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Zhao属鱼二新种记述(鲇形目:Zhao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描记纹胸Zhao属鱼类1新种,珠江纹胸ZhaoGlyptothorax zhujiangensis sp.nov.,采自广东新会市崖西镇白水带溪(属珠江水系)。新种与四斑纹胸ZhaoG.quadriocellatus较相近,但胸吸着器呈心形而不是楔形,腹鳍起点近吻端而不是近尾鳍基,头部无斑而不是在两眼后方各有1个黄色亮斑,尾鳍长大于而不是小于头长,鳃耙数、脊椎骨数较多,脂鳍基较短,与后者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4.
从9种Zhao科鱼类的福尔马林标本中获得了333bp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这9个种分别代表Zhao科鱼类的8个。333bp的DNA序列经MUST软件排序后,有101个变异位点,其中有39个信息位点。序列在成对物各间的距离为8-48。平均遗传距离为2.4-14.4%,简约分析产生了晨在简约系统树。其步长是162。在该系统树上,Bangarius是最原始的属,并与所有其他形成的物种姊妹群。其余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Zn^2+浓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hao状幼体肝胰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当Zn^2+浓度超过200μg/L时,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腺结构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成熟和正在形成的B细胞的空泡中有很多含有金属的电子致密颗粒(EDG,可能为金属蛋白复合本),随着B细胞的成熟和B细胞从肝胰腺管壁上脱落,这些DG也被释放到管腔中,因此肝胰腺的管腔中常有许多此类颗粒存在。B细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及邻国的鮡属鱼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丁瑞华 《四川动物》2003,22(1):27-28
我国属 (Pareuchiloglanis)是科鱼类中第二大类群 ,至今已知有 1 2种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山区河流中 ,在邻国越南、缅甸和印度也有分布。类资源较丰富 ,是产区群众的食用鱼之一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过去曾有Norman( 1 92 3)、HoraandSilas( 1 95 1 )、褚新洛 ( 1 979、1 981 )、武云飞等 ( 1 979)、伍献文等( 1 981 )、岳佐和 ( 1 981 )、方树淼等 ( 1 984 )和丁瑞华等( 1 991、1 997)对我国西部及邻近国家的类进行了研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曾发现有 5个新种 ,至此该属共有 1 2种。同时…  相似文献   

7.
莽山烙铁头蛇Ermiamangshanensis(Zhao,1990)专项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辉 《四川动物》2002,21(3):183-184
1998-2000年,在莽山地区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种群数量等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确实是一种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的蛇类,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程度,建议尽快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8.
1998~ 2 0 0 0年 ,在莽山地区对莽山烙铁头蛇的分布、种群数量等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确实是一种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的蛇类 ,已经处于极度濒危程度 ,建议尽快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9.
本种盾板后侧毛特别狭长,其上的棘齿排列不甚整齐,近基段者小而密(横向排列约5个),远端者大而稀疏,且不呈横行排列,两侧缘的分枝短宽而稀疏(如图),是区别于本亚属其他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蛇岛蝮蛇的种群动态,深入探讨全岛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格局对捕食率的影响。方法结合蛇岛蝮蛇种群数量调查,对全岛所有区域的各种生境蝮蛇数量进行标记统计,每1~2天进行一个沟溪全面踏查,分别记录春秋两季不同区域、不同生境的蛇岛蝮蛇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数量和捕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2005~2006年蛇岛蝮蛇种群密度为0.0278条/m2,春秋两季是候鸟迁徙和捕食高峰时期,灌木林是蛇岛蝮蛇捕食栖息的主要场所,占全部种群的63.38%,其次是稀树草地27.04%,乔木林和裸地分别为5.86%、3.72%。蛇岛蝮蛇春季捕食持续时间短,捕食率10.92%,秋季捕食持续时间长,捕食率为8.61%。结论应密切关注候鸟迁徙的动态。  相似文献   

11.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5,24(3):342-343
作者于1999年根据湖南宦章莽山标本发表新种莽山后棱蛇Opisthotropis cheni的鉴别特征,现对该蛇加以详细描述。莽山后棱蛇足小形水栖蛇,全长500~600mm,尾长占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身体圆柱形,头较小,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前端窄,鼻孔背侧位;眼小,背侧位;前额鳞单枚,甚宽,其两外侧扩展至头侧;颊鳞长,后端人眶;无眶前鳞,眶后鳞2;颞鳞1+2(1);上唇鳞8(3-2-3)为主;下唇鳞10,前4或5枚接前颔片;颔片2对,前对约为后对长的2倍。背鳞通身17行,除最外行其余微棱,腹鳞159~167.肛鳞二分,尾下鳞55~59对。背面暗橄榄褐色,体侧具多数淡黄色横斑,左右横斑彼此交错或在背中线相连;腹面色白或偶有灰点斑。雄性头腹前端鳞片(如颏鳞、颔片和前4~5对下唇鳞)上有多数疣粒,雌性则无。此蛇见于山溪或小河流水中,白昼隐藏于岩洞、石下、沙砾或杂草间,晚上或黄昏外出活动觅食,共采到5号标本,其叶14号均采于晚上20~22点之间,1号采于18点左右;被捕捉的蛇离水后两三天就死掉。此蛇也曾见于农耕地灌溉渠旁的杂草中。 山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在孟德尔研究的豌豆7对等位基因与其控制的7对相对性状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应关系.在他所做的豌豆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有4种表现型,分离比接近9:3:3:1。其实,这种现象在生物界并不是很多的.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生物的性状往往不是简单地由1对等位基因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涉及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杂交实验中,F2的表现型分离比9:3:3:1常常会发生以下几种演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艳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艳天牛属一新种(鞘翅目:天牛科:天牛亚科)蒋书楠,陈力(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四川省重庆市北碚630716)关键词天牛科,分类学,艳天牛属,新种天牛亚科艳天牛属AcrocyrtidusJordon的已知种类,可分为金色毛被种和银色毛被种两类。J...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线Ba属一新种:鲤形目:鲤科:Ba亚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采用自河南伏牛山区的广头叶蝉属Macropsis Lewis,1834二新种:旱柳广头叶蝉M.matsudanis Wei et Cai,sp.nov.和大麻广头叶蝉M.cannabis Wei et Ca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9.
20.
长鬃果蝇Drosophila(Drosophila)Iongisetae sp.nov.新种(图A—F) 体长:4.5mm,翅长4.0mm. 头部:复眼红色,具稀疏的微毛。触角第2节黄色,具2小刚毛,第3节棕黄色,触角芒上侧具3个分枝毛,下侧具1个分枝毛,末端分叉大、下颚须黄色,具2根鬃。额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