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校园通过环境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已成为设计类专业学生学位论文及设计课选题的主要对象之一。清华大学的教学与实践中,设计类专业学生参与校园景观营造的过程主要与其专业学习相结合,本科生与研究生各有侧重。非设计类专业学生是校园学生使用者中的多数,其参与过程以公众参与理论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合理进行资源整合与计划协调,校园景观设计研究可以成为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2.
校园景观因其教育属性有别于城市景观,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审美熏陶和精神引领作用。新时期教育理念要求校园景观设计实现“环境育人”,笔者从功能、审美、精神这3个层面展开讨论环境育人的机制,并提出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把握景观环境与规划、建筑的整体关系,注重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相融合的校园环境,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戴尔医学院及附属教学医院戴尔塞顿医疗中心地处奧斯汀中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校园。占地逾6.5 hm2的医学区是市内最大的医疗卫生开发区的一部分,不仅为医学院全院师生及访客提供服务,更在校园景观中创造出一片新风貌,立下全新的生态绩效标准。戴尔医学区的景观设计过程是Sasaki及顾问团队过去2年规划工作的延续,项目团队先后在2012—2014年为大学制定了校园总体规划、医学区总体规划以及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景观总体规划与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4.
以传统村落为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象,分析传统村落景观与一般乡村景观和乡土景观的差异,提出了传统村落需要“弱景观”的理论,并定义了弱景观的概念。同时,从整治设计、改造设计、引入适度设计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传统村落景观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弱景观营造,以及3类景观营造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胡凯富  郑曦 《生物信息学》2018,25(11):84-89
景观绩效研究为支撑、评价和指导景观实践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随着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的大幅增长,传统文献梳理方式难以客观把握当前研究内容的宽度与深度。CiteSpace作为当前文献信息可视化分析的主要工具,为挖掘研究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前沿动向提供技术支持。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所收录2000—2017年的景观绩效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和人工检阅结合的述评方式,客观定量地呈现当前景观绩效研究的文献概况和发展脉络,进而系统揭示景观绩效研究的七大重点领域和两大前沿方向,为拓展中国当前研究内容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以期推动中国景观绩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汤茜  丁圣彦 《生态学报》2014,34(12):3151-3157
多功能景观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成为景观生态学新的研究方向,但其概念、研究方法等诸多内容仍缺少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多功能景观研究通过优化景观结构来增强景观的多功能性,是实现区域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多功能景观的概念,提出了当前国内外多功能景观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有关多功能景观的实践研究,继续完善其评价方法,并建立景观功能及其服务的监测机制。以期为将来开展景观规划与景观管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校园犯罪行为的频发,如何通过大学校园功能、空间和景观的规划及设计提升校园安全感已经成为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过去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证明,此类规划设计能通过影响使用者对大学校园的感知,起到提升校园安全感及抑制犯罪和不良行为的作用。基于安全感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对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继而提出从校园区位规划、空间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针对女性低安全感的规划设计和安全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提升安全感的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乡村景观设计“千村一面”的现象进行剖析,反思美丽乡村建设的困惑。提出传统造园中的相地和借景理论是乡村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乡村天然地具有山林、江湖等自然资源,同时又因村民世代居住而流传下宗族起源和文化认同,这给予设计师难得的机会去挖掘、思考和创作。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也应该以新的语言和技术去创新和探索表达场地特征,当代而又本土的乡村景观。此外,还以皂溪村、龙坞茶村、下杨村3个案例来具体探讨实践过程中的相地之理解和借景之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城市绿地景观引力场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周廷刚  郭达志 《生态学报》2004,24(6):1157-1163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绿地景观的评价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 GIS技术支持下 ,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 ,将物理学中“场”的相关理论引入城市绿地景观的研究 ,提出绿地景观引力场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绿地景观引力场是城市绿地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能力的大小或潜力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绿地景观本身的质量、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主要交通设施等。在研究中需要建立以下相关模型 :城市阻力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公共绿地的空间分布模型、城市绿地景观引力场的空间分布评价模型。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景观引力场用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评价 ,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2 )丰富了城市绿地系统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评价方法 ;(3)该方法从景观设计上提供了一个可供决策参考的依据 ;(4 )景观引力场还可用于城市其它服务设施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评价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当前的环境问题与设计注重循证的趋势,将景观绩效引入风景园林的教学具有现实意义。以美国风景园林学科将景观绩效引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例,介绍美国风景园林专业引入景观绩效的背景与有关举措;并根据多位具有景观绩效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大纲、阅读列表、课程作业以及课后总结,介析景观绩效课程的特色、目标、内容等;最后讨论美国的景观绩效教学对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志勇  马静薇  王立帅  李琳  吴珊珊 《生态学报》2019,39(16):6017-6028
设计生态是相对于自然的生态而言的人工设计的生命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其是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新范式。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方面对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人工湿地的设计生态的景观绩效进行了评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人工湿地能对回用再生水产生一定的净化作用。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后,TP、TN、NH_3-N、COD、SS分别减少74.9%、6.66%、61%、41.18%和64.71%,但整体水质类别保持不变。湿地基质土壤中TN、TP的含量与湿地水体有密切关系,再生水回用于人工湿地可以提高湿地基质中的土壤肥力。湿地周边植物生境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灌木丛、草丛、浅水沼泽,其结构、优势种、下层植物差异明显。植物群落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整体多样性较为丰富,共计22科,37属,37种。(2)人工湿地景观为校园师生提供了较好的游憩、社交和视觉景观服务,超过80%的使用者对其总体评价在"满意"以上。同时,人工湿地运行、维护成本低,约每年可节约用水成本6.7万元。(3)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的景观在设计初期,应当全面考虑运行中的地域独特性,提高设计绩效的预见度。  相似文献   

12.
自然特征、景观格局、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现有开发导向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景观空间内部不同的本底特征,即景观性格。通过对多类型资源的叠加,生成对区域空间景观性格的综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所涉及问题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具体指导国土空间风貌控制问题,从而弥补现有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对景观资源禀赋及本底特色的忽视。对现有景观性格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基于此构建景观性格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的过程步骤,并以黑龙江省伊春市为例进行景观性格评价实践,形成景观性格分区、景观性格分级及景观性格描述等成果,指导伊春市国土空间规划风貌控制、功能区划分及发展定位。景观性格评价有利于发掘利用空间自身优势,与现有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体系形成互补,共同指导规划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玉敏  朱晓东  徐迎碧  杨海燕  孙翔 《生态学报》2012,32(18):5836-5845
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合肥市为例评价城市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综合"基于公众感知"和"基于专家/设计"的评价方法,选取22张滨水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评价这些滨水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和各物理要素等级,对评价数据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环境质量得分较高的滨水景观比得分较低的滨水景观拥有更多的自然式驳岸和适当的园林小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人工景观"、"驳岸类型"和"树群轮廓线"对滨水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另外,将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沿线景观保护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 ,以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采用专家评分法对铁路沿线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 ;根据海拔高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Sha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表层土壤厚度、净第一性生产力、工程扰动的敏感系数和破坏后恢复能力系数计算了景观的阈值。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阈值的基础上 ,确定了景观的质量级别。以景观相对于观景者的坡度和景观的可见度对铁路沿线景观敏感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景观质量、景观敏感度和距离带 ,将铁路沿线分为不同的景观保护级别 ,为铁路工程建设合理设计工程和施工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原理及方法,认为因涉及问题的宏观空间性、关联性及综合性等特点,使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成为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进而以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冀西北涿盆地进行了案实践。  相似文献   

16.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谢花林 《生态学报》2004,24(9):1988-1993
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目的是对乡村景观所发挥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评价 ,揭示现有乡村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 ,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乡村景观功能评价的内涵 ,并根据乡村景观所具有的 3方面功能 ,初步构建了由项目层、因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判模型 ,以北京市顺义区 9个乡镇作为评价对象 ,得到如下结果 :(1)龙湾屯镇和木林镇景观的社会功能较低 ,须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 ,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产品供求状况 ;(2 )李桥镇和南彩镇景观的生态功能较低 ,开展景观规划与设计时 ,特别注重功能组团设计 ,保留果园、林地、农田、水域等自然景观类型 ,提高景观的生态稳定性 ;(3)赵全营镇和李桥镇景观的美学功能较低 ,应注重环境保护、新旧建筑间的衔接 ,提高绿色覆盖度 ,从而使景观的有序性、环境状况和自然性得到增强 ;(4 )景观功能评价综合指数处在“较好”标准的有张镇、北务镇和高丽营镇 ,处在“一般”标准的有北小营镇、李桥镇、木林镇、赵全营镇 ,处在“较差”标准的有南彩镇、龙湾屯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 ,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12):8-20
适应气候变化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两个设计案例进行研究。1)“绿心”气候公园。体现了倡导的设计思想和区域性研究成果。“绿心”研究计划始于2010年,最初是为经济、农业和创新的综合创新网络部门制定。该计划建议:将填海造地和脆弱的泥炭地转变为“气候缓冲区”,使水系统更具弹性、减少土地沉降、抵御洪水,并通过恢复泥炭地来吸收CO2,有助于抵消温室效应。“气候缓冲区”也为800万居民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2)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 阿姆斯特尔兰是紧靠阿姆斯特丹南部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农村地区,也是“绿心国家景观”的一部分。“绿心”区域设计研究、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于2019年开展,由我们担任北荷兰、南荷兰和乌得勒支的空间质量省级顾问。阿姆斯特尔兰是“绿心”中一个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开放式农业景观,沿经阿姆斯特尔河渗入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中。对于该区域探究了2种设计思路及方案。1)如何使农业景观具有可持续性且不受气候影响;2)将农业景观转变为自然景观并积极促进泥炭地的增长,会产生什么意义。这2个方案的目标一致,都旨在保留阿姆斯特尔兰,使之成为阿姆斯特丹周边城区的一处重要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8.
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总被引:193,自引:15,他引:178  
在分析景观定义的基础上 ,概述了景观分类的生态学原则 ,提出了自然、经营和人工等不同景观类型的特性和研究重点 ,并对景观的独特性、多样性、功效性、宜人性及美学价值的评价进行了探讨 .文章还介绍了景观保护的概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黄璐  邬建国  王珂  张微 《生态学报》2022,42(2):442-449
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其广度、强度、频度不断增大。为了改变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压力下的不可持续状态,景观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与管理。可持续景观规划是在景观尺度上,在可持续性科学的指导下,平衡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将生态、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反映到空间优化上,不断提高人类福祉的规划过程。为了能够实践该规划思路,在景观可持续性研究与地理设计融合的概念框架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景观规划的八个步骤,在问题诊断与目标设定、多源数据组织与管理、尺度匹配与多尺度分析、景观格局过程分析和可持续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格局关系模拟、情景分析与方案评估、地理设计平台搭建、可视化与人机互动等关键步骤中,融入了强-弱可持续性、多尺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指标、大数据应用,以及文化和地方感。研究提出的可持续性景观规划步骤与实现路径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实时评估反馈、信息技术应用、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点,可被用于旨在提高人类福祉的多尺度空间优化和可持续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刘珍环  张国杰  付凤杰 《生态学报》2020,40(10):3295-3302
城市化对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极大干扰,城市景观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受到城市生态建设的关注,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技术体系尚待深化,以促进风险防范决策。研究选取植被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与提供和栖息地提供等景观服务改进景观脆弱度的评价方法,以广州市为案例研究区,评价了1990—2015年广州市城市景观生态风险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景观格局与服务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估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但评价需要关注结果验证和辅助情景分析,方可为景观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2)1990—2015年广州市的景观干扰度先增加后降低,2000年是景观干扰度变化的转折点;25年间,景观脆弱度不断增加,中脆弱度和高脆弱度比例之和维持在60%以上;2000年是景观生态风险的转折点,1990—2000年景观生态风险趋于增大,2000—2015年景观生态风险趋向降低;景观干扰度、脆弱度和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现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的分布特征。(3)近25年,广州市景观生态风险与景观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维持低风险的比例为40.74%,基本都分布在北部山区,而维持高风险的比例为6.67%,由低风险向高风险的转变比例为32.28%,由高风险转变为低风险的比例为2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