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和1958年,我极其荣幸地参加了研究与黑龙江流域水利建设有关问题的中苏综合考察队,与中国鱼类学家一起工作。我们这个人数不多的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松花江中鱼类的繁殖特性,鱼卵、鱼胚和鱼苗的发育和漂流规律。研究这些问题,对于预报泾流调节对松花江和黑龙江中鱼类资源的影响以及在水利建设中应进行何种增殖措施,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渔业部门的中苏合作小组工作期间,除了在松花江区域的一些工作以外,曾从黑龙江省的下列水体中采集了浮游生物定性标本:肇东县境的松花江(二个样品)、松花江支流呼兰河河口(一个样品)、牡丹江的镜泊湖(水库)(四个样品),以及在靠近镜泊湖地区的一些鱼池,并有不大的山溪——石头河流入此鱼池中(三个样品)。这些样品是在1957年6—7月,用77号筛绢网从水体表层采得的。 由于中国输虫区系的工作不很多,我把上述17个浮游生物样品进行鉴别的结果发表出来,是有益处的(表1)。  相似文献   

3.
为了配合黑龙江流域规划和水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制订发展渔业的远景规划,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渔业小队在1957-1958两年内,在黑龙江流域的我国境内进行了两年野外调查工作。1957年的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先后分小组在第一松花江、黑龙江中游进行了流动考察,在黑龙江上游的黑河、呼玛、漠河和嫩江的江桥、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4.
一、野外工作概况及成果为了配合黑龙江流域规划和水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制订发展渔业的远景规划,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渔业小队在1957—1958两年内,在黑龙江流域的我国境内进行了两年野外调查工作。1957年的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先后分小组在第一松花江、黑龙江中游进行了流动考察,在黑龙江上游的黑河、呼玛、漠河和嫩江的江桥、齐齐哈尔、  相似文献   

5.
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食鱼性鱼类是指鱼类群落中以鱼类为食的鱼类,它们处于较高的营养级,是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顶级消费者。食鱼性鱼类渔业是北美湖泊渔业的主要方式,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一些研究表明,食鱼性鱼类的放养通过营养串联效应(Trophic cascading effect)有改善湖泊水质的作用1-2。我国有关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业生态学研究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的狗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花江和黑龙江上的渔家,根据狗鱼的头部和嘴的形状,又长、又扁、又薄而又坚硬,叫它为鸭子鱼.因为食性贪婪,牙齿尖锐,所以又叫它为狗鱼.在解放前,我国研究鱼类的文献中,还没有系统地介绍过这种鱼,解放后,东北人民出版社编印的中学动物学教科书上,曾有一幅狗鱼的图片;在课文中的鱼类部分,提到狗鱼是一种凶猛性的鱼类.最近经过修订的这个教本,把凶猛性的鱼,改用了,在我国分布得比较广泛的乌鳢(Ophiocephalus orgus).那一幅图片也取消了.因此,引起了对鱼类有兴趣的人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国出产狗鱼么?  相似文献   

7.
白鲢,东北地区又称胖头,在黑龙江流域内分布很广。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嫩江等干流中都很丰盛,黑龙江上游呼玛以上的水体中,则尚未见其棲息。本文是根据1957—1958两年内,黑龙江流域渔业考察队在上述地区所采的标本和野外观察的新鲜材料共约70多尾,而整理分析的。白鲢是一种闻名的淡水饲养鱼,生长迅速,市上常见的大小多为2—7市斤,黑龙江中10斤和10斤以上的个体也十分多,下面是1958年4—8月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地所采到的40尾白鲢的体重记录: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对松嫩湖群20个主要渔业湖泊的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湖群鱼类区系特征和群落相似性状况。松嫩湖群的鱼类区系由4目9科34属46种和亚种构成,其中土著鱼类3目8科27属39种和亚种,包括中国特有种3种,中国易危种1种,冷水种5种;由5个区系复合体构成,以东部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体;鲤形目31种,鲤科26种,分别占优势;鱼类区系具有南北方物种相互渗透、古北界与东洋界交汇过渡的混色类群特征。目前松嫩湖群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度总体较低,群落数量结构的相似度总体较高,鱼类群落相似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导致湖泊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放养、移殖与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与小型化,二者的叠加效应使鱼类群落长期处于受损状态,群落结构及其相似性处在动态变化中,群落内种间关系的协调性、种群结构的合理性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均在下降。针对这些情况和群落相似性现状,提出未来松嫩湖群湖泊渔业的发展方向是优化调整群落结构,发展多种群湖泊渔业,合理利用土著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黑龙江是我国四大河流之一,位于我国东北边境,上游有额尔古纳河和石勒喀河,汇合后从西北向东南蛇行,是中苏两国的天然分界线。与乌苏里江汇合后,下游全部流经苏联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为了开发黑龙江的水力资源,中苏两国于1956年开始,进行综合考察。浮游动物的调查研究是渔业小队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共进行两年,1957年工作着重于黑龙江流域各个水体中浮游动物普查,工作地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达赖湖、镜泊湖、兴凯湖及五大连池。在各个水体中采集了定性标本,并在7月和8月在黑河和哈尔滨两地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商业活动。鱼类养殖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鱼类养殖对养殖区鱼、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变化有重要影响。现在,几乎所有的鱼类养殖系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鱼类养殖的环境效应和渔业管理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渔业管理不再仅仅是通过开发资源以获取最高产量。面临挑战,人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从传统的渔业管理转变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将渔业纳入生态系统管理以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水系水生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生生物不但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基础,对渔业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虽然较多,但迄今尚未见到松花江水系较系统的研究报告。为此将1983—1984年的初步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梁子湖鲤鱼鳞片年轮的标志及其形成的时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年龄的测定是渔业生物学上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对鱼类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必须广泛展开鱼类的生长、鱼群组成、性成熟的年龄等有关渔业生物学问题的研究。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以能正确测定鱼类的年龄为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1035-1040
针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体资源丰富、水生态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问题较严重、鱼类群落结构有待调控、水生生物资源未有效利用和转化的现状, 阐述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途径和绿色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认为三峡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应以生态安全保障和水质养护为首要任务, 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引种移植, 以土著鱼类自然繁殖保护和捕捞管理为主, 动态调控放流增殖的鱼类种类和数量为辅, 建立以鱼类群落合理配置和食物网结构优化为手段的水库生态系统调控技术体系, 促进高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实现环境保护和渔业增效的双赢。作者围绕渔业放流增殖、野生鱼类资源保护、捕捞管理、局部库区渔业调控、渔业生物控藻、社区渔业协调管理、生态渔业总体规划等方面, 分析了现阶段三峡水库生态渔业的重点研究任务与关键技术,同时建议加强相关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技术示范和成果应用, 为三峡水库以渔养水、渔-水和谐的综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长江重要鱼类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是我国首卷系统阐述有关长江重要经济鱼类生物多样性及其面临问题和保护对策的专著。该书共分 13章,约 20万字。作者从长江生物多样性入手,渐次深入到主要经济和珍稀鱼类的遗传变异,逐层讨论了就地保护、异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该书从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以及渔业生物学、群体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相结合,深入介绍和探讨了长江重要经济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保护利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煜  陆欣鑫  范亚文 《生态学报》2021,41(1):224-234
松花江是黑龙江在我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松花江哈尔滨段是哈尔滨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的重要水资源,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影响,水体质量有所下降。鉴于此,于2018年春、夏、秋三季(4月、8月和10月),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置14个采样点,对电导率、总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研究。利用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探讨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差异;通过SIMPER分析筛选出影响群落时空格局的关键物种。基于优势种和10项理化指标的冗余分析(RDA)揭示了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分布特征并对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136种,其中优势种15种,群落结构主要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物种构成。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过去10余年间相比较为稳定。ANOSIM和SIMPER分析表明,季节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对浮游植物群落时空格局具有一定驱动作用,蓝藻门物种的空间分布活动干扰影响明显。RDA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与水环境时空异质性关系密切,驱动松花江哈尔滨段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浊度和pH。  相似文献   

16.
鱼类年龄的测定是渔业生物学上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对鱼类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必须广泛展开鱼类的生长、鱼群组成、性成熟的年龄等有关渔业生物学问题的研究。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以能正确测定鱼类的年龄为先决条件。鲤鱼是梁子湖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因此我们就选择鲤鱼作为一个典型来研究测定年龄的方法。我们认为掌握了鲤鱼年龄测定的正确方法以后,可能对其他鲤科鱼类的年龄测定也有所帮助。Hoffbauer 氏(1899)可能是最早研究鲤鱼年龄测定的人,他认为在鱼体生长迅速时,鳞片上环片间距较疏且不规则,而生长较缓慢时,所形成的环片则互相挨近,排列也较为均匀。Pincher 氏(1948)所写的“鱼类知识”一书上,还是以环片排列的疏密作为决  相似文献   

17.
保水渔业对千岛湖食物网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预防千岛湖连续暴发了2a(1998—1999)的蓝藻水华和改善千岛湖水质,于2000年起在千岛湖开展了以人工放养鲢鳙和控制凶猛鱼类为主要措施的保水渔业试验。作为试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构建1999和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保水渔业,使千岛湖中的银鱼和鲤生物量减少,而鲌类(主要是蒙古鲌)、鲴类和大眼华鳊等增加;使各种鱼类的捕食者和食饵生态位重叠指数下降;各主要鱼类的相互作用中,鲢、鳙对鳡、鲌的促进作用增强,鳡对鲌的抑制作用及鲌对虾类、银鱼和鲤等以及银鱼对浮游动物的抑制作用减弱,鳙对银鱼、大眼华鳊对鲤的抑制作用增强。这些影响,使千岛湖食物网结构更趋合理,如底层碎屑食性鱼类如鲴类等的增加,有利于营养物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从而增强了水体对营养物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华堂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生态学报》2014,34(23):7110-7118
为了解大宁河下游主要鱼类食物网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宁河下游巫山和大昌2个采样点在不同水位时期鱼类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并计算了δ13C-δ15N同位素生态位中的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水域的颗粒有机物(POM)的δ13C值随与河口距离而减小,δ15N值与河口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同种鱼类的δ13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除了5月,巫山站点与大昌站点同种鱼类的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不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同种鱼类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同种鱼类组成的鱼类群落同位素量化指标比较发现,巫山站点10月鱼类群落的营养多样性指标及营养位置高于5月群落;大昌站点,不同水位时期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巫山站相反。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大宁河静水水域存在丰富的饵料导致。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未显示出处明显的规律性,可能与采样时间、鱼类种类的选择和样本量的大小有关。基于各种同位素值量化的生态指标应用于大宁河水域的鱼类食物网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能为大宁河渔业生态调控措施以及渔业生态系统重建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未来黑龙江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出现的新水体中,鲤鱼可能是一种主要的养殖对象。因此,了解它的主要的生态问题和考虑它在水库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苗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23,43(17):6951-6967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 (eDNA)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鱼类生态调查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经济高效、采样受限小且对生态系统无干扰的优势,目前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物种监测、多样性调查、生物量评估以及繁殖活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然而,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会影响其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诸如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基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eDNA在环境中生态学过程的不明确等。鉴于上述原因,首先对e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流程以及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后着重分析了eDNA技术的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准确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