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臭氧消融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6例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级、MacNab标准评定;术后1周与术后24 h的VAS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兴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硬膜外注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析其对疼痛的疗效方法:近3年来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3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倍他米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液25mL注入硬膜外腔,结合推拿以及腰背肌的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结果:146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接受硬膜外给药以后能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治愈105例,治愈率71.9% 57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硬模外给药后未能坚持功能锻炼,治愈30例,治愈率52.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注药结合功能锻炼对轻度和中度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效果最佳,治愈率可达84.4%,与重度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药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轻度和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腿抬高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治疗优良率这88.08%,有效率100%。结论:腰、下肢和臀部疼痛、下肢麻木、体位改变、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肌萎缩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直腿抬高试验高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要要根据患者体征、病程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最佳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58例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采用通过BrainLAB手术计划系统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术中根据疼痛分布范围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穿刺手术均成功,术后1d、3d、6d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1周后58例患者中,有53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l例患者偶然出现疼痛,但无需服用药物处理,共显效54例;4例患者疼痛有所减轻或疼痛发作频率降低,但仍需服用药物,或服用药物剂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疼痛无改善或者非用药不能缓解的持续痛仅1例。总有效例数为57例,总有效率达98.26%。术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在术后均有所缓解。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共15例,均未明显影响手术效果。结论:CT引导可以较为准确的进入穿刺部位,使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更加顺利,达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联合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对下肢各类型浅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射频消融靶静脉闭合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2018年6月至 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 7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37条静脉)采用RFA闭合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点式剥脱治疗交通支静脉和泡沫硬化处理小腿部浅表静脉)的联合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 6 个月进行超声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影响射频闭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对 137 条治疗后的患肢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 6 个月,74名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患者治疗后的下肢静脉疾病诊断标准 CEAP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统计分析发现年龄是CEAP术后降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术后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共 13条患肢射频靶静脉段出现再通,联合手术的成功率为 90%。其中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6条、前副隐静脉(Anterior Accessory Saphenous Vein,AASV)2条,小隐静脉(Small Saphenous Vein, SSV)5条,三种静脉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89%,76%。通过Logistic回归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靶静脉直径、静脉种类与射频消融再通相关。靶静脉直径越大,射频消融静脉段再通的可能性越大;三种静脉再通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为SSV>AASV>GSV。结论:超声引导下肢浅静脉的射频消融闭合术联合交通支静脉的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RFA治疗靶静脉再通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靶静脉的术前直径以及静脉种类。  相似文献   

6.
谭锦秀 《蛇志》2009,21(4):318-31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采用局麻小切口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解除下肢牵拉痛.卧床时间短.恢复效果好,不易复发等优点。我科于2005年8月~2007年10月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38例.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学明  漆建鑫  罗平  杨帆  王科  邓建平  简晓红 《生物磁学》2011,(15):2926-2927,2934
目的:探讨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6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162例,均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JOA评分由术前的(15.26±5.26)分提高到术后的(21.38±5.16)分(配对t检验P〈0.05)。结论:行半椎板切除全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可以起到椎管彻底减压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保留脊柱后柱结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病程为1个月以内的腰间盘突出症为早期腰间盘突出症。我院于2001年-2004年共收治此其患者63例,采用中药外敷。牵引,手法综合治疗,其中56例得到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最佳手术治疗方法。对7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为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摘除髓核组织,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经过3个月-3年的随访,基本恢复正常,能从事原体力工作,效果满意。结果表明CT扫描是诊断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椎管内外联合入路是治疗极外型腰椎阃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周神经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予以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及OK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辅助治疗顽固性膝关节炎疼痛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可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在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已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老年患者37例,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8例行传统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实验组19例行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并发症总治愈率较高,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曲张静脉点式剥除术治疗中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能够更彻底的剥除曲张额静脉,有效的改善患肢症状,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及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拟行内镜下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180例(298枚息肉)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式将患者分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n=59,96枚息肉,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高频电凝电切术组(n=61,103枚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术)以及黏膜切除术组(n=60,99枚息肉,行黏膜切除术),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息肉个数整体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黏膜切除术组扁平及浅表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组(P0.05);高频电凝电切术组、黏膜切除术组亚蒂及有蒂隆起息肉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亚蒂及有蒂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高频电凝电切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而对于扁平及浅表隆起的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黏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高频电凝电切术,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香豆乙酯与华法林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髋膝关节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香豆乙酯片治疗;实验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及华法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7%)高于对照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8%)低于对照组(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香豆乙酯相比,华法林预防髋膝关节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10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8)和对照组(n=24),分别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手术。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4.29%、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分别为83.78%和95.9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总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更有利于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实施,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63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的变化.结果:①非手术组与手术组间治愈率、死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P<0.05).②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间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延期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P<0.05).③经过治疗,早期与延期手术组患者血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早期手术组下降幅度大于延期手术组(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同时手术治疗中应尽量避免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索胶原膜与羟基磷灰石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牙槽骨缺损的作用。方法:患牙进行根管治疗,调颌及牙周翻瓣术。其中21例患牙的牙周骨缺损区植入胶原膜和羟基磷灰石;20例以传统血充盈法关闭骨腔。二组患牙于治疗后1、3、6、12、24个月分别进行随访;结果:提示应用胶原膜和羟基磷灰石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上差异。结论:胶原膜加羟基磷灰石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次氯酸钠和洗必泰作为牙根管消毒冲洗液的对根管内感染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接受根管治疗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次氯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次氯酸钠和洗必泰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根管内细菌菌落计数、根管内感染物质、治疗效果、远期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根管消毒冲洗后观察组根管内细菌菌落计数和根管内感染物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和13.1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00%和65.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第3个月、第6个月和1年后的治疗有效率均大于对照组。结论:次氯酸钠和洗必泰作为牙根管消毒冲洗液能够有效的减少根管内的感染物质的数量,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12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将选择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治疗费用,手术前与手术后血清ProGRP、PGI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治疗费用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ProGRP、PGI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PCT、CRP、IL-6、IL-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PCT、CRP、IL-6、IL-2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息肉均被完整切除,整体切除率对比无差异;且观察组穿孔、迟发性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常规内镜下电凝切除术均能够完整的切除胃息肉,且治疗费用相当。而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ProGRP、PGI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因子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