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是指以垄作为基础,将原两垄合成一垄,垄上种植6行的窄行密植栽培方法.选用适宜品种是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的核心技术.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要筛选出适合大垄窄行密植栽培的大豆新品系.通过本试验我们认为,大垄窄行密植宜选择半矮秆抗倒伏品种,最适合的品系是绥98-6027和绥98-6007,建议示范利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交流     
中国台湾大豆基因组的研究台湾大学谢兆枢教授使用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13个大豆近缘种共15个品种,按已定系的栽培种大豆GmPM1/9的cDNA,设计4段引子(物),将参试品系的GmPM1/9蛋白码定基因的exonl、open reading frame(ORF)、intron分别选殖并加以定序,其定序结果以邻近连接法(n  相似文献   

3.
绿豆抗豆象育种品系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豆象是绿豆主要仓储害虫,目前生产上尚无可直接利用的抗豆象品种。本通过对20个抗豆象育种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抗痛虫及抗逆性综合分析,发现参试品系多属早熟、大粒、高蛋白类型,但在抗虫性、耐干旱、耐瘠薄、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叶斑痛、耐盐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广阔的遗传选择余地。筛选出97—28、98—15、97—15、97—17、97—19等农艺性状优良的抗豆象品系。  相似文献   

4.
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在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中产生r-亚麻酸,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的△^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1121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BMICL-6,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的将该基因导人到栽培大豆吉林35、吉林43、吉林47、绥农10、绥农14和黑农37等品种中,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导人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mRNA水平上获得表达。对转基因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获得表达,产生了r-亚麻酸,其含量最高可达27.067%,这是国内外深黄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表达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妃子笑荔枝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0年,选用国内优良荔枝品种妃子笑进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示范试验,种植密度100株/667m2 (2.2m×3.0m),实施适合福建漳州地区生态条件的整形修剪和促、控、保综合技术,实现早结、丰产、优质的目标,大苗种植后第2~3年产量达725及792(kg/667m2),果实品质优。  相似文献   

6.
深黄被孢霉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在传统的油料作物大豆中产生γ 亚麻酸 ,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的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12 1连接 ,构建了重组质粒pBMICL6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成功的将该基因导入到栽培大豆吉林 35、吉林 4 3、吉林 4 7、绥农 10、绥农 14和黑农 37等品种中 ,获得一批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 ,证明外源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mRNA水平上获得表达。对转基因大豆种子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获得表达 ,产生了γ 亚麻酸 ,其含量最高可达 2 7 0 6 7% ,这是国内外深黄被孢霉Δ6 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大豆中表达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是在我区银杏主产区兴安进行的80多亩,3000多株的示范栽培试验。其综合技术措施是选用良种嫁接苗、适当密植、配置雄株、整形修剪、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促花早实等。种后5—6年取得速生、早实、高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株大豆根瘤菌在结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大豆根瘤菌菌株PRc005和CB1809在大豆“矮脚早”品种上的竞争结瘤能力。在灯光栽培室进行了大豆砂培盆栽试验,考察了大豆根瘤数、根瘤千重和地上部植株千重。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测了两个菌株的占瘤率。试验结果表明,菌株cB1809的竞争结瘤能力显著地比菌株PRC005差,后者占有绝对的竞争结瘤优势。但是,菌株cB1809在大豆根际的出现,使菌株PRC005的结瘤数和根瘤干重显著下降。菌株CB1809较高的根际菌数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该菌的占瘤率。试验结果反映了菌株CB1809不适合大豆“矮脚早”品种的结瘤。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大豆种质资源,改良大豆品质,对现有的大豆品种进行改良,以获得新的大豆品系。大豆品种高蛋白东农42和高脂肪东农163经NaN3诱变处理后,分别在其M6代品系中取32份和54份材料进行实验,对它们的农艺性状(株高、百粒重等)和部分品质(脂肪、水溶蛋白和碱溶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所有品系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别较大,说明在后代中进行品质性状筛选是有效的;(2)突变品系内脂肪含量与水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金春文 《生命世界》1992,19(2):23-23
1985年以来,我们在本县几处果园进行了苹果乔化密植栽培试验。供试园片均为1985年春建成,选用红富士、秀水、国光等品种的优质壮苗,栽培密度为3米×4米,立地条件一般,土质为中壤土。试验结果,三年见果,四年亩产1250公斤,五年产2000公斤,六年亩产3100公斤,取得了乔化密植早期丰产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是一种食用昆虫,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了解适宜豆天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可为豆天蛾幼虫规模化饲养提供理论基础。研究通过设置两因素裂区实验,在10个品种(品系)大豆和2个种植密度水平下,测定豆天蛾幼虫生物学参数,明确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品种(系)和种植密度对豆天蛾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使用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大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和存活率较高,虫体长度较长,发育历期较短;大青豆饲养的豆天蛾幼虫产量较低,幼虫发育整齐度较差,发育历期长。当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时,豆天蛾幼虫存活和发育历期整齐度均显著高于种植密度40 cm×15 cm。综上所述,较适宜豆天蛾幼虫养殖的大豆品种(品系)为连151、淮豆9号、东辛3号和H0573,种植密度为40 cm×30 cm。  相似文献   

12.
台湾大学谢兆枢教授使用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13个大豆近缘种共15个品种.按已定系的栽培种大豆GmPM1/9的cDNA,设计4段引子(物),将参试品系的GmPM1/9蛋白码定基因的exonl、open reading frame(ORF)、intron分别选殖并加以定序,其定序结果以邻近连接法(neighbor-joining)、最简约演化法(maximal parsimonious method)及最小间网状图(minimum spanning network)比较分析其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接种鉴定黑龙江省6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对5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41-4、PMCl、USAR4、PSZJ6和USAR17的抗性.有50个品种(系)抗1个或1个以上茵株或表现中间类型,其中有5个、8个、16个和21个品种(系)分别对4个、3个、2个和1个菌株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60个品种(系)对5个菌株共产生12种反应模式,其中呈RRSSR反应类型的品种(系)可能含有Rpslα或Rpslc基因,品系农大3861可能含有Rps3c基因,呈SSSSS反应模式的品种(系)可能含有Rps7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其它9种反应模式与含有已知单基因品种或单基因组合的反应模式不同,可能具有未知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具有较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品种(系),大部分品种(系)的抗性是有效的,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疫霉根腐病育种.  相似文献   

14.
大豆在河套平原占播种面积的10%左右,在整个农作物布局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大豆食心虫是本地区的主要害虫。1957年本所(杭锦后旗陕坝镇)黄大豆的虫食荚率13.5%,虫食粒率12.6%。1962年永胜公社新丰大队虫食粒率高达60%。1963年本所大豆试验的41个品种被害豆粒在30—60%的有30个。现将本所1957年对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的初步观察结果介绍于下。 生活习性 1.成虫活动情况 8月2日大豆田间发现成虫,8月13—15日数量骤增,密度大的每平方米有成虫15—20头;密度小的每平方米有成虫3—5头。8月20日显著减少,平均每平方米有成虫1—5头,此后,田间即不易找到成虫。 8月14日调查355个豆荚,发现有卵荚数占5.1%,8月22日为14.22%,田间产卵期主要在8月中旬。 成虫在下午6—8时最为活跃,曾用马灯诱到少量成虫。  相似文献   

15.
大豆收穫後必需迅速降低水分以利保管,最经济及普遍可行的方法是将大豆经日光曝晒去水,但農村中有大豆经日光曝晒後出油量减少之说。1954—1955年我们曾在仓库及实验室中分别进行试验,仓库部分的试验结果证明各种乾燥方法,其中包括日光曝晒对出油量並无不良影响。本文简述实验室中的工作结果。实验方法与结果本实验共进行了两年,1954年採用南京华东農来科学研究所栽培的金大332号大豆,收  相似文献   

16.
尹田夫 《遗传》1980,2(6):14-16
大豆粒茎比系指大豆茎秆的生物产量与其 籽粒产量的比值。它是关系到大豆育种与栽培 的主要的经济性状。一个大豆品种高产与否,取 决于其粒茎比的大小。因此,研究大豆品种间 杂交材料粒茎比的遗传变异规律,作为选育高 粒茎比大豆品种之参考,便显得尤为重要。近 年来,国外一些科研工作者曾试图通过栽培措 施来提高大豆粒茎比LI121。但是,关于大豆粒茎 比遗传变异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笔者从 1976年起,就杂交种第二代粒茎比的表现、变异 情况、亲本粒茎比对F2代粒茎比的影响,以及 粒茎比遗传变异与其他性状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了初步研究,以作为在大豆杂交育种时选择亲 本及处理杂交材料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性、适应性的后代选育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农8727的成功选育为稳产性、适应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本试验以西农8727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稳定的5个高代选系为材料,采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试点的试验设计,运用Eberhart-Rusell分析方法,推算出参试品系的稳定性参数,分析和比较它们的产量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并据此筛选出适合性强、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代出圃选系后代选育的探讨性见解,为今后高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豆(Glycine max)品种资源保存与更新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2000年底,中国已经保存国内外25144份栽培大豆资源,是世界上保存栽培大豆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本文针对大豆品种资源在国家中期库保存的种子数量少、种子生活力差和特性鉴定内容有限的现状,提出更新与鉴定、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策略以及在保证种质安全性、品种特性和田间试验准确性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种质的安全更新。  相似文献   

19.
绥农14及其系谱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重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绥农14及其系谱中的亲本品种为实验材料, 对14个农艺性状及分布在20个大豆连锁群上139对SSR引物进行分析, 揭示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和遗传重组关系, 为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相似, 每个SSR位点Shannon-Weaver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1.677; 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380, 变化范围为0.5380~0.7990。筛选出区分这些品种的最少SSR位点数为3个; 如Satt543、Sat_130、Satt218。研究发现, 连锁群中间区段重组率与两个末端区段重组率无显著性差异, 说明连锁群上各区段的遗传重组是随机分布的。在139对引物中有39对引物在绥农14及其8个亲本间没有多态性, 表明这些位点可能对品种改良具有重要作用; 位于B2连锁群的Satt168是从祖先亲本紫花4号保留给绥农14的唯一的多态性位点, 可见, 经过5个世代的杂交重组和遗传改良, 绥农14的遗传组成与紫花4号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大豆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2000年底,中国已经保存国内外25144份栽培大豆资源,是世界上保存栽培大豆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本文针对大豆品种资源在国家中期库保存的种子数量少、种子生活力差和特性鉴定内容有限的现状,提出更新与鉴定、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策略以及在保证种质安全性、品种特性和田间试验准确性方面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确保种质的安全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