,卵细胞质里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其杂种必然是绿色的植株;位于白色部分的花,卵细胞质里只含败育叶绿体,其杂种一定是白色的植株;位于白绿交界位置的花,它的卵细胞质中既有正常叶绿体又有败育叶绿体,所以受精卵细胞质里同  相似文献   

7.
罗汉果近交后代发生明显衰退,花和果变小甚至畸形,种子活力降低,品种间衰退速度不同;杂交F_1后代果实形状、大小、颜色、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和雌花柱头生长方式产生严重分离变异,其中果实大小、总苷含量、甜苷Ⅴ含量表现出明显杂种优势;雄性败育系的花粉败育是由遗传决定的,其败育性可通过杂交传递给雌性系产生无籽果实;F17芽变枝条所得雌雄同花两性突变属于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8.
大白菜雄性败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_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_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169A和核雄性不育两用系88-3的细胞形态解剖学观 察表明,两个不育系在开花时雄性细胞均表现100%的败育,花药的表皮细胞均具有生活力,但败育形式、时期、特点各异。169A败育发生于孢原细胞前后,以孢原细胞退化,或转变成薄壁细胞为主要特点。88-3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四分体前后(约占80%),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小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败育的主要形式,但败育特点均是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的解体或凝集成一团。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植株因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常产生败育的胚囊和花粉;又因柑桔属植物具有单性结实的能力,因而人工培育三倍体植株已成为获得无核柑桔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柑桔属植物中,获得三倍体主要有三条途径:(1)通过胚乳离休培养诱导三倍体植株;(2)四倍体品种同二倍体品种杂交,获得三倍体;  相似文献   

11.
荔枝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荔枝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之一,福建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广东,列居全国第二,在果树业中占有重要位置。福建龙溪地区的主栽品种中,根据种子的发育状况,可分为三个类型:(1)正常大核型,其胚胎发育正常,成熟果实一般具有发育完好的种子,即大核。代表品种如乌叶、早红等;(2)败育型,其胚胎发育受阻,成熟果实种子败育,即所谓焦核。代表品种如绿荷包;(3)部分败育型,同一棵树或同一果穗所结的果实,其胚胎发育部分正常、部分败育。因此,成熟果实既有正常的大核果,又有一定比例的焦核果。代表品种如兰竹。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育系的不育机理至今尚未搞清。本工作对红莲型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蛋白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其不育机理奠定基础。分别在不育系(A)、保持系(B)、杂种一代(F1)和恢复系(R)的花粉母细胞单核、二核及三核四分体时期取花药,匀浆、反复离心制备上清液、定量后,做不连续Bis-Acr凝胶电泳、染色,观察其蛋白电泳条带的变化。结果见Fig.1&2和Tab.1:大多数主要的、表达量大的蛋白质在二核期前后(花粉败育时期),没有明显变化,这些蛋白与败育无关。条带X、XI随着小孢子发育过程出现变化,但它们在A、B、F1和R中的表达行为变化一致,也与败育无关。条带Ⅰ、Ⅱ在不育系中不表达,条带Ⅲ为不育系所特有,条带Ⅳ在单核期以后出现,条带Ⅶ在二核期受到抑制,它们均可能与育性有关。A、F1中均有条带Ⅴ表达,说明该编码基因是由不育系遗传到F1中的,它与育性无关;而R、F1系中均有条带Ⅵ、Ⅷ表达,该编码基因可能是由恢复系遗传到F1中的,可能涉及F1的育性恢复。  相似文献   

13.
荔枝胚珠中多胺含量变化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荔枝胚胎发育与胚珠中3种多胺(PAs)含量及其比例变化关系密切。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发育的胚珠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在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高于败育胚珠,并在花后7d即达到最高值,其中Put的含量最高,随后都呈下降趋势。但正常胚珠中Spm含量在花后22至31d(球形胚至心形胚发育阶段)均有所回升,而败育胚珠无此现象。败育胚珠中的Spd和Spm在胚胎败育期的下降速度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类型间杂种小穗败育的细胞学基础及雌性败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引起杂种小穗败育的原因有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其中胚囊败育而丧失受精能力是引起低结实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雌雄性细胞时间和空间的隔离屏障。(2)杂种植株的所有大孢子母细胞都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大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靠近合点端的功能大孢子分化形成胚囊的早期,有的功能大孢子在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前便萎缩解体,多数走向败育的功能大孢子能完成一次或二次有丝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败育胚囊。败育的共同特征是无液泡的分化,细胞质少或退化,在败育胚囊残迹部位,解体的珠心细胞和萎缩的胚囊残渍混杂垛叠。已受精的杂种子房没有观察到胚及胚乳发育的异常。籼粳杂种胚囊败育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工作中,杂种胚败育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如胚的发育不良,提供营养的胚乳不能正常发育等。我们在萝卜(Raphanus sativus)×甘蓝(Brassica olerecea)和萝卜×白菜(Brassicapekinenis Rupr)的杂交中,都遇到了这种幼胚早期败育的现象,以至很难得到或根本得不到种子。我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将败育之前  相似文献   

16.
红芒野稻-莲塘早不育系花粉败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红芒野稻一莲塘早不育系选育过程中五个回交世代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败育发生的时期从造孢组织开始直至单核花粉晚期。这些时期中都出现各种异常现象,使花粉发育不能进入双核期,最后败育。总的说来,五个回交世代中都可观察到导致花粉败育的各种异常现象;但花粉败育主要是在花粉发育的单核晚期。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88—3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福青  王翠兰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3):570-574,T001
大白菜雄怀不育两用系88-3的不育株,其开花时花药内无花粉粒,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至二核花粉粒皆有发生,高峰期在末期Ⅱ前后,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入减数分裂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及孢子不能正常发育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形式;败育一旦发生便是急剧而彻底地解体或凝聚成一团是败育的共同点,中层组织、绒毡层组织及药隔维管束异常均是雄性败育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其遗传基础复杂。本文对这种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类型和表现,特别是前人推导两种解释杂种F1不育性遗传模型的研究方法、优越性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水稻亚种间杂种F1不育性遗传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一些问题上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如这种不育性的表现,细胞质的影响,杂交F1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等;而在雌雄配子败育的作用大小,不育基因位点数目及不同不育基因位点的遗传特点等方面尚不完全一致;因而水稻亚种间杂种F1不育性的遗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Abstract:Hybrid sterility in the F1 populations of wide crosses in ri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but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terility is complex.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expression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ideas, inference methods and advantage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two main genetic models used to explain the hybrid sterility, and concluded that there remains a lot to be investigated on the genetics of the hybrid sterility, for example, the number and effects of male and female sterility genes, although much advance has been made.  相似文献   

19.
以种间杂交创建的茄子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对其花药形态、败育发生时期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药形态茄子雄性不育系材料可被划分为退化型、瓣化型和中间型3种类型;前期Ⅰ是3类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关键时期,绒毡层结构与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3类材料雄性败育的共性原因,减数分裂异常为败育的中间过程。花药瓣化类型不育材料在败育时期上表现出多样性,多糖类营养物质转运受阻也可能是其发生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及其进化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是指植株在花粉源、传粉次序、果实在植株上的位置和发育果实中的种子数目等因素或者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对发育中的幼果或种子选择性败育的现象。植株可以选择性地败育位于果序顶部或基部的果实以及位于果实基部、中部或柱头端的种子。此现象在被子植物中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豆科、十字花科和紫草科中最为常见。导致植物选择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资源限制和遗传因子两个方面。植物通过选择性败育部分自交或基因型较差的果实或种子,不仅可以提高母本和后代的适合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果实或种子的扩散效率。因此,对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结实结籽格局、探讨其进化式样与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选择性败育发生的式样、导致选择性败育的因素、选择性败育的进化生态意义,以及目前研究选择性败育现象的主要方法,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