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Dai P  Liu X  Li QW 《遗传》2012,34(3):289-295
胸腺中T细胞的发育及次级淋巴组织中成熟T细胞的活化均需要细胞能够对环境信号分子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在共刺激分子及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参与下通过TCR(T cell receptor)及其辅助受体CD4和CD8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作用,可以诱导TCR信号通路激活并最终导致T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Src家族激酶Lck(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和Fyn(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的激活是启动TCR信号通路的关键因素。在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初始T细胞的外周存活及由淋巴细胞缺失诱导的细胞增殖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显示,虽然这两种信号分子紧密相关,但在某些条件下Lck发挥着比Fyn更重要的作用,并且Fyn仅可以补充Lck的部分功能。文章针对这两个激酶在T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戴鹏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12,34(3):289-295
胸腺中T细胞的发育及次级淋巴组织中成熟T细胞的活化均需要细胞能够对环境信号分子做出适应性的反应。在共刺激分子及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参与下通过TCR(T cell receptor )及其辅助受体CD4和CD8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相互作用, 可以诱导TCR信号通路激活并最终导致T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Src家族激酶Lck(Lymphocyte-specific protein tyrosine kinase)和Fyn (Proto-oncogene tyrosine-protein kinase)的激活是启动TCR信号通路的关键因素。在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初始T细胞的外周存活及由淋巴细胞缺失诱导的细胞增殖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显示, 虽然这两种信号分子紧密相关, 但在某些条件下Lck发挥着比Fyn更重要的作用, 并且Fyn仅可以补充Lck的部分功能。文章针对这两个激酶在T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种重要的胞内致病菌,其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并常导致并发症。在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宿主多种细胞参与免疫调控以抵抗衣原体的感染。CD8~+T细胞通过其跨膜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识别抗原,从而在T细胞介导的抗衣原体感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抗感染机制可能与分泌细胞因子有关。现就CD8~+T在衣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产生、募集、应答机制以及所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作一概述,旨在为衣原体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T细胞受体介导的T细胞活化在胸腺T细胞发育、T细胞亚群分化以及效应T细胞功能发挥过程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CR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提呈的抗原肽(peptide),并将胞外识别转化成可向细胞内部传递的信号,通过诱导TCR邻近酪氨酸激酶活化,促进信号传递复合物组装,活化下游MAPK、PKC以及钙离子等信号途径,最终活化相应的转录因子,调控效应蛋白分子的表达,完成T细胞的活化。TCR信号传递过程受到不同类型调控分子的调控,这些具有调控功能的分子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来精细调控TCR信号的起始、强度及终止。  相似文献   

5.
T细胞活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细胞表面DIGs(detergent-insoluble elycolipid-enriched domains)在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证实受触发的TCR(T cell receptor)向DIG中聚集的重要性,以及PTKs(protein tyrosin kinases)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的机制,提出了一个突性的理论模型,在TCRs的连续触发模型基础上,研究了T细胞活化早期TCR与其特异性配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辅助受体CD4/CD8在细胞膜上“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解释了不同配体对最终T细胞活化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TCR与配体的结合亲和力、TCR与配体复合物的离解率、以及辅助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一定的T细胞克隆,其特异性配体与其TCR-pep复合物的离解率,决定了这一配体究竟是显效剂抑或是拮抗剂。辅助受体CD4/CD8参与识别配体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它与TCR-pep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改善配体对T细胞刺激信号的强度,影响最终的活化结果。通过模型,证明了TCR与配体复合物在DIG中的聚集是细胞活化的重要事件,DIG中的PTKs保证了活化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免疫功能低下宿主数量的增加、耐药菌的多发以及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进展缓慢等原因,全球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感染菌株也发生了变迁,白念珠菌的比例在逐渐减少而非白念珠菌呈上升趋势,同时耐唑类烟曲霉感染以及隐球菌病也均呈上升趋势。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真菌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是T细胞上识别和结合抗原并介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根据T细胞表面TCR的类型,可将T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Τ细胞两类。随着研究的深入,γδ+T细胞在真菌感染中的免疫应答也逐渐被揭示,其参与过继免疫以及辅助疫苗接种的潜能逐步被挖掘。该文就γδ+T细胞在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其未来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T细胞在抵抗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宿主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MHC分子递呈下,外源抗原接触T细胞受体(TCR)从而启动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激活,并且这种激活也需要诸如CD28之类的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的参与。这种TCR-CD28共刺激触发信号事件级联反应,启动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分化。T细胞激活后会引发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会有效地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和发生病变的细胞,同时也通过区分自我抗原和外源抗原,避免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观察了在IL-7维持TN细胞生长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抗CD 3 mAb对TN细胞分化的作用。发现抗CD 3 mAb在体外能诱导TN细胞分化产生CD 4~-CD 8~ 及部分CD 4~(lo)CD 8~ 细胞。由于多数CD 8~ 细胞为TCRβ~-,故抗CD 3 mAb诱导产生的CD 4~-CD 8~ 细胞是DN向DP分化的不成熟过渡状态细胞。抗TCR βmAb也能诱导CD 4~-CD 8~ 细胞产生,但其诱导分化能力弱于抗CD3 mAb。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抗CD 3mAb诱导的DN→DP转化伴有IL-2 Rα表达下调,并且IL-7诱导的TCRβ分子表达也受到抑制。当TN细胞在IL-7条件下培养3天后,抗CD 3 mAb便失去诱导TN细胞分化的能力,表明抗CD 3 mAb诱导的TN细胞分化可能是通过细胞表面pre-TCR复合体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抗肿瘤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例如,内外源性TCR链随机组合形成自身反应性TCR分子、外源基因随机插入导致抑癌基因灭活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建立低/单拷贝TCR基因置换技术:即结合逆转录病毒和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recombinase 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技术,实现TCR基因定点置换以构建TCR稳定表达系统。首先,通过逆转录病毒转导在16.113和Jurkat76细胞引入了含有lox P和FRT位点的EGFP(enhanced green fl uorescent protein)基因;然后,利用RMCE方法将EGFP置换成MAGE-A1的TCRαβ基因,置换效率高达5%。在Jurkat76细胞表面检测到了TCR和CD3分子,并能与MAGE-A1特异性HLA-A2多聚体结合。预计利用这一TCR基因置换系统结合干细胞技术可快速产生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为TCR-T细胞治疗的安全应用提供一个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TCR有αβ或γδ两种异二聚体形式,使T细胞可分为TCR1(γδ)和TCR2(αβ)两种类型。TCR1T细胞特异识别MHC-I类抗原,在监视上皮细胞以及TCR2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缘  高福  谭曙光 《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0):4004-4028
T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核心,以T细胞功能调控为基础的免疫检查点疗法已经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基因工程化T细胞为基础的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在血液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免疫治疗已经对肿瘤的临床治疗产生了深刻变革,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赋予了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能够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呈递的包括胞内抗原在内的广泛肿瘤抗原,具有高度的抗原敏感性,因而具有广泛的抗肿瘤应用前景。2022年第一款TCR药物的上市开启了TCR药物开发的新纪元,多项TCR药物临床研究表现出潜在的肿瘤治疗价值。本文综述了以TCR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策略研究进展,包括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T cell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TCR-T)和TCR蛋白药物,以及基于TCR信号的其他免疫细胞疗法,以期为以TCR为基础的免疫治疗策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转导的T细胞疗法(TCR-T)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该方法主要是将肿瘤特异的TCR基因通过各种载体转入自体或异体的淋巴细胞中,再回输至患者体内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因此,肿瘤特异的高亲和性的TCR基因的获取是提高TCR-T细胞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TCR基因的高水平表达和TCR双链的正确配对也是确保TCR能够在T细胞表面发挥正常抗原识别功能的必要条件。现对TCR的表达及调控机制、TCR基因转导和亲和力的优化策略,以及TCR-T在肿瘤治疗临床试验中的进展与所面临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长时程的记忆性抗体反应是需要长寿命浆细胞和记忆浆细胞在接触T细胞依赖抗原后产生。IL-10和IL-21能通过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包括STAT1,STAT3和STAT5;ERK;PI3K/Akt等,从而促进人类B细胞的分化成浆细胞。本文的研究人员发现,STAT3功能丧失后能阻断IL-10和IL-21介导的人类天然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然而,STAT3缺陷的病人体内记忆B细胞的细胞数虽然减少,却仍然对IL-10和IL-21产生应答,并分化成能分泌高水平的IgM,IgA和抗原特异性的IgG的浆细胞。  相似文献   

14.
1型调节性T细胞(Tr1)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Tr1细胞通常在免疫耐受的环境中由外来抗原诱导产生,通过产生高水平的IL-10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s)可在胸腺中天然产生也可在外周被抗原诱导产生,通过细胞接触发挥抑制作用。现对Tr1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其抑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创伤小鼠反抑制T细胞(Tcs)比例、功能的变化及创伤血清、巨噬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对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小鼠脾细胞中VVL~ 细胞百分率于伤后一过性减少,Tcs细胞在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中的反抑制活性均明显受抑;创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在体外对正常Tcs细胞反抑制活性(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创伤后4天小鼠血清在体内对正常小鼠脾脏VVL~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表明创伤可致Tcs细胞比例及功能发生改变,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参与介导了Tcs细胞功能的受抑过程。  相似文献   

16.
Liu QS  Zhang RH  Chu YW  Xiong SD 《生理学报》2003,55(6):633-640
在体外克隆T细胞中,T细胞无能可在多种条件下诱导产生,但T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无能诱导仍有很多疑问和争议。由于正常动物体内对单一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频率太低,从体内新提取未经刺激的T细胞进行无能诱导研究一直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本文利用HNT—TCR转基因小鼠高度单一的针对HA多肽抗原的CD4^ T细胞群体,以T细胞增殖反应作为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克隆CD4^ T细胞和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对无能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经化学交联剂l—ethyl-3-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CDI)处理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与流感病毒血细胞凝集素(HA)多肽诱导在克隆CD4^ T细胞中产生了无能,这种无能是依赖于特异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而在同样条件下,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则不能被诱导产生无能。结果提示,体内T细胞与克隆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不同,体内T细胞的无能诱导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这对体内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种主要由T辅助细胞17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L-17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NF-κB、Akt及JAK2/STAT3等信号分子参与IL-17介导的信号通路。本文对IL-17在恶性肿瘤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T细胞抗原受体(T ceIl receptor,TCR)是T细胞表面关键的受体分子。TCR特异性地识别各种多肽抗原并通过胞内区ITAM磷酸化传递抗原刺激信号,进而引发T细胞的免疫效应。TCR的活性异常将会导致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的发生。对于TCR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从而为相关免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对TCR的分类、基因重排机制、受体组装方式及其结构基础、TCR对抗原的识别以及活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述了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T细胞受体基因 以~(125)Ⅰ标记的抗原测试T细胞,发现T细胞能与抗原结合,在放射活性很高时被杀灭,余下的T细胞就不再能结合此种抗原。这提示T细胞也具有抗原受体,且有克隆多样性。但对TCR的本质多年来捉摸不定,推测也是一种Ig样分子,故称之为IgT或Igx。1983年同时有几个实验室制备了与TCR反应的克隆特异性抗体。1984年以来相继克隆了TCR基因的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最初被认为由T细胞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17产生。最近的研究发现,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也产生IL-26。研究显示,IL-26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靶细胞的IL-10R2/IL-20R1受体复合物上,产生特定的胞内信号。除此以外,IL-26还可直接杀灭胞外细菌,并能与死亡细菌DNA或死亡细胞DNA片段结合形成IL-26-DNA复合物,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9,分泌Ⅰ型干扰素IFN-α,在宿主防御和慢性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对IL-26的结构、来源、受体和功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